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改革的冲击与应对
高考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高考改革会对高中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考改革对高中教学的影响与对策。快来看看吧,下面是阳光网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改革的冲击与应对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改革的冲击与应对
崇尚改革,是全国名高中华师一附中的优良传统。
新高考的核心——“增强选择性”,与华师一附中的学校文化高度吻合。该校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试行的“五·四零”方案,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素质学分制”,便是想通过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选修课的开设,增强学校课程的选择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这种改革追求后来被概括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华师一附中独特的学校文化之一。
本世纪初,该校将核心价值观定位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并通过班级类型和课程设置的多样化,着力打造“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特色学校,为学生的多元优质发展创设环境。
如今,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该校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提出要培养身心健康,且具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高中毕业生。
昨日,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华师一附中校长周鹏程表示:应对高考改革,该校从遵循教育规律、始终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的目的出发,已经提前做了多项准备。
【教学上的变革】
课堂实施“选课走班制”
按照“文理不分科”、“6选3”的思路,选课走班将是未来高考下的常规教学模式。
为主动应对这一变化,从本学期初开始,华师一附中正式启动了“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
(1)语文、外语教学不分层,学生不选课,按照行政班形式、按高考水平组织教学。
(2)数学分为三个层次:按照B1和B2(目前文科、理科高考水平)和C层次(目前学校数学竞赛班水平)教学标高,学生分层选课组织教学。
(3)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分为A和B两个层次(A为学业水平考试层次、B为高考水平层次)组织教学。
(4)技术、研究性学习、心理等为公共必修课程,教学不分层,学生不选课,以行政班形式,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组织教学。
(5)体、音、美学科为公共必修课程,学校按照“2+1+1”方案,分选项走班组织教学。
(6)指导性组合选课:
(7)高考科目语文、外语按行政班组织教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级部组织选择同一学科同一层次的学生按照学业水平重新组建“平行的”学科教学班,并安排教师。
(8)课表: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一、二、三节;需要走班教学的科目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六节;公共科目一般安排在下午第六、七节;校本选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每天第八节。
学校“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校课程的选择性,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同时,也为学校将来顺利走进新高考积累了经验。
用“身心健康、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评价学生
在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的模式下,各地将逐步把现在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这种人才培养的评价导向,势必会引起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另一层变革。
华师一附中自2014年开始,围绕人才的标准和定位,在校内不同层面进行了充分研讨。最后,学校认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重在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的培养。正式提出了要培养“身心健康”,且具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高中生。学校还将将为那些在这三方面表现优异的毕业生颁发华师一附中荣誉文凭。
其中,在身心健康方面,学校启动了“2+1+1”方案,要求学生高中三年要学会两项体育特长、一项美术特长和一项音乐特长。
在必备品格方面,经过多方调查和讨论,学校认为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幽默感、秩序感和责任感。
在关键能力方面,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管理能力是学校确定的四种最重要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键所在。
【管理上的变革】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立和完善
新高考模式下,不分文理科,学生要在高一结束,甚至更早时确定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这对中国学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目前相对简单的文理分科模式下,很多学生高中三年对自己将来的专业方向并没有足够的思考。作为一所名校,华师一附中近几年一直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紧迫工作在抓。
首先,该校成立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小组。有效整合学校心理教研组、团委和班主任资源。专门设置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供学生选修,已经开发有专门的校本教材。
其次,近几年来,该校在院士课堂、光谷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中着力为学生打造榜样课程。先后邀请了许多国内著名的科学家、企业家前来为学生做报告,如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徐扬生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等。他们的人生故事,激励着青年一代学生,极大地启发了他们如何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及社会的需要相结合。
再次,依托家长学校,该校按计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思想宣讲,不断提升家乡联动水平。并引导家长有序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四,依托学校校友会,精心打造校友层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资源。目前,该校已经在北京、广州和深圳先后建立校友分会,后面将进一步在华东地区,以及海外(如北美、欧洲等)建立校友分会。
