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结(精选15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总结1
文学文化常识
⑴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龙舟竞渡等风俗。
⑵关于《边城》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的是:在湖南、四川交界处有一座小城茶峒,小城外溪流边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俩:摆渡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爱上了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也爱上了翠翠。兄弟俩相约以唱歌的方式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知道了傩送和翠翠才是彼此真心相爱的人,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也为了远离使自己伤心的`人和事,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离开了家乡。摆渡人也忧郁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自己的心上人傩送回来。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们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高考语文总结2
复习要点:
①落实高中必背篇目的背诵和默写。
②收集常见名句,适度扩大积累范围。
复习措施:
①挖空填写,做到篇篇落实。
②挑选重要名句,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③收集常错句子,反复练习。
④利用早读、周五下午的自习课,强化练习。
要求背诵的'诗文,要不折不扣背诵。对有些“名句名篇”,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要准确默写。
高考语文总结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前,是郑州市**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
首先非常感谢教研室给提供了这样一个和大家共同交流的平台,借这个平台,我把我们的做法向大家作毫不保留的汇报,欢迎批评指正。
我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注重合作
合作是现代经营发展的基本理念。迈克·富兰说过这么一段话:"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就是利用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分工合作,集中探究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最优化。
语文学科老师间的合作。每个老师主要负责一篇课文或一方面的知识
点,深入研究,提供备课资料,提供教书设计,提供学案,提供可供分层教学使用的练习题,通过备课组的讨论后,建立自己的学案库,教案库,题库和课件库。
师生间的合作。这个合作主要在课堂上完成。(这部分我将在第二部分详
细说明)老师无论准备的有多好,目的还是为学生服务。学生永远是主体。
第三,与其他老师间的合作。高考考的是整体,只有整体过线,我们的语文成绩才有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看重整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比如,有学生语文成绩好而其他学科不好的,就减少他的语文作业量,让他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其他学科上。反之亦然。追求共赢,不抢时间,避免多败俱伤。
我们认识的合作,不只是沟通,还是一种资源共享;不只是途径,还是一种学习过程;不只是方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通过合作,集中了智慧,节省了时间,深入了课题,同时加深了同事间的情感,愉悦了身心。虽然我们上一届备课组五个人中,三位都是没有带过高三的新手,但我们感到并不是高三的艰难,而是合作的快乐。
(高三的感觉比高一高二要轻松,越是靠近高考越是感到轻松,学校不让布置作业,自习课不让进班。)
二,注重课堂
这些年我们学校的教学成绩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正确,教学管理到位,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了高考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四位一体"的课堂教育模式,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佳的效果。"四位"指知识,能力,情感,兴趣。"一体"指借助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激发兴趣。"四位一体"是既是课堂线索,又是教学目标。
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完成其他教学目标的载体。为了有效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倡导知识教学必须体现"三个基本"和"精讲精炼"的要求。"三个基本"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认知规律。要求我们每一节课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明确所要传授的基本知识,确定不同课型教学的基本方法。"精讲精炼"是指在例题和练习题的选择上体现典型性。例题具有可迁移性,练习题具有可反思性。教学生成课堂完成,不过多占用课下时间,做到举一反三,不打疲劳战,不搞题海术。
能力主线,是隐藏于知识教学背后的一条线索,它贯彻于一节课的始终,并在认识冲突中不断得以升华。我们把能力分为发现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转化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质疑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这几个方面能力的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三个凡是"和"三个主动"。即凡是学生能发现到的交给学生发现,凡是学生能自主解决的让学生自主解决,凡是学生能归纳总结的请学生总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评价,主动概括总结。
情感是语文教育无声的力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中如果仅仅传授和学习知识,而忽略人性塑造和信念,意志,感情的培养,这便不是成功的教学。"教学中过分强调智力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塑造,必然会使我们的课堂与学生产生距离,不能与学生形成共鸣。因此,一节课的设计,必须要有老师的得意之处,要有学生的激动之处,要有师生相互启发之处。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积极和热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只有对目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学习才会拥有恒久的动力。因此,以"兴趣"为目标的课堂,要求导入要有吸引性,问题要有激发性,方法要有多样性,过程要有层次性,结果要有可持续性(即在关闭一扇窗户的同时,打开一扇大门)。
