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寓言故事吧,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还记得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寓言故事1
一、穷光蛋狂想曲:陈大家里很穷,靠捡破烂为生。有一天,陈大捡到一颗鸡蛋,他说:“我们有财产了!”太太问:“为什么?”陈大回答:“因为……再请几个佣人。”太太越听越入迷。陈大又说:“我呢,就可以讨几个小老婆了。”太太一听先生要讨小老婆,气得把鸡蛋猛力一摔,陈大一看,美梦全泡汤了。
二、不要金子要指头:据说,神仙能用指头把石子点成金子。一天,神仙来到人间试试碰到的人,谁是不爱钱的。第一个人,一看到金子,伸手就想抓。第二个人,看到金子,拿起金子就要跑。第三个人,小和大的金子都不要,他想要会把石子点成金子的指头。神仙一听,赶紧逃回天上,从此再也敢到人间来了。
心得感想: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是在说有关中国的寓言,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穷光蛋狂想曲”。陈大捡到一颗鸡蛋就妄想“家当”,而不直接去花时间、心血去努力。类似这篇寓言,在东汉时,刘秀写信他的大将岑彭说“人若不知足,卽平笼(今甘肃地区),复望属(今四川地区)。”因为这个源顾,所以后人便把这句话简略成“得陇望蜀”,形容像故事中的陈大,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人。
记得有一次,妈妈做了三种口味的布丁,我趁着弟弟妹妹在玩时,吃了一口牛奶布丁,因为太好吃了,我还想在吃巧克力口味的,还好,我没有去做这件得陇望蜀的事,不然,弟弟妹妹都没得吃了。从这里,我学到,有时可以让一让别人,也会比较开心。
《中国寓言故事》读书笔记2
我是读着《中国寓言故事》度过自己的童年的,如今已成为一名小学老师,自认为多历世事,虽不聪明,也不算糊涂,但当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再次重读《中国寓言故事》的时候,却有了一种心灵蒙尘被洗的感觉。《中国寓言故事》的语言通俗易懂,富于童趣,充满了人生大智慧。其中中国古代寓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不少的篇章家喻户晓,并成为人们喜用的成语,譬如“揠苗助长”、“黔驴技穷”、“叶公好龙”、“一叶障目”、“螳螂捕蝉”等等。每一个故事中都给人一种启迪,要你领悟其中的哲理。本书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智慧。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其中也有许多篇章给人以积极的启示。第三类是“揭发伏藏,显基弊恶”,具有讽刺性的。此外,还有专讲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斗争艺术的。《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除了有好多人生道理的故事,还有精美的图画,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把这本书读破,你的将来一定会受益无穷。由此我想: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把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那么就一定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这样作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一天的作文课上我给学生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这就是《神童的不幸》。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孩非常的不幸,方仲永天资聪颖,五岁便会作诗,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讲到这里,同学们都发出感叹之声,“真聪明啊”。我想:这太好了,同学们已经进入情景了,学生的思想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这是写作的初步。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我让同学们对这则蕴合着深刻哲理的故事发表看法,李清同学说:“一个人再聪明也不能骄傲”。李杰同学说:“方仲永的父亲太爱慕虚荣了,结果毁了自己的儿子,教训深刻。”李紫焉同学说:“就像一个伟人说的天才是先天的聪明加上后天的汗水,天生聪明的人也要不断学习。”马良同学说:“做人要有主见,不要什么都听家长的,方仲永如果有一点主见,也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我接着引申说:“同学们,我们生活中也有像方仲永这样的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你能举出具体的事例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能”。赵冉同学说:“我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天生聪慧,听奶奶说上学时一学就会,可就是不认真学,初中毕业就不愿上了,说在家写书,闭门造车能写出什么书呀?现在就是一农民。”李敏同学说:“我邻居小军从小也很聪明,小学时写的作文总是被当做范文读,可初中光是谈恋爱,荒废了学业,成绩跟不上就退学了……。”陈晨同学说:“咱们学校也有这样的同学,聪明但不认真学,成绩总是倒着数……。”