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探究

时间:2018-06-02 17:25:06 国际贸易 我要投稿

女子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探究

  一、国贸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女子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探究

  1.不少国贸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层次低

  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有所增长,但从整体上来看,就业层次低,工资待遇较差,相当部分的毕业生从事的是与传统角色相关的职业和行业。调研表明,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不足30%,将近一半的毕业生从事与国际贸易毫不相干的工作。本专业不少毕业生从事酒店的服务员、超市的收银员、超市的导购、企业的文职人员、零售业的销售员、前台服务员等专业性不强、要求不高、工资较低的工作。此外,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继续成为2012年就业率低、薪酬待遇低的“双低”红牌专业之一。

  2.全面、高素质的国贸人才供不应求

  随着中国跻身于世界发展的前列、国际贸易的大国,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使得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外贸类知识,而且要熟悉英语商务谈判、微机处理、国际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很多企业要求大学毕业生具备大学本科学历,英语六级以上,听说读写能力俱佳,能够承担对外联系及谈判翻译工作,能够熟练的'操作电脑及办公软件有报关员证书,熟悉对外贸易及进出口等相关知识。例如我院经管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甲,毕业前获英语双学位,中共党员,现就职于上海某对外贸易公司;学生乙,由于实际工作能力突出,成为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大户。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即使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五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两倍,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十位外贸人才计算就需要180万人,而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五年内也只能培养出65万名该行业人才,尚有一百万人才的大缺口。

  二、女子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明确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地方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的,以“打牢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注重实用”为原则,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讲,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现状,熟悉WTO规则与国际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商务英语和计算机的较强的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的操作、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2.女子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强化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据调研,各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普遍提高,但各类型企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不一。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英语过级情况,而中小型企业则普遍对学生英语过级情况不予关注,而特别关注学生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要求能直接与外商进行简单的贸易磋商并签订合同。基于女性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依然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女性国际贸易人才除了要具备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基本的技能外,还应该要有自己的特色,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女性语言、交际优势。鉴于此,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突出外语(英语)重要的地位,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为坚实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包括与外商用英语交流和会话的能力、用英语书写外贸合同单证函电的能力及准确阅读外贸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的能力等。因此国贸专业的英语课程应包括公共英语、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外贸函电等。如有可能,这些英语教师应组成一个专门的团队,就日常的英语教学方法、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衔接等进行讨论和协调,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2)强化实训模拟和校企合作现在,不少高校仍只注重理论课的教学,忽视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很严重。特别是对于女大学生,受性别特点影响,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低下,导致就业经常输给成绩平平的男大学生。因此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女子高校的当务之急。专业实训模拟和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强化校内实训模拟教学,以实际贸易流程为依据,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虚拟国外客户、国际货运公司、银行、海关、商检机构、保险公司等国际商务环境,让学生熟悉并处理进出口业务,教师通过系统教学软件,指导学生操作,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为保证并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国际贸易专业应根据学科交叉渗透、理论实践融合、资源优化共享的实训教学理念,按照“基础—提高—创新”三阶段设计实训教学体系,将实训教学细分为阶梯状的四个不同层次:基础实训→综合实训→职业实训→现场实训。基础实训包括外贸交易模拟实训、单证实训、国际结算模拟实训,综合实训即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职业实训包括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现场实训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通过循序渐进的四个实训环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其次,通过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与涉外机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机制,例如本地海关,货代企业、报关行、外贸公司、外资企业等,这类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有一定的需要,又可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的需求。学校还可以请外贸专家走进校园作报告,教师可利用其自身的知识优势面向企业免费开展培训工作,巩固合作基础。学生只有通过在这些企业的见习、实习,才能学到实在的外贸专业技能。

  (3)加强国际贸易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国际贸易的校企结合教学对师资有着特殊的要求,专业教师应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又具备丰富的外贸实战经验和丰富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高等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在提高认识,敬岗爱业的基础上,选拨部分素质又高的教师到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之首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用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兼职优秀国际贸易人才,聘请经验丰富的外贸业务人员来担任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职业外贸经理来校任课或举办讲座,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等,这样既可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打铁先要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实践能力做表率,校企结合的教学无从谈起。

  (4)将职业技能纳入培养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进出口报关、涉外贸易、国际结算、外贸单证、涉外商务代理、英语翻译等国际商务业务,具体就业岗位包括单证员、报关员、外销员、外贸跟单员、报检员、国际货代员、国际结算员和外语翻译员,而这些岗位大部分需要职业资格证书。尽管证书不能说明一切,但是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考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又可以检验检查教学效果,让专业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而且帮助学生毕业时获得一种专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未来就业有一定的益处。因此,在培养方案制定中,考虑到学生获取证书的考试要求,增加相应的课程。

  3.增设女性特色课程,提升女大学生的素质

  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是一门必修课,是未雨绸缪,是踏入社会,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并且取得成功的铺垫。而现实是不少当代女大学生在社交、办公礼仪、职业生涯、心理素质、法律等方面知识的空缺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一些女大学生说话文明程度大大降低,穿着不合时宜,举止粗俗,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感觉吃力与紧张的现象不乏。因此开设女性特色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女大学生的自我修养,而且可以让女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彰显自身特色,形成竞争优势。女性特色课程可包括:女性学、女性心理素质提升、女性权利的法律保护、女性职业生涯规划、女性演讲沟通艺术、现代礼仪、形体学等课程。

  总之,在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专业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教学,围绕就业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在国际贸易教学中要不断的摸索与探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女子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探究】相关文章:

1.试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探究

2.实践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探究

3.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论文

4.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探究

5.探究对目前高校师范专业古代汉语虚词教学论文

6.德成女子大学的专业

7.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思考论文

8.模拟实验课与国际贸易实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