我们每节课都按照这样的模式设计,三年坚持,收效颇丰。目前这个理念在我们学校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说08年高考取得成绩的话,不是课下占用的时间多,也不是我们高三下得功夫大,而是我们三年一如既往地贯彻这种思想的结果。
三,注重节奏感
节奏体现的是规划的合理性,安排的科学性,落实的到位性。节奏追求的是相信自己,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讲究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从"三年一盘棋"的角度看,高一高二与高三的目标侧重不同。高一高二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赏析自己喜欢的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摸索并总结不同作品的鉴赏方法,广泛搜集背诵
作文素材,扩展阅读面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完成原始积累。高三则注重各个知识点的突破。
从高三一个年度看,则注重明确目标,放慢速度,控制节奏,讲究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的训练时间,以学生的突破完成时为标准,不赶进度,不急功近利。我们第一轮复习在05年11月底完成,第二轮的重难点的突破到08年的4月下旬才结束,离高考仅有一个月的时间。推进速度慢,学科成绩生成也当然慢,郑州一测,二测包括三测,我们成绩都不是理想,但我们看到学生的试卷后依然信心十足,因为凡是我们训练过的内容,学生都提高了很多,并且成绩呈上升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能够达到顶峰。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安排,彻底的落实,不仅坚定了老师的信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注重探索
对于未知世界和未知领域的探索,具有占领先机的意义。正如人类能在探索中找到火种一样,教育也同样能在探索中发现真知。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师生共同研研讨《考试说明》
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参考,是我们高考备战的"圣经"。深入研究《考试说明》,无疑对高三复习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以前是我们老师研究《考试说明》,然后把心得告诉给学生。但学生由于认识的深入性不够,我们的指导并不能收到可观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现状,我们和学生一起研究《考试说明》。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明确高考考察内容与范围,知道学习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通过探讨新老《说明》的变化,锁定重点突破对象,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做无用功。
比如,我们注意到05年阅读部分考察的"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到08年改为"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我们知道"态度"讲的是作者对事物的看法,"情感"表现的是作者的喜怒哀乐,是相对于"态度"更为深入的因素。而适合对"情感"加以"把握和评价"的文本,必然抽象性更强,人文色彩更浓,再大胆一点说文本应该是反映人生思考的散文。而考察"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是考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就会像猜到高考题一样兴奋。
在写作部分,鉴于08年较05年明确提出字数"不少于800字"的要求现象,我们和学生讨论了一个矛盾:从我们日常写作和高考评卷老师的反馈看,大家基本上都能写够800字,难道《说明》中关于作文要求的改动仅仅是一种命题规范化的体现吗所以我们就注意到一种事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的800字上凑够的,去掉那些无话找话,硬凑材料的语言后,不够800字的文章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实际上,要想把一种思想或情感表达清楚,靠800字是很困难的,更何况不足800字的文章又怎能把自己的立意表达清楚呢这种事实与道理,学生比我们更加清楚。而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有很多,而写作思路不开阔,文章结构不够完整应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循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揭示出这样一个信息:08年对字数的明确规定实际上是对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表达内容充分性的进一步要求。如果,我们再把对高考作文中的文体"四不像"批判现象也一块思考的话,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高考的发展方向:文体规范化,文章本色化。
通过对《考试说明》的研究,我们觉得我们得到的不仅是高考方向,更是学生在看到触手可及的高考目标时所产生的喜悦和信心。
2,回归诗歌鉴赏的本色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积累为重,技巧为轻"。高一高二完成的是原始积累,是感性积累,需要赏析大量的诗词。高三完成的是积累的升华。具体做法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归纳分类。即高一高二赏析过的诗词,按照表达内容的不同进行集中分类。
第二步,初步感知鉴赏知识。我们老师把大量的关于诗歌鉴赏方面的材料不加筛选地印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诗歌鉴赏思维。
第三步,积累答题知识。筛选整理常见的鉴赏术语和回答问题的模式,让学生记忆,以备做题之需。
第四步,精讲精练。依据诗歌内容的分类,挑选典型习题重点讲练。讲练的重点是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和对题目的分析。
第五步,查漏补缺,深入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方面,自选习题,研究规律,形成突破。
3,文学作品,换位思考
我们感觉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方面很难突破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是始终以读者和作题者的身份进行学习,所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了帮助突破这个障碍,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第一步,明确高考考察的能力要求。