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说着自己所知道的事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最后,我进行总结:“同学们,光有先天的聪明是不行的,还要努力才行,要注意接受新知识,及时充电,才能跟上别人,跟上时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同学们,努力吧,光明的前途就在不远的前面等着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这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它意象鲜明,寓意深刻。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这些故事充分利用起来,并且把它们合理地充实到作文教学中去,那么一定会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生趣盎然。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老师在快乐中教学,兴趣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最佳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中国寓言故事2
魏国的大夫宋就被派到一个小县去担任县令,这个县正好位于魏国与楚国的交界处,这地方盛产西瓜。虽然同处一地,可是两国村民种西瓜的方式和态度却大不一样。
魏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勤快,他们经常担水浇瓜,所以西瓜长得快,而且又甜又香。楚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懒惰,又很少给西瓜浇水,所以他们的瓜长得又慢又不好。楚国这边的县令看到魏国的西瓜长得那么好,便责怪自己的村民没有把瓜种好。而楚国的那些村民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是一味怨恨魏国的村民,嫉妒他们为什么要把瓜种得那么大那么香甜。于是,楚国这边的村民就想方设法去破坏魏国村民的劳动成果。每天晚上,楚国村民轮流着摸到魏国的瓜田,踩他们的瓜,扯他们的藤,这样,魏国村民种的瓜每天都有一些枯死掉了。
魏国村民发现这个情况后,十分气愤,他们也打算夜间派人偷偷过去破坏楚国的瓜田。一位年纪大的'村民劝阻住了大家,说:“我们还是把这件事报告给县令,向他请示该怎么办吧?”
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去,依然无精打采。
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莫不是生病了?”
孙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妈妈感到十分诧异,问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么事啊,哭得这么伤心?”
孙叔敖边哭边说:“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条双头蛇。听人说,看见这种蛇的人会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见不到您了……”
母亲边安慰他边问道:“那条蛇现在在哪里呢?”
孙叔敖边擦眼泪边回答说:“我怕再有人看见它也会死去,就把它打死后,埋起来了。”
听了孙叔敖的话,母亲很感动,她高兴地摸着孙叔敖的头说:“好孩子,你做得对。你的心眼这么好,你一定不会死的。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孙叔敖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点了点头。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于他的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令尹。他还没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经很信赖他了。
孙叔敖在面对死亡的时刻,还能为别人着想,所以老百姓信赖他。这说明:能为群众着想的人,群众也会拥护和信任他。
中国寓言故事3
“亲爱的公鸡,你唱得多么宏亮,而且多么庄严堂皇!”
“可是你呢,我的亲爱的杜鹃,你的歌才唱得好呢,那末齐整,那末甜蜜,那末悠长!在我们全森林里,再也找不出像你这样的歌手了。”
“你那美妙绝伦的歌声,真叫我回肠荡气啊!”
“然而你啊,美丽的.姑娘,我可以发誓说,你闭口不唱的时候。我还在等呀等的等你再唱。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学来的歌曲,那末纯粹,那末柔和,那未嘹亮。虽然你天生是这个样子——一只身材不大的小鸟,可是,如果论到音乐,夜营怎么能和你相比呢?”
“我谢谢你的夸奖,朋友;你一忽儿低唱、一忽儿高歌,可比极乐鸟还要美啊。随便问什么人吧,谁都不会否认的。”
一只飞翔而过的麻雀,对它们嚷道:“我喜欢你们那种讨人喜欢的态度,然而。你们尽管互相恭维吧,哪怕把嗓子都说哑了,——你们的音乐可仍旧是恶劣不堪的。”
为什么公鸡恬不知耻地恭维杜鹃呢?当然是因为杜鹃也在恭维公鸡呀。
中国寓言故事4
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特别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似乎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孔子惊异地说:“您的技术这么奇妙,也许有什么方法吧!
