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时间:2023-07-20 16:00:31 高考语文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经典14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1

  读题、选择题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经典14篇]

  虽然语文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学科,但是选择题是属于客观试题,要想解答好语文选择题,客观性思维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做语文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要方法,比如采用直接法、比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题。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语感,不要轻易改动,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那么有没有技巧呢?答案是肯定的,语文选择题也有很大的技巧性,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做题速度和提高做题准确率。

  语文纯考查知识点的题,最好能够先去排除迷惑选项。像病句题、词语填充题等,这么做有助于提高准确率。但是如何排除呢?很简单,假设你什么都不懂,由“试卷”表述信息,你认为说清楚什么事了,就基本无误,如果可能会让你误解,那么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也就是你把句子表述的意思(第一印象)得出后,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读,如果有其他的解读,那么,出错率较大。

  例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先分裂后统一是无法通行的死胡同,分裂与统一不能共存,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印象解读:分裂统一像鱼与熊掌。明显觉得不对

  B.入春以来,长春市一些小贩走街串巷上门收购陈米、陈面,尽管价格低廉,每公斤有1元多钱,但生意做得很红火。

  印象解读:小贩以1元多收购陈米、面,尽管价格低廉,但生意红火。“尽管”和“但”别扭。

  C.远古时代,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有一个部落,以狩猎为主,但知猎兽,不知捕鱼,更不知稼穑种植为何物。

  印象解读:某个角落以狩猎为主,不知到种植。“角落”不会狩猎也不会种植,明显用错主语。

  D.简单是一种富足和从容,只有寒碜和自卑才需要泡沫的虚化和油彩的掩饰。

  印象解读:简单是一种…… 只有寒碜和自卑才需要…… 比较通顺。

  通过这种方式去解读,能解决这一类题型。

  语文选择题命题中,因为命题的一些特殊性,可以给我们利用,特别是“序列差”。什么叫做“序列差”呢?有一些选择题,有双重序列,题干上有1、2、3、4,选项里面有A、B、C、D,两个序列之间的矛盾,就是序列差。迷惑选项总是要“露马脚”的。前面说过,各人的知识情况都不一样,在各个考生眼里,迷惑选项“露马脚”的先后次序也不一样。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就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再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又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一个选项被否定,就造成了另一个选项的不可能,于是题干序列和选项序列之间互相映衬,互相“揭老底”,产生了空档,正确答案往往就出来了,这类题常见于选词填空题。当然,在实在不会的情况下,我们也有一定的技巧。

  比如字音辨析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这时候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比如字形辨析题,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

  还有实词辨析题,重点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以及一些词语运用题,特别是虚词辨析题。主要是凭语感(即语言表达意思),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第一,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病句辨析题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标点符号题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语言连贯题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

  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现在具体说一下文言文较为科学的做法:

  一、整体略读,不必过细的探究每件事,大概弄明白这篇文章说了哪些人哪些事即可

  二、对话部分做标记,略读过程中将对话做标记,因为很多观点及说明都是根据对话内容来的

  三、看题细读,注意句意关联转折性,常见文言文关联或转折词有,然、则等一些虚词。注意文中问句。

  四、选项对比,文言文选项之间也能比较,而且必须比较。

  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已有的积累来回答命题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我们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选择答案。其中30分(有部分省份为42分)的选择题,是语文考试中不可小看的题型,所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所以一定要慎重,同时也要提高速度,为后面的主观题和作文赢取更充足的时间。选择题要找到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提高速度的策略势在必行。

  虽然经过细分,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技巧看似很多,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看语言表述意思和客观思想。接下来玖久高考中心会根据大量例题,来教会大家如何精确读题,如何快速答题。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2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推断想象题】

  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的区别。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结: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要排除表述绝对的选项)。有时可以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论述类文章阅读

  这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做好这些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3

