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⑴ “残存”是什么意思?
⑵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⑶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二、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三、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教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
四、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通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师引导语参考: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五、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
……
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六、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运用有效的识字方法,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
2.运用字典、生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宽恕”“欣慰”“感触”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犯了错要有勇气承担责任。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小故事或关于里根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名言设疑,导入课题
读名言:“用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怎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呢?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责任》(齐读课题——责任)。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自主学习。
用词语卡片检查认读。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说)
3.在这件事发生的过程中,小男孩的情感经历了三次变化,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情感变化的词语,这是学习批读的一种方法。(板书:批读)
(交流,板书:委屈委屈而为难自豪)
三、自主阅读,边读边批
1.为什么小男孩的.情感会发生这样几次变化呢?请大家用心读课文,借助旁批阅读思考,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疑问简单地批在书上。(板书:读、思)
2.结合你的批读,在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看看哪些同学最会合作学习。
四、全班交流,读中悟情
1.小男孩儿为什么感到委屈?
(1)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无意闯祸、认了错、以为应该得到原谅,而老太太不肯原谅、索赔等词语体会小男孩的委屈。学生在重点词下作符号。
(2)真是认了错就该得到原谅吗?抽读旁批的问题:小男孩已经向老太太认了错,老太太为什么还不原谅他呢?
交流体会,小结:有的错误并不是认了错就可以了结的,还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钱物的赔偿,心灵的不安。
(3)带着我们的体会读“可是”这句话。
2.后来小男孩为什么委屈而为难呢?(请看第2段)
(1)学生交流体会:自己拿不出钱,父亲有钱不能给。
(2)你还从什么地方看出父亲对小男孩很严厉?在最能体现父亲严厉的词下作记号。(严肃、借、必须)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相关语句,读出父亲的严厉。抽读。
(3)对于父亲的做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请把你批下的问题说出来。交流问题,引入讨论:父亲为什么有钱不给、借了必还呢?
汇报,小结:严是爱,宽是害。父亲这样做是对儿子的一种严厉的爱,一种深沉的爱。
(4)师生分角色读第3段或同桌练习并抽生表演男孩与父亲的两次对话。
3.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自豪?
(1)生交流体会。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小男孩很辛苦?投影重点句,学生交流体会,并读好这一句。
(3)想象着小男孩打工挣钱的情境读句子,读出他的艰辛,体会出他的自豪。抽读,范读,齐读。
(4)理解“欣慰”,想一想:父亲为什么感到欣慰?读父亲的话。
4.父亲的用意达到了吗?读最后一段,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总统、深有感触)读里根的话,理解“过失”“自己的劳动”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读一读里根的话,把它记在心里,对我们的成长会有好处。
五、回归课题,升华激励
读了课文,你们明白“责任”是什么了吗?请将你的想法批在课题旁边。
学生交流对“责任”的认识,老师引导准确表达。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边读边批的方法进行学习,大家对责任有了自己的认识。大家再读课题。让我们牢牢记住里根小时候的故事,牢牢记住“责任”这两个字,希望你们从小做有责任感的人,长大做有出息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为什么要画四个不同的太阳,学会生字,读通顺带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画四个太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
了解春天的太阳为什么是彩色的。
教学难点:
体会想象之美。
教学准备:
课件、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欣赏音乐。让学生听后说说这首歌唱的和什么有关?(太阳)(板书:18四个太阳)
(1)谁来读读太阳这个词?
阳的轻声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阳是什么结构?是由谁和谁组成的呢?
(阳是左右结构。由左双耳旁和日组成的。)
(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垂露竖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3)一起来写一写。书空。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太阳有关,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18四个太阳
过渡:四个太阳?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读这篇课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并标出自然段。
二、初度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刚才老师读的时候,每位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现在你们也试着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读是时候注意:要正确,流利,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过渡: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了四个美丽的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呢?