”驼背老人说:“我确实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假如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假如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假如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简单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宽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留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用心致专,本事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寓意】一个人假如能够排解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把握一门过硬的本事。古人说的精诚专一,的确是我们做事的。
中国寓言故事5
有一天,森林里的告密者、侦探狐狸向老虎大王报告说,最近,森林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动物在埋怨国王不施仁政,滥杀无辜,他们很有可能发动暴乱。
老虎大王一听,忙问狐狸有什么办法。狐狸告诉大王,社会舆论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办一份报纸,每天登载尊贵的大王您亲民、爱民、为民的报道和图片,每天登载尊贵的大王您救死扶伤、惩恶扬善的英勇行为。森林动物王国里的臣民们知道了您是多么关心、爱护他们,就不怕那些诽谤您的小人了。
没过多久,《森林日报》就开始大量发行,几乎所有的动物们都能看到这份报纸。在这份报纸上,每天都可以看到英勇的老虎大王的'身影,或者是打败敌人狮子王国的入侵;或者是视察火灾现场,救济受灾动物们食物;或者是从危险中救出小动物;或者是惩罚贪赃枉法、偷吃蜂蜜的熊总管。总之,以后森林动物们一天看不到这份报纸就不舒服,一天看不到英雄的老虎大王在报纸上的照片身上就难受。
不久,老虎大王又听到了狐狸的汇报。狐狸对老虎说,森林动物们看到报纸上有关您的事迹的报道后,有的说,我们的大王多么勇敢啊,如果没有他,我们恐怕早就成了狮子的美味了;有的说,我们的大王多么仁慈啊,如果没有他,我们早就饿死了;也有的说,老虎大王多么有爱心啊,这么好的人,居然还有人诽谤陷害他,这些人心眼真坏;还有的说,以前我们几乎没有文化生活,自从有了《森林日报》,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了。
老虎大王听到这些,非常满意,对狐狸说,我们必须把《森林日报》越办越好,以后一定要多办这些对臣民们有益的事。
中国寓言故事6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许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打算,却不以为然地持否认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jue)的,遇事糊涂坚决。”庄子见鲁王仔细听着,之后表示自己的见解:“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必需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他向鲁王推举:“您假如认为我打算得不正确,能够在全国范围公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鲁哀公接受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但是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有一男子汉,穿戴儒装立于国宫门前。鲁哀公闻讯马上传旨召见。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用国家大事考问他,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对方对答如流,思维灵敏,果真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国在下达命令后,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下列问题。于是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鲁国之大,举国上下仅只一名儒士,能说人才济济吗?”
【寓意】这篇寓言很有讽喻意味。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代替实质。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与流行后,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雅,借以谋取私利。
中国寓言故事7
齐国的相国晏子有一次外出时,乘坐的马车正好经过马车夫的家门。马车夫的妻子得到了这一信息后,便在家中翻开一条门缝,向外观望。她原来只是为了目睹一下当朝相国的风采,却不想同时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在替相国驾车路过家门时,竟是那样神气活现地坐在车前的大伞盖下,洋洋得意地挥舞手中的鞭子,目无行人,昂然前进,似乎替相国驾车,自己也成了相国似的。
晚上,马车夫回到家中,白天那种自我沉醉的心情还没有消逝呢,妻子就闹着要与他离婚。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一下子将马车夫打入了五里雾中,半天摸不着头脑。他百思不得其解地追问妻子闹离婚的缘由,妻子余怒未消地说:“晏子是齐国的当朝相国,学问名望在各国诸侯大臣中间有口皆碑,如雷贯耳。可是,今日我看他坐在车上,仪表端庄,态度谦和,思想肤浅,令人起敬。而你只不过是给他驾车的`一个马车夫而已,却在车上趾高气扬,不行一世,自以为多么了不起,在赶车时竟不把路人百姓放在眼中。像你这样胸无大志的人,将来怎么会有长进呢?所以,我要与你离婚!”