第二步,整理每一种考察重点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第三步,老师给出作品,让学生设计题目和答案。
(去年4月教研室高老师和王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我们就是这样讲的。)
这种训练方式,学生反客为主,兴趣盎然。同时,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捕捉作品中的重要信息,洞悉题目设计中的奥秘与陷阱。
4,写作课分散开设。
写作水平来自感悟,来自积累,来自练习。对于学生而言,我们认为处理感悟,积累和练习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是阅读。恰当地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意象不到的结果。三年来,我们分散开设写作课,把写作与课文学习结合在一起,把写作与《读本》阅读结合在一起,把写作与日常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把写作与社会结合在一起,坚持摘
抄积累,坚持写读书心得,坚持美文美句仿写。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的增加必然带来感悟的加深,良好的写作契机必然带来感情的自然流露,坚持不懈地练习必然带来良好的写作习惯。
探索的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三年的教学探索,不仅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生动的教学感受,更激活了我们教学的活力,体会到了教育的无穷魅力。
我们知道这些想法和做法还有很不成熟的地方,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高考语文总结4
20xx年高考已经过去了,大家考的成绩如何?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把试卷情况及备考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一.试卷分析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总体变化不大,最大的变革是作文,一改几年来坚持的关系类话题,采用了给材料作文的形式。而所给材料也不是为了引出话题,而是包含一种寓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立意。这多少给考生带来些迷乱,但细分析起来,这样考察是在降低难度,因为考生可以就材料中的任何一点体会,展开评析即可。它不象关系类话题那么受局限,还要找准关系才能写好。对于理性思维偏差的文科生来说,借助他们丰富的联想,更易突破材料。
而试卷在其他题目的设置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如基础知识部分字行题让选两个错别字;再有现代文阅读部分,散文选的太深奥,考生读后找不到思路,对成绩影响很大。
二.备考总结
这一年虽在紧张复习中度过,感觉自己也很劳累、疲惫,但看到试题时才发现很多地方并未备足,并不是说经过了时间有了过程就有成果。
其一,基础知识部分的`衔接题我们做的太少。第一轮时只匆匆带过,第二轮没讲,《每日十题》专项训练时只出现了二道,感觉简单也没放在心上,更别说专门的方法指导了,我不知高考中学生答得怎样,总觉得是一种亏欠,教训便是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能忽视,要讲细讲全。
其二,散文阅读分析不细不深,第一遍复习时就课内文章分类讲解了特点,专业术语等,第二遍综合散文常识边做题边分析,模拟时发现较差,以挑选几道专门的题集中训练,集中讲析,自认为准备好了,看到试题时却发现,讲的那些几乎没用,学生对文章都把握不准,有方法以怎么用得上?教训是提高能力比传授知识要重要的多。
不足很多,细想起来,有几点也是仍可沿用的,权且表达如下:
㈠学好语文课本
刚进高三,我先领学生对一至四册课文进行了系统复习,这一遍经单元为单位,分步骤细致串讲,先是利用早读时间重读课文,品味精典,课上再就课文的综合特点,文体的特点阐明概括,然后把四篇课文分类,从各类中挑一重点细讲,目的一是熟悉优美语句,这字音、字形、语病、写作、鉴赏等题打基础。
复习古文用时较长,这里古字通假,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基本规则等,因为高考命题虽然考查课外的文言语段,但是考到的释词译句内容,都要靠课内学习的知识,形成的能力迁移出去来解答,而且还涉及到默写填空。所以这一面复习很重要。
㈡加强写作训练
从高一到高三,甚至开考前一周,都没放松对写作的要求,尤其高三后半年,由两周一次习作改为每周一次,而且都是当堂完成,不允许拖拉,这限制时间限制文体的做法,虽然有点残酷,但坚持下来,确实有益,经过这番训练,两个班的学生,很少有担心写不起的。
再就是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能发扬个性的写作内容及写作方式,根据三年来学生写作的情况,帮他们分析各自擅长的文体及熟练的材料,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驾轻就熟,运用自然,运用自然顺手。
作文的分值有60分多,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语文高考的成败,从功利的角度说,最后复习阶段背一些优秀的开头和结尾,收集一些较新的论证材料,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总之,不管是对考生还是对教师来说,语文都是一门难以准备的学科:试题灵活,与课文联系少,作文分值很大,考察能力多,历届高考可以说没有语文满分的。我们要抓住重点,总结经验为明年的高
高考语文总结5
一、要仔细审题
在考试过程中,解答每一道题都要审好题,不仔细审题,容易答错、答偏。审题时不能粗枝大叶,不可求快,有些题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以免答非所问。单选题要看清楚是选正确的一组还是错误的一组。简答题要看明白题意,看清要求回答什么,是一问还是两问。作文则要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准确、全面地把握题意。
二、要认真答题
(一)答题的程序,一般是按照试题的次序,一道一道地往下答,如果遇到难题或一时答不出来的题,先跳过去。也有人先写作文后答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答题程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掌握好时间,留给写作的时间不要少于50分钟(大、小两篇作文)。
(二)答题的要求,选择题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简答题要看清楚是用文章原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回答,有没有字数的限制。作文要注意标点写在格内(标点占格)。
(三)复查,做完全部试题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查漏补缺,有些题还要重新审题,防止误答和漏答。
三、不同类型的题,要用不同的答题方法
(一)选择题:如果能瞬时准确地把答案找出最好。假如没有把握,就采用排除法,即从排除最明显的错误选项开始,把接近正确答案的选项留下,再作分析比较,逐一否定,最终选定正确答案。科技说明文的选择题,先看题再看文,然后按顺序答题。答题可采用对位法,即把选择项(命题语言)和原文(材料语言)相关的部分对照比较,辨析经命题者的语言转换后,选项是否符合文意,即可作出判断。
(二)简答题:现代文阅读,先看题,再看文,然后依次答题。答案语言要简明,要点要鲜明,表述意思要清楚,不要写上一大串多余的话,以至于把正确的要点淹没了。