(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段,就学习哪段。)
三、研读课文。
x绿绿的太阳
1指名读。(绿绿的太阳,读的可真好!你喜欢吗?想不想读?)指名读。
2这绿绿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什么?(板书:清凉)
3是啊,夏天,太阳象一个大火球,把大地烤热了。(出示夏天课件,让学生说说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
4假如有一个绿绿的太阳那该多好啊!那么大地将是一片清凉,多舒服啊!小朋友,你们感到舒服吗?愿不愿意通过朗读把这舒服的感觉读出来?读句子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自由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到丝丝凉意,我也想试试,谁愿意和我一起读啊!(齐读这一自然段)
(注:那绿绿的太阳如果挂在冬天,你喜欢吗?可跟进教学第三自然段)
x金黄的太阳
1夏天过去,秋姑娘来了。那些同学喜欢秋天的太阳?我们来听听这些同学读秋天这一段。
2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小蜜蜂飞呀飞,飞到识字乐园了,你会读这些生字吗?自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熟、伙、伴、尝、甜)
3小蜜蜂要考考大家了。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4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喜欢吗?这个游戏叫摘星星。游戏是这样玩的:星星上的拼音去掉,你能读出它的读音,并说出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星星就送给你。看哪个同学摘的星星最多。
5小蜜蜂看到小朋友都认识了生字,它非常高兴,又飞到果园里去了。看,这么多又香又甜的水果,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板书:香甜)
6好,你能不能把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这句话读读,让同学尝尝水果的香甜?
7恩,又香又甜,真好吃。大家一起来读这段,把香甜送给老师吧!
x红红的太阳
1刚吃完又香又甜的水果,冬天又来了。这红红的太阳,谁喜欢呀?(指名读)
2(出示课件:冬天)听,冬天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纷飞,不一会儿,地上白了,屋子上也白了,雪地上一个小朋友也没有,因为太冷了,小朋友的手和脸都被冻僵了。可小朋友都想到外面玩,怎么办好呢?
3小画家给我们送来了什么?有了红红的太阳,我们就感觉到(板书:温暖)
4谁来读这段,把温暖送给小朋友?
5小朋友感到有一点温暖了,谁再来读读。
6现在,小朋友就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齐读这一自然段。
(注:这红红的太阳到了夏天会怎么样呢?可跟进学习第一自然段。)
x多彩的太阳
1这个多彩的太阳,谁来读?(指名读)
2春天为什么是个多彩的季节?(自由畅谈:春天小草长出来了,花儿开放了,冰雪融化了,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朋友还可以到郊外放风筝。)
(板书:多彩)
3是的,春天,太阳就是彩色的,她照到草地上,小草怎么了?
(1)她照到草地上,小草(指名说说)
(2)她还会照到哪里?她照到,。(汇报交流)
4这彩色的太阳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你们看(出示课件:春天)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她?
(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5春天真美啊!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这个彩色的太阳所带来的多彩的春天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小结,感悟作者的美好心愿。
1小画家画了四个颜色非常鲜艳的太阳,分别送给四个不同的季节,表达了他自己什么心愿呢?
(板书:美好心愿)
2春天多彩的太阳使我们看到柳绿花红,夏天绿绿的太阳带给我们清凉的世界,秋天金黄的太阳让我们尝到水果的香甜,冬天红红的太阳温暖我们的手和脸。多么丰富的想象,多棒的小画家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画面,一起朗读课文吧!读是时候要有感情!
3我们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实现自己的联想。
板书设计:
18、四个太阳
春天
彩色的太阳
多彩
夏天
绿绿的太阳
清凉
秋天
金黄的太阳
香甜
冬天
红红的太阳
温暖
美好心愿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体会小说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构思
3.正确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构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人间的光明与黑暗透过眼睛,我们可以感知世间的冷与暖今天,让我们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一起走进两个病人的世界
二、预习展台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默读课文,结合图片复述故事情节
三、合作探究
1.文中的两位病人是怎样的人?请用以下句式评价他们(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我想评价 ,我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因为
2.文中有哪些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3.如果把结尾改成“他看到的是那座美丽的公园”,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如果我们产生自私的想法,羡慕甚至嫉妒别人,怎么办?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写一条微博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位初二的男生看到班里的某位同学用iPhone手机,十分羡慕,也想拥有一个,就叫父母买一个给他可他们家生活比较贫困,父母没有答应他于是他就约了几个社会青年,在那位同学回家的路上进行勒索结果没有拿到手机的他们就开始围殴那位同学,幸好有居民发现报了警
五、教师寄语
别在羡慕别人的幸福的哀叹中忽略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别在嫉妒别人的幸福的痛苦中忘了追求自己的幸福!
