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总结

时间:2022-11-22 13:53:13 高考备考 我要投稿

高考备考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备考总结

高考备考总结1

  大家下午好!20xx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有收获,也有遗憾。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坦然面对,更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下面我将高三5班的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1.树立信心,轻装上阵。在20xx年暑假上课期间,我班就开展了以“我的高三生活怎么过”为主题的班会课,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每个学生对自己的高三生活都充满期待,并请班上三名补习的同学谈了谈他们对高三生活的理解和感触。通过同学们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意识到重复和坚持就是成功的法宝。只要肯重复,就一定会掌握方法;只要肯坚持,就一定会看到希望,从而消除内心的恐惧,轻装上阵。

  2.合理定位,明确目标。根据高二一年的学习成绩和我对他们的了解,我将全体学生分为三类:尖子生,临界生,后进生。通过分层谈话帮助他们确立了目标:尖子生的'奋斗目标是上一本线,临界生的奋斗目标是上二本线,后进生的奋斗目标是上三本线或达到一中的补习线。同时对他们在一轮复习中的侧重点进行指导。

  3.关注情绪,适时疏导。进入高三的前几周,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好,热情高涨。但随着难度加大,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下降,由以前的主动学习变为被动接受,尤其在4次诊断考试后,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很明显,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逃学厌学、不思进取的负面情绪。这时就需要我们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理性分析自己的成绩,通过播放励志视频和讲解身边的励志成材故事让他们重拾信心,继续前行。

  4.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每天早晨和中午早来几分钟,每个晚自习后,迟走几分钟,在教室里多待一会儿,让学生感受到备考的道路上,他们并不孤单,老师们始终陪伴着他们。越到最后,越要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堂课,讲透每一道题,发挥好自己的带头作用。

  5.凝聚团队,形成合力。为了便于沟通,我班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任课老师QQ群、高三5班QQ群,充分调动每一位家长、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

  备考中需要改进的两点:

  1.临界生的转化不到位。由于临界生人数较多且不断的调整,从而导致对临界生的关注度不够,答题卡面批次数较少,面对面辅导的机会较少。

  2.单招单考以及推免招生等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只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最后,借此机会,衷心的感谢5班的全体任课老师,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真诚的祝愿5班的全体同学,愿你们再接再厉,学业有成。

高考备考总结2

  同学们,当你拿到这份资料时,就意味着你已经进入高三,开始着手高中化学总复习了,面对即将来临的高三总复习,我们要对高三复习的艰苦性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到了高三复习,无论是化学知识的基本要求,还是化学试卷总分、考试的总时间等,都与高二时有较大的差异,要有充分的认识,尽快适应高三复习,防止出现几个月都适应不了高三复习的现象,到了高三,即使基础较好的同学,也会感到有机化学掌握不到位。很可能几次模拟考的分数会惨不忍睹,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因此,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实力,增强自信性,稳定心态。切不可自高自大,认为自己基础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复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等。我们应时刻牢记在前期复习时夯实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既是专家们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同学们复习应考的依据。因此,我们要利用时间认真阅读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网络相比较,查漏补缺,及时翻读教材,找准找对知识点,构建并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夯实基础。同时,对于知识点及其要求达到的知道、理解、掌握、应用等层次要逐步做到一目了然。

  那么高三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呢?总复习是对中学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全面总结,使知识由点到线,有线到面,由面织成知识网,并加深理解和应用规律,使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过程。那么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呢?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准备安排三轮复习,即把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没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有不同。第一轮复习从暑期补课到三月初(501班前期补课学习选修教材,502和503班提前进入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学科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提高和理综科目综合训练。

  一、第一轮复习

  要善待课本,全面阅读教材,巩固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第一轮是跟上队伍的最好时机,错过了这轮就错过了整个高三复习!课本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基础是支撑,打不好这些基础,后面的复习将是困难重重。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和理论真正搞清楚,在此基础上,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通过单元训练题,提高应用能力。

  二、第二轮复习

  此轮复习要明确重点和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三、第三轮复习

  这是高考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这个时间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的成败。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同学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通过“研读考纲、重视实验、回归课本、及时纠错、做高考题”等方法。

  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同学们一定要安排好复习时间,运用恰当而有效的复习方法,狠下功夫抓“双基”,想方设法训练对知识再加工的能力,认真分析研读近年高考真题。

高考备考总结3

  1、高度重视资料的精选与精编,树立资料质量决定备考质量的意识。

  xx年备考初,我们就明确提出备考资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备考的质量.对备考资料的筛选和整合直接体现出一个高三教师的备考素质,要求老师通过资料的辨识和筛选来提高自己的备考素养,磨练自己对高考试题的觉悟和敏感,而对两所重点中学,我们更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特点,人人动手自组材料,自主命题。

  我们备考所使用的资料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教材,它决定了我们备考的内容与方向,资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就直接决定了备考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精选精编,不可随意给学生任何资料,要求学生练习的题目,教师必须得先做,似是而非的不科学的题目只有在实际练习过程中才能被发现,这是以教师的时间去赢得学生的时间。市面上的资料鱼龙混杂泥沙俱有,有不少题目徒具形式却无科学性逻辑性而言,尤其是一些阅读命题,切忌看了答案才去找理由给学生评讲,这往往会干扰学生已形成的正确的阅读逻辑和思维。实际上是开了复习的倒车。教师要有大胆筛选敢于否定的意识,如果自身功底不足、再加资料迷信,复习时教师往往会陷入自相矛盾自我否定的尴尬境地。倡导用好用足历年各地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功能,高考题本身就是最高质量的复习题。

  2、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向每一个四十分钟要效率、要分数,杜绝无效复习,力争从有效上升到高效。

  复习阶段讲评课是最主要的课型,高三的课堂里,语文复习课费时低效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体现在见资料就用、逢题目就做、复习课就是练习课,讲评课就是对答案.我们提倡评讲试卷做案例分析,评讲的答案要来自学生的试卷,而不是参考的答案,加强讲评的针对型。尤其在尖子生的培养上,要求老师一一做案例分析,要做到比考生心中更有数。我们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复习课提出具体要求。教学内容力求适宜,要充分把握难易、疏密和准确度;教学方法力求适用,讲与练、读与悟得当;教学程序力求科学,提倡采取讲考点、做示范、当堂练、即时评、做迁移的复习课教学程序;教学评价力求及时和准确,当堂练、当堂评、当堂改的“短评快”做法对语文复习最为有效,切忌把复习课当练习课,答案过几天再贴在墙上让学生自己去对。总之,对语文复习课,我们要有这几个自我追问:讲练改评是否“短平快”?