  答题技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些同学失分,不是失在知识能力上,而是失在没有题技巧上。掌握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复习语病题时,就要在把握六种病句特点的同时,掌握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审读法。审读法就是通过审慎的阅读,发现句子的毛病。一般说来,大凡读起来别扭,听进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处,再仔细分析判断,查清语病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例如“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读第一分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就会觉得不通,要在其结尾加上“情况”或“状况”之类的词语比较顺畅。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觉走,忽视了用语法或逻辑去检验。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比较法。在选择有语病的项时,四个选项中往往有两个容易排除,剩下这两个,就为难了,那个干扰因素比较大的选择项,也给人似是而非的印象,这时就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如果是确认两项都有问题,就选择问题较大,较明显的那一项。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仿用句式题极具开放性,命题极为灵活,命题形式都有哪几种?

  答: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所考查的题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嵌入式。要求仿写的内容镶嵌在语段当中,既有上文的语境,又有下文的语境。

  (2)续写式。要求仿写的句子是在给定了上文语境的基础上,承接上文语句的续写,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

  (3)话题式。除给定例句外,还给定几个话题。

  (4)限定式。给定例句,并附加其他限定,譬如以××为开头等。

  (5)自由式。给定例句,在选材和立意上充分自由。

  (6)对联式。给定上联或下联,要求写出下联或上联。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文言实词在高考试卷中一般采用哪种形式进行考查?

  答: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十分灵活,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安排在第Ⅰ卷中。考查的方式主要有:(1)选出4个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比较4个选项中相同词的意义,选出与题干例句中此实词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3)题干例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属于某种语法现象(如偏义复词、词类活用),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这一现象符合的项;(4)与现代汉语比较,找出加点的'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5)通过翻译句子题来考查对关键实词的理解等。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紧缩法。紧缩法就是把句子的修饰成分去掉,就其主干部分,检查语病。例如,“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把它紧缩后就是“他按排了内容、时间、人员以及问题。”显然,“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类比法。也可以称为“仿造法”,就是按照自己怀疑有语病的句子的格式仿造句子,如果仿造的句子有语病,那么原句也有语病。例如,“今年春节,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这句话通不通,可以用类比法来检验:“这个工厂的几十台机器,几百个工人放弃休假。”“这所学校的几十间教室、几十名教师放弃休假。”显然“机器”、“教室”、“消防车”都不会“放弃休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4

  现代文阅读题答案表述的原则与技巧社科类论文或文学作品的阅读题,既考对阅读材料的认知、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和对文章的评价、鉴赏能力,又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题目出现的形式大部分为文字表述题。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注意学生的表述能力。这里谈谈这类题答案表述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一、答案表述的基本原则

  1、忠实于题干。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题干包括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的方式。以1998年全国高考卷第27题为例,题干中要求的表述范围是“第一自然段”“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一内容,表述角度是“吃惊”和“怅然”的原因,暗示的表述方式是要用表示原因的词句,而且各“不超过8个字”和“不超过10个字”。弄清了这些内容,考生表述时就不会“离谱”。

  2、忠实于原文。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张建华先生在第二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说:“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了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在原文中找答案。答案表述也离不开这条原则,要尽量用原文词句来表达,万不可离开原文,凭印象胡编乱造;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懂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文”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提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语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字数;忌“隐”“晦”“曲”,忌片面、笼统、繁琐,切不可出现语病。如果答案正确,表述却失当,因而拿不到分数,那是相当遗憾的。

  二、答案表述的几个技巧如何准确地表述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呢?