要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阳光,窗的外面,每天都可以是晴天!
六、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像,续写一段情节,要求写得既有创意,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300字以上。
教学设计方案4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苏轼,北宋中期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写此诗时年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弟分别达七年之久,无缘相见,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写下此词。
2、学情分析
本班初三的学生,而且从初一开始我就侧重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朗读积累的训练,学生对古诗已有一定的积累,朗读技巧也有掌握。学生已获得一些读词的体验,对词中常见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
3、引导学生走进苏轼,体会他豪放的词风,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积累名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难点:
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四、设计思路
1、由学生过中秋的活动,引出中秋佳节的习俗、然后引到描写月亮的诗歌,引入到本课中秋诗词教学内容
2、 让音乐绘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3、朗读。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4、学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勤于思考,自主鉴赏
五、教学方案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中秋佳节,脸上还洋溢着中秋与亲人团聚的喜悦,那么我们中秋节都参与了哪些活动呢?(学生随意回答)中秋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个月圆人圆的日子。大家能说出我们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平时对诗歌的积累很好,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中秋的诗词《水调歌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千古绝唱”,来领略苏轼笔下的中秋的味道。
二、掌握作者?
学生自由说 然后统一屏幕出示写作背景
三、听读课文、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屏幕出示课文听读后,学生明确诵读诗词的要求。屏幕出示明确朗读要求学生自由诵读、学生泛读、小组朗读 四、初步感知?
明确结构本词词共分几部分?正文前的小字是小序,交代了写作的原因背景正文部分有两部分,词的特点:上阕、下阕(上片、下片)文中有个字和这个字很相似 阙 下面我们五个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词。1组小序,2、3组上阕,4、5组下阕五、抓住语句? 感受画面朗读这首词,你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从哪里发现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生1: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读出了这样一幅画面: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生2:我从“把酒问青天”读出了诗人端着酒杯喝酒问天的画面师: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是端着酒杯?生2:从“把酒”上,把是“端起”的意思师:不错除此外,你还可以读出怎样一幅画面?
生3:从““起舞弄清影””可以读出,词人在月下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的影子。
六、还原背景,感受人物师:
大家把感受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个画面在这么一个有月的晚上,词中的人又在干什么呢?你可以找出相关的动词.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找动词
生:“欲乘”“归去”“恐”“起舞”“弄”
师:词人“欲乘风归去”,想要到归到哪里去?
生:琼楼玉宇
师:也就是说词人将自己的归宿定位在天上,但是他当时的心理又则那样那个呢?请大家在文本中寻找
生:“恐”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师:“胜”是什么意思呢?
生:承受、经受 师、不能承担沉重的负担此时词人能做的是什么?
生:“起舞弄清影” 师:什么意思呢?
生: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师:那是一种自我欣赏,一种自怜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样的心理呢?
出示背景:(教师出示并解读苏轼的坎坷人生: 既不惟荆(荆国公王安石)是师,也不惟温(温国公司马光)是随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多处;哲宗时:废新法,信旧党,轼被召回,但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而再次被贬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写这首词时,苏轼政治失意,被贬在密州任太守)
师:大家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说说词中涉及的“高处”“琼楼玉宇”暗指什么?
生:皇宫、朝廷
师:是的,词人想要回到朝廷去,可是为什么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呢?请结合词人的坎坷人生回答
生:因为词人被朝廷一贬再贬,所以内心深处虽想回归朝廷但不免有“恐”,觉得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 我们邀请一个学生,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朗读上阕
七、诵读品味,触摸情感
师:这是一个带着愁思的词人,这是一个怀着矛盾心理的被贬臣子;此时词人“起舞弄清影”,心情又如何呢?请从文本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邀请一同学朗读下阕,我们边听读边思考从下阕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词语。 ? 生:此时诗人心情很难受,我从“照无眠”中读出词人现在“也不成眠”
师:此时月光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暗指诗人自己,也泛指那些政治上失意的人(板书难受、失意)面对这份难受与失意,诗人又是如何面对如何排遣呢?