  课堂讲授是为了重难点的突破吗?练习是自己设计和筛选的吗?改评能否做到在课内进行?如果能做到,那么复习就是有效的,如果做得比较好,那么复习就是高效的。总之,我们力争不浪费每一个四十分钟,要使学生觉得,语文复习课确实能使他们有很大提高。

  3、研究语文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备考策略,提高备考的科学含量。

  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把考试内容分为识记类和理解运用两大类,针对各板块复习内容的`目标和特点,采用有效而灵活的复习手段。单一的练讲练讲再练讲,对语文科的复习并不见得有多大成效,因为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都是重在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单靠做题,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大,我们倡导科学做题,做科学的题。针对不同复习目标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目的决定手段,内容决定方法,提高备考的科学含量。

  文言文复习内容基本是识记类,复习的根本目的是扩大词汇量增加语言积累,我们就把复习用的材料当做积累词汇的依托材料来使用,每做一篇文段练习都要整理出应该识记的词汇,而非只是做会那几道题目,评讲的重点亦应放在帮助学生回忆、整理、扩充积累上,加强诵读是有效的手段,默默地做题未必就有出声阅读有效。再如现代文阅读,宜重在发挥它的阅读功能上,首先它是阅读材料其次才是做题的材料。

  高考的阅读命题,无非两大指向,一是指向文本内部的言语内容,文章写了什么,二是指向文本的言语形式,文章是如何写的以及这样表现的好处。前一内容,需学生潜进文本获取,这需要学生以读者身份进入文本进行真实的阅读,老师的讲解绝不可以代替;后一内容,就需要教师的有效讲解与点拨,因为它主要属于知识性内容。诸如此类。我们必须明确,哪些内容是需要反复讲解哪些是需要学生自己进入哪些是需要帮助记忆规纳整理,总之,目的决定手段,内容决定方法,语文备考一定要讲求科学性,备考要从体力化向脑力化转化,我们的成绩才可能持续走高。

高考备考总结4

  我校20xx年对口高考录取二本143人,形势喜人。我所带的高三财二班虽然考取二本人数不是很多,但语文成绩还算可以。祝思怡同学语文86分,在校内名列前茅;在有两名学生没有参加系统复习拖了后退的情况下,人均分68(百分制,根据已公布的分数统计)也差强人意。

  要说总结经验,其实没什么可说的,都是老套的常规的做法,细说起来,不外乎四个“紧扣”:

  一、紧扣考纲 。考试纲要是考试出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复习不像平时上课,平时上课,我们还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课外知识的扩展、阅读兴趣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等等,复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为了得分。因此考纲上规定的高考要考的内容我们就复习,考纲上规定高考不考的内容,哪怕再重要,我们都弃之不管。比如文言诗文,课本上选的20多篇(首),都是万里挑一精选的,都是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考纲只选定了其中的10篇(首),我们就只复习这10篇(首)。基础模块占60%,我们重点复习;拓展模块占40%, 我们有选择性的复习;职业模块所选课文均不在考试之列,我们一概不“染指”。这样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减少无用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紧扣教材。对口高考不像普通高考,普通高考试题材料都是取自课外,而对口高考,除了现代文阅读外,文言文完全取自课内,“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部分的语言材料,不管是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还是文学常识也大多取自课文。因此我们以课文为抓手,必考的文言诗文反复讲解,反复训练,反复强化;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的音、形、义,要求学生反复的读、反复的写,反复的记;教材中出现的在考试范围的应用文,要求学生记住格式,找出特点,反复的模拟,反复训练。

  三、紧扣学生。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不同,现在的职高学生与早期的职高学生不同。现在职高学生都是普高多次筛选剩下来的,他们基础差,能力弱,积极性不高。到了高三,他们中一部分人想考大学,想努力,但困难很大,难以达到高考要求。积极性不高,我就采取“强迫学习法”,规定的事一定要做,一定要做好:重要的字词一定要会读、会写、会运用;10篇文言诗文一定要会背、会写、会翻译;训练题一定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规定的事没做好,就要批评,就要补做,甚至加罚。学生基础差、能力弱,而对口高考又以课本为主,以考知识为主,于是我就采取“死记硬背法”。应用文形式多样,规制不同,学生难以掌握,我就叫学生记住格式,记住范例,考试的时候依样画葫芦;文言文学生都怕,上了多遍还不会翻译,文中词语活用、特殊句式总是弄不清,我就将10篇文言诗文的翻译、活用的词语、特殊的句式一一找出来,印出来,发给他们,让他们去看,去念,去记。重点课文的标题、作者、文体、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学生掌握不了,我要求学生一一抄在笔记本上,死死的记在脑子里。这种办法很笨,也很死板,普高复习不能用,对成绩好的学生不能用,这样会制约他们的想象,束缚他们的思维,扼杀他们的创造,不利于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但对于知识的学习,对于应对对口高考还比较有效。

  四、紧扣训练。复习必须强化训练。老师讲,只是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看、背只是强化记忆,最终还要通过各种训练形成解题能力、应考能力。高三两学期6个月下来,我让学生做的大大小小的训练、测试题足有上百份。训练形式多样,讲求实效:有的假期做,自己校对答案;有的课外做,课上集体评讲;有的课上规定时间做,老师一一批改,课上一题题评讲。

  试想,考试内容就那么多,文言文就10篇,重点现代文也不过30来篇,同样一个语段反复设题,同样一个问题反复解答,同样一个病句类型反复出现,学生不会才怪呢!不过这样的怪事还真多,还真有许多学生多次出现的题考试还不会。

  这次复习和考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能力训练重视不够,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强;作文提高训练偏少,高分作文比较少。还有就是复习不能临时抱佛脚,要从高一、高二抓起,高一、高二基础没打好,高三时间太短,学生缺差太多,内容太多,任务太重,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高考备考总结5

  本学期在教育局、教务处、教研处等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下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本着以“考纲、考点、考题”为导向,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优化教学程序为手段,全面梳理主干知识,侧重于“夯实基础,构建网络”。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进行了三个轮次的复习以及高考最后冲刺的备考工作。这一学期全组所有历史教师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全组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效率上下功夫,深挖巩固提高及应试环节,共同奋斗,确保了XX届高考我校再一次创造辉煌。

  一、备考方向及备考思路总结:

  通过对XX年各地区15套高考试题的分析得出我们历史组的三轮备考工作的方向性非常正确,复习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尤其是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在通史复习的基本前提下,穿插了老教材的相关内容,2104高考无论是新课标一新课标二还是其它地区的高考试题基本侧重了这样一种脉络,例如:两套新课标的41题,题目设计新颖,是对不同时期版本的的教材目录进行删减、整合,这就涉及到我们老教材的内容;又如:我们在二轮复习采取了通史阶段特征的复习方法,浙江卷的38、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对外恰恰是考察了阶段特征;我们在复习中侧重了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马歇尔计划的复习。在XX高考中有三个省区的主观题都有涉及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两个省区涉及马歇尔计划;在热点复习中,我们认为XX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重点强调中法关系的发展,浙江卷的39题考察就是中法关系的发展演变;拿破仑的评价;总之我们XX年高考备考的思路是非常适应高考要求的。

  二、各阶段的安排

  我们的备考复习安排为三个轮次一个冲刺四个阶段。一轮复习基本按照教材顺序进行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通过“低起点、小梯度、高密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科体系。”帮助学生从高考的角度来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并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完成了知识目标的掌握。通过学科基础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考纲上所要求的各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完成了能力目标的培养。

