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时间:2024-07-17 10:48:1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道德经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原文】

道德经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环观,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现代汉语解读】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所以聪明人整天出门在外到处走,始终不离开辎重,虽然走了很多路,办了很多事,还能够轻松地坐下来,从容坦然。可是为什么万乘之王,看重自己的身体却看轻天下呢?轻视重点任务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控制。

  【延伸解读】

  自然界的规律,如树根比树梢重。老子这里强调做事要区分出轻重来,把握重点。要明白哪些是事物的根本,是重点任务?哪些只是做事情带来的结果,是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不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和我们追求的目标。两者必须区分出来,抓住事物的根本,结果是轻的。如中医治病,就要抓住本质重点,不能光看症状,而是要清楚病因。身体是根本,事业只是身体的附属。为了身体要懂得拒绝,不要为了工作拼命熬夜。为了工作以及工作带来的虚名而熬坏了身体不值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躁,狂躁的意思。人的躁动状态是不正常的,只有静能够把狂躁控制住。当我们内心清静的时候,躁动就会慢慢平静。这一点在军事上有特别多的例子。曾国藩打仗被称为打呆仗,称为“又笨又慢平天下”。他每到一地,安营扎寨,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从来不出奇兵,就是以静制动。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时也一样,他知道诸葛亮粮草不足,急于速战速决,所以他任凭诸葛亮怎么挑战、羞辱,他都不急不恼。他知道诸葛亮着急、躁动,直到把诸葛亮拖垮、累死。诸葛亮一死,就没有谁是他的对手了。当然流传下来的经典战例多数是出奇兵的例子,但实际上它在所有战争中的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的仗还是稳扎稳打,以静制动的。

  君子,也有作“圣人”的,因为圣人是得道的人,就不用拿出来比喻了。君子,指的是聪明的人。辎重,指装粮食、行李的车子。古代人出门都是要带粮食的。辎重虽然是负担,但它是生活的必须,离开后可能会饿死。燕处,轻松地处置。昭若,轻松地完成。老子这里强调的是有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放弃它(用辎重来比喻)。作为领导者要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不要去追求浮光掠影、虚幻的表象。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公司就是你的辎重,最重要的东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生活中一定有东西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离开它,放弃它。譬如选择职业时,最好能够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行业;二是你所做的事要对众生有利的;三是要坚持,坚持十年以上必有成果,必定成为专家。

  万乘之王,就是君主。君王为了自己的享乐而不重视天下的治理,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层出不穷,最后天下百姓遭殃或者失去天下。有的公司领导认为功成名就了,常年不在公司里呆着,到处去爬山,出国游玩。当野蛮人来敲门的时候,回来应对时惊惶失措。一个普通老百姓犯这点错误可能问题不大,但作为万乘之王的后果就很严重了。

  轻则失本,就是只求结果,忘记为什么追求这个东西。如孩子学钢琴,忘记钢琴本身是为了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享受美的过程,但有的家长强迫孩子学,孩子一弹钢琴就头疼,孩子根本无法感受其中的乐处,这就是失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相关文章:

《道德经》读书笔记12-09

《道德经》读书笔记2000字12-09

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精选12-09

道德经典名句11-25

道德经里的经典名句11-25

道德经激励经典名句11-25

《道德经》读后感02-04

道德经读后感11-25

《道德经》读后感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