(三)文言文先看文,再看题。文言文试题选文篇幅不长,但因为有语言障碍,看它两遍,大致了解写的是什么事、什么人、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人物是主要的,想想作者写这件事、这个人要说明什么,然后依次作答。个别词、句没看懂,不一定会影响答题,按自己的理解来答好了,不要慌。
(四)作文:动笔前先构思,“意在笔先”,打腹稿或列个提纲都可以。列提纲过程就是根据中心意思筛选材料并把它条理化的过程。如何写作文应该有个通盘的考虑。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主次不分,中心不顾,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这是写作的大忌。
四、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标点符号要正确使用
卷面脏乱,字迹潦草,让人无法辨认,反映了答题态度不够严肃,也是对阅卷老师的不尊重,会影响成绩的评定。因此,考试时要认真对待,不要马虎从事。
高考语文总结6
语文易错1 多音字误读
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词性。如刹,共有ch和shā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作动词时读shā。
二是词义。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可以以义辨音。如纤有xiān和qi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ān ,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n。
三是语境。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如商店打折(zh),顾客抢购。一阵折(zhē)腾,累得住院。不但没赚,反而折(sh)本。
四是语体。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口语读音为shǎi。
五是巧记。舍众取寡,以少推多。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n,其余都读mi。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语文易错2 音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有细微的差别,就构成了音近字。命题者往往就在近与同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时学习中没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准确地区别开来,就会给解题增加难度。正确识记这些字的读音,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把某类同音字集中起来记忆,会达到记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语文易错3 形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从细微处加深印象,加强记忆。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编为点戍(sh)横戌(xū)戊(w)中空,十戈相合即为戎(rnɡ)。应该说,对这类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累。而就具体题目来说,其中一定会有部分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掌握的。因此,审清题干,认真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较排除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
语文易错4 形声字误读
易错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有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在解答中无法判断时,一般形声字注音为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小,注音为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明了形声字读音设误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声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读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弃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错误想法,养成勤词典的习惯,准确记忆,注重积累。
高考语文总结7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旧时指人登科。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良莠不齐:良,善良,指好人;莠,恶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
诚惶诚恐:惶,害怕。原来是封建臣子对君王上奏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现在用来形容尊敬、服从或不安的样子。带有贬义。
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Chimeiwangliang 1433(声调)
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
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
出水芙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用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础润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
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错彩镂金:错,涂饰;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
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现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切得哭不出声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泪一样。形容悲痛到了极点。读音chui2
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不能离开。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厉害共同。
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妇和剥削者。
大相径庭:劲挺,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读音zhuo