  2、二轮复习采取通史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几段历史进行宏观、系统的把握,按照“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整合教学资源,概括、拓展、升华教材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掌握各个单元及各专题的知识结构,在这过程中,穿插补充了一些人民版教材没有设计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构建主干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理解和评析材料,注意会用历史的语言叙述历史规律和历史过程,同时注意解题的规范性。促使学生自己形成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

  3、注重三轮复习和冲刺阶段的辅导

  在三轮复习中除了按照年级的安排进行九轮正式考试再加上考前的保温训练,总计10套模拟试题。学校就、会提供4套试题,我们自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历史专题组织5-6套试题,但因学校安排的试题也可能有不适合之处,需要历史组的老师们每人一套试题,这样可以发挥大家智慧,使我们的备考更加具有针对性,除了组织的十次模拟考试外进行了两个重要的`内容:

  一是自主性回归(考前主干知识强化)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归教材;督促学生对错题、重点题型重新研究整理,适时组织重做或变形重做;速记内容,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抢记,除主干知识外。还要加强对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记忆,组织教师编写记忆提纲,知道学生利用早晚自习和边角时间加强记忆,保证重点知识方法记得住、想得起、用得上、用得准,提高准备性。;每轮次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矫正,总结反思,针对训练暴漏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二是高考最后三天对XX—XX年三年高考试题再次回归,重点是体会高考试题出题的难度、涉及的考查角度以及核心能力要求、规范表述等相关能力。

  三、资料的编选

  我们在参考江西金天阳的两轮复习资料之余,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历史组全体老师参与编制了通史复习相关资料,包括主干知识的回顾,重点分析的解析突破及针对训练,巩固训练几部分,感觉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四、团队合作

  高三历史组是一个特别团结、特别努力的集体,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唯一的愿望就是提升学生的成绩,保证历史学科为学生的高考做出最大的贡献。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统一思路、统一复习学案、统一复习试题;最可取的地方就是在二次个人备课中遇到疑难问题,在办公室的几位老师都能聚在一起,及时沟通交流。我们更是高度重视对考情的分析。包括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万文库纲和近五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解读确定复习的重点,以及通过对学生对中方式的反馈确定复习的难点,全面理解新课程高考的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

  本组教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注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业余时间加强学习,勤于钻研,勤于总结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种教育教研评比活动;加强对职业教育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

  五、操作中的几点有效做法

  1.重视集体备课。集体统一备课和个别交流相结合。

  2.重视考情分析:包括课标、考纲解读;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总结高频考点考过的角度及未涉及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高考备考方向,尝试对XX高考的预测。

  3.重视网络构建。对于每个专题,都要尽量涉及网络结构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网络,明确主干知识在知识网络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4.重视学生作用。在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笔写,多交流、多讨论,在交流讨论中开阔自己视野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反思、不断提升自己。

  5.重视科学训练

  在训练中,强化对学生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及注重快速阅读、快速思考、快速书写的训练,在提高答题速度的同时保证答题的质量。除了文科综合训练外,还要加强历史学科的专项限时训练,历史课及历史自习进行限时的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等专项训练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6.重视实质讲评

  无论是平时的练习,大型的考试或是强化性考试,针对性讲评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讲评注意及时性,突出针对性,强调层次性,讲究激励性,落实总结性。在进行有效训练的前提下,加大讲评的力度。做到有练必讲、有讲必评,及时点拨思路、总结方法。

  讲评前需要做的工作:

  学生:课前改错,自查自纠,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能解决的做好标记。根据答案找失分;针对失分找差距;对照差距找不足;依据不足找改进。

  教师:首先要对答题情况进行系统归纳整理才能是讲评具有针对性;其次是认真研究试题,确定讲什么,如何讲。再次是怎样能够最大限度挖掘试题的功能,如何做好变式训练。讲好题是关键,讲评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做过试题得分率低的问题、审题失误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问题、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差、对材料理解不到位,不能把握主旨。

  对于重要的题型及主干知识进行题型变换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可以对习题的条件、范围、角度进行改一改的训练;对习题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的扩一扩训练;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的变一变的训练;把题肢和设问反过来问,增强设问敏感度的反一反的训练。尽最大能力发挥典型试题的试题功能。

  7.注重专题补充

  在复习中除了训练之外必须辅以专题补充,包括历史学科的长期热点和与时政密切相关的热点专题。共设计十个专题,尤其是大国崛起与兴衰、社会转型两个专题和XX高考试题方向一致。

  8.注重针对辅导

  考前最后一个月对推进生的辅导除了应主要侧重心理辅导与心理疏导上。课堂上多鼓励、多肯定千方百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下,多谈心,多交流尤其是对优生中的历史待优生,我们除了面批面改他们的作业外,的关心他们的生活、,走近它们的内心。另外就是建立动态的管理档案,要不断的针对每个待优生的实际及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它们的历史成绩有所提高、绝不能成为制约总分的学科。

  六、对XX年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砸实基础、灵活运用。

  强化对主干知识的准确掌握。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就是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与理解。并且能够对题目进行灵活的变通,尝试“变一变”“改一改”,对主干知识进行多角度的训练。教学中应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巩固,应该在主干知识的记忆、理解上引导学生多下功夫,教师主要发挥点拨、督促、检查的作用,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平时记得住、考试想得起,用得上。

  2、审清设问,明确问题。

  强化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无论是练习还是考试,“成也审题,败也审题”,如果审题出现失误或偏差,导致答题方向、角度错误,答得再多也是枉然。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重视在网评的条件下,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答案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楚,书写用语要规范。

  3、 材料教学,紧跟潮流。

  在平时的教学、测试中一定要注重搜集新情境的材料,注重新角度、设计新问题,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尽快适应这样的新题型。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正确性、语言表述的概括性、准确性上下功夫,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平时可以教师设计、或是让学生自主部分资料,让他们自己设计问题,进行讲解、分析,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这是现在高考需要的能力

  4、 强化训练,提升技能。

  教学中要注重解题技能的指导。如对材料解析题的分析,最基本的分层训练、缩句训练、角度训练,以及归纳法、演绎法等基本方法的训练应该是我们XX届高三备考的重点,也是我们基础年级教学参考的一个方向。注意教科书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尤其是迁移延伸,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考备考总结6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今年高考我校的物理考得出了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800分以上2人,700分以上7人,平均分达585.5分,应届平均分高达596.5分,如此佳绩固然值得庆贺,然而我认为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却更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备考经历,真是感慨万千,其中有苦也有乐,苦中取乐,乐在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许多的遗憾,如姚泽鹏,罗文海,陈碧燕等几位物理尖子生出现了难以想象的失误,本着总结过去,放眼未来的思想,我们认真分析和总结了一年来高考备考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对下一届的高考备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备考策略。

