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复习最重要的是自觉
文章摘要:生活中,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东西,总是通过“自觉”而实现认知、理解、赏析、评鉴以及沟通和交流的。人们阅读生活的方式,包括对语文的“阅读”与“内化”,原本就伴随着“自觉”的认知心理与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语文学习本身实质上就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高考备考自然也不例外。…
【编者按】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这就需要考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高考语文备考固然离不开教师的点拨、资料的辅助、同学的互助,但过分依赖资料、同学、老师的念头,亦是不可取的。因为“学习”是一种自主自觉的认知与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终究是要靠个人的“自觉”来完成的。
“自”,即“自己、自主、自发、自动、自然、独自”等。“觉”,含有“感觉、察觉、品觉、悟觉、醒觉”等意。许慎《说文解字》:“觉,寤也。从见,学省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寐觉而有言曰寤”。因而,这里的“自觉”,主要指“自会感觉、自能察觉、自主品觉、自行悟觉、自可醒觉”之意。
生活中,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东西,总是通过“自觉”而实现认知、理解、赏析、评鉴以及沟通和交流的。人们阅读生活的方式,包括对语文的“阅读”与“内化”,原本就伴随着“自觉”的认知心理与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语文学习本身实质上就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高考备考自然也不例外。
那么,如何依靠“自觉”之道而取胜高考语文复习迎考呢?
一要确立“自觉”的地位,主动领悟考纲精神。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于考纲精神的领悟,仅靠教师的解读是不够的。譬如考纲对“探究”能力的阐述,教师的解读往往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难免带有个性化的主观色彩,即便教师的解读悟透考纲,但由于教师自己不用参加高考,因而缺乏实战与针对。而学生结合自己探究题训练的切身感受,准确领悟了考纲的精髓,势必增强复习备考的方向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所以,高考语文备考,学生务必确立“自觉”的地位,主动领悟考纲精神。
二要摆正“自觉”的姿态,主动研读题型规律。
题型规律的把握同样离不开学生的“自觉”。表面上看,题型规律多是教师总结,学生记下、理解、消化,但极少有学生能将老师传授的规律运用自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规律是教师总结而不是学生“自觉”的。学生的思维感知能力与教师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别的。例如对小说文本的阅读,很多教师喜于细化考题的类型,反而令学生一头雾水,而高明的学生善于“自觉”归纳,往往化繁为简,无师自通。所以,题型规律贵在学生自主实践、“自觉”把握。
三要增强“自觉”的意识,主动归纳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更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包括老师的。语文的材料往往带有很强的语感,对这种语感的体味、把握、理解与吸纳,靠别人包括老师讲授,很多是不能入心的。只有学生自我感觉、自主品觉、自行悟觉,才能准确领悟语言的内涵与逻辑。例如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未必领悟其旨。其实教师也只是把自己的或答案的解读直接呈现而已,况且所呈现的也未必符合原作者的创作意旨。只有学生“自觉”到的,才是属于学生自己的。
四要落实“自觉”的过程,主动强化弱题训练。
在语文的学习或复习过程中,“自觉”不是一时一地、某卷某题,“自觉”应贯穿学生语文复习迎考的始终,是一个核心的学习策略。“自觉”的过程,也是内化掌握的过程,也是问题反思的过程。学生“自觉”到的问题,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问题,例如弱势的题型、薄弱的考点、疏忽的细节等,不待老师指出,自己就可以主动修正、强化训练了。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掌握的程度、能力训练的维度,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
五要拓展“自觉”的精神,主动寻求素养提升。
其实,真正的备考策略并非备考自身,而是坚决摒弃功利化的备考应试方法,追寻一种自然状态下的“自觉”之道,以“自觉”的精神,寻求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根本提升。类似于习武之人技艺炉火纯青之后不再讲究一招一式,而以精气神克敌制胜一般,当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之后,也不用再追求题型规律与解题方法,而是以“自觉”之道,即可解惑除难,赢得高考。
总之,在高考语文备考的征程中,“自觉”是其中最根本的核心策略。纵然外部的各种因素可以显性促进复习的进程,但都未必能从根本上提升复习备考的质量。所以说,“自觉”是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根本秘诀。
【高考语文复习最重要的是自觉】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复习12-09
高考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复习12-09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复习12-09
高考语文复习经验12-09
高考语文的复习指导12-09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12-09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12-09
高考语文复习的误区12-09
高考语文复习误区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