  在指导学生训练时,笔者除了教给学生上面谈及的三条原则外,还教给学生三个技巧:截、改、写。

  现举一例子来说明:材料:闻一多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是在刻苦奋发,上下求索,弃旧图新,与时俱进的情况下度过的。闻先生律己甚严,不断地以现实之我,否定过去之我,使自己的精神跃上一个更高的境界。大家都知道他曾经是“新月派”的成员,以“京派”自居。到1943年以后,他思想跃进,后悔过去。他说,当时我们看不起鲁迅,目之为“海派”,我们错了,鲁迅是对的!并且说,美国教育害了我一辈子,使我脱离人民。这样的话,出于一个大勇者之口,出于一个富于革新精神的人之心,叫我们十分感动。就学术研究、文艺创作见解而言,闻先生终其一生,沉潜于学海之中,中外融汇,传人精深。他读古,决不泥古,学外国,决不盲从。他能在故纸堆里寻求出新的东西。他凭着创造精神,破千百年来的'成说而标新出众。三千年来,说诗解诗的千门万户,而闻先生独具慧眼,看出了“诗经新义”,《诗新台“鸿”字说》,一字千古,令人惊叹。闻先生早年的新诗要求“三美”,倡导严格的格律诗,说写诗如同“戴着镣铐跳舞”。

  可是,他到昆明西南联大之后,却赞扬起田间的街头诗来,并且说:要把诗写得不像诗。前后对照,真是别如天渊,这种突变,看来似乎不可理解,其实就是革新精神的伟大表现。闻先生的这种革新精神,是来自对新诗的新认识,对一切事物观念的更新,决非立意以为高,哗众取宠。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革新精神》)题目:1、闻一多先生说“要把诗①写得不像诗②”,其中“诗①”在文中指(不超过4个字),“诗②”在文中指(不超过14个字)。

  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不超过18个字)。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5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借代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借代的表达效果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借代的运用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④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例④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⑥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例⑥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迁移突破】

  请写出以下各句中的借代词所代表内容

  1.她静静地在金黄的草地上坐着,脸上竟有「彩霞的颜色」。

  答:

  2.衣索比亚是个穷困的地方,到处都是「褴褛的衣、光赤的脚」。

  答:

  3.半生的漂泊与历练,使他炼就了一双「锐利的眼睛」。

  答:

  4.昨晚,在「沉睡的森林裡」,我彷彿又看见了童年的那只风筝飞扬。

  答:

  5.我深深地感动于海的「咆哮」与「无言」……

  答:

  6.「这条波光潾潾的彩带」,流过几万里,流过几千个世纪。

  答:

  7.不停地敲打着、探听着,「树医生」始终不会退休。

  答:

  8.铁幕裡的人民穷尽一生,无非只希望能看见「飞翔的白鸽」。

  练习答案

  1、生动、愉快的神色

  2、穷人

  3、洞察力

  4、童年时光

  5、海的狂暴和温柔

  6、河

  7、啄木鸟

  8、和平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6

  气质,就是品质散发出来的味道。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学工程。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就是新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程的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因为他选的是“中古英文文学”。想想看,一个想学工程的学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学”,肯定非常痛苦。

  更要命的是,代课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所以他经常逃课。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学期的课,放暑假了,他很高兴。他要打工挣钱,于是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找了份工作。

  干什么呢?这种书店常常接到电话,被叫到别人家里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出售——他就干这个。

  有一天,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学旁边的一户人家里收书。他去了,一个老太太开的门,老太太看上去一脸忧伤。自我介绍后,他发现老太太竟是那位教他“中古英文文学”课教授的夫人。原来那位教授上完这学期的课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留下了一屋子的书。老太太觉得这些书让她睹物思人,所以决定把它们卖掉,于是就给这家旧书店打了电话,恰好是这个小伙子被派来收书。这时,小伙子意识到,原来他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他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当他去看这些书该怎么搬时,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这个学生笑了,他想,这个老家伙平时上课很严肃,原来最爱看的是侦探小说。他竟有这种兴趣!小伙子越想越觉得好笑。书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门,出去后是一个小花园,非常漂亮。老太太说:“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种花剪草。”

  玻璃门旁边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的全是园艺书。看了半天,这个学生做出决定:不搬这些书了!

  于是他回去对老板说:“老板,我想把那位教授的书都买下来。”老板惊讶地问:“你全要?价钱你付得起吗?”学生说:“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板说:“那也不够。”学生说:“那这样吧,我接下来的.几个暑假都来你这里打工,薪水全给你,行吗?”