  1、坚持集体备课。

  我校历来注重集体备课,我们物理科组的最大特点是同事间的合作意识特别强,能充分利用和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每位老师都能毫无保留的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在一起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精心挑选例题,习题和考题,认真审核,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认真做好教后反思,考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高考备考复习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上新课,上新课时,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好奇心,注意力比较集中,而高考总复习时,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尽管不少学生是一知半解,但他们已失去了那种对知识的好奇心,如果老师还是像上新课一样的进行授课,学生一定会感到很枯燥乏味,很多学生不愿意听,很难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因此,高考复习备考中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届毕业班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那种每个章节一开始就满堂系统复习和灌输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模式,而是把基本概念溶入到精心编制的习题中去,让学生通过做题去体会和感悟,然后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和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课堂或课后练习题加以巩固。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比以往的要好得多。

  2、少讲多练,及时测试,及时反馈。

  老师讲得多,不如学生做得多,任何事情都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下面也听得明明白白,可是,如果你不让学生做一些类似的题,而是在几天后去考类似的题,结果会怎么样呢 不用我回答,所有的老师都能回答。

  经过认真的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制定了这样一条教学思路,"少讲多练,及时测试,及时反馈",只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记忆犹新,我们每周至少安排一节测试课,通常是利用晚练课的时间进行小测试的(我们学校为每个学科安排了一节晚练课),你可别小看这一节晚练课,它能及时检测一周来教与学的效果,因此,我们每周都会非常认真的精心编制一份小测试题,让学生自我检测(不需要监考),并及时收回,及时批改,有时为了能在第二天及时把试卷发放给学生并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我们经常是加班加点到深夜,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如果过几天以后才去讲评,学生已经失去了那份对试题答案渴望的热情,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必须做到"及时反馈"。

  3、认真分析和研究各地高考试题,尤其是上海的考题。

  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和20xx年的广东试题,发现广东命题的思路有向上海试题靠拢的趋势,譬如,上海的考题中每年都会有涉及到物理学史以及著名科学家主要贡献方面内容的考题,为此,我们认真研究教材,编写了关于物理学史以及著名物理学家主要贡献的一份资料,碰巧的是今年的物理考题中涉及到这方面的题目达10分之多,这也许是今年我校物理考得较好的原因之一吧。

  4,立足基础,重视课本。

  平时的教学中,不能离开课本而只依赖于各种复习资料,必须在备考教学过程中不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特别是高考前夕十多天,我们就停止上课,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回归错题,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课本中的插图以及课本中的小实验等等),要求学生看以前的考题,错题,但为了保温,每天还是要求学生做少量的基础练习题。

  二、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缺乏有效性。

  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基础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创新性实验,这些实验都放在第一轮和基础知识内容一起复习。这样对基础实验复习的系统性,整体性较差,二模后,虽然开设了实验展示,但与专题复习交叉进行,时间安排也仓促,造成基础实验复习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由于今年高考的实验题确实太难了,尤其是11分的电学实验,全省平均分只有1.3分,因此,实验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甚至尖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在实验题上消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后面的计算题。

  2、数字运算能力训练欠缺。

  据了解,由于这一届学生在初升高时可以使用计算器,因此,他们在初中就习惯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以及历年的高考题中涉及具体数字计算的题目不多,所以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专门的训练,然而,今年的高考题中却出现了大量的复杂的具体数字的计算题,6道计算题中就有4道题涉及到繁琐的数字计算,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由于对具体数字计算不熟练而花费了很多时间,不仅丢失了很多结果分,而且信心也受到很大的打击,影响了后面试题的顺利解答。

  3、对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

  物理图像是一种较直观的物理语言,它容纳的`信息量较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出错,很多学生对物理图像都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考试中涉及到图像的题得分率总是不高,今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第15题是一道涉及力—时间图像的计算题,就是这道题害苦了姚泽鹏,罗文海,陈碧燕等尖子生,其实这道题并不难,对他们这些尖子生来说应该是一道容易的题目,也许是我平时的教学中对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力度不够,也许是他们考试中太过紧张,太过粗心,太过轻视,缺乏认真分析,匆忙下手而致吧,反正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把—4N看成了+4N,这样按评分准标最多只能得3~4分而已,可见,高考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物理图像的认识和运用的训练。

  4、对尖子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

  高考尖子生通常是各科成绩优秀,某科(或某几科)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今年备考过程中我校的培优方式是:语文,数学,英语,X科,综合科,英语(2)各科一齐上,每科每星期都给尖子生另外发放一份套题(不管学生的意愿和要求),这样像姚泽鹏这样的尖子生已完全没有自己的时空,后期又为了配合学校向语文和综合科倾斜的策略,所以对物理尖子生的培养可能抓得不够紧,落实不够到位,另外,对尖子生培养的思路也存在一定误区,在前期的辅导中太过重视中,难题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基础题的练习,导致尖子生在容易题上失分较多,这也许是今年高考中我校物理尖子生没有考出真正水平的原因之一吧。

  5、对高考命题的方向把握不准。

  考后才发现,今年的物理试题与去年以及前几年的试题有很大的差异,一是具体数字计算题特别多,而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具体数字的计算训练不够;二是重点知识内容的考查不突出,反而加强了对边缘知识的考查力度,甚至把Ⅰ级知识放在计算题里来考查,如远距离输电的知识历年考题中只在选择题中出现过,但今年却出了一道12分的计算题;三是去年刚出现的辨析题没有出现,而平时的教学中却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备考;四是试题难度比去年大很多,如第12题,满分为11分,全省平均得分只有1.3分,第18题的满分为17分,全省的平均分只有0.86分,全省总平均分大约只有75分左右,这样的难度与考纲的要求有很的差距。

  6、对解题规范性要求把握不当。

  本人通过参加高考阅卷才意识到,高考评卷中对解题的规范性要求不是很高,也不可能很高,因为评卷过程中平均每道题只有几秒钟的阅卷时间,根本没有时间来看大量的文字表述,主要是看你所列的公式是否合理(包括符号的运用是否准确合理,上标下标的使用是否明确合理等),但又不能只有赤裸裸的公式,这里面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文字表述应该是给阅卷的老师起到一个向导(路标)的作用,让阅卷的老师一看很清楚很明白你所列出的公式的对象是哪个物体或哪个物理过程,譬如,一道题中涉及到两个物体A和B,那么你在列式时可以只用两个字"对A"或"对B"来表明你的研究对象,这样很简洁很明了,一目了然。因此,教学中对于计算题的文字的表述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长篇大论,否则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吃力不讨好,因为写得越多就会错得越多。然而作增中的学生,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答题时必须有准确充足的文字说明,很多学生,尤其是尖子生,就因为害怕文字表达失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书写,这大大束缚了他们的解题思路,速度和效率,这也许是他们考得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吧。

  三、对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1、首先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教纲和考纲以及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了解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及题型,题量,分值。

  2、加强审题,分析,理解,实验,综合运用以及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3、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复习节奏。用基础题来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正确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好针对性的练习。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多找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习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具体数字运算的能力。