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別时圆?”诗人继续把酒问天:“(月儿)你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师:这是一种指责,对月的指责啊!诗人将满腔愁绪倒向了月儿于是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那是什么样的感慨呢?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生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速快而轻松)
生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调缓而慢,最后用降调并带拖音)
师:请问这里的“此事”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师:句中的“全”应该如何理解呢?
生:成全
师:不错,也可以理解为“周全”,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诗人的感慨
生: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啊
师:词人由月联想到了人,月的圆缺是自然规律,人也师一样,由分别就会由相聚,分别之时也是将要相聚的开始,不要为分别悲伤,应当为将要相聚而充满希望、期待。作者几度被贬的经历,还能有这样的化悲伤为希望,这是什么胸怀啊? 积极乐观、豁达、旷达的胸襟(学生回答) 词到这里词人的情感达到最高潮了吗?
生:没有,最后的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看出词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师:你理解这句子的内涵吗?
生:只希望人长长久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只希望”
生:“但愿”
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呢?
生:共婵娟;“婵娟”这里指“月亮”
师:大家再能说几个类似的月亮的别名吗?
生1:玉兔
生2:玉盘
生3::嫦娥……
师:古诗词中月亮的别名很多,月亮总是与思念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古诗词中找出与此句意境一致的诗句吗?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多美的意境啊!请大家深情朗读最后两句,将其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学生朗诵)
八、回看板书 教师总结
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采用了借景抒情,想象联想的写作手法,短短的词中流露出情感起伏变化,苦闷-向往、矛盾-自嘲-忧愤-豁达---祝愿。情感起伏变化。全诗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作者旷达的胸襟。 再读此诗歌,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九、组内互读 达到背诵
十、作业巩固 积累诗词
十一、板书设计
小序:时间 缘由
上阕:望月 欲归 –恐 舞 弄
下阕:责月 怀人 悟理 乐观、旷达的胸襟
教学设计方案5
本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四部分内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诱发大家积累的热情,感悟积累的方法,一起分享积累的快乐。
2、鼓励学生多读多背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动植物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
4、继续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把想象的世界变成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谈话激趣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组内互评、教师总评的评价方法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活动目标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积累的习惯;提高交流的欲望;继续培养写作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蜜集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的小本本很丰富多彩,这节课把你最精彩的积累部分给我们大家欣赏欣赏吧!”谁愿意给我们大家看一看?”
2、(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小本本)
3、交流时可以分积累的不同开始汇报。
如有积累词语和句子的;有积累人事物景,积累思想观点;积累文字的,积累图片的,积累音像的,积累实物的……
4、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交流。
5、出示书中的这段话。
6、师:“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要你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你的语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的,希望大家继续积累下去,使自己的小本本更精彩!”
二、读读背背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请学生自由读句子。
2、问: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全班交流)
3、1第一句话意思:春天的鸟叫、夏日的雷鸣、秋天的虫语、还有冬天呼啸的寒风,这就是四季的歌。(请学生想象其它关于四季歌的诗句)
2第二句话的意思:因叶落知秋天已到;山高遮住日光,早晨很晚才能见到太阳。(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3第三句话的意思: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口语交际“我的发现”新闻发布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感受动、植物的神奇。
2、让学生学会想象,敢于探索发现。
3、培养交际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读着本单元的这组课文,寻觅着科学家的足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神奇的科学世界。一次小小的发现也许会演变成伟大的发明。下面听老师讲个故事好不好?传说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上山伐树时,被丝茅草划破了手。他觉得很奇怪,一棵小草怎么会这么厉害?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丝茅草叶子的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于是鲁班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
同学们,你们养过动、植物吗?你最熟悉哪种?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全班互动交际自己眼中的动、植物
三、“我的发现”新闻发布会
师引:大家都知道小壁虎,他会自由自在的在墙上爬行,
如果人有了壁虎的本领那会怎么样呢?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
你所熟悉的动植物是否也能给你点什么启示?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受到的启示。
2、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有问题可以问一问。
四、评价总结
学生参与评价(把握三点:是否用普通话,发现是否新,语言是否生动完整。)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想象探索。科学的发明,人类的创造往往正是一个幼稚的提问,一次天真的探寻,一个看似荒诞的梦想开始的。希望同学们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妙,让心中那颗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的小笔头创想未来
《综合学习二》中“我的小笔头”习作要求是这样的:在你的心目中,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交通工具有哪些?未来的房屋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展开想象,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文本细读:
本次想象作文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点设计的。要学生充分张开想象的羽翼去创造,大胆去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可以熟练的运用所掌握的语汇,按照自己的想象去重新组合甚至发明创造出一些新生事物。
教学设计思想:
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通过系列的、丰富的、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刺激展开想象习作,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准备科幻片和相关图片。
2、教室四周张挂科幻图片、名人像,创设创新氛围。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1、提问激趣
师:(讲台上放一个地球仪)从中国到美国,同学们有哪些办法?
