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标准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模拟试题
一、简答题:
1、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哪些实践应用能力?
2、简述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
3、倾听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4、从今天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谈谈古代写作教学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5、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6、如何理解阅读践行的内涵。
7. 如何从阅读活动的自然进程角度,理解阅读活动中不同阶段的阅读能力结构?
8. 学生缺乏写作欲望的原因有哪些?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相应的作文教学策略。
9.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0.简述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具体论述):
1.结合你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指导.
2. 用实例具体论述如何才能完善语文教师的素质结构。
三、分析题:
分析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回答问题。
问题:1.本课教学过程是由哪几个环节组成?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2.试分析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什么教学理念?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鲁迅是20世纪最杰出的伟人之一。他作为“五四”新文化的运动先驱,在那黑暗的时代,导引着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鼓舞着进步青年奋勇而前行,被誉为“人类明灯”。60多年过去了,对鲁迅的关注和研究并没有随时代的远去而淡化,如今,国内外研究鲁迅依然很热,那些过去由于政治偏见而引起的对鲁迅的误解也在逐渐化解,甚至有些研究问题还成为新闻的热点。当代初中学生,理应走近这位伟人,进而更好地继承鲁迅精神,高扬鲁迅作品中洋溢的民族正气,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这应该是学习《鲁迅自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
这篇课文不到千字却记载了50年经历的自传,如用一般阅读分析的方法,补充相关材料,帮学生理清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解说写作特点,估计效果不会太好。因此笔者建议采用相关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依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学生先自读全文。要求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鲁迅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和主要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学生简述鲁迅生平。教师进一步提示:本文表面上看确实是以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家庭、求学和回国后的情况(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仔细读,还会发现文中另隐含着一条反映作者性格特点和思想发展的轮廓线。
(三)学生再细读课文。划出各段能反映作者性格和思想发展的关键语句,并尝试作批注。
(四)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可用表格或其他形式归纳,勾勒出作者性格形成和思想发展轮廓,如:
文中的语句:
▲“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
表现出性格和思想倾向:幼年鲁迅就具有不甘屈辱、刚强、自尊的性格。
▲“……我总不肯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不走别人老路,能冲破世俗观念,追求新的生活,开拓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
▲“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实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把个人志愿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需要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关心民族未来,不“坐而论道”,一旦有新的认识,就弃医从文立即付之实施。
▲“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
从侧面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于革命的积极态度。
▲“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表明鲁迅坚定地站在反帝爱国的人民一边。他对反动政府的揭露击中了要害。
(五)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传是作者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文章,鲁迅先生写自己的经历和变故并没有事无巨细一律都写,而是有所选择。想一想作者为何有些内容要特意突出,有些却要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
引出这一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鲁迅。教师可提供学生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呐喊自序》、《纪念刘和珍君》、《藤野先生》、《鲁迅传》(王晓明著)等,还可登陆“在线鲁迅”、“大鲁迅网”等众多专门网站搜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经思考研究,在基本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也会对本文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写法特点有所领悟。
(六)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参读有关资料。
(七)学生交流自己研究的结果。作者突出写的是能反映自己性格和思想倾向的内容,如:受亲戚冷落而回家,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决意学医,弃医从文,抨击段政府而遭秘密通缉等。其他内容则略而带过。即使是重点记叙的内容,也力求文字简练,点到即止。如讲到弃医从文的原因时,只说:“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至于为什么“医好几个人也无用”,“提倡新文艺”怎么就有用了,文章一概略去,因在此之前的《呐喊自序》、《藤野先生》等文已经提过。再如,讲到去厦门的原因时,只说“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告的什么密,并不谈及。这是因为本文是“传略”,文体要求提纲挈领的叙述。再者,有关详情,作者已在有关文章中记叙过,因而不再重复。教师不必强求划一的结论。
顺便提一下,本单元的其他几篇人物传记,尽管写法不尽相同,但学习的重点都应是对所记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层的认识,故也可以采取相类的学习方法。至于写作上的特点,可在学生研读过程中适时点拨。
【最标准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标准日语期末试题12-09
初二语文期末模拟试题精选12-08
期末模拟卷测试题12-09
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2-07
高二物理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12-09
英语听力期末模拟测试题12-07
初二英语期末模拟测试题12-08
专升本模拟试题12-07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