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4-04-10 16:01: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如果某天你看到或听到后会如何回答?当我看到并准备回答时,我突然愣住了,因为我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我是谁?或许我只会回答我的名字,那么重名的人呢?最后我只能说,我就是我。就是这个问题,使我对于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通过这本书,我印象里的哲学形象有了巨大的变化,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门只有顶尖的学者才能研究的学术。但在读了之后,哲学的定义更加清晰起来。我得知了我们应该给自己寻找自己的价值,给自己一个定义,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为什么人们总不能想想哲学性的问题呢?或许就像书里所说,人们已经对这个世界习以为常了,书里有一个比喻: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帽子里拿出的一只兔子,十分巨大,而我们每个人都出生在兔子的细毛顶端,一开始,大家对于这个戏法十分好奇,便想看清兔子以及魔术师,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消逝,人们沉浸于兔毛的柔软与舒适,在这尽情享乐,谈论着市场蔬菜的价格,然而这其中有一些人,他们并不沉浸于这样的环境,而是努力向上攀登,想再次回到细毛顶端去一看究竟。这就是哲学家:他们愿意冒着掉下粉身碎骨的风险,却依然要探寻真理,不得不说他们是伟大的。

  在书中,我认识了苏格拉底、帕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的哲学家。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他并不盲从前人的哲学知识,而是自己重建了一个哲学体系,就像先把废墟推平后重建一样。他其中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思故我在。从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书里说,笛卡尔是当时怀疑派的代表人物,因为他无时无刻都在怀疑,他不希望他的思想是建立在一个不确实的基础上,不然地基垮了的话,建筑也会倒塌。在他思考时,他最终确定了有一件事一定是真实的,那就是他怀疑。当他怀疑时,他必然是在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这便是:我思故我在。

  读了这本书后,我第一次觉得好奇心原来是如此重要。如果人没有好奇,那么人类可能就没有进步,就像如果人类没有了欲望,科技未必能这么发达,因为洗衣机可能就是因为人们希望清闲的欲望所制造出来的。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奇妙的大门,我从中感悟到了许多,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懂得思考是如此美好,虽然至今我还是无法回答前面的两个问题,但书里说了,重要的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就像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就在追寻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想我是快乐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日记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

  春天快到了,也快开学了。我与同学结伴去新华书店买书。《苏菲的世界》吸引了我的目光,因此前不久,我刚看过一部电视剧《绿光森林》,其中的主人公也叫苏菲,她聪明、善良,最后她还感动了嫉妒心很强的姐姐。这让我对《苏菲的世界》的内容充满好奇。再加上同学老师的推荐,我便买下了这本书。

  初尝

  哲学,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门非常枯燥,深奥的学科。对于从未接触过哲学的我,理解起来一定很费力。我就像收中的苏菲一样,带着一大串的疑惑,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我们的“哲学之旅”。

  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两个简短而奇怪的问题开始,跟着这位神秘老师,我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从苏格拉底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思考的问题。渐渐地,我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它少了几分枯燥,多了几分生动,大量的历史内容,加上苏菲的好奇心和她不凡的经历,让这本书读着像侦探小说,亲身经历这惊险的过程,而心中对万物的好奇则渐渐被唤醒。

  回味

  从愉快中,我读完了这本书,我闭上眼,细细回味着书中的内容。有一段比喻让我印象深刻。

  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同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

  这段话像一击响的雷声,把已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适的生活好久的我惊醒。我被哲学家的`勇气震憾,也为我们的所好悲哀。毫无疑问,这本书救了我,把我拉回了毛尖,让我再度像婴儿一样,用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对,万物感到新奇。

  看那黑黑的蚂蚁,那比米粒还小的身躯,谁能想到它能举起比自己重许多倍的东西。看那娇小的梅花,淡淡的粉色,很难引起注意,谁能想它能在寒冷的冬天开放?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问一个正在饥饿边缘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温暖”。因此我认为赫拉克里特斯说得很对,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

  人生短暂,拥有的能有多少?

