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季高考语文卷八大看点

时间:2024-08-20 20:21:09 高考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春季高考语文卷八大看点

  看点1 现代文阅读比分略有减少,古诗文阅读、填空等略有增加。刚结束的2014年春考卷现代文阅读与古诗文阅读、填空的比例是43分:37分。这是对2014年秋季高考现代文阅读与古诗文阅读、填空将各占50%的一个“微调”和过渡。仔细阅读春季高考试卷会发现,后者增加的内容一是古诗文名句的填空,一是古诗文阅读和鉴赏。

上海春季高考语文卷八大看点

  解读这种细微的调整变化,只是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和背诵略略有所侧重,对于 复习应考,我们只需作稍稍的“微调”,并没有作大调整的需要和必要。

  看点2 现代文、文言文阅读语段的选择注重经典性和生活性。现代文阅读的第一篇谈的是“读书”,它贴近我们的生活,所阐述的道理,与我们平时的阅读感悟与经历有相类似之处;散文阅读选择的是文学家老舍的文章《想北平》,这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情真意切。朴实情感的流露,依托于朴实的语言,“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就是这样的大作。文言文阅读两个语段,一是经典的、孔子的《论语》,一是史学典籍(也是文学名著)的《吴越春秋》中的“伍子胥过昭关”。古诗词鉴赏的两首诗歌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家名篇(王维的《相思》,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解读:阅读经典,阅读好文章仍旧是我们平时阅读复习的重点,也是我们养成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好习惯的方向。

  看点3 现代文阅读篇目从三篇变成两篇,但阅读总量没有变化。只是形式、数量上的变化,本质上并没有变。可以推测,不管阅读篇目的数量有怎样的变化,阅读的总量基本上不会有变化。因为高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在阅读数量上有较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被“阅读篇目数量”的变化而感到不安甚至恐惧。语段体裁的选择基本没有变化,既有体现逻辑思维的议论、说明性的文体,也有体现形象思维的记叙、描写、抒情性的文体。只有这样,考查才能体现多样性、广阔性和多层次性。

  解读: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变为两篇文章,那么它透露出的信息,无非是“对一篇文章需要有更深层次的阅读和理解”。我们要从相对于以往“浮光掠影式”的、“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走向较为深层次的阅读。

  看点4 试卷内容与课文的联系更为密切,但不是简单地知识重现。试卷所直接涉及到的课本知识有“列举陶渊明《读山海经》的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不但考查了积累,还考查了运用);间接涉及的内容有“古诗的鉴赏”(王维的《相思》,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在小学或初中都读过甚至背诵过);有“文言文词语的解释”以及句子的翻译(“寻”、“直”,被动句式,固定句式)等。课文与试卷貌“离”神“合”。

  解读:重视课文的阅读,重视课本的复习,重视平时的语文学习仍是“读”好语文的关键,那种丢开课本学习和复习的想法与做法,仍是不可取的。

  看点5 古诗词鉴赏从考查常识性和鉴赏性的知识和能力,到考查鉴赏性和浅层次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鉴赏内容的选择是耳熟能详的名篇,文字浅显、易懂。鉴赏形式有了新的尝试,在提供原诗的同时,还提供了“背景材料”,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既拓展了新视野,也提供了“探究”和“研究”的辅佐。我们已经具有了这两首诗歌阅读理解的“知识”和“意义”上的积淀。“相思”我们知道的是“爱情的相思”,除了涉及爱情,它还会有什么意义呢?“落花时节”我们知道的是“时令和节气”,除了点明这些,它还会蕴涵怎样的含义呢?这就是要“考”的内容,这就是我们要把握和鉴赏的关键所在,这也许就是命题者如此命题的初衷。

  解读:如何在“旧”诗歌中读出新意,如何在已有的知识层面上,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根据这些知识去解答那些知识,根据已知的去解读未知的,这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的训练是我们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点6 古诗文的积累有较大比例的增加,并且关注课文,关注“文”的积累。对名言名句的考查,关注的首先是课文中的内容,试题提供了一定的选择余地,命题的选择突现了“文”的积累。整个题目4分,占“阅读部分”的5%,比重够大的了。

  解读:名言名句的积累和运用是提高语文水平和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长期的积累,尤其是课文规定部分的考查,该记忆的还是要记忆,该背诵的还是要背诵。

  看点7 评价、感悟、鉴赏性的内容有所加重。试卷命题在这些方面有所侧重的倾向跃然纸上,答题的开放度也有清晰地体现。现代文两个语段和文言文两个语段中,在这些能力要求上都有题目涉及。有些题目集“评价、感悟和鉴赏”为一体,充分地展现了“语文”的特点,也给学生答题提供了开阔的空间。如“这一笔好在哪里?”这样的题目,在涉及评价、感悟、鉴赏这些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对文章认真研读的基础上,还需要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解读在这方面要有所训练,尤其对这些“主观性”较强的试题,如何才能有很好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标准”?这方面的训练是需要“强化”的。

  看点8能力性的考查继续成为试卷“变化”、“发展”的方向。整份试卷在“变化”和“发展”上,我们可以清楚地把握规律与走向。“对‘学习态度和方法’再寻找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并加以简单说明。”这类题目这几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在这类题目上的表现最为明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并且用这种理念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复习的学生,未必有很多。例如,在文言文试题中:“嫌”字的意义,可以从文章的阅读中找到辅助的重要信息:“疑”;“爵”字的意义,可以依据文章的注解和“爵”字所在句子中的“赐”找到重要信息。“相”字意义的辨析,提供了两句语段外,却又是课文内外(《孔雀东南飞》、《独坐敬亭山》)较熟悉的句子。辨析的范围虽然扩大了,但辨析的要求降低了(“相看两不厌”中的“两”,直接点明了“相”字的“双向”含义。)这是从知识转向能力的重要考查。

  解读:踏实地学习,灵活地运用,学“活”语文,才能“考”出语文好成绩。

  总之,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在“稳定”中,还是透露出了“变化”、“发展”的信息和方向。但是“万变”不会离开语文学科内在规律的“宗”,语文只能是语文,语文终究还是语文。

【上海春季高考语文卷八大看点】相关文章:

上海春季高考政策11-23

17高考真题语文卷11-24

高考语文卷标点符号题03-10

2017高考试题语文卷11-24

2018年上海春季高考时间怎么安排12-05

上海高考政策11-23

上海春季高考招生本科院校名单201812-05

新高考政策上海11-23

上海高考复读政策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