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3-03-09 19:23:06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方案

  1、教材分析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苏轼,北宋中期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写此诗时年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弟分别达七年之久,无缘相见,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写下此词。

  2、学情分析

  本班初三的学生,而且从初一开始我就侧重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朗读积累的训练,学生对古诗已有一定的积累,朗读技巧也有掌握。学生已获得一些读词的体验,对词中常见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

  3、引导学生走进苏轼,体会他豪放的词风,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积累名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难点:

  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四、设计思路

  1、由学生过中秋的活动,引出中秋佳节的习俗、然后引到描写月亮的诗歌,引入到本课中秋诗词教学内容

  2、 让音乐绘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3、朗读。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4、学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勤于思考,自主鉴赏

  五、教学方案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中秋佳节,脸上还洋溢着中秋与亲人团聚的喜悦,那么我们中秋节都参与了哪些活动呢?(学生随意回答)中秋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个月圆人圆的日子。大家能说出我们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平时对诗歌的积累很好,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中秋的诗词《水调歌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千古绝唱”,来领略苏轼笔下的中秋的味道。

  二、掌握作者?

  学生自由说 然后统一屏幕出示写作背景

  三、听读课文、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屏幕出示课文听读后,学生明确诵读诗词的要求。屏幕出示明确朗读要求学生自由诵读、学生泛读、小组朗读 四、初步感知?

  明确结构本词词共分几部分?正文前的小字是小序,交代了写作的原因背景正文部分有两部分,词的特点:上阕、下阕(上片、下片)文中有个字和这个字很相似 阙 下面我们五个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词。1组小序,2、3组上阕,4、5组下阕五、抓住语句? 感受画面朗读这首词,你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从哪里发现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生1: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读出了这样一幅画面: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生2:我从“把酒问青天”读出了诗人端着酒杯喝酒问天的画面师: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是端着酒杯?生2:从“把酒”上,把是“端起”的意思师:不错除此外,你还可以读出怎样一幅画面?

  生3:从““起舞弄清影””可以读出,词人在月下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的影子。

  六、还原背景,感受人物师:

  大家把感受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个画面在这么一个有月的晚上,词中的人又在干什么呢?你可以找出相关的动词.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找动词

  生:“欲乘”“归去”“恐”“起舞”“弄”

  师:词人“欲乘风归去”,想要到归到哪里去?

  生:琼楼玉宇

  师:也就是说词人将自己的归宿定位在天上,但是他当时的心理又则那样那个呢?请大家在文本中寻找

  生:“恐”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师:“胜”是什么意思呢?

  生:承受、经受 师、不能承担沉重的负担此时词人能做的是什么?

  生:“起舞弄清影” 师:什么意思呢?

  生: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师:那是一种自我欣赏,一种自怜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样的心理呢?

  出示背景:(教师出示并解读苏轼的坎坷人生: 既不惟荆(荆国公王安石)是师,也不惟温(温国公司马光)是随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多处;哲宗时:废新法,信旧党,轼被召回,但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而再次被贬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写这首词时,苏轼政治失意,被贬在密州任太守)

  师:大家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说说词中涉及的“高处”“琼楼玉宇”暗指什么?

  生:皇宫、朝廷

  师:是的,词人想要回到朝廷去,可是为什么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呢?请结合词人的坎坷人生回答

  生:因为词人被朝廷一贬再贬,所以内心深处虽想回归朝廷但不免有“恐”,觉得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 我们邀请一个学生,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朗读上阕

  七、诵读品味,触摸情感

  师:这是一个带着愁思的词人,这是一个怀着矛盾心理的被贬臣子;此时词人“起舞弄清影”,心情又如何呢?请从文本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邀请一同学朗读下阕,我们边听读边思考从下阕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词语。 ? 生:此时诗人心情很难受,我从“照无眠”中读出词人现在“也不成眠”

  师:此时月光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暗指诗人自己,也泛指那些政治上失意的人(板书难受、失意)面对这份难受与失意,诗人又是如何面对如何排遣呢?

  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別时圆?”诗人继续把酒问天:“(月儿)你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师:这是一种指责,对月的指责啊!诗人将满腔愁绪倒向了月儿于是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那是什么样的感慨呢?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生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速快而轻松)

  生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调缓而慢,最后用降调并带拖音)

  师:请问这里的“此事”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师:句中的“全”应该如何理解呢?

  生:成全

  师:不错,也可以理解为“周全”,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诗人的感慨

  生: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啊

  师:词人由月联想到了人,月的圆缺是自然规律,人也师一样,由分别就会由相聚,分别之时也是将要相聚的开始,不要为分别悲伤,应当为将要相聚而充满希望、期待。作者几度被贬的经历,还能有这样的化悲伤为希望,这是什么胸怀啊? 积极乐观、豁达、旷达的胸襟(学生回答) 词到这里词人的情感达到最高潮了吗?

  生:没有,最后的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看出词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师:你理解这句子的内涵吗?

  生:只希望人长长久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只希望”

  生:“但愿”

  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呢?

  生:共婵娟;“婵娟”这里指“月亮”

  师:大家再能说几个类似的月亮的别名吗?

  生1:玉兔

  生2:玉盘

  生3::嫦娥……

  师:古诗词中月亮的别名很多,月亮总是与思念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古诗词中找出与此句意境一致的诗句吗?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多美的意境啊!请大家深情朗读最后两句,将其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学生朗诵)

  八、回看板书 教师总结

  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采用了借景抒情,想象联想的写作手法,短短的词中流露出情感起伏变化,苦闷-向往、矛盾-自嘲-忧愤-豁达---祝愿。情感起伏变化。全诗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作者旷达的胸襟。 再读此诗歌,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九、组内互读 达到背诵

  十、作业巩固 积累诗词

  十一、板书设计

  小序:时间 缘由

  上阕:望月 欲归 –恐 舞 弄

  下阕:责月 怀人 悟理 乐观、旷达的胸襟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06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06-14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1-20

精选水调歌头作文3篇11-15

水调歌头.趁兴游霍邱12-09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方案12-09

夏天教学设计方案12-09

折纸教学设计方案12-08

尊严的教学设计方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