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免疫工作的检查方案
一、背景
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我县通过多年的努力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扩大,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已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的目标发展。2005年3月我国颁布了《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年9月卫生部又按照《条例》的要求,颁布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了解全县贯彻执行《条例》、《规范》及当前的计划免疫工作现状,找出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促进我县计划免疫工作的落实,迎接省卫生厅2014年年终免疫规划工作督导检查,我局决定于2014年11月12--15日对全县预防接种单位开展2014年年终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考评检查,特制订本方案。
二、目的
(一)了解全县贯彻执行《条例》及《规范》的情况,以表彰先进,鞭策落后。
(二)了解当前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现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调整措施,改进工作,确保入册、建证率、糖丸、乙肝及麻疹类疫苗接种及时率、“八苗”全程接种率、“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单苗基础、加强合格接种率达到目标要求。
(三)评价查漏补种工作常规开展情况、AEFI监测情况及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等情况。
(四)评价县2014年入托入学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落实情况。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
1、免疫规划管理。
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考评内容,采取量化评分方法,全面评价免疫规划接种实施、资料管理、疫苗、注射器及冷链管理。
1)《条例》和《规范》相关内容执行情况。
包括: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资质考评情况;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管理情况;疫苗接种记录及登记情况;流动儿童接种管理及查漏补种情况。
2)扩大免疫规划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主要包括适龄儿童入册建卡、建证率;乙肝及麻疹类疫苗接种及时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实施和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率;免疫服务形式;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与控制;疫苗与冷链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安全注射;督导考评;宣传培训;资料管理等情况。
2、接种率调查
(1)新生儿入卡、建证率:每个调查单位随机调查2014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出生儿童5名,调查入册、建证率、首针乙肝及时接种免疫情况。
(2)基础免疫:每个单位随机调查2014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出生儿童8名,调查:①入册、建证率、②、乙肝疫苗首针、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率;③、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含麻疹成分)、乙肝、乙脑、A群流脑(第一针)、甲肝疫苗基础免疫单苗合格接种率;④、“八苗”全程接种率和“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
甲肝疫苗接种调查年龄组可扩大到2011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出生儿童,直到甲肝疫苗接种适龄儿童满8名即可。
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含麻疹成分)、乙肝、乙脑、A群流脑(第一针)单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要求在儿童12月龄内完成,甲肝疫苗合格接种要求在儿童18-24月龄内完成。
(3)、加强免疫:每个单位随机调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出生儿童8名,调查百白破(无细胞百白破)、麻腮(含麻疹成分)、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
百白破、麻腮(含麻疹成分)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要求在儿童18-24月龄内完成,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要求在儿童24-30月龄内完成。
(二)调查方法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工作,抽调县疾控中心6名,卫生院计划免疫业务骨干9名,分成3组完成检查工作。
1、免疫规划资料管理
(1)现场查阅资料;
(2)核对实物;
(3)数据逻辑分析。
2、接种率调查
(1)抽样方法:随机抽样
(2)调查方法:采取入户调查、询问家长、核对接种卡、证记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3、入学入托工作督导
现场查阅相关资料
四、结果判定及评分
评分标准:为公正公平,本次评分标准参照《县2014年年终免疫规划督导评分标准分解表》进行量化评分。
五、检查结果汇总、分析与通报
接种率调查的资料由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上报县卫生局,督导结果通报全县各预防接种单位。
六、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卫生局全面负责本次考评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抽调县疾控中心及卫生院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全县分3组进行检查。调查结果作为年终评比的重要依据,占2014年综合考评检查的60%(其中2014年
上半年占40%)。
七、具体检查人员及时间
【免疫工作的检查方案】相关文章:
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方案12-08
迎接检查工作方案12-06
防控工作督导检查方案12-06
开学安全工作检查方案12-09
脊灰强化免疫活动督导方案04-05
秋季开学工作检查方案12-09
小学作业检查工作方案03-29
乡镇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方案12-09
学校开学工作检查方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