(预设可以坐飞机,可以乘轮船,可以坐汽车去。)
师:可是中国与美国之间隔着这么大个太平洋,怎样坐汽车呢?(预设生的回答:可以在太平洋上建一座很长的桥梁。可以在海底建造一座海底隧道,我们可以坐地铁。美国在地球的另一侧,可以穿过地球打一条隧道,这样近多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科学家就是凭借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发明了许多东西,使20世纪的科学突飞猛进。
2、科幻片激趣
科学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发明了许多东西,使20世纪有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50年后,100年后,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怎样生活?那时的房屋、学校、交通、通讯是什么样的?我们头顶广阔无垠的天空又将是什么样的?请看科幻片《神奇的太空世界》。 (学生看科幻片片)
师:未来多美好!我们是未来的主人,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让我们电报谈更加灿烂的未来。你们都希望创想什么呢?
二、根据学生创想的内容不同分组
(可能会有创想未来交通工具的、可能会有创想未来学校的、未来医院的、未来房屋的……)师引:好,同学你们,大胆想象吧,不会不发生,只怕没想到。对未来的世界要敢于去想,敢于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未来社会。当然想象要合乎情理,不能把神话搬到“未来现实生活”,我们要讲究科学。
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想设计(最好将自己融入其中),代表进行演说。
(其他同学倾听,师生提出更好的补充建意)
四、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创想
五、反复修改,准备参与“最佳创想”的评选
教学设计方案6
课程说明:
本课为自编教材,是教科版五上年级《运动和力》单元“测量力的大小”的拓展课。本课在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托“弹簧秤”,应用STEM理念,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就本课设计意图来说,表面上是引导学生应用力学知识,制作完成一个“弹簧秤”;而深层次的意图是通过“弹簧秤”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到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并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最终指向新课标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理念。
教学目标:
1、运用力学相关知识,亲历“弹簧秤”的设计、制作、评价、改进等环节,了解产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2、能对他人的设计提出改善意见,并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评价。
3、激发对自制实验工具进一步研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制作“弹簧秤”。
材料准备:弹簧秤、ppt、 6套材料板贴(教师);9组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香蕉、36份学习单(学生)。
教学流程:
· 揭示主题:
1、出示香蕉实物,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香蕉的重量,引出课题。
2、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相关材料的实物图(贴有白纸的小木板、弹簧、回形针、60枚一元硬币、红色不干胶、剪刀、直尺、铅笔)。并提问每一件材料的作用。
3、出示项目主题:自制弹簧秤。
· 项目设计:
1、自主设计:在学习单上,画出 “弹簧秤”设计图。
2、交流设计: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3、完善设计:对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提出修改意见,并明确下阶段制作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 项目制作:
1、4人小组讨论,选出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2、领取材料,合作完成“弹簧秤”的制作。
· 项目评价:
1、用“弹簧秤”称出香蕉的重量。
2、展示部分“弹簧秤”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技巧与问题。
· 项目改进:
展示部分“弹簧秤”的进行优缺点分析,得出改进方案。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
课前准备:
1、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什么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春》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看到一个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动画)
通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语气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质朴。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最后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初步了解朗读要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三、品味语言。
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美丽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几幅画面?
