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
一、录用决策:
依照人员录用的原则,避免主观武断和不正之风的干扰,把选拔阶段的多种考核和测试结果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从中择优确定录用名单。
1、多重淘汰式:每种测试方法都是淘汰性质的,应聘者必须在每种测试中都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合格。是将多种考核与测试题目依次实施,每次淘汰若干低分者。全部通过考核项目者,再按最后面试或测验的实得分数,排出名次,择优确定录用名单。
2、补偿式:不同测试的成绩可以互为补充,最后根据应聘者在所有测试中的总成绩作出录用决策。
3、结合式:有些测试是淘汰性的,有些是可以互为补偿的,应聘者通过淘汰性的测试后,才能参加其他面试。
注意事项
1、尽量使用全面衡量的方法,针对不同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给予不同的权重,录用评分最高的应聘者。
2、减少录用决策的人员。
3、不能求全责备。分辨哪些能力是完成这项工作不可缺少的。
二、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
(一)成本效益评估:指对招聘活动中的费用进行调查、核实,并对照预算进行评价的过程。(鉴定招聘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1、招聘成本:招聘总成本和招聘单位成本。
招聘总成本:直接费用(招募费用、选拔费用、录用员工的家庭安置费和工作安置费用、其他费用---差旅费和招待费等)
间接费用:内部提升费用、工作流动费用。
招聘单位成本= 招聘总成本÷实际录用人数
2、成本效益评估:对招聘成本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的分析。(招聘总成本效用分析、招募成本效用分析、人员选拔成本效用分析、人员录用成本效用分析)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3、收益成本比。
招聘受益成本比= 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
(二)数量与质量评估
1、数量评估:
2、质量评估*(绩效行为、实际能力、工作潜力评估,类似于绩效考核)
录用比 =录用人数/应聘人数x 100%
招聘完成比 =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100%
应聘比 =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x 100%
当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100%时,则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应聘比则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则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三)信度和效度评估(对招聘中使用的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检验)
1、信度评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稳定系数: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的时间进行测试的结果的一致性。(不适用受熟练程度影响大的测试)
等值系数:同一应聘者使用两种对的、内容相当的测试方法,其结果的一致性。
内在一致性系数:同一(组)应聘者进行的同一测试分为若干部分进行考察,各部分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
评分者信度:不同评分者对同样对象进行评定时的一致性。
2、效度评估:即有效性和准确性,是指实际测试到应聘者的有关特征与想要测的特征的符合程度。
预测效度:预测将来行为的有效性。应聘者选拔中所得的分数与被录用后的绩效分数比较,检测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内容效度:测试方法能真正测出相测的内容的程度。多用于知识测试和实际操作测试。
同侧效度:对现在的员工实行某种测试,结果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比较。
三、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空间配置和时间配置)
(一)人员配置的原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使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率。
1、要素有用原理(任何要素都是有用的,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而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所有人员找到和创造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正确的识别人才,为员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人尽其才)
2、能位对应原理(人与人之间能力和能力水平都存在着不同,具有不同能力特点和水平的人,应安排在要求相应特点和水平的职位上,赋予该职位应有的权利和责任,使个人能力水平和岗位相适应。能力的特殊性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坚持能级层次原理,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其能,人尽其才)
3、互补增值原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长处补他人的短处,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避免短处对工作的影响,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化。个体与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时互补产生的合力要比单个人的能力简单的相加大而形成的合力大的多,群体的整体功能也会正向放大;反之整体的整体功能会缩小,个体优势的发挥也受到人为的限制。密切配合互补增值。)
4、动态适应原理(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随着事物的发展,适应又会变成不适应,只有不断调整人和事的关系才能达到重新适应。岗位工作内容变动适应,达到人适其位,位得其人。)
5、弹性冗余原理(在人与事的配置中,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劳动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不能超越身心的极限,保证对人对事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既要给劳动者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又要保障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
四、企业劳动分工
(一)企业劳动分工的概念: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的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劳动者从事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工作。分为:社会分工(一般分工、特殊分工)、个别分工)
