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的技巧

时间:2022-12-09 18:12:34 高考语文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的技巧

  (一)答题基本知识:

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的技巧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并非一日之功,但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试以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为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几种方法和技巧。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可是有些考生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答错。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衬、对比、反复、排比、象征。

  现代文阅读做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

  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方法归类语言的特点 朴实自然、清新淡雅、明白晓畅,绚丽明快、,含蓄蕴藉、言近旨远、意境深远,简洁明快、生动形象,

  二、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直抒胸臆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用典、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承上启下、详略、倒叙、插叙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例1:题: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如何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对那无畏勇士的呼唤渴望之情。】例2:《指导书》P88《壶口,壶口》第(4)题:本文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奔涌不息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指导书》P70例:题:怎样的叙述手法,好处?采用倒叙手法,使文章充满悬念。】①顺叙: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事。 条理清楚,次序井然,文气贯通。②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其赏析思路如下:通过把倒置在文章的前面+突出了的主旨+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通过把倒置在文章的前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文章平铺直叙。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内涵)。其赏析思路如下:通过对的补充叙述+交代了情况+解释了的原因;通过对的补充叙述+交代情况+与形成对比+突出了 记叙的线索?《指导书》P70:记叙的线索始终是贯穿全文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A、物线:即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具体实物为线索。如《小橘灯》以小橘灯为线索。

  B、事线:即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例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统领全文。(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C、人线:即以人物为线索(或以人物的某一特征),如《背影》

  D、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挖荠菜》等。

  E、时线:即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F、地线:即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桃花源记》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

  如何找文章的线索:

  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

  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提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事物名称的。

  ③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

  ④有时候用议论和抒情来显示线索。如《我的老师》多次用议论抒情的句子来表达对蔡老师的回忆、依恋、思念之情。

  ⑤有的文章还同进具备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明线和暗线)

  六、不同叙述人称的好处?《指导书》P72-73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就像面对读者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事、描写,因不受时空限制而更自由、更显客观公正。

  七、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八、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直接描写);衬托,对比,景物烘托(间接描写)

  九、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十、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衬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正面侧面相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粗笔勾勒,绘声绘色(声色结合),以美景衬哀情,哀景写乐

  十一、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指导书》P88

  十三、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列图表、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等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题:文中多次写到了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父亲的艰辛;2.衬托出父爱的纯洁、美丽和伟大;3.雪的美也反衬出买柴人的冷漠和市侩习气。】对景物描写的作用毫无头绪时,结合该段内容、文章主题去思考。引号的作用:表引用;表强调;表特定称谓;表否定或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构方面,内容方面内容可具体为某情感,深化为主题)1、文首: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由转到开篇点题,点明主题(中心);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点明主题(中心),抒发感情,表明(观点),衬托(句子本身的意思) 某个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 ,突出了某某的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满、更感人。】3、文末: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点明中心(画龙点睛)(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留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赏析句子:(修辞、内容、情感)的表达效果例1.《学导练》(九上)P6《雨》第5题:年复一年,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此句作简要赏析。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例1.赏析句子,品味其表达效果: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表现出书写者慷慨激昂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精忠报国的性格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例: 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谈谈它的作用。【主要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强调保持纯洁之心的重要性,它能让艺术充满动人的魅力。】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如何理解?深刻含义?(有什么用意?)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例3.九上《学导练》P8第9题: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这个比喻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鸟落满枝头,周围的环境肯定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空,星光虽密集,却无喧闹之感;将前者比喻成后者,反衬出心灵的宁静、闲适、自由,形象地揭示了光明的美好。】如果句子例4.《指导书》P85第(3)题乙: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深刻含义?【人生再大的不幸(困难,磨难),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例1.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把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刚毅既写出了顶针坚硬的质地,也突出了母亲生活中坚持不懈(或坚强、坚毅等)的品质。而坚硬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提取信息(概括)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的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05-10

高考语文现代文的答题技巧05-09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05-04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参考05-09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的答题技巧05-09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04-04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和表达技巧05-12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05-08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