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很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这六幅画面,刚才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认为最值得欣赏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么现在我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从中选出一幅你觉得写得最美的画面,在下面小声朗读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所选段落)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选择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回答时突出你喜欢什么词句?这个词句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生:我觉得春草图这一句话写得很好——“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它让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乐。
师:人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快乐呢?
生:因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师:所以,这里实际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为什么要强调“偷偷”,是不想让人发现吗?
生:是因为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小草已经出现了。
师:这里正如一首唐诗中所说的:“天街小草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里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欣喜。
(学生与教师一起重复这首诗)
生:我觉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写得好,这句写出春天百花烂漫的情景。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师:作者用拟人手法让你们感到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8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处:
1、引导认识“折文”。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小学语文第二册读课文识字阶段(1~14)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拼音:
重点复习三拼音、整体认读音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与轻声音节,读准多音字“禁”(第2课)和“重”(第7课)。
识字:
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121个汉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科学的记字方法记忆字形,认识并会书写7个新的偏旁部首。
能结合语境正确辨析常用的形近字。
继续培养学生养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认读生字的习惯。
写字: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临摹简单常用的汉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写字习惯。
继续巩固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和左中右结构的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
阅读:
朗读课文或重点段落,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朗读。
教学设计方案9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了解“吆喝”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学习文章合理安排结构、注意语言的衔接过渡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难点:体验作者在写“吆喝”中的内在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接头吆喝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你听到街上的吆喝声了吗?请大家模仿一下。(学生自由发言,表演)这是老师收集的吆喝声,我们来听听,看谁学得最像,最有蕴味。(教师播放街头吆喝声录音带,学生品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
街上每天都有“民间艺术家”免费演出。那或悠长或短促或生动或沙哑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听的音乐。这不,在萧乾的笔下,街头吆喝就有了动人的意蕴。
吆喝声,是“生活的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常常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的无尽遐想,那往昔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4、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5、教师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并演示,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大家共同明确。
⑴ 文章重点是写北京街头的吆喝声,为什么要从洋人对北京街头吆喝的文章写起?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北京街头的哪些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⑵ 作者是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事物介绍得有条不紊的?
⑶ 作者为什么能对吆喝内容、声调、韵律进行概括归类?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 你喜欢哪些描写?为什么?
四、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1、教师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教师可就语音、语调、语速以及动作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可播放现实作品中有关吆喝的片断供学生观摩。
学生自由表演,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选课文中的例子示范,如“混沌喂──开锅”“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唉)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塔。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语言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
学生自选例品评。
【课堂小结,迁移拓展】
同学们,听冯骥才先生这么一介绍,还真让我们咂摸出吆喝声的一些味道来。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查阅文献、摄影录像等。
以四人一组为宜,以论文的形式上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布置作业】
1、把文章改写成一个相声脚本,然后在班内表演。
2、课后搜集整理街头吆喝声,体味“吆喝”的韵味。
【板书设计】
吆喝(1~3)引出话题
(5~9)从早到晚
(10)一年四季
(11~14)对吆喝声进行评价、品析
教学设计方案10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表示一种事物数量用什么词,并且要符合语言习惯,逐步积累量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猜谜语引出各种文具,说说这些文具有什么用。
二、 课堂上创设购文具情境 在创设的购物情境中,学生要学习购物,怎样问价,准确找出相应人民币,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售货员”要准确、清楚地报价。注意使用“一个”“一只”“一把”“一块”“一条”等量词。
三、 正确朗读课文
1、 先自由小声读,再抽读。最后指导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练习朗读。
2、 除课文的内容外,学生可根据其他东西的价格提问。在学生答不出来时,教师随机提示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 。
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 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 学生根据实际,找出难记的字,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 指导书写生字。 板书:
教学设计方案11
一、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翻译全文,各累词汇。
2、掌握“庞然大物”、“外强中干”、“黔驴技穷”三成语,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寓意。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翻译,理解文章内宾。
2、由“庞然大物”、“外强中干”、“黔驴技穷”引出文章寓意。
三、教学设想及准备:
1、让学生对作家、作品做简要的了解,反复诵读,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寓意。
2、通过投影,结合自己思考题,引发学生对黔之驴的新解,扩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由《左传》中成语故事“外强中干”导入。
二、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结合注释试译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庞然大物”、“外强中干”、“黔驴技穷”,理解文章的寓意。
(指导学生预习新课,先自读,然后分段朗读,及时正音)(5’)
三、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文学成就包括多方面,有论说、寓言、传记、游记等。
四、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记下有疑问处,互相讨论质疑(10分钟后比较自学效果)。
五、根据译讲要求,翻译全文。
1、文中的哪些词语表现了驴子的反映和老虎的心理变化过程?
