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九星报喜》观后感五篇
《九星报喜》观后感(一)
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是20xx年4月1日,那年我13岁,只觉得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于年少的我,他与其他香港明星并无不同。第一次听《当爱已成往事》,是零七年的冬天,一听就是八年。
我不习惯叫他Leslie,也不习惯称他哥哥,我喜欢叫他张先生。喜欢一个人,不一定要把他神话,更何况神话一个人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所以我喜欢的张国荣不是程蝶衣、也不是旭仔、更不是何宝荣,我喜欢的张国荣是那个在众多香港贺岁片中极尽善良、乐观、勇敢、真诚的中二青年,与《警察故事》时期的成龙一样,张国荣也代表了亚洲四小龙时期这座城市最珍贵的品质。
尽管悲剧比喜剧更加打动人心,尽管悲剧比喜剧更具有艺术价值,但我依然钟情于后者,即便这样会错失许多经典。
所以,我中意的张国荣是那个在《花田喜事》里比程蝶衣还要惊艳的魔术师。
所以,我中意的张国荣是那个在《满汉全席》里花痴山口百惠的厨师。
所以,我中意的张国荣是那个在《大富之家》里我最爱的罗伯特,那也是我的英文名字。
当然,还有刚看的.《九星报喜》,开场的一身骚红,让TVB腔调的国语配音也显得不那么突兀,也只有他,才可以把红色穿的如此多娇。《达坂城之歌》、《山歌》、《旱天雷》、《广东小调》、《红》、《tea for two》、《小桃红》、《路边野花不要采》、《sha la la》、《彩云追月》、《今晚夜》、《小小羊儿要回家》、《你没有好结果》、《新鸳鸯蝴蝶梦》、《王小二拜年》,15首不同风格的歌曲串烧,是本片一大亮点,也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所有的改编歌曲都有国语、粤语两版歌词,这是那个时代香港电影人的诚意所在。
喜欢他,不一定要在愚人节那天去纪念他;
喜欢他,只是在每次K歌的时候都会唱他的歌。
多年后,于我,这位森赛依然姓张,不性感;
多年后,于我,这位森赛依然有个响亮的外号叫拓哉,是木村人士。
《九星报喜》观后感(二)
贺岁片,就是贺年的电影吧!还是不太自信贺岁片,豆娘了一下。出现的字眼——热闹好看,就是贺岁片的特别。
这要求与商业电影有何不一样呢?再往下看,更让人咂舌。《投名状》《赤壁》这一档的电影也沾上了年的喜气。
在此看来,每个出品集团都会考虑电影的票房问题。因此都会故意的.将电影的上映期拉到与春节或者元旦相近的时间,然后每一个都灌上了贺岁片这个名字。
如果贺岁片有门槛的,来参加这档期的需要一个关卡。这些片在走到贺岁门口的时候有人问:老板,你贺了什么?难不成《投名状》说贺了个投名状,《赤壁》说贺了一场破坏性的大火,《集结号》则是贺给开年一路悲伤了……
贺岁档期,都是一个噱头。没有信仰的人只是来哄抢热闹。
真正的贺岁片,你需要看看香港的电影。但随着二十一世界的到来,那种贺年的气氛都慢慢丢失。新一年没有过年是什么样子的概念。
经典可数的贺岁片《花田喜事》(93版)、《九星报喜》(98版)、《东成西就》(93版),故事有情有节。
这种以香港特有的搞笑方式,将笑点整入于故事情节当中。每每让人忍俊不禁。即使电影的情节里有打打杀杀也完全不伤节日的欢乐气氛。最后在故事结束继而转向拜年的一个环节,不会让观众觉得很别扭。主题的转换是很自然过渡的。
更配有港人特辑的贺岁歌曲,“红鸾华彩双双对,……”。听着听着,年味就重了。
似乎20xx年是一个分水岭,自这一知名诞生到20xx年前的贺岁期档,档档精彩。有如,《富贵逼人》《家有喜事》,一年一年的加演续集,每一年都带给观众新年的愉悦。
《九星报喜》观后感(三)
好久看不到一部彻底的神经喜剧了,如今的电影都喜欢往苦大仇深上靠,板着脸生怕有人指着鼻子骂自己低俗恶劣浪费胶卷。也许他们不知道,有时候,我们只是想快乐一点。
《九星报喜》就可以做到这么没心没肺大团圆,这片子配乐配的天上地下,歌舞之丰富亦人瞠目结舌。没有深度没有广度却足够热度,只想令大家玩得开心,也算是专业精神一种。