(二)企业劳动分工的作用:
1、劳动分工一般表现为工作简化和专门化。
2、能不断的改革劳动工具,是劳动工具专门化。
3、有利于配备工人,发挥每个劳动者的专长。
4、劳动分工大大扩展了劳动空间,使产品生产过程有更多的劳动者同时参与,因而有利于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加快生产进度。
5、劳动分工可以防止因劳动者经常转换岗位而造成的工时浪费。
(三)企业劳动分工的形式:只能分工、专业(工种)分工、技术分工
(四)企业劳动分工的原则:
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
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
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
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
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
五、企业劳动协作:就是采用适当的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各种整体性的工作。
协作以分工为前提,分工以协作为条件,在分工的基础上协作,在协作的原则下分工。分工和协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协作的形式:简单协作(简单分工) 、 复杂协作(细致分工)
企业劳动协作:企业之间的协作、企业内部的协作;协作范围:空间范围劳动协作、时间范围劳动协作
(二)企业劳动协作的基本要求:
1、尽可能的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方法,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的规定。
2、实行经济合同制。
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
(三)作业组: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为完成某项工作而相互协作的有关工人组织起来的劳动集体。组织作业做的基本原则,把生产上有直接关系的工人组合起来,不能把生产上没有联系的工人凑合在一起。
1、以下情况要组建作业组:
1)生产作业需工人共同来完成(装配组)
2)看管大型复杂的机器设备(锻压作业组)
3)工人的工作彼此密切相关(流水生产线)
4)为了便于管理和相互交流(车工组)
5、为了加强工作联系(建筑工地的作业组)
6)在工人没有固定的巩固的工作地,或者没有固定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为了便于调动和分配他们工作(电工组)
2、作业组的分类:
1)按工人的工种组成情况分:专业作业做(由同种工人组成) 、综合作业组(由不同种工人组成)
2)按轮班工人的组成情况分:轮班作业组(按照横班组织作业组)、圆班作业组(按照早、中、夜三班组成一个作业组)
3、作业组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搞好作业组的民主管理,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克服职责不清,无人负责的现象。
2)为作业做正确的配备人员。
3)选择一个好的组长。
4)合理确定作业组的规模,一般10—20人左右为宜。
车间通过签订经济承包合同,实行层层承包,使劳动协作关系制度化。
(四)工作地组织
1、工作地组织的基本内容:
1)合理装备和布置工作地。
2)保证工作地的正常秩序和良好工作环境。
3)正确组织工作地的供应和服务工作
2、工作地组织的要求:
1)应有利于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减少或消除多余、笨重的操作,减少体力消耗,缩短辅助作业时间。
2)应有利于发挥工作地装备,以及辅助器具的功能,尽量节约空间,减少占地面积。
3)应有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使工人有良好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防止职业病,避免各种设备造成人身事故。
4)要为企业所有员工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使员工在健康、舒适、安全的条件下工作。
六、对过细的劳动分工进行改进(可以理解为工作再设计)
(一)对过细的劳动分工进行改进方法
1、扩大业务法:将统一性质的作业,由纵向分工改为横向----横向扩展
2、充实业务法:将工作性质与负荷不完全相同的业务重新进行分工----打乱重组
3、工作连贯法:将紧密联系的工作交给一个人(组)去完成。
4、轮换工作法:将若干项工作不同内容的工作交给若干人五完成,每人每周轮换一次,实行工作轮换制。
5、小组工作法:将若干延续时间较短的作业合并,由几个工人组成的作业小组共同承担------纵向成组
6、兼岗兼职:由生产工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维修工作。
7、个人包干负责:个人承包
(二)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
1、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从人的角度出发,按每人得分最高的一项给其安排工作(让最优秀的人来挑选岗位)
2、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从岗位的角度出发,每个岗位都挑最好的人来做。(每个岗位都挑选最优的人)
3、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岗位和应聘者之间进行必要调整,以满足各个岗位人员配置的要求。注意:一人一岗原则。
(三)员工任务的指派方法
1、应用匈牙利法的约束条件:员工数目与任务数目相等、求解的是最小化问题,如时间最小化和费用最小化。
2、计算步骤:
1)以各个员工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构造矩阵一
2)对矩阵一进行行约减,即每一行的数减去本行数据中的最小数,得矩阵二。
3)检查矩阵二,若矩阵二的各行和各列均有“0”,则跳过此步,负责进行列约减,即每列数据减去本列中最小数据,得矩阵三。
4)画“盖0”线。即画最少的线将数据三中的0全部覆盖(从0最多的行或列开始画),得矩阵四。
5)数据转换。若“盖0”线的数目小于矩阵的维数,则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数据转换。得矩阵五
●找出未为“盖0”线覆盖的数中的最小值λ。
●将未被“盖0”线覆盖的数据减去λ。
●将“盖0”线交叉点的数加上λ。
6)重复第四步和第五步,直到“盖0”线的数目等于矩阵的维数,得矩阵六。
7)求最优解。对N维矩阵,找出不同行、不同列的N个0,每个0的位置代表一种配置关系。步骤如下:
●先找只含一个0的行(或列),将该行(或列)中的0打“√”。
●将带“√”的0所在的行(或列)的0打“×”
●重复前两步至结束。若所有行列均含有多个0,则从0的数目最少的行或列中任选一个0,打“√”,结果如矩阵七。参照前面的完成任务时间汇总表得出最终的理想结果。
(四)匈牙利法的应用
1、员工数目多余任务数目时,可增添虚任务,使二者数目一致,增添的虚任务的工作时间,利润为“0”。
2、当员工数目少于任务数目时,可让一个员工承担两项任务。增加甲1和乙1分别表示他们完成第二项任务的情况。时间和甲乙一样。变成员工数目多余任务数目时继续用前一种方法做。
3、当求最大化问题时,可用数据表中最大的数,分别减去数据表中所有数据,得出新的数据表,将问题转化为求最小值,
七、加强现场管理之5S活动。