第五,学校还将根据实际需要,从校外引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团队,邀请他们为学生做针对性的报告,提供专业化咨询和辅导。
此外,在现有每年一周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该校将结合新高考学段学时的调整,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行业体验活动,让他们提前了解各职业,发现自身职业兴趣。
师资队伍结构的规划及调整
新高考按“6选3”的模式,最多有20种组合的可能。这对各普通高中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是一项很大考验。现有的以文理分科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师资队伍结构必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根据学生选课的结果,有的学科可能教师不足,有的学科则可能教师富余。
以杭师大附中学生的选择意向为例,单科选择化学的学生超过70%,选择历史的学生也接近一半,而选择政治或地理的不到30%。而从浙大附中学生的科目组合意向来看,传统的理化生组合只有不到13%,其它组合也均不到10%。
另外,每届学生之间可能还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将可能导致学科教师需求的“潮汐现象”,即可能上一年某学科教师富余,到了第二年却变成了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华师一附中的思考和应对有:一是引导广大教师围绕新高考进行观念更新,在学校继续教育培训时,特别邀请了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朱可教授前来为教师做新高考的详细解读,与此同时,先后分几批组织学校老师赴上海、浙江相关学校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考察,回来后又在各教研组内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二是严把教师引进关,根据实际需要引进高水平教师,如实验室、体育、通用技术等领域,该校近两年在做针对性补强时,就充分考虑了将来新高考的可能需要,要求每位新进教师能同时胜任多个岗位;三是近几年学校在分校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优势,如新疆博乐分校、北京朝阳分校,以及正在建设的黄陂分校和光谷分校,学校正朝集团化办学的方向发展,将来在新高考模式下学校可根据各学科教师的实际需求,实行集团内部走校制度,在总校和各分校之间进行教师调配。从师资储备的角度讲,这些措施将有利于学校顺利进入新高考。
学时学段的思考
新高考给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带来的另一大冲击,是时间上的分配可能被打乱。以浙江学业水平考试为例,每年考试分别在4月与10月进行,由于阅卷时间和学生两次选考机会,传统的学期制受到冲击,学校必须研究长短学期制或学段制。较为常见的做法是“两学期四学段”。但也有其他做法,如浙师大附中的10学程制:
1、高一上,开学至期末;2、高一下,开学至期末;3、高二上,9月1日至10月中旬;4、高二上,10月中旬至期末;5、高二下,开学至4月中旬;6、高二下,4月中旬至期末;7、高三上9月1日至10月中旬;8、高三上10月中旬至期末;9、开学至4月中旬;10、高三下,4月中旬至6月。
从湖北的情况来看,新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很可能只考一次。时间如果是在高三下学期的4月份,则对教学安排冲击不大。但如果是在高三上学期的10月份,则需要根据各科教学的进度,进行学时学段的调整。 高考改革带来的利弊
为全国进行高考改革试点的两个省市之一,上海于9月19日公布了《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方案》的主要改革内容要从2017年实施,但也有部分改革,涉及目前的高三学生。因此,可以说,高考改革对所有学生、学校都有影响。理性认识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对学生积极准备高考、度过更有意义的高中生活,十分重要。
高考改革给高二、高三生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方案》对高二、高三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包括高考加分、自主招生、春季高考,以及高考后可能的高考复读。
一是艺术、体育特长生加分调整。《方案》要求,要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这意味着,从2015年高考,也就是目前的高三起,艺术和体育特长加分,就将被取消,那些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获得加分的希望将减少。
调整高考加分项目,会对有希望获得艺术、体育特长加分的学生带来一定影响,但《方案》也提到,“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因此,这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变数,有可能一刀切全部取消,有可能认为都有必要,于是尽量保留。就像2014年清理高考加分,有的地方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有的地方却基本维持原样。
从民生政策对公众的影响看,治理高考加分要打击加分教育和加分造假,但不能误伤真有艺术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就是要一刀切取消加分,那么,也应该有一个适应期,另外,也应该在取消行政部门主导的加分之后,将特长评价纳入高校自主招生体系中。
二是自主招生调整。根据《方案》,从2015年起,高校的自主招生将移到高考之后。这对自主招生带来的变化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北约”、“华约”、“同盟”三大联考解体,高校将高考成绩作为申请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在高考之前,考生的心思可能会全部集中在高考之中。
其次,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如果把高考成绩作为申请依据,那么,应该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启动,即6月底。假如教育部门要求高校在7月初完成自主招生,由于受时间限制,自主招生的名额将减少,而学生选择学校的机会也不多。
再次,参加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的学生,可能要求填报提前批志愿,高校在录取时结合高考分数、面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评价、录取。原来达一本线即可录取,或者降低20分~60分的录取优惠方式可能改变。
笔者希望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能在6月底高考成绩公布后启动,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多所学校,学校独立进行评价录取,每个学生可同时获得多校录取通知书再选择。给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为1个月,到7月底结束,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再填报志愿,或者按原先填报的高考志愿录取。
【高考改革的冲击与应对】相关文章:
高考改革对物理的冲击和影响12-05
高考改革应对的对策04-03
高考改革应对措施04-03
高考改革应对策略04-03
浙江省考生怎样应对高考改革12-09
高考改革方案改革04-03
高考2017改革04-03
高考改革的对策04-03
高考改革的好处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