  5、少讲,精讲,多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多讲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高考真题,讲,练,考相结合,注重效益。

  6、反馈要及时,考后必须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反馈,要把做过的题翻新变化后再进行训练,以求学生真正弄懂,克服思维定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采取面批面改或互评互改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改卷的艰辛,从而改变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

  7、要加强解题规范性指导和训练,力争书写清洁工整,语言表述简练,符号运用合理,所列方程准确规范。

  8、加强应考策略指导,培养和训练学生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合理安排答题顺序的意识,"忍痛割爱"的取舍意识,分分必争的抢分意识。

  9、重视心理疏导,调整临考心态,充分挖掘和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平时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养成"把平时当高考,把高考当平时"的心态,对于考前心理负担过重的学生,可多谈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乐观心态,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佳的成绩。

  总之,高考备考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衷心希望新一届的高三老师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能吸取上届及前几届老师在高考备考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争取来年取得更大的丰收。

高考备考总结7

  1.观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2.知识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级的知识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不妨换个层次考虑问题。

  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提供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4.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5.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高考备考总结8

  20xx年9月14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生物高考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请到了宁夏银川一中老师张媛,她从事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之后有从事高考生物的研究,她着中介绍了宁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备考及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分析了这几年宁夏的高考试题和大家交流,并谈到20xx年甘肃高考理综按照宁夏模式进行。其中将对我校备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些内容整理如下:

  一.宁夏六年高考试题延续的特点

  1、学科基础知识是测试是前提

  学科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从多年的高考来看,立足学科重点与非重点知识的命题都有,近几年还有考点增多倾向(例1),学生每一个知识上的盲点就是其考试时一个丢分的漏洞。

  2、能力测试是重点

  现在生物高考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组成部分,当今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从考试情况看,实验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基础,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是重点,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是难点,除了上述学科能力外,试卷解答还表现出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判断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等其他能力的较高要求。

  3、能力测试主要依托学科重点知识进行,高考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

  从13年高考试题看,宁夏卷所考的几乎全部是学科重点,选择题中主要考的是学科重点

  4、与图、表有关的试题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测试试题形式

  这类试题有的是需要从图、表中提取回答相关问题信息,也有的是简单的作图题,这类试题比较好地体现了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核,这类试题始终是学生感觉较难的能力性试题形式之一,但我们要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

  5、综合性的简答题难度远高于一般的选择题,区分度也远高于选择题。

  高考对学科重点内容考核的力度和难度一直很大。这种力度和难度的加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的分数远多于对非学科重点的.考核。(2)综合性的简答题、实验设计与分析类等较难的能力性试题所考的知识多是学科重点知识。

  综合性简答题相对于选择题难在它的知识综合性更强,一道题既考一个方面知识内涵,更考多方面知识的联系与运用,落脚点测试能力,尤其是哪些高开放度的试题更体现能力测试,如全国卷Ⅰ的31题。

  6、实验命题多亲近教材,高于教材。

  实验题是历年高考中难度系数较低的难题,是不同同学成绩产生差距的重要试题形式。多年高考实验命题虽然变化较大,但命题紧扣教材实验原理(包括教材上经典或重大发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方法是主流。如全国或地方卷多次考到的有关生长素的实验设计或分析,多次实验设计用到教材上物质检测的实验原理等,今年全国卷Ⅰ32题是依托教材反射弧的结构及反射活动的原理进行命题的,卷Ⅱ31题直接考教材实验,课标卷的选做题中的第1题也是直接对教材的一个实验进行全面考查。所谓高于教材是指强调教材实验知识、原理的应用,常结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思想方法来突出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

  二、备考的指导思想

  1、使学生了解高考形势,以增强学生备考的针对性,使学生理解生物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2、按《考试大纲》要求带领学生全面落实学科基础,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深化重点知识联系及运用的认识。

  3、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4、训练与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规范应试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对能力性试题(如实验、简答题、图表类试题)解题能力。

  三、系统学习原则:1、注重双基2、四主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引领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活动

  以训练为主线:训练巩固效果

  以质疑为主轴:质疑讨论解惑

  3、渗透课改理念

  自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合作: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探究:探索求知的精神

  四、如何做好系统学习

  (一)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扬长避短:备考纲、备教材、备方法、备习题

  (二)实施步骤:

  1、讲:精讲内容

  (1)学案导学:考纲要求、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疑点解析、典型例题(题型归类)

  (2)加强综合联系:横向联系对比:列表比较发散:以点带面迁移:由此及彼提升:总结升华

  (3)提高兴趣: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兴趣,通过集体备课,搞好教研,找到兴奋点、兴趣点。摆脱在教师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烦”和“累”的现象,向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方向发展。

  (4)简单内容充实化、困难内容通俗化、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多项内容概括化、复习过程活动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思考、讨论、回答、练习、绘图、板演、总结、演示、分组活动等,只有学生参与、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减数分裂过程(演示、绘图)标志重捕法(模拟演示)

  (5)科学设疑适时提出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哪些防止污染的具体做法?

  2、课本中有哪些内容用到同位素标记法?

  3、举例说明病毒对人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

  4、举例说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用途。

  (6)联系实际: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细胞呼吸一节中,由学生思考、汇总出以下问题:

  1、地窖贮存果蔬2、运动后肌肉酸痛3、苹果贮存久了有酒味4、利用酵母菌酿酒5、种子风干入库6、未风干的种子堆放发热变潮7、遭受涝灾的作物烂根8、松土增加肥效9、种子萌发(长豆芽、长蒜黄)10、水培植物通气11、牵牛花颜色的变化12、果实变暄13、贮存水果时降低氧浓度14、利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15、给农作物摘去变黄的叶子16、增大作物昼夜温差17、冷库中贮存水果18、恒温动物在低温时耗氧量增加19、冬眠动物呼吸减弱20、教室内氧浓度低时学生容易发困21、乳酸菌发酵制酸奶22、罐头食品的安全钮23、进入高原后血液乳酸含量增加24、用透气性的纱布包扎伤口2、练习巩固

  (1)精选习题:成题、改编、自编

  (2)随堂练:先由学生练习,再由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3)定时练:独立训练,按时完成,按时交卷,教师批阅,给出成绩

高考备考总结9

  保障时间分配

  高考理综300分,150分钟时间,平均2分/分钟。而生物共72分,较之物理和化学,生物简单,所以生物用时应该在30分钟左右。5道选择题用时在5分钟左右,非选择题用时25分钟左右。如果时间分配不够,结果是没有做完题,或者匆忙做完但正答率非常低。很多学生对待生物题就是“率性而为”:严格按照顺序做题,最后只剩下几分钟、十几分钟做生物,缺乏统筹安排,即使平时复习再好也没时间做题,导致简单的生物题也得不到分。

  在综合练习阶段,做每套试题都要注意时间分配合理,这样才能把掌握了的知识准确而规范地写到试卷上,才有可能得满分或者得高分。

  提高解题能力

  知识方面。通过一轮的系统复习和二轮的专题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过关,不同的学生可能在不同的章节、模块的知识上应用不熟练或者理解不够准确。自己要在综合练习中诊断出来,及时弥补上,还要针对性地加强模块练习,能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和知识体系。做到备考无盲区,知识无软肋,百战不殆。