简析:“庞然大物”是经虎的眼光来显示它的心生畏惧,“以为神”更是敬畏之至。“蔽”、“窥”、“稍”更反映老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理。“终不敢搏”可见虎之谨慎,“稍稍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荡倚冲冒”可见虎之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2、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试从好事者、驴、老虎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五分钟后各抒已见。
比如,首先可以黔之驴真的`没有用处吗?为什么称船载驴以入的人为“好事者”呢?你为驴子感到悲哀吗?你又为老虎感到骄傲吗?
简析:
(1)黔之驴并非废物,而是“虎落平原”,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若在内地它吃苦耐劳可负重千里。
(2)“好事者”未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没有能使驴子进入“用武之地”,“止增笑耳!”
(3)老虎,我为你骄傲。“你”胆大、心细、勇猛而不失谨慎,无论外物是如何貌似强大,“你”毫无畏惧,善于斗争,所以能取得胜利。
(4)驴子,我为你悲哀。无论是做人还是驴,都要有自知之明,徒有其表,名不符实,轻举妄动逞英雄,只会落下可耻的下场。
六、课堂作业:
1、背诵全文。
附板书:
黔之驴
柳宗元
好hào窥kuī载zài驴:黔无驴庞然大物一鸣再鸣蹄之
载以入:连词“而”虎:以为神且噬已觉无异能技止此耳
以(之)为神:介词“把”,“之”代指驴寓意:辛辣的讽刺了貌似庞然大物,实以为且噬已也:动词“以为”则外强中干,遇到困难就黔驴技
蹄之:名词活用为动词穷的人。
益习其声:益“更加”,习“习惯”
教学设计方案12
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夏日风情为主题,在教学内容中以听听唱唱创创活动为主,在本单元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通过歌唱与欣赏认识6/8的节奏特点,掌握四声部轮唱的风格,学习剪羊毛的旋律,并能够用口琴吹奏歌曲。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双音的音响效果。
教学内容:
听听: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随想曲
唱唱:夏天来了---复习6/8拍
剪羊毛
创创: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本课以小号为重点。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教学重点、难点:1、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
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2、复习6/8拍
教学课时:
8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那不勒斯舞》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
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
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师: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3、操作课件,节奏谱变为乐谱,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六、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1、电脑呈现文字,向学生介绍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的作者和乐曲结构、风格等。并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风车建筑小图片,衬托出一种异国情调,创设欣赏情景。
2、初听: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时,按乐段出现时间同步呈现各乐段主题音乐旋律曲谱,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在第一乐段音乐中可爱的天鹅缓慢地游进画面;第二乐段中出现英俊的王子,并使可爱的天鹅变为美丽的公主;第三乐段中随着快速的音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自下而上地升起。
用这些简单的动画,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
3、初听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三个段落的主题旋律都是从小节中什么位置(强拍、弱拍或次强拍)上开始的?
(2)乐曲的高潮出现在哪一段中?并根据讨论在课本17页第(4)题中的1 2 3选择划“√” 。
4、复听:为给学生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复听时,在大屏幕上只呈现出一幅水雾朦胧,依山傍水的俄罗斯城堡郊景画面,并在水雾弥漫的水面上清晰的列出:边听边找出三个段落主题出现的顺序,完成课本“听听想想”填写练习的音乐复听要求。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发展想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三个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
七、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意大利随想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意大利随想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
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
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听音练习
听辩下列双音的音响效果,说说那些和谐悦耳?那些不和谐?并用线响应的图示连一连。
1、mi sol 2、fa l a
3、si do’ 4、do do’
5、sol la
三、学习小号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通过网络让学习了解小号、大号、长号、圆号、短号各自有写什么不同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铜管乐器。
四、辨别刚才介绍四种乐器的音色
1、分别播放音乐片断,让学生辨别,并指出是哪种乐器。《狼的主题》圆号→《骑兵序曲》小号→长号与大号《变奏十二》。
2、请同学到黑板上用图画分别表示四种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3、欣赏选自《天鹅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播放录音,辨别乐曲的音色→小号。
4、自己感受一下,说说音乐在描述什么?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
5、唱乐曲的旋律。(出示主旋律歌谱)。
教学设计方案13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重点:会认会写目标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师的愿望。课前准备: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设计意图
一、看图激趣导入:
1、让学生看图:谁认识这种植物呀?
