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京高考语文阅卷讲解
十几年前我当中学语文教师的时候,有一位新调来的同事,每次阅卷都口必称“标答”、“标答”。我问她何谓“标答”,她眉峰一扬说:“标答你都不知道,标准答案哪!”她把“标准”二字咬得特别标准。我私下里给她取了个外号:“标答”。
“标答”为人处世,极为严肃认真。尤其讲题和阅卷,一是必有“标答”,二是对标答赤胆忠心,誓死捍卫。我说这话不是调侃,她多次由于标答跟学生、同事发生严重争吵,甚至“汪然出涕者”。我也曾企图劝导之:“那标答不也是人制定的嘛,就不兴有个错儿?您也太愚忠愚孝啦!”“标答”凛然道:“小孔,那可是标、答呀!为什么叫标、答呢?要像你们这样,想改就改,那还叫标、答吗?那考试的严肃性又何在?小孔,您是北大毕业,我想听听您的高论,——您说,那国家的法律,能说谁想改就改吗?”
我很敬佩“标答”的执着与赤诚,我想倘若真的事事有标答,我们只要勇敢无畏地维护这个标答林立的世界就可以河清海晏,百兽率舞,那该是何其幸福,何其标答啊!
然而世界偏偏不是如此。从周口店到伊甸园,都没有结扎停当、真空包装的现成标答等着我们“开袋即食”。标答是有生产过程的,也是有消费期限的。所以就连高考权力中心所发布的《试题答案汇编》,也不敢妄称“标准答案”,而是清清楚楚地印着:参考答案。
正如教师讲课不必与“教参”保持一致,有了“参考”二字,阅卷部门自然也可以另起炉灶,自定“标答”。不过,由于“参答”已经包含了命题人员的宝贵心血,一般来说,大部分还会最终成为“标答”。只是这标答的最终产生是否经过了“参”和“考”,其间的差距是不可以道理计的。
如同往年一样,经过“详参”和“长考”,今年的阅卷部门制定了内容丰富而琐细的“参考答案补充细则”,其中所付出的苦思和辛劳,是社会各界不大知晓的。我试举数例如下:
26题作文《转折》,四类评分标准的第一条都是考察作文内容与“题意”的疏密度。那么“转折”一词的“题意”包括哪些,其中是否存在高下之别呢?写“转变”行不行?“转化”行不行?“转移”行不行?写“挫折”行不行?“曲折”行不行?“夭折”行不行?写“转折与选择”行不行?“转折与创新”行不行?“转折与痛苦”行不行?“非典”是转折还是抗击“非典”是转折?……这都是需要阅卷者根据实际情况去自己判断,命题者不可能也不必要一一开列出来的。但是假如在作文题目之前给出对“转折”一词的简要解释,是否有助于考生减少构思误区,也有助于阅卷者笔下少“斩”冤魂呢?
25题“嵌词写话”的第二段要求有思想、有感悟。假如考生的思想感悟部分没有嵌入规定的词语,比如把第一段的内容缩写一下然后发两句感慨,该如何处理呢?这是正式阅卷开始后发现的问题。
24题仿写出得很好。对“无异于”一词理解的准确程度,区分开了考生的水平。但是评分标准中“符合所要求的句式”一语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为原句有三处画线,对题干加以再提醒,所以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搭建”起一个类似结构的句子。问题在于是不是达到这一点就至少给1分。如果使用了画线词语,符合了“句式”,但前后驴唇不对马嘴,比如说“一首歌若只因为是美女唱的就去听,无异于喝下杀人犯的毒药。”——这种情况还是否给分。在实际阅卷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程度和向度的仿写质量差异,如何将这些差异分置到3分到0分的等级中去,阅卷人员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23题括写的要点有4个。其中第二个“在辽宁”是否为要点,是值得商榷的。分值为3分,很可能诱导考生以为要点只有三处。从世界角度来看,知道发现于中国即可,具体到辽宁还是新疆,其重要性未必超过消息来源——《自然》杂志和“顾氏小盗龙”的命名等。
19题的A项对20题的①存在着一定的干扰。既然已经认为“开头”是对比作者与教授,引出题旨,那么考生可能会从另外的角度去杜撰“富有的雅士”与文题的联系。
综合上述题例和我历年来的思考,我觉得“标答”的产生过程是十分复杂、艰辛而且充满流变性的。我们只能在“答”的波涛中去驾驭和改进“标”这条船,我们无法造出一根放之四海人莫予毒的定海神针。而要把握好“标答”之舵,我觉得有几个环节是命题者和阅卷者不可不慎的。