待价而沽:沽,出卖。等待高价出售。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戴月披星: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
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古时候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老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此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读音si4
箪食瓢饮: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料。古代指贫苦的.生活。读音si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地步。也写作升堂入室。
得陇望蜀: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透彻深刻,就像看火一样。
大快人心: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殚精竭虑:耗尽精力,费尽心思。竭,用尽;虑,思索。
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地。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多事之秋:秋,年岁,时候。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惧的声音。原来形容说话伤人,令人难受。现在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
咄咄怪事:咄咄,叹词,表示惊诧。用来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
豆蔻年华: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东施效颦:比喻不知道别人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去学。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贬义。
断鹤续凫:截短鹤的长腿,续接野鸭的短腿。比喻强行违反自然规律办事。
道路以目:旧时形容社会的黑暗和同志者的暴虐。
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耳鬓厮磨:鬓,面颊两边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
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浸渍。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指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指教,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希望他永不忘记。形容教诲殷切。
方枘(ruì)圆凿意思是:方榫(sǔn)头不能楔(xiē)进圆孔洞,比喻两件事不相容,或者比喻事情的不可能。
发愤图强:发愤,下定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发聋振聩: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
发指眦裂:发指,头发向上直竖;眦裂,眼眶睁得开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翻然(幡然)悔悟:翻(幡)然,大转变的样子。形容很快悔改醒悟。
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原来指一般人想不到的人。后来指思想离奇。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多指蛮横放肆,目中无人。
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形体。行动没有拘检。旧指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焚膏继晷:焚,烧;膏,油脂,灯炷;晷,日光。点着灯炷接替日光来照明。形容夜以继日的工作或学习。
粉墨登场:原来指演戏前涂上粉或墨,装扮好了,上台演出。现在多用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风雨如晦:晦,夜晚,昏暗。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像夜晚一样。比喻动乱或黑暗的年代。
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
浮光掠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轻轻擦过,闪过。水面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俯仰之间:在头一低一抬的时间里。形容时间极短。
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雷电交加。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也说付诸一炬。
高屋建瓴:gāowūjiànlíng]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建:倾倒;翎:盛水的瓶子),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见于《史记·高祖本纪》)。
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诗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在结着李子的树下,不要举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让人们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避免嫌疑。而瓜田李下就是指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高山流水:[gāoshānliúshuǐ]《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高山仰止: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仰,仰望,向往。常与“景行行止”连用,合为“高山景行”(语本《诗·小雅·车辖》。高山,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喻行为正大光明。后因以“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止。都为语气词。
管窥蠡测:管窥蠡测
这个成语是截短《函数·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而成的。原话表面的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天,用瓠瓢量海水。它的引申义是:目光短浅,眼光狭小,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都很肤浅。类似“坐井观天”的意思。
鬼使神差:使、差,派遣,指使。比喻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于意外。差,音chai
甘之如饴:甘,甜,引申为情愿、乐意;饴,麦芽糖。把它看得像糖一样甜。比喻乐意从事某种辛苦的工作,勇于承担最大的牺牲。。