妻子的一番数落,使马车夫发觉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顿感惭愧万分,无地自容。他从今以后,彻底转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不仅勤奋好学,而且虚心慎重,最终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妻子的谅解。
马车夫的变化引起了晏子的留意,他奇怪地探询其中的神秘。马车夫坦诚地将妻子的批判和自己的决心和盘托出,令晏子非常感动。他不仅观赏马车夫的妻子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境地,而且赞佩马车夫知错即改、从善如流的精神。后来,晏子果真在齐国国君的面前,推举这位马车夫做了大夫。
【寓意】这个寓言故事说明:只有无知无志之人才会盲目傲慢,而勇于正视自身的缺点并能仔细加以改正的人,肯定会有长进。
中国寓言故事8
这个星期我看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寓言书,寓言书有很多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道理,其中有一个寓言故事叫《井底之蛙》。讲的是在一个废弃的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井栏边来了一只东海的大鸟,大鸟对井里的青蛙说了很多外面世界的美好。告诉它外面天空有多么之大,地面有多么的宽广,青蛙听了惊奇的呆住了,觉得自己太渺小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像青蛙一样见识短浅、孤陋寡闻、安于现状盲目自大,所以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好好的学习,增强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面,永远不做井底之蛙。
寓言《画蛇添足》,讲的是几个人在一起喝酒,喝到最后剩下酒不多了,他们决定画蛇比赛,谁画的`最快,这壶酒就给画最快的人喝。其中有一个人画的非常快,一下子就画好了,他看看几个朋友都还没怎么画,他心中好自得意,他决定把画好的蛇加上四只脚。这时候刚好朋友也画好了,别人看了他的画,“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把脚画上去就画错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做一些不该做的事。甚至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中国寓言故事9
有一天,杨子的邻居在牧羊的归途中,遇到了迎面急驰而来的一行车马,羊群因受惊吓而四散。等车马过后,那人把羊唤拢,赶忙赶回家。他认真清点以后发觉丧失了一只羊,于是马上召集全家老小,并邀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寻羊。杨子在一旁不以为然地说:“咳,才丢一只羊,何必兴师动众,派这么多的人去找?”邻人说:“山野、田间岔路多,人少了分派不过来。”杨子觉得这话有理,没有再往下说。他目送着这一行人出了村口。
那邻人带着大家先沿赶羊回家时经过的大路走,一遇到岔路就派一个人沿岔路去搜寻。没过多久,他带去的人被分派完毕,剩下那邻人只身走大路。可是没走多远,前面又消失了岔路。他站在岔路口左右犯难。着急中任选了一条前去的路径。走着走着,只见前面又有岔路。那邻人无可奈何。他看到天色已近黄昏,只好往回走。沿途遇到其他的寻羊人也说自己遇到过同样的困难。
正在家吃晚饭的杨子忽听见外面有嘈杂的说话声,知道是找羊的人回来了。他走出门去问那邻人:“找到羊了吗?”邻人答道:“跑丢了。”杨子说:“你带了这么多的人去找,怎么还找不到呢?”邻人说:“我知道大路边有岔路,所以找羊时多带了几个人。可是没想到岔路上还有岔路。在只剩一个人面对岔路的时候,真令人感到不知所措。”
杨子听了邻人说的这番话,有些闷闷不乐。他眉头紧锁、脸色灰暗、一言不发。那一天大家再也没有见到他露出一丝笑容。杨子的门徒都觉得有点惊奇,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毕竟是为什么呢?”杨子说:“我并不是惋惜丢了一只羊。我是从这件事联想到探求真理也与这些歧路亡羊一样,假如迷失了方向,也会无功而返啊。”