第四大题、第五大题,均存在要求模糊与标答严格的矛盾。比如什么叫体裁、内容、写法?七言绝句是绝句当然也同时是七言。而“内容”与“写法”不但有相互重复之处,更重要的是所提供的赏析项正是从内容和写法的角度人手的。考生如果对赏析项判断正确,借过来就可得分;如果判断不正确,则可能再次失分。意即17小题的①和②存在着“一能多考”。这使阅卷者在判断“内容”和“写法”时几番踌躇。一、不可迷信原文。文章的生产过程是没有一定之规的,不能因为一篇文章的阅读效果很好就认为该文章处处充满匠心,处处都有道理。《静夜思》为什么要以“床前明月光”开头,可以说出一百个“理由”,但用其中的一个理由作为标答来考试,是荒唐的,这是由我们的语文教学体制中的“文章崇拜”意识所导致的。
一、反复质疑设难。对于已有的初步参考答案,不论命题者还是阅卷者都应本着严谨的学术精神去反复核查,决不放过一处疑点。要把所出题目放到原文所在的整个文本系统中,尽可能地参考和依据学术界已有的成果来进行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的循环论证。今年所出文言文,发生了命题者把“书信”的书,误解成“书籍”的书的硬伤,而且由于电脑阅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整体遗憾。其实这本来是不难避免的。一是学术界早有多个注本明确指出“分”字乃“介”字之误;二是原文的后文中还有“以书还崧”和“解不致书之意”,都可证明书是“书信”;三是按书籍讲,原文明显不通,不合情理;四是原文开头几处作“学”解的“书”都颇不常见;五是秦汉以后由于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进一步加剧,文言文已经很不“标准”,后世学者对其整理校勘的力度明显不如前代,本来就是充满陷阱的考试“雷区”。所以,有疑者不出题,似应作为今后命题的一个原则。而看似无疑者,也一定要反复质疑,鸡蛋里挑骨头,才可确保万无一失。
二、题干要精雕细刻。题干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标答”的宽严性。应该说近年来题干的文字质量有了明显进步,比如问“哪两个字”是诗意产生的关键和“阐述了哪两种美”,准确严密,显示出命题者大巧若拙的功夫。相比之下,“对原文的叙述”略显不通,而“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则过于宽泛了。题干撰写首先是对命题者的一场考试。
三、从考卷实际出发。事先制定的参考答案,无论多么审慎周密,都只是一种预想。众多考生的实际答案不但会超出我们的预想,甚至会根本颠覆原题。正如医院不可能限定天下的病种,医学要根据不断发现的“非典型性病例”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体系一样,我们也必须以大量的“非典试卷”为正己之镜鉴。不但修正今年的“参答”,而且指导明年的“参答”。这就要求命题者与阅卷者进一步加强协作,条件许可时,最好在考试中心统筹下,建立平行的监督和测评小组,以保证“标答”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套句俗话,标答的产生,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工程。国家的法律,当然不能“说改就改”,但其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大改小改斗批改。现在同性恋不再是“流氓罪”,老师殴打学生要负法律责任。法律是人制定的,要为人服务。标答更是人制定的,也要为人服务。以辩证的态度看待标答,才会使高考和整个教育体制进一步摆脱僵化,充满生机。
【北京高考语文阅卷讲解】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试卷阅卷现象分析05-10
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工作的教学反思04-27
关于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工作的报道05-09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讲解分享05-07
高考语文省略句讲解05-07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03-02
高考语文结构混乱型病句讲解05-07
高考物理讲解05-04
高考语文病句类型讲解之成分残缺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