  审题方面。学生自己归纳丢分原因时经常说“粗心”,其实主要是审题不到位。考试时间相对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审题效率。第一次读题时就把关键词、重要条件、补充说明等有用信息用笔划下来,以便回读时及时找到。审题时要注意表格、图表、图解等信息,它们更直观形象,信息量更大,根据需要进行图文转换答题。审题要避免思维定势以固有经验答题,而是应该尊重题干条件和信息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遇到新颖材料题时,审题时要做到简化已知条件,找出关键词,知识回归课本,这类题目的重要特征就是高起点低落点。在做大的主观题时,审题特别要注意在主题干的条件下还要注意分题干的限制和要求。

  答题环节。选择题的.解答要快速准确,这首先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其次还要讲究解题技巧。生物题是单项选择题,可以利用选项间的相互矛盾排除某个选项,或者两个选项实质一样,则它们一定不是正确选项等方法快速解题。有的学生总是遇到能排除两个选项,而剩余两个选项则拿不准的情况,这时一定要选择“最”不正确或“最”正确的。非选择题,要求用生物学术语准确规范地叙述。要通过综合练习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每次做完题,都要和标准答案核对,除了检查答题角度是否正确,还要较真语言叙述。长时间的规范训练必然能够使自己的答题精准到位。

  加强应试心理的锻炼

  高考的重要性大家很清楚,必然非常重视考试结果,再加上高考时的客观环境,如3位监考老师,电子巡考监控,无线电屏蔽装置等等,所以每位考生在高考中的心情都是紧张的焦虑的。如何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正常发挥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进行锻炼。

  一是平时就要全神贯注地做练习题。逼着自己创造尽可能逼真的高考环境,久而久之,高考时的过度紧张心理会有所缓解。

  二是锻炼不管理综试卷难还是简单,心理都要稳定。有的学生遇到物理题或者化学题难了,心理防线就崩溃了,脑子就乱了,本来简单的生物题,做题时要么大脑空白没有思路,要么答题不规范不准确,分数就很低。相反,有的学生遇到理综题简单时,放松了警惕,审题粗心,答题丢三落四,最后得分也不高。所以,在综合练习复习中,加强锻炼,做到题难时,统筹分配时间,做物理题、化学题、生物题时都要及时从上一科的情绪中跳出来,全身心地做现在的题,不回想、不回做,大胆放弃。当题目简单时,更要细心严谨,争取“会的题写对,对的题写全,全的题写规范,规范的题写美观”,力争满分或高分。简言之,“不以题难而慌乱,不以题简而忘形”,心态始终平稳,做到正常发挥。

  三是利用好最后十五分钟。相当多的学生,在考试中最怕监考老师宣布“还有15分钟,请把握时间”。听到这句话,心理就格外紧张,尽管分配好时间了,但慌乱中得分就低。其实,大可不必紧张,应该安慰自己,15分钟自己还可以得30分呢!最后15分钟一定要按部就班地做题,不到结束铃响绝不停笔。最忌讳前后乱翻试卷,没做的题轮流看,浪费时间,而应稳定心情做题,争取更多分数。

高考备考总结10

  一年来本人主要负责20xx级(5)班(理科班)和(10)班(文科班)的语文备考教学工作。这一年来,在学校行政领导和高三级组的指导下,本人与备课组老师一起勤奋耕耘,如期完成了高考备考工作。

  从公布成绩看,年级参考人数680人,达本科线人数(含术科班)72人,达专科A线以上人数241人,达专科B线以上人数483人,保持了高考良好势头,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其中语文年级平均分为84.2分,及格率为36.18%,最高分123分,100分以上(含100分)人数共71人,90分以上(含90分)人数共270人,均优于高考前的历次模拟考试成绩。本人所任教的两班语文成绩也较为理想,平均分(均为85.95分)和及格率(5班为43.3%,10班为41.3%)均超过年级平均数,100分以上共18人(5班8人,10班10人),最高分(5)班为110分,(10)班为113分。总的看,文科偏弱的理科尖子生大多没让语文拖后腿,文科较好的文科尖子生基本能发挥语文优势,所任教两班绝大部分有望冲击本科和专科A线的学生考出较理想的成绩,为实现我校20xx年高考备考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年实行“3+综合(文科或理科)”高考模式考查,尽管高考模式有所变化,考试题型经常变化,内容不断更新,但高考语文考点基本不变。要想考出好成绩,语文备考最主要的是扎实地打好基础,实现学生由知识积累向答题能力、应试能力的转变。为吸取经验教训,让日后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特就20xx年高考备考的主要做法作如下总结。

  一、依据《考纲》,制订计划,做到“四个统一”。

  在借鉴本校近三年高考语文备考策略的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20xx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和《语文科考试大纲说明》,对比新旧《考纲说明》,深入研究《考纲说明》中的“题型示例”,逐题解读,全面把握每一个考点,琢磨每一种题型的命题思路、考查角度、能力层级等,分析其中的“变”与“稳”。并尽快熟悉新学生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实际,及时制订了应对策略和复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跟同组老师的教学协调一致,在复课中做到组内“四个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使用资料,统一测试,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复课,充分发挥备课组力量,将高考备考计划贯彻到备考的各个环节。

  二、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分阶段安排复课内容。

  为提高备考效益,根据备课组计划将总复习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高三开学到江门统测前,是考点专项复习阶段,主要使用某晚报出版社的广东专版《360°高考语文总复习用书》。根据10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逐个对考点进行知识梳理,分语言知识及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写作五大板块进行。复习要求稳扎稳打,追求实效,复习每类知识时都要明确考点要求和能力要求,讲清方法,帮助学生构筑语文知识网络。

  第二阶段江门统测后到广州二模前,是查漏补缺阶段,主要使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出版《语文月刊20xx年高考语文分类练习专刊》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高考语文考试指南报(广东专版)》。重点是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规范答题模式,并对江门、广州前后共三次模拟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消除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盲点、弱点,增强语文应试能力。

  第三阶段广州二模后到高考前,是学生自复阶段。以学生自复为主,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回顾复习过的考点,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的整理和归纳,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参加高考。

  三、努力夯实基础,争取提高能力,做到有效备考。

  本届高三学生与往届的相比,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尖子生极少,中下层偏多,落后面较大,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写作能力普遍都不足,学生学习的信心薄弱,备考形势极为严峻。我们下功夫抓好基础,字词、句子及名句默写,从接手两班开始,就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一起制定了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1、优化早读安排,夯实学生基础。本届备考考虑到学生情况,我们提前一个学期开始进行每周两次的早读基础小测,精选精编基础题目,让学生从基础开始,加强基础识记,强化基础限时训练,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此同时,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报,多积累新鲜可感的素材,扩大视野,积累素材,由读促写。