  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别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4

  近几个月来,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读了哲学大师乔斯坦_贾德的杰作《苏菲的世界》和《纸牌的秘密》当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个14岁的女孩苏菲的故事,她不断收到一些不寻常的信,世界就像一个谜团。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她开始思考——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最后,通过导师的指导和解释,所有的谜团都解开了。然而,苏菲惊恐地发现真相比她想象的要奇怪得多——她和她的导师艾伯特只是父亲为女儿写的书中的一个角色……

  读完《苏菲的世界》,我的心突然开朗起来,对生命,宇宙一切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苏菲的世界》就像一首能浸透心灵的华丽乐章。它使我如何从哲学的角度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理解社会。如何打开心锁,认识事物,就像:面包师傅能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吗?,为什么马都一模一样?这些问题看似可笑又愚蠢。但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是不可测的。以姜饼人为例。假如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就用一个模子吧。一模一样的马呢?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马,就像没有完全一样DNA一样。但是当你看到一匹马时,你为什么能说它是一匹马呢?而不是鹿呢?因为所有的马都有共同的特点。这种写作特征构成了我们心中的理性马。也就是说,不管马被砍了几条腿,戴上面具,你都能认出它是马。回想姜饼人,他们都一样吗?没有可能。也许有的'肚子稍微鼓起,有些会更薄,有些有裂缝,有些没有。即使外观完全相同,你怎么能保证它们是由相同数量的原子(世界上的基本物质)组成的?所以,没有两个姜饼人会一样,为什么看起来一样,因为我们心里有一个理性的姜饼人。因此,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得到真理。

  《苏菲的世界》也不时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比如苏格拉底,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言论。自古以来,一种人生无死,留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品质。一种良心,一种我从横刀向天空微笑,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塑造了苏格拉底宁死不屈的形象品质。苏菲也是一个虚拟人物,积极探索真理,不断思考和感受真理。她展示了人类追求真理的勇气。就像居里夫人一样。

  苏菲的世界也让我知道如何学习和思考。思考就是学习。没有思考的学习只能称为背诵。

  品哲学之精,悟人生之道。

  了解世界真理,了解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哲学类故事书,在哲学主题深奥的情况下却又不失真实,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一本哲学书囊括了从古希腊的泰勒斯时代一直到近现代的马克思时代的完整哲学史,每一课上的都很生动,每一个故事都很有深意。让我最震惊的是“雅典学派”那一课。这一节课是以录像的形式呈现的,录得本来是雅典的风景,可是却突然变成了苏格拉底时代的雅典,并且能够与古希腊的所有哲学家进行对话。比如与德谟克利特讨论原子论,或者与苏格拉底讨论自然派哲学。脑洞之大令人叹服。那个哲学老师给苏菲上了一节极为“生动”的哲学课。

  乔斯坦·贾德对历史上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近乎完美的解读,但是,我认为他还是出了一些错误。比如他写到牛顿,列出他在力学与光学方面的种种贡献,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轨道定律,并说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可是他“上帝是第一推动力”的理论是绝对错误的。又比如他讲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关“适者生存”却说的不够严谨。书中说,“而进化的实际‘机转’则是自然的淘汰作用”说得云里雾里,容易引起误解。虽说此书白璧微瑕,却还是优秀的。

  除了哲学意义,这部小说的故事性也极强。苏菲的故事其实是艾伯特少校给他的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但是一开始描写苏菲的`故事时,我们完全不能想到原来苏菲的故事只是席德爸爸给席德的哲学讲义而已。这一种写法其实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驯悍记》有些类似。《驯悍记》一开始是一个富人把一个穷人抬到家里,并且给他看戏,看的就是“驯悍记”。只不过《驯悍记》中的主线故事是给乞丐看的戏,而且它是让你看到本书中间时逐渐沉醉于“驯悍”的故事当中,能够很好地引出主题,而《苏菲的世界》是让你逐渐逐渐认识到“苏菲的故事”原来只是一本书的事实。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是能让读者陶醉其中,使人读这一本书的欲望极强,从而达到自我营销的作用。