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
过犹不及:犹,如、同;不及,赶不上。过头了同不及一个样。
隔靴搔痒:在靴子外面搔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也比喻做事不切实际,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不像人工所制成。
功败垂成:垂,接近。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的意思。
刚愎自用:刚,强硬;愎,任性;自用,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
刚正不阿:只要求读音e 曲从,迎合。
功亏一篑:kui。愧,差,欠;篑,盛土的筐。比喻一件事只差一点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沽名钓誉:沽,买;钓,骗取。故意做出或用某种手段以骗取名誉。
毁家纾难:毁家,分散家财;纾,缓解,缓和。捐献全部家产,解救国难。注意读音nan4
怙恶不悛:怙,依赖,依靠;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邯郸学步:比喻生硬的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固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汗牛,指用牛拉车运书,牛累得出汗;充栋,指书堆满了屋子,一直顶到房梁。
含英咀华:口中含着花慢慢地咀嚼。比喻细细地玩味和体会文章的精华。
涣然冰释:像冰块遇热,一下就溶解了。比喻疑虑、误会很快就消除了。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白吃苦头,自己得不到好处
祸起萧墙:祸乱就发生在内部。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
厚此薄彼:重视优待这个,轻视、冷淡这个。形容不平等相待。厚,优待、看重;薄,看不起;彼,那个。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高考语文总结8
墙上竹笋,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从觅小诗。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乌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见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危之所劫哉!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世间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长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起飞人事哉!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高考语文总结9
(一)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 学习计划,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 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 ”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 ”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 ”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 ”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高考语文总结10
《蜀道难》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背景
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此诗:“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蜀道难》古代文化常识
蚕丛、鱼凫(fú):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难以考证。
何茫然:何:多么。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不知道。据西汉扬雄《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秦塞(sài):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在西边的。当:在。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横绝:横越。峨眉巅(diān):峨眉顶峰。苏教版语文课本为“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
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zhàn):栈道。
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意思就是传说中的`羲和驾驶着六龙之车(即太阳)到此处便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处)。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即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
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yíng):盘绕。岩峦:山峰。
扪(mén)参(shēn)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膺(yīng):胸。坐:徒,空。
君:入蜀的友人。
畏途:可怕的路途。巉(chán)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只听见。号(háo)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
从:跟随。
高考语文总结11
我校20xx年对口高考录取二本143人,形势喜人。我所带的高三财二班虽然考取二本人数不是很多,但语文成绩还算可以。祝思怡同学语文86分,在校内名列前茅;在有两名学生没有参加系统复习拖了后退的情况下,人均分68(百分制,根据已公布的分数统计)也差强人意。
要说总结经验,其实没什么可说的,都是老套的常规的做法,细说起来,不外乎四个“紧扣”:
一、紧扣考纲 。考试纲要是考试出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复习不像平时上课,平时上课,我们还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课外知识的扩展、阅读兴趣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等等,复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为了得分。因此考纲上规定的高考要考的内容我们就复习,考纲上规定高考不考的内容,哪怕再重要,我们都弃之不管。比如文言诗文,课本上选的20多篇(首),都是万里挑一精选的,都是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考纲只选定了其中的10篇(首),我们就只复习这10篇(首)。基础模块占60%,我们重点复习;拓展模块占40%, 我们有选择性的'复习;职业模块所选课文均不在考试之列,我们一概不“染指”。这样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减少无用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紧扣教材。对口高考不像普通高考,普通高考试题材料都是取自课外,而对口高考,除了现代文阅读外,文言文完全取自课内,“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部分的语言材料,不管是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还是文学常识也大多取自课文。因此我们以课文为抓手,必考的文言诗文反复讲解,反复训练,反复强化;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的音、形、义,要求学生反复的读、反复的写,反复的记;教材中出现的在考试范围的应用文,要求学生记住格式,找出特点,反复的模拟,反复训练。
三、紧扣学生。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不同,现在的职高学生与早期的职高学生不同。现在职高学生都是普高多次筛选剩下来的,他们基础差,能力弱,积极性不高。到了高三,他们中一部分人想考大学,想努力,但困难很大,难以达到高考要求。积极性不高,我就采取“强迫学习法”,规定的事一定要做,一定要做好:重要的字词一定要会读、会写、会运用;10篇文言诗文一定要会背、会写、会翻译;训练题一定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规定的事没做好,就要批评,就要补做,甚至加罚。学生基础差、能力弱,而对口高考又以课本为主,以考知识为主,于是我就采取“死记硬背法”。应用文形式多样,规制不同,学生难以掌握,我就叫学生记住格式,记住范例,考试的时候依样画葫芦;文言文学生都怕,上了多遍还不会翻译,文中词语活用、特殊句式总是弄不清,我就将10篇文言诗文的翻译、活用的词语、特殊的句式一一找出来,印出来,发给他们,让他们去看,去念,去记。重点课文的标题、作者、文体、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学生掌握不了,我要求学生一一抄在笔记本上,死死的记在脑子里。这种办法很笨,也很死板,普高复习不能用,对成绩好的学生不能用,这样会制约他们的想象,束缚他们的思维,扼杀他们的创造,不利于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但对于知识的学习,对于应对对口高考还比较有效。
四、紧扣训练。复习必须强化训练。老师讲,只是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看、背只是强化记忆,最终还要通过各种训练形成解题能力、应考能力。高三两学期6个月下来,我让学生做的大大小小的训练、测试题足有上百份。训练形式多样,讲求实效:有的假期做,自己校对答案;有的课外做,课上集体评讲;有的课上规定时间做,老师一一批改,课上一题题评讲。
试想,考试内容就那么多,文言文就10篇,重点现代文也不过30来篇,同样一个语段反复设题,同样一个问题反复解答,同样一个病句类型反复出现,学生不会才怪呢!不过这样的怪事还真多,还真有许多学生多次出现的题考试还不会。
这次复习和考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能力训练重视不够,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强;作文提高训练偏少,高分作文比较少。还有就是复习不能临时抱佛脚,要从高一、高二抓起,高一、高二基础没打好,高三时间太短,学生缺差太多,内容太多,任务太重,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高考语文总结12
习指导
语文基础知识
①将语文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经常被误写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是”与“非”的关联,“是非”在词中是指矛盾,争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经常被误写为“喧”,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寒”与“暄”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
③对于病句,要着重注意用足例句。对精选出来的例句要坚持“辨(感性)一析(理性)一改(操作)”三步走战略:辨就是能从结构性和语义性两个层面辨别正误;析就是能分析错例属于六种病句中的哪一类;改就是能将错例修改正确,这一点虽然不是近年来高考语文的重点,但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在正误的比照中加深对各种病句类型的理解。通过三步走战略,精耕细作,务求辨得准、析得清、改得正,从而真正做到精选精练,以一当十。只有这样,才能跳出题海战术,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实效。
阅读:可利用闲暇的时间
我个人认为“读”是提高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较佳途径。可以利用闲暇的大块时间进行一次有筛选的阅读,面尽量广泛些。因为泛读有助于在写作中广开思路选角度和提供素材,但不必为积累素材而刻意记忆其内容。在泛读过程中,真正能为我所用的其实只是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就如大浪淘沙般消逝。然有价值的部分即便有限却也能发挥很大作用,也就是说大脑能像个自动筛选机一样将适合自己理解运用的'东西保存下来。
进入高三后抽出大块时间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精读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助于提高在阅读分析中提炼主旨、挖掘文章深意的能力。若有条件最好向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他们往往能提供较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和一定的指导,但自己也要有所分辨,以求得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这均是因人而异的。如能长期坚持阅读习惯,哪怕每天只有二十分钟,亦能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变数可能取决于个人过去的积累程度。总之我认为阅读和写作的练习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抓住两者间的密切联系和规律,互相结合,再加上我个人选的是历史,知识关联性又增强不少,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习效率。
古文:读百遍义自现
诗词鉴赏一直是我的弱项,主要是由于答题无章法,跟着感觉走,要不就是过于机械。后来我努力将老师提供的答题套路与自己培养诗词感受能力结合起来。多读诗词不等同于猜题,事实上高考中的.诗词在备考过程中几乎不可能命中,但良好的感受度却是受用于任何形式的文体。我个人比较偏好古文,因此在这方面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来主动复习的。读得多了,基本文法词法现象会重复出现,久而久之就自然掌握。
古文内容丰富多彩,常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而文言现象毕竟有限,因而古文可说是一种触类旁通的考察。但近年词法句法有所淡化,文意理解和个人评价比重增大,这又与阅读分析结合,可见语文是一门何等灵活的学科。