哥哥已然作古,吴倩莲美的有些冷清。放到这癫狂的'故事里愈发显得落落寡欢似的,也唱了也跳了,就是不对劲,那没也办法。黎姿当年纯朴娇憨,只是没有日后气场。
知道物是人非后,再看当年这一群人以专业精神折腾出来的神经剧,竟然咀嚼出了些许凄凉。
《九星报喜》观后感(四)
比起前两天看的《花田喜事》和《金玉满堂》,这部可能要稍微逊色一点,因为歌舞片嘛,本来就很难做到人皆爱之。不过里面的歌曲真是神改编,一言不合,张口即来,比如说耳熟能详的《路边野花不要采》《Sha-La-La》《彩云追月》《新鸳鸯蝴蝶梦》,当然着重要强调的自然是哥哥的《红》啦,跟97演唱会现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我都不敢相信这是同一首歌。
哥哥片中再次化身打榜小能手,先是留下的字条,荣迷们一看,一定能马上心领神会吧,快点掏出本本记下荣训哦——由零开始,沉默是金。至于上述提到的《红》,在片头和片尾出现了两次,如果硬要算上结尾滚动演职员表的那次,就是三次。红的登场太猝不及防,翩翩公子,一袭红衣,红,像蔷薇任性的结局;红,像唇上滴血般怨毒。一抬眼,一低眉,魂都被你勾去了好吧。这里说个小插曲,由于我刚从隔壁《花田喜事》片场过来,所以哥哥的“妈咪妈咪哄”当真不是大卫高柏飞附体嘛。
第一次看哥哥和吴倩莲演对手戏,没想到出口的台词又是哥哥夸女主靓仔,女主夸哥哥靓女,瞬间穿越到《圣诞快乐》里哥哥和李丽珍的对戏。所以说啊,哥哥两次入选香港“四大绝色”,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次是1999年的评选,分别是哥哥,林青霞,李嘉欣,朱玲玲;另一次是2000年的评选,分别是哥哥,林青霞,李嘉欣,关之琳。
片中很爱哥哥的戏腔,尤其是彩云追月改编版那段,一出声就被惊艳到了。话说四格分屏原来这么早就有了,将近二十年前的东西,现在才流行为时过晚啊。不过个人认为,所谓的潮流,就是复古的重出江湖,新锐的隐姓埋名,不断更替,不断重生。
剧情有一定发人深省的地方,比如说原本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人间仙境,可以在短时间内沦为腐朽之地,归根结底人性有其一定的阴暗面,欲望是罪恶的根本。彩虹周刊的报导,类似现在的娱记狗仔,用花边新闻博大众眼球,迎合市场的需求。
贺岁片的套路就是结尾的“恭喜发财”,观众绝对百听不厌,哥哥那把扇子插的,难怪演唱会上爱好把话筒插裤子里。好怀念那时候的花絮,大家总会笑得好欢乐,而且哥哥一般不太NG。
黎姿很美很可爱,剧中吃货担当。同为高志森导演的《花田喜事》和《九星报喜》,我们可以窥得一系列延续性,比如说没有台词只有留白的迷之交流方式,群众演员的尬舞,导演的客串镜头,不明物体的闪亮登场(特指咸蛋超人和龙珠悟空)。
如今,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九星报喜》观后感(五)
看到广东台的某个电影节目在介绍这部片子,感觉很有趣。
重要的是,里面有哥哥和吴倩莲----其实纯粹是想听听后者的国语式白话而已~~
虽然跟《东成西就》对比起来,搞笑程度有些不满,但总算款式是差不了多少的。哥哥在里面一样是那样深情,在追求佳人的.路途上几经挫折,但最终还是抱得美人归。她拍古装片,尤其是港式武侠古装片,总有一种不搭调的感觉。全片因做作而显得美丽,或许就是因为做作才显得搞笑吧。
只不过那个字幕看得人真是痛苦,要么就出粤语字幕,要不就别出字幕。不然明明就是粤语配音,却偏偏搞国语字幕。我听得正欢,不小心瞄到底下的字幕,就觉得搞笑程度降了一级。
把台词当做歌词来唱,很不错,像是歌舞片~~我喜欢。
【《九星报喜》观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生子报喜短信12-08
生子报喜短信摘抄12-04
生女儿报喜的短信12-05
生孩子报喜短信12-07
祝福生孩子报喜短信12-07
经典版生孩子报喜短信12-07
幽默生小孩报喜短信12-07
喜得千金的经典报喜短信12-07
喜得贵子报喜短信祝福语12-02
二胎出生报喜的文案说说集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