  老板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书?”这个学生说,以前上课时,他只觉得那位教授很沉闷、很学术,原来那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当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书房和藏书后,他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那位教授喜欢廉价版本的侦探小说,还在小说里面画线做笔记,笔记里还有粗话。他还喜欢种花草。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爱的东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7

  在往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相当数量的考生审错了题,具体表现有两个:混沌错位、指鹿为马。大家知道,江苏高考作文题通常由提示语、题目和要求三部分构成,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提示语都在哪些方面作了提示。

  往年的提示语共三句话,第一句话说“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这是对时尚的解释,也是提示考生所选材料要符合这个定义;第二句话说 “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这是在揭示时尚的内涵,提示考生要本此立意,或由此生发立意;第三句话说“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这是接第一句话的进一步解说,应该还是属于选材方面的提示。有些考生不注意分析,结果是立意的立足点错位,选材的方向性迷失,想当然地选择爱国题材、勤奋题材、理想与奋斗题材、减负题材、政治变革题材、科学发现题材、抗震救灾题材等等,考生在对这些题材的阐述中,又不能凸显题目揭示的时尚的特征——大部分题材也无法凸显,其结果只能是指鹿为马,造成“选材偏题”、“立意偏题”。

  在偏题的考生中,有不少考生的写作基本功还是不错的.,如果选材得当,立意到位,70分的作文,拿55分以上还是不成问题的,绝对不至于落到42分以下。所以,我们在作文阅卷的过程中常常感叹:临到高考,考生作文水平已趋于稳定,分数的高低暴露的往往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审题问题!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8

  语文学科中,古诗歌鉴赏这个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题目也是主干知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出错,甚至得到很低的分数。有的学生不是读不懂古诗,而是不会组织答案,即意思明白,却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因此这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很有用的古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大家应该随便找几篇古诗,按照上面的答题模式组织一下答案,相信在考试的时候,你在诗歌鉴赏这主干题目方面不会丢很多的分,甚至拿到满分,竞争优势一定明显。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9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10

  词语运用题

  (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学历”与“学力”,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

  (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成语辨析题

  (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语句扩展题

  ⑴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扩展要求

  ⑵注意被扩展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⑶原词句不能少

  句式变换题

  (1)看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2)不改变句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3)注意使用润滑剂(代词或关联词)使改后句子连贯。

  综合改错题和语言简明题

  (1)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

  (2)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

  (3)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

  (4)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

  病句辨析题

  (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3)善用排除法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是许多考生学习的难点,解决文言文实词问题一方面依靠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依靠对语境的判断。在记忆量不可能太大的情况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以20xx年高考考的新课标卷文言文题为例,考查文言实词的选择题中3个选项是在初高中文言课文里见过的:“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中的“翼”为“保护”之意,“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中的“徇”为“掠取”之意,“贼非吾主敌,盍趣降”中的“趣”通“促”为“马上、迅速”之意(题中解释成“归顺”,故错误),这3个实词和“常以身翼蔽高祖”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蓟以东”、“趣赵兵亟入关”中的解释是完全一致的。

  文言文翻译应确立采分点意识

  文言文的翻译应该确立采分点意识,以第一道翻译题为例,从“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一句中,应该注意“以”、“ 缘”、“ 堞”等词汇和现代汉语差距较大,应该是采分的重点。重点攻克采分点,有利于对全句句意的把握,也对成绩起决定作用。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11

  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荀子信步走至淄水河边,面对汤汤流水,浩然长叹。他头颅硕大,目光如炬,布衣草屦,步态稳健。顺着河畔那条幽僻的小径,他静静地走着,苦苦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他遍观宇内,搜罗群象,脑海里渐渐形成“人性本恶”的想法,于是声声叹惋回荡在淄川长空阔天。荀子内心深处波涛阵阵,一种神圣不可遏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陡然升起。就在行走于淄水河畔的那个清晨,他写下了卓绝千古的《劝学》,以不容置辩的口吻劝勉人之向善。