【寓意】这则寓言告知人们:在讨论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意领悟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中国寓言故事10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道家所谓的“道“毕竟存于何处,庄子简洁而明确地告知他:“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好像对这一答复并不满足,他盼望庄子能详细指出“道“在何方。
庄子于是说:“”道”就在蝼蛄和蚂蚁中问。“
东郭子不解地问:“”道”怎么会在这么卑微的生物中间存在呢?“
庄子接着说:“”道”还存在于农田的稻谷和稗草之中。“
东郭子更糊涂了:“这不是更加低贱了么?“
庄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说:“怎么能说这是低下呢?其实,”道”还存在于大小便里哩。“
东郭子以为庄子是在戏弄他,便满脸不快乐地闷坐在一旁,再也不作声了。
庄子知道东郭子产生了误会,便急躁地对他解释:“您一再追问”道”存在于什么地方,但这个问题并不是”道”的本质。由于我们不行能在某一个详细事物中去查找”道”,大道无处不在,万事万物都蕴含着”道”的规章,并无贵贱之别。“
【寓意】庄子的.理论说明,世间万物在生存的意义上都得遵循生存的规律,彼此并无高低尊卑之别。而有些人在生活中往往要刻意去辨别贵贱并分别待之,这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中国寓言故事11
有一个人背着一把大弓,四处游历。他那张弓的确是美丽,雕花的弓弯,上好牛皮条做的弓弦,可就是空背在背上,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人上前奇怪地问他说:“为什么只见你有弓而没有箭呢?”那人傲慢地答复说:“我的弓是的弓,惋惜还没有发觉可供它使用的箭!”
又有一个人拿着一支箭,处处转悠。他那支箭确实是支好箭,箭头包着银,锋利而闪闪发亮,箭尾上带着美丽的.羽毛。可是这支箭只能一天到晚提在这个人手中,不能实现它高远的抱负。有人走过去不解地问:“怎么你只是手里拿着一支箭空转悠,你的弓呢?”那人不以为然地笑笑说:“我这支箭太好了,举世无双,惋惜还没有见到能放射它的好弓!”
这两个人的话被后羿(yi)听见后,后羿马上找到那个有良弓的人,又找到那个有利箭的人,对他们说:“你们的弓和箭确实都是上好的。可是,你的箭再好,不用弓放射,这支箭也只能束之高阁或被你永久地握在手中。再说你的弓,再好的弓假如没有箭,也只能是张空泛无用的弓。”
这两个人听了后羿一番话,好像有些明白了。于是后羿对他俩说:“来,把你们的良弓、利箭合在一起,我来教你们射箭,你们再来真正领会一下你们的弓和箭好在哪里吧!”
【寓意】这个故事告知我们,有些事情是相互依靠对方而存在,通过对方才能显示出它本身的光荣来。假如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而片面地强调一面,那就很难使之发挥出真正的优势来。
中国寓言故事12
宋国人澄子不知在什么地方丧失了一件黑布做的上衣。他跑上大路沿途查找,处处都找不着那件黑衣。
蚀财的痛惜化为一股气恼。他一边走,一边捉摸着要想出一种方法来补救丧失一件上衣的损失。碰巧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的妇人。澄子不由分说地将她一把抓住。他一面拉扯那妇人的`衣裳,欲取其衣,一面狠狠地说道:“刚刚我丧失的黑衣,原来在你这里!”那妇人被这光天化日之下突如其来的拦路行凶举动吓懵了。她赶忙对澄子解释道:“这件衣裳是我亲自纺的线、织的布,亲自剪裁、缝制而成的。它的长短、大小正合我身。虽然您丢的也是一件黑衣,但是并不是这一件呀!”那妇人的声音听起来显得有一些柔弱、哀怜。但是她如泣如诉吐出的一字一句里所含的份量,使澄子心里怔了一下。假如把一个小女子的衣裳说成是自己的,扒下来后,自己却穿不上岂不荒唐?于是他立即转了一个话题,但是仍旧气概汹汹地说:“我丧失的是一件夹衣,而你身上穿的这件是单衣。你用一件单衣抵我一件夹衣,莫非还不廉价吗?”