  虽然故事性与哲学意义都给这一部小说加了不少分,但是我觉得这一部小说最让我惊艳的一点却是他所要表达的人生道理。苏菲的故事存在于艾伯特少校的想象之中,而少校却是在我们书里。那么,从他们的故事联想到自己的世界,我们会不会也是存在于某一个人的想象之中呢?也许你会说,我们能感到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们是真的人。可是苏菲也有这种感觉呀!所以我们很有可能也是虚拟人物。

  这一本书既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又是一堂生动的哲学课,还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人生讲堂,真不愧为一部世界经典名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

  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在一生中会读很多本书,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很有趣而又蕴含哲理的书,书名叫做《苏菲的世界》。作者是乔司坦·贾德。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

  乍一看,内容跟哲学八竿子打不着。但实则该篇文章以一位名叫苏菲的小女孩不断接到来自哲学家的哲学课程信为背景,又以苏菲不断的探寻不断的解谜为主线,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哲学史和哲学的奥妙所在,逐渐地,一步步的让我们了解到他们活着的世界只是在一本书中。

  这就像我们看人家变魔术一样,由于我们不明白其中的奥秘,于是便问道,魔术师如何能将一只活生生的兔子从礼帽里变出来呢?许多人对这世界的种种也同样有不可置信的感觉。关于突然变出一只兔子的事,这不过是魔术师耍的小把戏。在哲学中,我们把小白兔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们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成为哲学家的首要原因就是不要失去好奇心,大胆的去探寻,就像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一样。

  哲学是什么?或许有人说哲学就是那些类似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一些深奥的宇宙终极谜题构成的。实际上哲学仅仅是跨过事物的表面而看清它的本质。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它向我们揭露了哲学的奥义。向我们介绍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哲学家的思想与生平。在这些哲学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便要数达尔文了。

  在我们的看法中,达尔文他是一名昆虫学家或是一名自然科学家。跟哲学根本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关系。但他提出的进化论大大的影响了哲学史。而且虽然他是一个生物学家,但他却和真正的哲学家一样,重在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着急着解答问题。小心谨慎是一个哲学家,也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态度,这便是哲学的精神。

  我认为达尔文他哲学的精神和他身为科学家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总是发现问题就着急的去探究,通常这时我就只看到了表面,而并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这导致了我并没有小心谨慎地去探索问题,而是过于急躁的去妄下定论。当我了解到达尔文的态度、哲学的精神时便下定决心要去学习他。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看待事物时一定要像上文提到的寄生虫一样来到兔子皮毛的表面,充满好奇心地去观察魔术师,也就是观察事物最真实的本质。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7

  故事开始于一位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奇异的来信,来信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你是谁”,“世界从哪而来?”这些看似很寻常的问题中却包含着许多连哲学家都无法解答的问题,苏菲被这些内容所吸引,开始了她漫长的哲学之路。从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派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三巨头;从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到以英国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从启蒙运动人权对王权和神权的反抗,百科全书派中对于自然和理性的推崇到黑格尔三段式的辩证法以及作为一个哲学家的马克思对人类的终极理想;从基督,徒康德的人本主义到无神论者萨特的存在主义。这场跨越时空的哲学之旅涉及到了许多根本问题。也因此引发了大家对于哲学更加深入的探讨。

  苏菲的导师艾伯特用一种独具匠心的教学方式引导她去了解西方的'哲学史。与此同时,席德的名字也不断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出现在苏菲的生活中,从黎巴嫩寄来给席德的明信片、能开口讲话的汉密士、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这一件件一桩桩古怪的事,仿佛都超出了我们所熟知的常理。接下来的日子里,苏菲也慢慢开始明白自己与导师艾伯特不过是少校书中虚构的人物罢了。

  现实让苏菲和艾伯特都悲痛不已,原来他们所经历的不过是少校笔下的一个故事,一个被当做生日礼物且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也正因为此,苏菲和艾伯特决定奋起反抗。