  2、做到突出重点,提高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全面提高,也根据学生和学科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提高,从而提高复课效率。文言文阅读历来是我们学生的一个难点,我们紧紧抓住必修本与选修本上的文言篇目,精编文言实词和虚词强化训练题,注重课内知识的梳理,以此作为突破口,夯实文言基础。继而进行一系列的文言强化训练,把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等知识点落到实处。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会比较归类,形成文言阅读的感性基础和语言感知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3、关注临界生,加强临界辅导。备考中我们加强了对临界生的辅导,根据实际情况,分为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各班老师利用堂上和课余时间,对自己所任教班偏科生进行心理上和知识能力上的个别辅导。江门模拟试后又结合考试成绩,按文理科每班挑出七八个辅导学生名单,组成理科和文科辅导班,分别由黄丽华校长助理和备课组组长胡剑老师负责,利用周三下午自习课时间集中辅导作文备考,以训练写作提纲为主,提高了学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谋篇、表达思辨等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两班学生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另外在语言表达运用题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辅导。语文的个别辅导和集中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高考中各班的语文成绩都较平均,平均分和及格率均较接近,也为提高学生有效上线人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注重群策群力,坚持分工合作。本届高三语文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坚持分工合作,把近几年的高考题吃透,把握命题特点,明确考点变化,每人各司其职,负责相应考点,选好、编好资料,精编习题。

  5、加强检查批改,做到全程监控。语文要背要记的东西很多,我们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普遍不强,我们加大力度,做好常规检查,每个星期坚持进行两次早读比赛或基础小测,老师批改检查,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戒骄戒躁,放眼未来,憧憬语文新天地。

  20xx年高考已结束,今后我们要戒骄戒躁,放眼未来,将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争取语文教学和高考备考获得更大的进步。

  1、应适应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变化,加强作文训练的针对性。近几年作文命题出现很明显变化,要求学生写自己的东西,考查学生的原创能力。我们应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除了训练好议论文,还需要花大力气去训练记叙文。比如我校是全寄宿学校,学生与外界联系较少,但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住校生活去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保证作文的原创性和真实性。

  2、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协调,有针对性地提高成绩。本次考试最高分为123分,但上100分的较多,但临界人数(75—89分的,5班26人,10班27人,其中有部分是上线偏科学生)还较多,有效人数还需要提高。若能加强学科之间的平衡,可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高考总成绩。

  3、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培优扶偏,进一步提高语文有效上线人数。我校学生偏科尤其严重,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临界生的辅导,学生总分上线人数已有相当大的提高,但还有部分学生虽资质相当不错,因为基础方面、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等问题,高考语文成绩还不理想,令人惋惜。如果及早着手偏科生的心理和知识辅导,加强培优扶偏工作,那么将进一步提高考生的语文有效上线人数。

  4、加强语文教师的培养,积极开展校内外语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校内、区市内及省内语文考试成绩,让实中的语文学科获得应有的地位,让实中的语文教师在同行中更有自信,开创出属于实中语文教师的新天地。

高考备考总结11

  积极拓展,用积累充实自己

  这里就不是办法而是一个具体的方法了,我们需要的《疯狂600提分笔记》。在高二和高三的.时候,老师开始不定期布置背诵《疯狂600提分笔记》的内容并每周检查。《疯狂600提分笔记》是新兴英语教材。

高考备考总结12

  一、亮点:

  1、学生们学习自觉,学习习惯好,很有礼貌。2、教师讲的很精炼,废话少。

  3、教师们普遍采用投影、白板上课,效率提高了。4、学生们在课堂上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进行激烈辩论。

  5、教师们备课充分,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6、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很到位,教学楼、厕所等环境卫生好,学校开水供应及时。

  7、学生们有非常明确的.考学目标,甚至每一次月考的成绩目标都非常清楚。

  二、建议:

  1、加强与区内高中学校的交流研讨。

  2、在高三级进一步探索、加大课改工作力度,为全区树立榜样。

高考备考总结13

  第一阶段: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08年九月到09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约在09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09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高考备考总结14

  以师为友,积极师生交流

  在这里说的“以老师为友”意思是听老师的话。

  到了高三,基本上班级配备的各学科老师都是有过辅导毕业班的经验的,这种经验十分宝贵,他们可以帮助老师判断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状况、学习优劣和心理状况,也可以指点我们在面临这些情况时的“破题”之法,从而使得我们自己也能明确自己现在的.定位。因此,老师说的话基本都是经验之谈,可以认真汲取。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和老师有代沟,觉得自己的学习自己了解,老师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其实这犯了几个误区性的错误:1.老师可能没有你了解你,但是你绝对没有老师了解高考;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事情真的不如老师站在一个“不是你”的“局外人”观察来得清楚。总而言之,就是“听老师的话”。哪怕有些同学确实认为老师的课业要求同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完全重合,那也要先保证前者。当然,如果能和老师进行沟通,使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占有更大比例,也不失为一种好结果。

高考备考总结15

  一晃,20xx年高考落下帷幕。回首往事,感慨万千。一个是太累了,每年都在高度紧张中度过,另一个是高兴,运气总还是不错,努都获得了回报。

  一、估分成绩:

  高考地理成绩令人满意。

  高分数喜人。今年的地理考题,难度较大,陷阱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地理题选择题人为陷阱多,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很高,在考场氛围下,十分容易失误;

  主观题要求学生针对性强,要求答题完整,要求地理气息浓厚,要求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确定好答题方向。在方向明确的背景下,运用地理语言,对所提供现象进行针对性,规范性作答。

  主观题批改很严,与标准答案扣上的才能得分。今年的地理题,得分很难。

  我校估分在70分以上的学生22个,尖子生王琦估分80,申慧英79等,特长生:孟媛媛77等,自主招生:杨慧群75。

  尖子生、特长生和整体情况都令人欣慰。

  二、备考得失

  现在坐下来,一年来的往事都像电影似的,一幕幕重现,有无所适从的迷茫,有势如破竹的畅快,总之备考是在有条不紊中展开的,各阶段计划都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了,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都及时捕捉到了,同时都实施了相应的措施应对,效果都还不错。经受了高考的洗礼,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的复习策略和高考的思路是吻合的。我们的学生是用了较少的精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1、准备工作充分全力以赴。

  一年来,在学校全力备考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地理备考可以说是竭尽全力。满脑子都是地理,满脑子都是高考,满脑子都是学生,生活和工作分的不是很清楚,整个一年是用心在浇灌。所幸,没有白付出。

  2、计划周详,符合高考和学生实际,备考效果很好。

  我们高三备课组在xx年7月初,就根据xx年的备考得失,制定了详细的一年备考工作计划,9月初,又修订了第一轮复习计划,2月初修订了二轮复习计划,一模以后,根据学校的备考计划修订了二轮复习计划和考前一个月备考计划。每个阶段的计划都有明确的目的。每个阶段结束后,都根据学生的实际做修订。

  第一轮复习中,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讲解上,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记忆基本分类建立学生知识体系。