2、有一些同学悄悄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
二、初读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读生字。
2、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再读一读。
3、自由读小诗,数数一共有几个小节。(五个小节)课文中的紫丁香是谁种的?哪个小节告诉你了?(第一小节告诉我们,紫丁香是学生给老师种的。)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学习一、二小节。
A、自读自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B、想一想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小院呢?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
3、学习三到五小节。
A、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同学们希望紫丁香能给老师做些什么呢?
B、全班交流,指名读相关小节,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4、品味词语。口头填空:绿叶沙沙像(),盛开的花儿像()。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试着背诵课文。
四、总结课文中同学们是那么热爱自己的老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老师不仅教会了同学们知识、、本领,还教会了同学们做人的道理,更像妈妈一样地爱护着自己的学生。
所以同学们也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爱着老师。)这首小诗正是向我们传递着这浓浓的师生之情。《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这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这便决定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在阅读课文时,让孩子选择喜欢的一段为大家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他喜欢的理由,在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时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枝叶,有时让孩子成为课文中的小朋友,走入课文,有时又让他们走出课文,说说他们自己对老师想说的话。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4、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系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学生说)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送的。有他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老师特别喜欢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那天你们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
2、看了图,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为什么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生读)
2、现在,你们书上又多了哪几个小问号?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三、细读课文
1、要解决这些疑问呀,还得细细读课文。谁来读第1小节?
2、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浓绿的小院的呀?(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谁来做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学生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踮着脚尖呢?(不能打扰老师)原来是这样,真是个好孩子。请你把这一节读一读。
3、现在有紫丁香和老师作伴了,真好,你们希望紫丁香为老师做些什么呀?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
4、大家读得多么有激情呀。夜深了,连那星星困得都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还在那灯下工作着,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工作的?(出示课件)
5、你们说老师辛苦不辛苦?你能劝劝老师,让她早点休息吗?
6、现在谁来告诉大家,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呢?(想象说话)
四、小结课文,指导背诵全文。
1、读完课文,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觉得它怎么样?
2、结合练习,课外延伸:
书上的小朋友用这首美的诗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
赞美老师的诗句?(学生交流)课后,大家可以赞美老师的写的自己做的卡片上,送给老师,还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对老师说说,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14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1、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预习案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知识链接
背景材料: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 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狂放。“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是主旨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自信,何等豪迈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练习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解析:选C。取,语气助词。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狂风暴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万古”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解析:选C。“略给以空浮之感”错。
4、默写本课名句 :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3) ,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
(5)五花马, ,呼儿将出换美酒, 。
教学设计方案15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课程标题和概述、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总结与帮助等内容。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有助于设计人员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尽可能避免一些由于设计上的疏漏而导致试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可以从教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可实施性、创新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完整性和规范性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地简单的堆砌。
(1)教学目标阐述
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3)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
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
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
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而且以正向反馈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教学行为的方法。
(7)总结和帮助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有完整的有课后小结;总结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主题,重点关注潜能生的需求。
2.可实施性
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还应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时间因素
即运用此方案于教学时,所需时间的多少,包括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等。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含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量,教学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量等;
(2)环境因素: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较强;
(3)教师因素:方案简单可实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及其预备技能;
(4)学生因素: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预备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合理。
3.创新性
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3-04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06-14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1-20
【精】教学设计方案01-30
教学设计方案【推荐】01-29
教学设计方案【荐】02-01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6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01-27
教学设计方案【精】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