  最后,这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苏菲和导师逃离了书中世界,来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摆脱了拥有上帝视角的少校对自己的控制。

  也许我们与苏菲和艾伯特一样,被那些拥有上帝视角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那我们为何不能和他们一样,努力逃脱别人的控制,成为自己的主角呢?《抱朴子内篇》中最早提到过“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的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散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人的一生本来就转瞬即逝,如果因为别人的世俗眼光逼迫自己成为大多数,压抑自己的天性那就太不值当了。我们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他人而活。我们正年轻,我们有成本在这个年龄去试错,这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这十年对于我们而言,有着无限可能。也许我们现在不懂这些可能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一定不要窝在自己的舒适圈,要去外面看看别的风景,去了解人世的可爱,感受天地的静好和领略岁月的温柔。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懂得我们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缕微光,微弱且渺小。

  这个世界上存在很多惊奇的际遇,我们之前所学、所积累的都只是未来的一个小小铺垫。趁着肩上的翅膀才刚刚长成,我们要不停地向更远处飞,才能变得更加健硕,有能力去保护自己和所爱之人。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

  见到这小说名字的情况下,原以为是一个精彩纷呈的小故事,也好奇心创作者怎么写一个人的全球。看过前好几页,也的确激起我觉得下来的冲动。但千万沒有想起它讲的是哲学。

  在原以为自身看不下去的情况下,我发现了原先哲学能够那样去学习的。我如同书里边的苏菲一样,对这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少有些人商谈到哲学,也非常少有些人会去科学研究哲学。马为什么叫马,什么是马,在没念着这书前,我几乎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也不会去想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大家无意间从电视上看到这类物品,别人对大家说,那就是马,大家此后就了解那就是马了吧。每日都会看到很多人 ,很多事,我却从没明确提出一句:为何?不只是我,每一个人都把这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应当,全球的绚丽多彩,好像与大家不相干。

  在普通高中时,我们要学习培训政冶里的哲学日常生活,那就是四本政治书中较难学的一本。我确实也很反感哲学,很难了解了。但《苏菲的世界》以一种不一样的方法,从哲学的视角向大家表述了全球和自然界等的产生与发展趋势,告知大家不可或缺的地球是一个如何的全球。我一直觉得哲学是较为枯燥无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迥然不同。它向阅读者叙述哲学的另外,应用了生动形象的語言勾勒了一个回味无穷的小故事,使阅读者阅读文章时造成一种像读侦探小说一样的情绪。原文中的苏菲她具备明显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导致她踏入了通向解除全球疑团和哲学的大门口。而且,苏菲她还具备坚持不懈,坚持不懈的精神实质。这一点是十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培训的.。仅有拥有坚持不懈,坚持不懈的精神实质,大家才还有机会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儿。

  书里的一段话令我记忆力刻骨铭心:全球如同魔法师弄出的小白兔,人们日常生活在小白兔毛皮的深处,把全部一切都作为理所应当,而哲学家们全是填满求知欲的小孩,她们持续攀爬小白兔的头发,目地是为了更好地认清魔法师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认清全球,认清人生意义。《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认为全世界也有许多事儿等待我们去探寻,自然界的密秘使始终也揭不完的。

  念完本书后,我发现了哲学实际上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哲学是“有关世上每一个人都关注的一些难题的课程”。哲学所要处理的全是都还没有效的方法能够证实的难题——例如正义与邪恶、美丑、生和死、纪律与随意等。哲学是对不明事情或不准确了解的事情的假设性表述,是探求真理的开路先锋。用一句话说:科学研究给与大家专业知识,殊不知仅有哲学才给与大家聪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9

  看到《苏菲的世界》最后一行字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还想知道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接下来的生活会怎样,他们能否适应虽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像空气一样存在的日子。

  随着故事情节的一点点发展,一个个谜团渐渐的清晰,才知原来这是一个故事中还有另外一个故事的小说,这让我想起卞之琳写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通过哲学老师艾伯特的讲解,苏菲一点点了解了哲学史的发展演变,而读者像我这种初学者也会不由自主的和苏菲一样跟着艾伯特的步伐,对哲学产生好奇,想去探究它的足迹。

