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圆的切线教案

时间:2022-12-09 13:47:11 高考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数学圆的切线教案

  教学目标 :

高考数学圆的切线教案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理解的不透,容易混淆.

  教学活动设计

  (一)实际问题(引入)

  很多机器上的传动带与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给我们以一条直线和两个同时相切的形象.(这里是一种简单的数学建模,了解数学产生与实践)

  (二)概念

  1、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给出两圆的外公切线、内公切线以及公切线长的定义:

  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叫做两圆的公切线.

  (1)外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的同旁时,这样的公切线叫做外公切线.

  (2)内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的两旁时,这样的公切线叫做内公切线.

  (3)公切线的长:公切线上两个切点的距离叫做公切线的长.

  2、理解概念:

  (1)公切线的长与切线的长有何区别与联系?

  (2)公切线的长与公切线又有何区别与联系?

  (1)公切线的长与切线的长的概念有类似的地方,即都是线段的长.但公切线的长是对两个圆来说的,且这条线段是以两切点为端点;切线长是对一个圆来说的,且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是切点,另一个端点是圆外一点.

  (2)公切线是直线,而公切线的长是两切点问线段的长,前者不能度量,后者可以度量.

  (三)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条数的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概念、概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添写教材P143练习第2题表.

  (四)应用、反思、总结

  例1、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2cm和7cm,圆心距O1O2=13cm,AB是⊙O1、⊙O2的外公切线,切点分别是A、B.求:公切线的长AB.

  分析:首先想到切线性质,故连结O1A、O2B,得直角梯形AO1O2B.一般要把它分解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再用其性质.(组织学生分析,教师点拨,规范步骤)

  过来人支招:高三新生开学备好三个本

  旧课本

  进入,往年有些没有提前做好相应准备,等到开学后才发现这也没有,那也不齐。一零一教导主任熊永昌建议,尽管进入新的年级,但是们不要把、学完的课本压在箱底,应该在开学前找出来,避免丢失。

  高三一年,重在考查考生对综合的应用,在平时练习、中,会出现很多综合性题目,很可能用到以前学过的,以前学过的旧课本就要派上用场。尤其是在第一轮时,要扫清盲点、薄弱点,夯实基础知识,学生遇到拿不准的知识就要随手拿出课本查阅。

  高三生一定要爱惜课本,用惯了的课本可以让自己很快查到需要的知识,而课本上划出的重点、记的笔记也都很有用。

  笔记本

  笔记本对高三学生来说也是必备的用具。有些学生认为,上只要认真听讲,就没必要记笔记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rdquo 高一;,上记笔记有助于对知识框架的总体把握。

  熊永昌说,课堂上,有时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关键问题。学生在课上记住了,但是,很可能到了课下就忘记说过的重点。高三这一年要记的知识点很多,一般来说,在课堂上会讲解很多知识内容,有些在课堂上消化不了,需要先记录下来,课下再慢慢消化、理解,不懂再向老师请教。

  此外,词典等工具书也要在开学前准备好。高三一年里,学生会有很多自学时间,很可能遇到拿不准的词汇、公式等,需要通过查阅工具书去核实。

  错题本

  高三一年,学生要经历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试,错题本也是必不可少的好帮手。在学习中,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中的错题抄在上面以备日后随时查找自己的知识漏洞。错题本可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

  一位去年的生在错题本上这样写道:“在考试中,答选择题要注意答题技巧,比如有的题可以用特殊值法、排除法、代入验证法等;大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开学前,高三生要为每一科准备一个错题本。大家在复习中,可以将自己发现的错题或不会做的题收集起来,分析一下做错或不会做的原因,并把正确解题答案和思路注在旁边。到高考前,学生可以着重针对错题本上的题目查缺补漏。学生也可以把在学习中的体会记录下来,经常翻看。

【高考数学圆的切线教案】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概率教案05-10

高考数学数列复习教案05-10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之直线和圆的方程05-10

高考数学概率统计复习的教案05-10

高考数学直线的方程复习教案05-10

关于高考数学首轮复习的教案05-10

高三数学高考复习教案05-07

高考数学的考点05-11

搞定高考数学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