  荀子勤勉好学,手执古卷孜孜以求。晨昏相继,他总是手捧《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吟哦诵读,那些让它痴迷的竹简已然破旧不堪,但他总是耐心地重新穿绳相结。荀子不单读书,且深谙读之高妙,他认为《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因此他说读书要从读《诗经》开始而终止于《礼经》,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这些经典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囊括其中,只要尽力去读,便可成为高尚之人。书简上的每一个字都在闪烁真理的光芒,这让荀子兴奋异常,他废寝忘食,熟读成诵,潜心揣摩,终成一代儒学大家。

  荀子之前的`那个时代也让他陶醉其中,那个弹瑟的瓠巴是哪里人?是否生有异相?他的瑟到底有多少根琴弦?他就那么不经意间一挥手,琴声就如清风流星四处飘散,惊得水中的鱼儿浮出水面,静静倾听。这是怎样的一个乐师呀!今天,哪个乐坛圣手能像他那样令我们心生羡慕和嫉妒?那个弹琴的伯牙在荒野是否已然遇到了樵夫钟子期?“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是在听到什么样的乐曲发出如此的感叹?子期死,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的知音传说,高山流水的绝唱,为什么荀子没有向我们娓娓诉说?

  不对,荀子明明也在寻找知音,寻找那个识贤用才的君上。他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借以推行主张,多次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但一个小小的学官与治国经邦的愿望相差实在太大,于是他愤然离去,带着满腔豪情前往秦国,拜见秦昭王。面对威严的秦王,荀子有点心悸,但他并不畏形于色,只是神态自若地把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的政治主张和盘托出。秦昭王听得有点倦怠,长长地打了个呵欠,婉言辞绝。①荀子的内心沉入万丈深渊,从威仪赫赫的宫内走出,抬头便看到了阴霾的天空,灰蒙蒙的大幕让他感到身心交瘁。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12

  语文考试是高考首场,考试时间长,共150分钟,七个大题,21个小题,学生阅读量大,手写量大,一张试卷答题字数至少1600字。要想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考场上的答题应试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

  综观全局,心中有数。拿到卷子后,要先总览全卷,一是看试卷有无残缺不清问题;二是看诗歌大阅读的标题与作者,若见过,可让心理轻松,减少试题突兀感,若没见过,则暗示题型绝对不会偏、难、怪;三是看作文命题,题型一定在训练范围之中,命题型、话题型、材料型、材料+命题型等,立意一定是在“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然”的思辨、伦理讨论范畴之中。

  客观试题,一气呵成。30分的`客观选择题,用时最多不要超过30分钟,答题时见难不纠缠,不死抠,宁可放弃不停留。做后直接涂卡,不动摇,除非有绝对把握要改正,一律以第一判断为准。

  翻译在直,字字落实。翻译10分,得分点首先是几个重要的文言词语,往往是一词一分,一字一分,其次才是大意正确,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特点。

  阅读赏析,答题有格。阅读赏析指的是诗歌赏析和现代文大阅读赏析,考查要求基本一致,都是要求在充分理解作者意图、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严格按命题人的限定答题,所以,此类题是外灵活而内规则,名主观而实客观。题干中几乎都有明确的答题指向甚至有答题暗示,只要审清题干即可。

  另外要使自己的答案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改卷人操作,一是要有条理性,注意分点标序,二是要有简明性,老师改卷基本只看关键词,是按点给分,所以要依分布点,依问做答,明白问法决定答法,这就是答题入格。

  语言表达,千流一源。15分的语言表达题题型无论如何创新,都是对“改句”与“造句”两种语言表达形式的演绎。“改句”主要表现为错改对(修改病句)、乱改顺(语言连贯)、此改彼(句式转换)、长改短(压缩提取)、短改长(句子扩展)、图改文(图文转换)等。

  “造句”主要是给例句仿造,仿句式、仿修辞;给情景微型写作,如写致词、拟标语、补首尾、嵌语句、旧新解、揭寓意、做解说、对联语,还有撰写常用小应用文等,建议是:莫嫌素材老旧俗,不求新颖,只求合题,得分为上,不宜多做纠缠。

