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试卷“科学性”的基本涵义
一、测试的内容和方式与学习的过程相适应
语文学习的内在机制怎样?目前我们还缺乏实验室证据,但我们可以从古往今来无数语文学习的典型个例来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武断地说,语文学习或者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否有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积累-理解-运用,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就是输入一内化一输出,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生长的。那么,理想的考试就要能测试一个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或者说语文学习各个层面的质量。因此,我以为,科学的语文试卷应该分成四个部分:一是习惯和方法,二是识记和积累,三是阅读和理解,四是表达和应用。以此来看我们现今的高考语文试卷,近义词选择填空、成语(熟语)的运用,病句,还有标点题、连贯题等,都是属于语言运用的规范问题。语用题的二个题目,也是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语言运用,作文题更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总的考查。既然同样是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那么还行必要在一份试卷里重复出题、反复考查吗?
二、试题要体现学科特点,尊重学科规律,测试学科能力,也就是说试卷必须姓“语”
语文考试说白了就是汉语书面考试,既然这样,那就有必要研究汉语的特点、脾性。相对于高考语文来说,我以为最能体现语文水平的问题应该有个指向:如你的肚子里烂熟了多少文章?你对汉语言形式和内容的敏感度如何?你整体理解和顿悟的思维能力怎样?你语言表达的能力如何?等等。如果就考试内容来说,我以为背诵默写、文言文加标点翻译、古今诗文简单的鉴赏、作文这四者最为重要。2004年全国各地之所以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对联题,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试题向语文本体回归的趋势。这并不是说考试必须要考对联,但从这个题目的出现可以看出语文考试要尊重语文的特点,体现语文的本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愿望。可是目前的选择题还在标准化、客观性的外衣下,占据着语文试卷25道题(有的是26道题)中的15道题!分值达46分之多!
三、理想的高考试卷要发挥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的导向作用
任何一种考试,都具有选拔、激励和导向的功能。一次考试是一次学习,也是一次教育,渗透着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试题更应该保护大多数考生的积极性,注重激励和肯定,给他们以成功的学习体验。但目前语文试卷的第二大题科技文(包括社科文)阅读,基本上是故意在设置阅读障碍,跟学生过不去。且不说读懂文章与答对这四道选择题的相关性在哪,单是这种阅读测试的方式就值得再探讨:我们平时有哪一个人会像做这道阅读题那样去阅读?既然不是,那么,这种脱离学生学习实际和运用实际的测—试又是在测试哪门子阅读能力呢?其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呢?
现行语文试题的科学性和价值观的确值得商榷,其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也确实令人忧虑。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多多。
譬如说积累不足,尤其是经典古诗文积累量远远不够,课外阅读的量和质都不尽如人意。本来试卷增加背诵的分值,对中小学不重视读书的习惯是一个很好的纠正,但居然有论者以为这是在鼓励学生死记硬背。中小学阶段“死记硬背”一点经典有什么不好?现在虽然恢复背诵默写了,但150分里只占4分!从背诵经典
对语文能力形成的作用而言,从经典积淀对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铺垫而言,从纠正中小学生不重视语言积累的习惯而言,我以为1—50分里给背诵默写安排20分也是不算过分的。
再譬如说表达不行。积累不足和表达不行是互为因果的,再加上作文教学的“不作为”现象较为普遍,学生的表达水平每况愈下,这一点,大学的教师可能更有感触。而从学生进入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际来看,一个人最重要的语文能力就是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口头表达限于条件不能测试,因此书面测试就应照顾到即时表达的能力,作文题不妨分情景片段表达和话题作文表达两题。150分里可赋分70分,甚至更多。
还譬如,教师分析得过多,有人称之为“唯理性教学模式”。一篇好文章本是“七宝楼台”,教师却要经过“教学”把它“大卸八块”。教师为何这样做?因为高考这样考!尤其是第一卷的科技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那么,砍掉科技文阅读,增加古今优美诗文的鉴赏性阅读,改文言文的标准化考查为加标点断句翻译,天下会不会大乱?我以为不但不会乱,而且中小学课堂上的“讲风”会缓一些,学生作业中的“题海”会浅一些,学生离真正的阅读也会更近一些。
【高考语文试卷“科学性”的基本涵义】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试卷“科学性”基本内涵05-10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05-05
福建高考语文试卷05-11
安徽高考语文试卷06-26
2018年高考语文仿真试卷语文试卷05-01
2017高考模拟试卷语文04-04
2017高考语文冲刺试卷04-04
总结理想的高考语文试卷05-11
对于高考语文试卷的反思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