【寓意】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敬重事实,不管如何狡诈狡辩,事实总是不能歪曲的。
中国寓言故事13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觉了一只狐狸,便快速抓住了它,心想今日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日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肯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话,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有何证据?”狐狸抓紧说:“你假如不信任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方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跟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观察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寓意】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可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信任了狐狸的谎话。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严。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手段。
中国寓言故事14
山鸡天生漂亮,浑身都披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艳丽夺目,叫人赞美不已。山鸡也很为这身华羽而骄傲,特别怜惜自己的漂亮。它在山间漫步的时候,只要来到水边,瞧见水中自己的影子,它就会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傲慢地观赏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那绝世无双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当政的时候,有人从南方献给他一只山鸡。曹操非常快乐,召来了出名的乐工,为他奏起悦耳的曲子,好让山鸡跳舞唱歌。乐工卖力地又吹又打,可是山鸡却一点都不买账,充耳不闻,既不唱也不跳。曹操的手下人拿来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鸡面前,山鸡连看都不看,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走来走去。就这样,任凭大家想尽了方法,使尽了手段,始终都没方法逗得山鸡起舞。
曹操特别扫兴,气恼不已,斥责手下人说:“你们这么多人,连一只山鸡都应付不了,还怎么做大事!“
曹操有一位非常钟爱的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慧伶俐,又博览群书、见识渊博。这时候,他动了动脑子,有了办法,于是就走上前对曹操说:
“父王,儿臣听说山鸡一向为自己的`羽毛感到傲慢,所以一见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就会跳起舞来观赏自己的漂亮。何不叫人搬一面大镜子来放在山鸡面前,这样山鸡顾影自怜,就会自动跳起舞来了。“
曹操听了拍手称妙,立刻叫人将宫中的镜子抬过来,放在山鸡面前。
山鸡慢悠悠地踱到镜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丽影,比在水中看到的还要清楚得多。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冲着镜子里的自己感动地鸣叫了半天,然后就扭动身体、伸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鸡迷人的舞姿让曹操看得呆了,连连击掌,赞美不已,也忘了叫人把镜子抬走。
可怜的山鸡,对影自赏,不知疲乏,无休无止地在镜子前舍命地又唱又跳。最终,它最终耗尽了最终一点力气,倒在地上死去了。
【寓意】山鸡确实漂亮,但它的虚荣心也实在太强了,以致于受人愚弄。我们可不能让虚荣心、好胜心战胜了理智,否则就会遭到惨败。
中国寓言故事15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笨人,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动脑筋、不加思考,经常做出一些糊涂事来惹人家笑话。
有一次,他在家里熬一锅菜汤。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试试咸淡合不适宜,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汤出来尝。这人喝了一点汤,咂了咂嘴巴,觉得好像淡了一些,就顺手把装着剩汤的木勺放到一边,抓了一把盐撒到锅里。这时,锅里的汤已经加上盐了,而木勺里的汤还是原来的汤,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来的那勺汤来尝。尝过以后,他惊奇地摸了摸脑袋,又皱了皱眉头,自言自语地说:“咦,明明加过盐了,这锅汤为什么还是这么淡呢?”
于是这个人就又抓了一把盐放进锅里,但他还是没有觉察到自己毕竟在哪里出了过失,照旧还是去尝勺里的汤。勺里的汤自然还是淡的,他就又以为锅里的汤盐还是不够,于是又往锅里舍命加盐。
就这样,木勺里的汤始终没有更换过,他也重复着尝一口汤、往锅里加一把盐的过程,也不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满罐盐经他这么一折腾,已经见了底了,可他还挠着头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日真是活见鬼了,为什么盐都快要加完了,锅里的.汤却还是咸不起来呢?
【寓意】这个笨人实在是办了一件傻事,通过没有加盐的汤来评定加过盐的汤。事物总是进展变化的,我们若总是通过相对僵化的局部来推断全局的状况,又和这个笨人的错误有什么两样呢?
【中国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2-07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3-01
中国寓言故事02-24
经典中国寓言故事05-21
中国寓言故事05-18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7-23
中国儿童寓言故事05-20
中国寓言故事简短12-07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范本12-07
中国寓言故事 2则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