  加强学生对地理原理领悟的练习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讲解原理。强调用综合性的思想思考地理问题。由于复习时间紧,现在看来在课堂上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讲解、内化这方面做的还是不够。

  加强学生应用区域地图和各种图表的能力训练。

  利用区域地图探讨一地区域特征和两地的区域比较的训练,强调用区域的思想思考地理问题。

  进行人地观念教育,学会应用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客观评价人类的各种活动。以上几方面贯穿了我们一轮复习的始终,其中和学生固有的原意做题的复习观念有很大的冲突。

  第二轮复习:针对学生一摸出现的问题审题失误太多、主观题答不全的问题,我们调整了二轮复习方案,把重点放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建立答题模板在梳理知识主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抽象出答题模板找些实际案例加以熟练运用。

  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客观性审题的训练。

  考前一个月,我们减少了讲课的时间,让学生做两件事:

  一是一思考为主,内化我们师生总结出的所谓答题模板,内化的标准是忘记模板,但是心中还有模板这一点做起来也是很困难。

  第二点,就是少做题,做错题,找出错因这一点也是很困难。

  3、对学生情况了解准确及时,应对方案切合实际,卓有成效。

  由于学生少,批改量较小,所以我们做到了全批。这样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我们的心跟着学生的波动而波动,虽然增添了很多的苦恼,但是,正是因为这份了解,在痛苦中想了很多应对办法,我们的心在波动,我们孩子的成绩却在波动中上升。

  4、下功夫精选习题,事半功倍。推广两遍做题法,既弄懂题中设计的知识点,有弄清楚题中要训练的思维点。

  有感于高考题题量小,不追求覆盖面,以能力为意的特点,我们一开始就灌输了,宁愿少做题,也要把课本蕴藏的原理搞透的理念,力求把地理原理变成学生的常识。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减少题量。在这方面,遇到了传统观念的挑战学生已经习惯了通过做题获取知识,而且各科作业量都很大,学生很难做到每天分些时间给没有练习题的地理。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学生的工作,也做了不少的妥协。

  妥协的结果是,我们承诺给学生高质量的习题,因此要求学生做两遍习题。第一遍要求学生在考场状态下作对题,我们改过以后,要求学生把错题找出,把稀里糊涂作对的题也找出,在第二遍做的时候,不仅要改过来,还要找出错因:知识点错误、思维方式错误、马虎、审题的错误。

  5、要求学生在这四点上做好记录。

  说实话,只有一些习惯好的,听话的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深信,这种训练能减少考场紧张状态下的失误。

  我们坚信,最后考场上的失误一定不是知识上的失误,也不是原理运用的失误,而是不能做到客观性审题造成的失误,就是所谓的马虎。

  要学生听我们的建议,我们必须加强习题的思维含量和复习针对性,所以所有的习题都是经过加工了的。这方面的工作量是太大了,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自信效果是很好的。5、研究考纲,研究近三年考题,捕捉高考变化信息,及时应对。十分重视外出学习和教研的机会,十分重视各地的高考信息卷子。

  我们没有参加所有的教研会,但是我们和教研员的联络畅通无阻。我们没有机会更多的而外出学习,但是我利用了外出的一分一秒。

  我们没有给学生做很多的套题,但是我们研究各地的套题。

  我们在二轮复习中,练习了xx两年的全国各地考题,明确要求学生领悟高考出题的思路和答案的组织思路。

  6、鼓励学生提问,耐心解答学生提问。随时点拨学生,归正学生学习思路,指导学法。对于个体学生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大胆提问。

  要求学生有问题本,每周收一次问题本,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但是学生提的问题往往都不着边际,但是客观上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的问题,我们都给了答复,其实更多的是指导学法。

  随时随地的对遇到的学生以聊天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点拨。只要是在走廊遇到学生,都会问几句,上课前和课后都找几个学生问问。

  有了这些沟通的方式,时间久了,学生对问老师问题不打怵,也敢于质疑,思维上没有条条框框。结果发现,经常问问题的学生成绩都很好。

  对尖子生和特长生,王琦、申慧英、薛婧婷、孟媛媛、杨慧群、孔奕超等还有很多,8班所有的学生都一对一的指导过,这些孩子都很聪明,只要点到了其学习需要注意的地方,他们都会照做,提升的效果都很快。9班的大部也都指导过,不过有意思的是,9班学生地理学习很积极,我不让他们多做题,他们很不理解,为了这个理念的沟通,我在9班专门沟通过好几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高洪林。经过几次考试失利后才愿意实施我们所要求的两步做题法,详细对比她的通过做题获取知识(抛开课本)的方法,才认同题可以少做,研读课本认真思考却不能少。

  7、略有遗憾。

  就是自己有针对性组织的考试少了点,考场氛围内的专项训练少了一点。

  如果能把阶段性发现的问题,组织针对性强的试题,利用课堂时间模拟考场方式训练,效果会更好。这也算是美中不足,好在学校的考试很频繁。这方面的遗憾就很少了。

  三、建议

  1、第一轮复习很重要,做题的时间要少,不要在看重第一轮复习中的考试成绩,要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讲解、基本分类的记忆、地理原理建立学科知识体的理解上。要把训练学生讲解原理,举例说明,看图说话,精读课本案例作为一轮复习的重点。要把学生的思路放开。

  2、第二轮复习重点是帮助学生梳理主干知识,一定要细致具体,不要模式化,同时让学生真正领会,把这些内化成主观题的答题模板。

  3、整个过程中都不要把做了多少题做为训练的目标,也不是把做对了题做为目标,而是利用习题找出来错题的原因。

  错题有四大原因:知识点错误、思维方式有偏差、审题不客观(马虎)、紧张)。

  这四种错因里,知识点错误不可怕,最后的高考考场上,很少有学生因为这个丢分。思维方式有偏差,这方面有很多学生都存在,通过主干知识梳理、内化就可以避免。马虎,其实就是审题的客观性不够,主观意识太重,这一点,要通过两个方面克服,一就是做任何主观题都不要给学生标准答案。相反要求学生根据习题的题设找出答题方向,在方向明确的基础上列出答题提纲,最后结合题设有针对的取舍,最后应用地理术语规范作答。二就是做选择题的时候要把选项作为题的重要组成,通过比较选项的方式作答。至于考试紧张,这点,我们老师可以说是无能为力,还是靠学生自己的修为了。

  4、平时一定要培养学生钻研课本的好习惯。考前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消化。

  5、考前一定要有多方面的研读各地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感觉,找到了就去做,往往都能做对。

  高考复习太残酷——努力不一定成功!高考太残酷非用心努力不可!宝剑都是用心血锤炼成的!

  只要设定了目标,做好规划,找寻有效的方法,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

【高考备考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备考总结04-21

高考备考的总结范文04-02

高考备考策略总结05-04

高考备考总结范文04-25

高考物理备考的总结04-25

高考备考工作总结06-26

高考备考工作总结04-23

高考备考总结15篇11-24

高考数学复习备考总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