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3-03-13 10:32:39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齐国的成语故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齐国的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齐国的成语故事

关于齐国的成语故事1

  和而不同

  梁丘据是春秋时齐国的大夫,经常跟随在齐景公的左右,很受齐景公的信任。一天,齐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在遄台休息,相国晏婴在他身边陪侍,此时,梁丘据赶来拜见。

  齐景公对晏婴说:“你看,我手下有众多的臣子,只有梁丘据这么老远赶过来问候,可见梁丘据与我是最和谐、最亲密的呀!”

  《晏子春秋》经过刘向整理,记载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 ,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晏婴回答说:“您说的不准确。依我看来,梁丘据与您只是相同而已,哪里称得上和谐呢?”景公问:“你怎么这么说呢?难道和谐和相同不一样吗?”

  晏婴说:“不一样。和谐好比是厨师做汤,用各种调味品来烹制美味,用火将它煮熟,以别的东西来补原料味道的不足,把其中太多太猛的方面减弱一些,直至味道适中。”

  “味道适中的羹汤,不但味觉上使人舒服,君子吃了,心情也会平和、舒适。”

  “国君与臣子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对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对的,做臣子的要指出其中的错误,才是真正地对国君和百姓负责,才与自己的职责相配。”

  “国君认为错误的东西或事情,不一定都是错误的,做臣子的要指出其中那些是正确的、需要保留的,去掉那些错误的,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政治清平而不错杀无辜,百姓们才会安居乐业,社会也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诗经》上说:‘最好的羹汤,应该是五味齐备而又平和,能够使人吃得舒服,精神愉悦。这样的羹汤,就是神仙也会来分享。”

  “先王之所以用很大的精力来调配五味、调和五声,就是要用五味、五声来平静内心,以达到成功治理国家的目的。声音也像气味一样,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它们相辅相成;大小、长短、徐疾、刚柔、高下、出入等相互融合,听起来才美。”

  “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心情就会愉快而平静。内心平静了,才会生出仁德之情。爱民之意,情绪才会稳定、和谐。所以,《诗经》上说:‘和谐美好的音乐没有瑕疵。’梁丘据却不是这样的。国君认为对的,他也跟着说对;国君认为不对的,他也跟着说不对。这完全是不辨对错真假,随声附和。”

  “如果用水去调剂水,一样的清淡无味,这样的羹汤谁去喝它?如果琴瑟老是弹一个音,谁去听它?相同的东西相加,那就太单一而没有变化和发展了。”景公说:“你说得对。”从此,景公开始疏远梁丘据。

关于齐国的成语故事2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非凡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兴奋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预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天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马上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希奇,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马上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关于齐国的成语故事3

  居必择邻

  晏子,即晏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夷淮(今山东省高密县)人。有一次,鲁国孔子的学生曾子到齐国来,临回国的时候,晏婴为曾子送行。

  晏婴问曾子:“作为君子,送人礼物,送一辆车子,不如送一番言语。你是愿意我送你车子呢,还是赠你一番言语呢?”曾子回答说:“请你赠我言语吧!”晏子指着车轮说:“你看着车轮,原来本是山上长的挺直的木材,经过灵巧的工匠用火烤着让它弯曲,使它成为像规那样的圆形。现在就是把它枯干暴晒,它也不能再直了,所以君子要慎重于规矩和锻炼。合氏壁,原来本是一根玉石做的门槛,经过好工匠对它加工雕琢修理,竟成了镇国之宝,所以说君子要慎重于自己的修养。再如兰根,经过三年成长后,如果用苦酒浸泡过后,君子不亲近它,老百姓也不喜欢它。如果用鹿肉做成的酱浸泡它后,它的价值可就大了,用它可以换一匹马。这并不是因为兰草漂亮不漂亮,而是浸泡它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我希望你千万要注意选择浸染的'东西啊!我听说过,君子居住必须要选择好的邻居,交游必定邀约有才有德之士,人的本性是可以随着环境变化的,人的德性也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以一定要慎重对待啊。”

【齐国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05-11

成语故事08-06

经典成语故事01-04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05-02

儿童成语故事05-11

幼儿成语故事05-11

儿童成语故事05-11

中华成语故事05-11

鸿案相庄的成语故事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