中华礼仪故事

时间:2023-03-27 11:13:06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中华礼仪故事15篇

中华礼仪故事1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身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材的;五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很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拿出一本书,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成功了;”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中华礼仪故事15篇

  张良拜师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深深感到:老师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在老人的教育下,张良学会了做人和做事,这也造就了他后来的丰功伟绩;同学们,让我们谨听老师的教诲,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中华礼仪故事2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身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材的。五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很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拿出一本书,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成功了。”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中华礼仪故事3

  礼仪的故事:程门立雪

  杨时(1053年—1135年)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下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年—1085年)、程颐(1033年—1107年)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之后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年—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之后,“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中华礼仪故事4

  从前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可是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于是父亲娶了一位后母,但后母却不太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的面前说他的不是;于是慢慢地,父亲疏远王祥,不再爱他;有一次后母病了,说好想吃活鲤鱼;可那是寒冬呀,河水结了冰,怎么可能捉到活鲤鱼呢可怜的小王祥光着脚丫,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酷寒的霜雪出了门;他来到那结冰的河面上,脱下衣服卧在冰面表层;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过了许久,冰融化了;真的跳出两条大鲤鱼;吃了鲤鱼后,后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她改变了对王祥的看法;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后母这样对待王祥,而他却“以德报怨”;故事中王祥的善良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关爱……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像王祥一样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传递;

中华礼仪故事5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我们要像孔融那样,尊敬师长、尊敬同学,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华礼仪故事6

  团结友爱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同学们我们想一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碰到一点点困难的时候,碰到一点点挫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都能克服,都能坚持不懈得向着目标奋进!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为我们的家乡、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华礼仪故事7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我们要像孔融那样,尊敬师长、尊敬同学,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华礼仪故事8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同学们我们想一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碰到一点点困难的时候,碰到一点点挫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都能克服,都能坚持不懈得向着目标奋进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为我们的家乡、祖国的中华礼仪故事六

中华礼仪故事9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中华礼仪故事10

  从前,有个叫司马光的孩子,很聪明;有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他们玩儿得很高兴;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缸,里面装满了水;突然,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去了;孩子们都吓坏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还哭了出来;只有司马光很镇静,他想了想就跑了出去,过来一会儿,抱着一块石头跑进来,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被砸了一个大口子,里面的水都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那个孩子得救了;这就是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遇事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这样才能想出好办法。同学们,让我们向司马光那样,学会做一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遇事不必惊慌,开动脑筋想办法一定会解决,有道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聪明的你一定也会和身边的伙伴们像司马光那样做一个沉着冷静的人

中华礼仪故事11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往今来,尊师重道的故事比比皆是,汉明帝做了皇帝后仍对自己的老师以礼相待;

  当你徜徉在阅读和书写的快乐中,可曾想过:是谁,指点着书本教会你读第一个拼音,把着你的小手在纸上写下第一道稚拙的.笔画;当你愉快地唱起动听的乐曲,当你尽情挥舞起五彩的画笔,又是谁,引领着你一步步走进艺术的殿堂……是老师,她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给了你们;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让尊师重道的氛围在我们的身边永远传递下去;

中华礼仪故事12

  有趣的中华礼仪小故事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有趣的中华礼仪小故事2、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有趣的中华礼仪小故事3、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有趣的中华礼仪小故事4、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有趣的中华礼仪小故事5、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有趣的中华礼仪小故事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有趣的中华礼仪小故事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有趣的中华礼仪小故事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有趣的中华礼仪小故事9、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有趣的中华礼仪小故事10、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中华礼仪故事13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身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材的。五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很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拿出一本书,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成功了。”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张良拜师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深深感到:老师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在老人的教育下,张良学会了做人和做事,这也造就了他后来的丰功伟绩。同学们,让我们谨听老师的教诲,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中华礼仪故事14

  从前,有个叫司马光的孩子,很聪明。有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他们玩儿得很高兴。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缸,里面装满了水。突然,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去了。孩子们都吓坏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还哭了出来。只有司马光很镇静,他想了想就跑了出去,过来一会儿,抱着一块石头跑进来,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被砸了一个大口子,里面的水都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那个孩子得救了。这就是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遇事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这样才能想出好办法.同学们,让我们向司马光那样,学会做一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遇事不必惊慌,开动脑筋想办法一定会解决,有道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聪明的你一定也会和身边的伙伴们像司马光那样做一个沉着冷静的人!

中华礼仪故事15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扞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

  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中华礼仪故事】相关文章:

中华礼仪故事02-23

中华名人故事04-01

中华哲理故事04-03

中华传奇故事04-04

中华经典的励志故事04-05

中华励志故事04-05

中华经典励志故事精选04-06

中华名人的励志故事04-05

中华传统励志故事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