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

时间:2024-09-20 09:14:24 宜欢 高考地理 我要投稿

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 1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

  (3)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④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⑤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⑥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4)全球的热量平衡

  ①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

  ②全球热量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第一、全球每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第二、人类通过改变大气的组成或改变地面的热力状况,可以影响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从而改变局部地区甚至是全球的气候。例如: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大气热量的收支失去平衡,导致热量平衡失调,全球变暖;人类改变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状况、水域面积等)可以影响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和改变地面辐射,而使局部小气候发生改变。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

  ①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②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2)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3)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 2

  1.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的能量转换,从而形成地球表面复杂的大气热力状况,维持着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

  2.太阳辐射主要波段

  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

  可见光区: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

  紫外线区:波长小于0.4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7%

  红外线区:波长大于0.76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3%

  3.大气热力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削弱作用分类: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平流层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线却吸收得很少)

  (2)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云层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愈强。杂质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

  (3)散射作用:有选择性,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等时,它们的散射无选择性)

  大气的保温作用:

  又称为大气温室效应,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技巧1:大气和地面的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

  大气的热量收入:地面辐射为主,大气的热量支出:大气辐射

  地面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为主,地面的热量支出:地面辐射

  技巧2: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没有天气、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一般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技巧3: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 ,在中高纬度地区,最大值在春季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4)下垫面性质: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

  (6)地势: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

  技巧4: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2)海陆: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

  (3)地形: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技巧5:气温水平分布规律:陆地北凸,7月;陆地南凸,1月。

  (1)等温线与纬线平行,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响因素:纬度;成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冬季陆地低于海洋,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影响因素:海陆位置;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等温线闭合或向高海拔突出。影响因素:地形(海拔);成因:海拔高气温低。

  (4)等温线向低纬或高纬突出。影响因素:洋流;成因: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总结12-09

大气的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12-09

地理高考知识点03-08

地理高考知识点11-02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03-18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1-30

【精品】地理高考知识点01-01

高考地理知识点12-09

高考地理《气候》知识点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