  应试作文,重在设计。不管写作功底多强,60分的应试作文都要讲设计和布局,如同建筑,卷面书写,开头结尾,中间过渡,段落长短,亮点展示。特别要做到“紧扣题目”。

  紧扣题目便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注意,对于高考改卷人来说都是第一次,所以上场要用自己最熟最烂最顺手的招。最后明白改卷教师的阅卷习惯,一般符合以下公式:看立意+看卷面+看结构+看语言=分数,用时60秒左右。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13

  第Ⅰ卷基础知识题

  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已有的积累来回答命题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我们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少用绝对化的句子,我们的口号是: 即要具体,不要抽象 。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允许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字音辨析题 :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2. 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标点符号运用题

  常见错误: 非疑问句用问号,倒装句中句号、叹号前置;分句之间用顿号,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连词前面用顿号, 概数用顿号, 集合词语用顿号;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直排引号用于横排;不是书名用书名号;括号句内、句外不分;破折号、省略号。

  4.词语运用题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 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 。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

  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

  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

  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

  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成语(包括熟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5.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可能单独命题考)。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 语言连贯题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 话题是否一致 →→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7-10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枝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1.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12.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13.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14.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四)(18分)

  15. 文句翻译题 (8分):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16.诗歌鉴赏题(6分)

  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③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估计今年诗歌鉴赏中修辞考察分量不轻。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17. 名句名篇题(4分)

  答题技巧:按规定默写,要求默写三句就默写三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

  作文(60分):

  审题立意: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路模式;从话题语入手,审清话题主旨;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

  打开思路:联想(相似、相关、相对),添加(1.时间、地点┼题目;2.态度┼题目;3.动词┼题目;4. 题目┼是什么;5.为什么┼题目┼会怎样;6. 人或事┼题目。)

  拟好题目:1.揭示主题;2.反映内容;3. 巧用修辞;4.化用名句;5.借用歌曲;6.妙用符号;7.呼告汗情。

  构思耐心: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能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写,严禁胡编乱造。即使编写故事也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 中心一个要紧紧围绕。

  谋篇出彩: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文体固定: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象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强烈建议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

  少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

  内容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

  语言优美:严禁文白夹杂;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

  细节生动:一定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

  小处留心:题目不要忘记写(2分);字数要达到(50字1分);字迹要工整(3个错别字1分);卷面要整洁(可扣3分),使用修改符号。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篇14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出现在试卷的第Ⅱ卷,是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学生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历年高考这道题的得分率也都偏低。于是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在这一考点上投入太多时间得不偿失,不如把精力转向那些更能见效的考点上去。诚然,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无所作为,但从应试的角度看,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该拿的分拿到,应该是有可能的。如何让学生把该拿的分拿到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

  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题目、反问句、设问句、独立段、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有意义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语句、抒情议论句、重复出现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看法的词句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

  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六段中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文,“但是这在他身上还不是主要的”,启下文。

  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如:《包身工》最后一句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限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

  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都是后置的定语,分别修饰“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无路,沦为乞丐了。

  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

  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

  如1997年高考题现代文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回答第26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出现在试卷的第Ⅱ卷,是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学生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历年高考这道题的得分率也都偏低。于是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在这一考点上投入太多时间得不偿失,不如把精力转向那些更能见效的考点上去。诚然,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无所作为,但从应试的角度看,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该拿的分拿到,应该是有可能的。如何让学生把该拿的分拿到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

  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题目、反问句、设问句、独立段、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有意义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语句、抒情议论句、重复出现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看法的词句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

  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六段中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文,“但是这在他身上还不是主要的”,启下文。

  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如:《包身工》最后一句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限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

  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都是后置的定语,分别修饰“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无路,沦为乞丐了。

  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

  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

  如1997年高考题现代文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回答第26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5-10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7-23

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05-05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4-03

语文高考答题技巧04-03

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技巧05-04

高考语文新闻答题技巧05-04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公式05-04

2018高考语文答题的技巧05-04

陕西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