整理:确定现场需要什么物品,需要多少数量;将现场物品分为需要和不需要的,将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场地。
整顿:把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摆放,做好标识进行管理。
●物品摆放有固定的地点,便于寻找。
●摆放方式要规范化,条理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物品摆放要目视化,使定量装卸的物品要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识加以区别。
●要求现场做到,整齐、紧凑、协调。
●摆放方式要条理化,规范化,
清扫:进行清洁工作的时候进行自我检查。
●自己使用的物品,自己清扫,不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在清扫过程中,检查物品、设备有无异常,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清扫过程中,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要加以改进。
清洁:是对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的巩固和维持,使之制度化。
●现场环境整齐整洁美观,有助于员工健康。
●用具设备干净,无烟尘噪音。
●员工着装干净整洁,焕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素养: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员工的素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而不需要别人督促,不需要领导检查是5S的核心。
●继续推行前4S的活动。
●建立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
●将各种规章制度目视化。
●实施各种教育培训。
●违反规章制度的要及时给予纠正。
●受批评指者应立即改正。
安全: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观念,建立安全的生产环境。
5S活动的目标:
1、工作变换时,寻找工具、物品的时间为零。
2、整顿现场时不良品为零。
3、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浪费为零。
4、缩短生产时间,交货延期为零。
5、无泄漏、危害,安全整齐,事故为零。
6、各员工积极工作,彼此间团结友爱,不良行为为零。
八、劳动环境优化
照明与色彩
噪音:消除或减弱噪声源、用吸声或消声设备控制或防止噪声传播、把高噪声和低噪声的的机器设备分别排放,集中治理、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温度与湿度
绿化
九、人力资源的时间配置
(一)工作时间组织的内容 :工作时间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工作班制,组织好工作轮班,以及合理安排工时制度。企业里的工作班制有单班制和多班制两种。
1、单班制:每天组织一个班生产。
2、多班制:每天组织两班或两班以上的员工轮流生产。
●工作轮班:在实行多班制的生产条件下,组织各班人员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和班次顺序轮流进行生产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体现了劳动者在时间上的分工协作关系。
●实行单班制还是多班制,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工艺过程不能间断进行的,连续生产的实行多班制。生产工艺可以间断进行的,要根据企业生产的任务、经济效益和其他有关的生产条件而定。
(二)工作轮班组织应注意的问题
1、工作轮班的组织应从生产的具体情况出发,以便充分利于工时和节约人力。
2、要平衡各个轮班人员的配备。应注意各班人员的数量保持大致相等,避免相差过多。
3、建立和健全交接班制度。
4、适当组织各班工人交叉上班。
5、工作轮班制对人的生理、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夜班对人的影响最大。
适当增加夜班的前后的休息时间、缩短上夜班的次数,采取四班三转制的倒班方法。
掌握好利用工时和体力恢复 的协调关系
要平衡各个轮班人员的数量
建立和健全交接班制度。
适当组织各班工人交叉上班。
科学进行白班、夜班的搭配与次序。
(三)工作轮班的组织形式
两班制:早、中两班组织生产,工人不上夜班,倒班比较简单,班次每周轮换一次。
三班制:三班制是每天分早、中、夜三班组织生产
间断性三班制(有公休日, 3周一个循环,正倒班/反倒班)
连续性三班制(无公休日)工人不能一起休息,只能组织轮休。
四班三运转(即四班三运转制,四三制。含义:四个班,每天都是三个班工作,一个班休息;工人每8天循环一次轮休两天
四班制:四班制是每天分四个班组织生产。有三种形式。
1.四八交叉,即四班交叉作业,四个班生产,每班八小时,交叉时间2小时。
2.四六工作制,四班六小时工作。
3.五班轮休制,即“五班四运转”,它是员工每工作十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制度。早中夜三班生产,每天安排一个副班。保证了员工某月平均工作不超过169小时。我国现在推行40小时工时制度。
(四) 四班三运转的优点
1、设备不休,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产量。
2、缩短了工人工作时间,保护劳动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减少了工人连续上夜班的时间,有利于工人的休息和生活。
4、增加了工人学习技术的时间,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有利于增加用工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十、 劳务外派与引进
(一)劳务外派与引进的概念:是指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的国际流动,通过提供劳动和服务,收取报酬的一种商业形为。
(二)劳务外派与引进的形式:
从劳务外派与引进的主体看:公派和民间
从国际劳务合作的方式看:走出去,引进来
(三)外派劳务工作的基本程序
1、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
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
3、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
4、录用人员提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
5、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
6、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
7、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
8、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
(四)劳务外派管理
1、外派劳务项目的审查。
2、外派劳务人员的挑选。
3、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五)劳务引进管理
1、聘用外国人的审批
2、聘用外国人就业的条件
3、入境后的工作:申请就业证、申请居留证。
【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