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改革应对措施
课改的成效到底如何?社会将以高考作最后评判,在高考中失败了的学校,其课改是难以得到社会认可的,因而也必然走向失败。快来看看吧,下面是阳光网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改革应对措施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改革应对措施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落定 考生该如何应对改革
广东新高考方案终于尘埃落定,给了足够的“缓冲”时间——5年后才施行,“首吃螃蟹”的是现读初一的学生。
然而,不分文理科、实行“3+3”考试模式、学业水平考试和英语“一年两考”等新政策,给目前高中甚至是初中学校带来不少新变数,也引发学生、家长、老师的热议。
社会各界热议
A “一年两考”,会否反而“加负”?
为减轻考生集中应考的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未来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统一高考的外语科目,将创造条件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参加考试,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使用。
但有社会人士担心学生为了追求更高分,会选择参加两次考试,学习负担反而加重。对此,多数中学老师认为不排除有这种情况发生,也有老师认为考两次挺好,“学生考试不排除有时会失手,多给他们一次机会,成绩会更加客观”。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中英语科长左月娟认为,可能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英语“一年两考”,“因为是取最高分的作为高考成绩,学生肯定不想浪费机会。”
有老师谈到,多个学科“一年两考”其实也会给学校带来压力。“原先学生的备考是循序渐进的,穿插了一次考试将打乱原来的学习计划,学校组织考试也会增加工作量。”
B 不分文理,压力大了还是小了?
5年后,广东高考将实行“3 3”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加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考试方式。这是为了改变当前文理分科致学生偏科的情况。
在广东省实验中学语文备课组长杨鲜亮看来,其实考试的压力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不分文理科、增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对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单纯从分值来看,前面的语数外三门占比重较大,但改革的重点是在后面的三科,因为它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过,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长阳珂则认为,“3 3”的考试模式需要明确后面三科的份量、它们的难度系数定位,还有跟高考的密切程度,这样才能判断压力的轻重。
“原来的学业水平考试由于不难,加上跟高考关系不大,学生上课不投入,也不花功夫。”阳珂说,如果这三科的难度系数跟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难度相当,在高考分数的比值占的比例也不大,那可能对学生来说就不会有太多的压力。
C“首吃螃蟹”的初一学生如何应对?
今年在读初一的学生将是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批考生,虽然要到5年后才接受挑战,但是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提醒,由于接下来各个高中将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不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20种课程组合全部开齐的学校估计不多,所以,初一的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想好自己的专业兴趣,中考前还要关注各个高中都有哪些课程,然后再报考。
同时,初中学校也要进行配套的教学改革。“今后的初中应该开设更多的选修课,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课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报考高中。”彭建平说。
D 学生自主选科,走班制能否说走就走?
高考改革后,考生可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三科,纳入高考成绩,这意味着学校必须有20种课程组合供学生选择,高中走班制将成为趋势,也是高中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
“走班并非说走就走!”广州市第47中学校长彭建平认为,走班制将面临教学管理、师资配置、教学空间等方面的诸多新问题。“学校必须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但是当前很多学校的设备、师资、场地都是有限的。”
“我们现在每个年级有1000多名学生,高中三个级就有3000多人了,走班的话将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杨鲜亮说。
不过,在广东省实验中学化学科长刘立雄看来,可能今后学生的课程组合选择还是会以“大文”或“大理”的形式出现,比如多数学生选“化学”和“物理”,或者是“政治”和“历史”,再选另外一门学科,学校可以开设理科或文科的大班,再开设其他的选修科目,就不至于走班太乱了。
E 综合素质评价,中学该如何量化?
此外,未来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这将打破高考“分数说了算”的传统。然而,综合素质评价涉及如何量化的问题。
华师附中课程与教学处主任夏涛指出,如果是看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但是不同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标准,如何量化?如何在同一标准上进行打分?
“高考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让高中学校有了发言权,这是好事,但如何把这发言权用好很考验智慧,必须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才行。”张敏强说。
高考改革应对策略
2017高考改革统考变选考应对策略
新高考改革在2017年就要在全国正式实施了,之所以称为改革,是因为这一次高考改革改变了从1977年开始的统一考试、集中录取高考模式,改变了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高考模式。
新高考改革除语文、数学统一考试一次机会外,其他学科均有两次考试机会,录取标准也不只以高考成绩为唯一依据,加入了平时学考成绩,同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这一过程性评价标准。
1、必考: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外语两次考试机会,取最高分记入高考成绩。
2、选考: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和技术中根据专业要求选考三科以等级分计入高考成绩。
3、语文、数学两科设定在6月7、8中的一天统考。
改变=选择
所有这些改革变化带给我们中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改变?
对所有2017年上高中的学生而言就是一个词:选择!
学生要选未来的专业就必须选该专业对应的选考课程,就需要选择在什么时候考,就需要选择考几次。同时,专业选择又是职业选择的起点,谁来指导这些孩子做出最好的、最科学、最适合孩子成长的选择?
学生会不会选?敢不敢选?能不能选?就成为2017年入学的学生马上面临的迫切问题。
学生做选择前对策略的把控:
1、利用高一阶段的学习,去发现自己的学科特长与学科兴趣,从高二开始在学科学习上扬长避短;
2、利用高一的时间去和父母充分沟通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在高二前初步确定自己的专业选择与选考科目;
3、重视英语,从现在开始抓起,力争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
4、提前树立目标,为“高校自主招生”做准备。
现实是,很多的中学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的改革核心本质,还在抱残守缺,以对策应付改革的政策。在改革起始阶段,学生、家长都懵懂的时候,学校可以去诱导、强制规定学生做出选择,这可能会一时成功,但是,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旦学生、家长明白自己的选择权力后,就一定会按照自己的选择去做决定。
学生选择的背后是走班制教学的开展,走班制有效开展的背后是学校课程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教师队伍的改革,硬件矛盾反在其次。走班制带给学校的压力确实很大,可是,改革的潮流滚滚而来,顺潮而动泳技一般都可能会死掉,更不要说逆潮和原地不动了。
扬帆起航,为改革点赞
未来的高中教育在高考改革的指挥下,必然从整齐划一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只要坚持高考改革,我们中学的基础教育大发展就有希望,人才辈出的时代会很快来临!
【高考改革应对措施】相关文章:
高考改革应对的对策04-03
高考改革的冲击与应对04-03
高考改革应对策略04-03
浙江省考生怎样应对高考改革12-09
地震防范应对措施12-09
高考改革方案改革04-03
高考2017改革04-03
高考改革的对策04-03
高考改革的好处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