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二)
乡村社会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
1.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
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
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
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其他管
理方式所取代。
5.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四、简答题:
1.乡村、农业、农民的关系?
答题要点:
(1)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田种植业,这里是从劳动内容而不是劳动方式来使用传统这一概念的。实际上,从行业的
角度来讲,农业并不局限于农田种植业,而是还包括林、牧、副、渔业。
(2)农民是从事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方法。农民的涵义也是广义的。
(3)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会。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
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是他们从事共同生活的社区。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答题要点:
(1)教导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
个人生存能力包括两部分:基本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前者指直接运用物质资料以维持自己生命的能力和方法。后者则指获取自己生存所需物
质资料的能力,即通过劳动而获取物质生活条件的方法和手段。
(2)学习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也叫社会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或活动中形成的指导其行为的规则。
一个人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学习这些先于自己而存在的行为规范,社会也有责任教导人们习得社会规范,以实现社会秩序与和谐。
(3)确定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上一代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它是家庭和社会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社会文化的熏陶及个人人生经验较长时间相
互作用的结果。
(4)培养社会角色
个人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这也是个人社会的目标。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题要点:
(1)一定数量的成员。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能够建立和存在的基本条件。
(2)特定的活动目标。组织目标代表着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存在根据,是组织活动的宗旨和灵魂,是组织制定和修正方针、路线、政策的依据
,也是判定组织活动效率的标准。同时还起着团结、动员、鼓励组织成员为之奋斗的重要作用。
(3)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尽管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是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活动的,规范大多是成文的和成体系的,是关于本组织的性质、
目标、任务、结构,组织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以及组织活动规则的规定。它指导着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规范着他们的活动,是保
障组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4)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其中包括一个权威的领导体系,也包括不同成员间的职责分工。
(5)一定的物质设备。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它们,社会组织就难于发挥其固有功能。
4.科学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
答题要点:
科学技术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1)科学技术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来影响生活方式;
(2)科学技术通过改变人的生活观念来影响生活方式;
(3)科学技术通过扩展人们的`生活能力来推动生活方式发展。
五、论述题
联系我国现实。深入阐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及其实现的途径?
答题要点:
(一)乡村城镇化的涵义和必然性
乡村城镇化或者称之为“农村城市化”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
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其实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最终消灭城乡差别。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是乡村城镇
化的显著特征。
(二)乡村城镇化必然性
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是乡村城市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工商服务业的发展受自然资源和生产空间的限制较少,其所需要的生产经营要素多数是由人的劳动提供的,只要存在着对工业产品和对商业、
服务业的社会需求,它们就可以不断扩大其规模,因而也就能够不断地吸收劳动力。这种能力自工业革命以来愈加充分地显示出来,它成了农业人
口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内在原因,并将继续推动这一过程的深入发展。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是乡村城市化的又一个内在原因。
现代化农业是以机械化操作为基础的,而机械化的实现缩小了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差距,使广大农民的劳动方式越来越接近于城镇工人,广
大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越来越接近于城镇居民,从而必将促使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
城市的现代文明吸引着乡村居民,并愈益强烈地影响着乡村,也是乡村城市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当代城市是工业集中、便利、市场繁荣、财富集中、文化科技先进的社区,是现代文明的集中地,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中心地位,城市的这
些优点对广大农村居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三)我国城镇化的实现途径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二、三产业是城镇社区的经济基础,是城镇社区赖于存在的根本前提,是乡村城镇化的直接推动力。第一,乡村二
、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乡村社区的经济结构,使非农产业最终成为社区经济的主导力量,从而必将促使乡村社区转变为小城镇社
区。第二,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乡村的职业结构,能够造就一大批“城市型”的居民。第三,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
能够改变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第四,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所带来的集约和劳动者的集中,必将导致分散的乡村居民点逐步聚集成现代化的小
城镇。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大规模城市化的必要条件。第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集中提供了足够的农产消费品。第二,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使大批乡村劳动力从农田耕作中解脱了出来,从而为城镇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为大规模城镇化准备了人力条件。第
三,农业现代化还通过为声调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推动城市工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加快城镇化的步伐。
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吸纳农业剩余人口的主阵地,就
成了实现我国城镇化目标的重要措施。
控制乡村人口数量,提高其素质。由于人是城市化的主体,因此,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质量是否与城市化的客观要求相适应,就成了能否顺
利实现城市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各地都要把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其素质作为实现城镇化目标的战略任务去抓。
此外,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等,也是促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纳)
【乡村社会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