作文:凤头豹尾还求新
虽然xx的语文取得了144分的优异成绩,但他还是有遗憾。他说作文本来就是他的强项,但遗憾的是他仅以一分之差未能获得满分。
对于作文,李伟自然也有胜经一套。他说,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同学不易得高分的部分。老师常常讲作文的注意事项,可别轻视这些事项,它们往往是作文制胜的法宝。
首先,要重视卷面,即要书写工整书写潦草是作文的大忌,出现这种情况,阅卷老师在心中给你扣掉的印象分可能不止5分,甚至是一个档次的问题。其次,掌握好文章的两头凤头,短小精悍;豹尾,刚劲有力。在平凡中力求创新,多运用一些名言名句,多运用一些修辞会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最后,还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制作,标题不可太俗气,这样会令人觉得你水平一般。平时多模仿一下报刊上的优秀标题,必要的时候采用拿来主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高考语文总结13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壬戌(rén xū):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yǎotiǎo)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少焉: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横贯江面。
"纵一苇"二句: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pí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乘。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改为"凭",但原文应为"冯"。虚,太空。御,驾御。
遗世:离开尘世。
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扣舷(xián):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桂棹(zhào)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
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和:同声相应,唱和。
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niǎo):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嫠(lí)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
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缪(liáo):通"缭",盘绕。
郁:茂盛的样子。
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方其"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舳舻(zhú lú):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横槊(shuò):横执长矛。槊,长矛。
侣:以……为伴侣,这里为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舟:小舟。
匏(páo)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同"樽"。
高考语文总结14
【提要】高考 : 20xx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容易忽视的四个暗示
意象
诗人往往选择日常生活中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入诗,根据事物的特性兴怀。
陪伴在我们周围的各色植物,如:梅、兰、竹、菊、莲、丁香、松柏、杨柳、梧桐、落花等。
共存于天地中的各色动物,如:蝉、猿、鸿雁、杜鹃、鸳鸯、沙鸥、鹧鸪等。
变换于自然中的各种气象地理,如: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烟雾、阴晴、明月、夕阳、流水等。
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色器物,如:玉、灯、笛、箫、酒、楼、捣衣砧等。
产生于举手投足间的各种动作,如:饮酒、登高、凭栏、望远、长啸、捣衣等。
这皆为诗人运笔的主要道具,它们已经成为诗人之中约定俗成的普遍暗号,留存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心中。
情感
酬唱送别之情:古人喜宴游交友,然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间不免酬唱赠答、寄友送别,成为诗人抒发情感之由。杨柳、长亭、南浦、酒便成为解读送别之情的暗号。
思乡怀远之情: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是古人的胸襟,然而久别家乡,远离亲人之时,难免怅然,加之古时交通不便,联络缓慢,思乡怀远之情便能绵延千里。月亮、鸿雁、双鲤、捣衣、莼羹鲈脍便成为传递思乡之情的暗号。
咏物感遇之情:古人有感于自然界各色景物的特性而有感于己,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却坚贞不屈的感慨。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松竹梅菊、黍离、历史事件、名胜古迹便成为寄托感遇之情的暗号。
情爱婚姻之情:对爱情的渴望,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宫怨闺怨,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情感。莲、红豆、连理枝、比翼鸟便成为表达婚恋之情的暗号。
闲适恬淡之情:古人超于现实之外,寄情山水,流连田园。所写之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便成为象征归隐之情的暗号。
边塞行役之情:古人常漫游天下,遍访名山大川、边塞关隘、通都大邑等。有感于兹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便成为见证行役之情的暗号。
高考语文总结15
1、过秦论 贾谊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3、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4、师 说 韩愈
5、阿房宫赋 杜牧
6、《诗经》三首
7、离骚(节选) 屈原
8、短歌行 曹操
9、登高 杜甫
10、琵琶行 白居易
11、归园田居 陶渊明
12、虞美人 李煜
13、孔雀东南飞
14、汉魏晋诗三首
【高考语文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总结11-07
高考语文复习总结03-08
高考语文题型总结11-17
语文高考经验总结05-01
高考语文的经验总结04-22
高考语文总结15篇11-09
高考语文总结(15篇)11-11
总结理想的高考语文试卷05-11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总结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