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以下是由阳光网小编整理关于《教育学》期末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
2、在教与学的活动中, 是基本矛盾。
3、教育科学是以 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有两个,它们是: 、 。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 、阶段性、 和个别差异性。
6、为了判断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探寻儿童的“ ”理论。
7、课外教育的特点是组织上的自愿性、 、活动的自由性、形式的多样性。
8、教师的劳动价值在于: 、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二、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每题1分,共15分)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3、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A、社会 B、环境
C、遗传素质 D、教育
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9、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内容 D、教科书
10、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11、“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2、“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
A、 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3、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 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班级授课
14、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的 负责。
A、 思想品德发展 B、身心发展
C、智力发展 D、 全面发展
15、中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发现教育问题,依靠教育专家、学者的帮助,在教育实践中展开研究,并以研究成果指导自
身实践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双轨制
2、义务教育
3、教学
4、教育合力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2、简述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3、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4、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谈谈你对德育过程基本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2、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教师劳动特点的理解。
六、实例分析(13分)
“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别给我们排队了
。”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而眼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
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
%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教育学》期末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教与学的矛盾
3、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5、不均衡性 6、最近发展区 7、内容的广泛性
8、发展价值 9、教书育人
二、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每题1分,共15分)
1、D 2、C 3、D 4、B 5、B
6、 B 7、C 8、B 9、A 10、D
11、D 12、C 13、D 14、D 15、D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双轨制
双轨制,就是把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两个不同的方向和要求,构成学制上两个不同的'轨道和系统。
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学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
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4、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
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在于:
(1)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2)指导教育实践;
(3)推动教育改革实践。
2、简述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到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2)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改革的重点;
(3)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4)重视个性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5)加强改进道德教育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
3、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1)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4、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具体任务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3)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4)教师要开展教育科研。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谈谈你对德育过程基本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
(2)德育过程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性。
(3)德育过程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4)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每个要点各2分,展开论述给3分,有自己看法的给3分)
2、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教师劳动特点的理解。
答案要点: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等特点。(2分)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任务的全面性、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复杂性所决定的。(2分)
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
教育效果。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还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的不断创新上,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3分)
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具有长远性,这主要是由于人才成长周期长的原因。教师应树立长远的观念,与其
他教师密切合作,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分)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示范性。他要通过师范的方式,以自己的才学、能力、品
德去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来自于学生的“向师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贯穿于教
育的全过程。(3分)
能结合自己体会举出实际例子给3分。不联系自己实际体会酌情扣3——5分。
六、实例分析(13分)
此题可从多角度分析:如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规律;扭曲教育功能;伤害师生关系;损害学生自尊、人格;增大学生心理
压力等角度展开论述。可多方面展开,也可选取其中一点深入论述,具体要求是:
1、观点材料相统一,分析过程运用所提供的实例作论据。
2、语言通顺、流畅。
3、言之成理。
【《教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