  这本书有500多页,讲述了一些西方哲学的主要人物和流派,如果之前对西方文化没有太多了解,对其中描述的历史人物从未听闻,读起来也许会觉得些许陌生,甚至是枯燥。读前面几个章节时我就觉得有些陌生也不是特别感兴趣,从讲述苏格拉底开始我才渐入佳境,因为以前听闻过这些历史人物,也就能耐心读下去。每一个历史时期提出的哲学观点各不相同,越接近现代越会觉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不禁佩服黑格尔、马克思等近现代哲学家的伟大,然而书中借艾伯特观点提到“现代科学有一大部分源自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的努力,例如寻找组成所有物质的不可见的‘基础分子’”这样让我想起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说我们在敬佩今人的同时不能忘记古人的开拓之功。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围绕着这两个哲学问题,一部漫长的哲学史从无到有蔓延开来,书中艾伯特告诉苏菲我们开始这门课程时所提出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回答。萨特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他说“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作为个体,我想不明白世界从何而来,我只能从现有的大家所共知的信息中对地球的产生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而对我个人来讲,我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思考和把握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我想要怎样的存在。我想:这就是哲学问题引发了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这就是读这本书给我的益处吧!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纷纷扰扰,静下心来去思考它们对自己的人生是否真的有意义,那么一些名利就会放下,一些苦恼就可以淡然处之,我的存在也就更加直接地奔向它应有的价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因为时间太短暂,我花了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太多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记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小说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小说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说中,体会书中任务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显得地去体会作者地原创动机。可是当我把小说中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竟然搞出了原来的世界也是虚幻的现实。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脑海中浮现,到底那个版本是真?这好似看美国的恐怖片,总会给人惊耸的感觉。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1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我读中专时买的,因为那时候这本书正是热销的时候,很多的报纸杂志都登出评论,说这书如何如何的好,有益身心,当时对哲学十分感趣,便买了到了这本《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

  我更喜欢哲学了,“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系统地涵盖各种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我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了以前从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了解了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沉迷于永恒的形式,亚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亲身体验世界的决心。

  这本书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只能专供教科书使用或大学生写论时作为抄袭的“宝囊”,却不能普及和推广,那么哲学理论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

  我重新把《苏菲的世界》放会到书橱中,准备等再过几年,有了闲暇工夫重温一遍,或许又会有不同的感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2

  这是很厚的一本书,几乎不能单手把玩着看。只能坐在书桌前,按住书角一页页地读。素雅的文风构造出淡而幸福的乡间生活,书中的小女孩苏菲会偶尔跳出来,仿佛厚厚的窗帘外是一片春光美景。

  故事以某神秘人士给苏菲的书信式哲学课开头。曾经在新概念作文上看到一篇名为《少女七格》的文章,也是类似情节。只不过那是短篇,仅有春夏秋冬四章。而《苏菲的世界》则是从人类探索哲学的起源开始讲起:哲学是什么,世界从何而来……还有人类历史上的哲学家及各自理论:从德谟克利特斯、古希腊三贤,到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追随者小女孩苏菲的视角,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带领下走进各个时代的思想演变。自然派哲学家对于物质组成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虽然依据不足,但是敢于想象、敢于表达;凡人眼里的小丑、神明严眼中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却认为自己对世界一无所知。这样一个被后世认作伟大哲学家的贤人,却还孜孜不倦地向过路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讨教,因为他深知个人的思想敌不过众人的思想。他是不被理解的圣人,却不孤芳自赏,绝不向世俗妥协,这样的坚定与百年前的孔子、四百年后的耶稣不谋而合。所谓圣人与凡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承受了更多痛苦吧。

  全书的第二条主线,是苏菲对神秘女孩希德的探索。所有寄予苏菲的生日礼物、卡片,全部都写着希德的名字。越到故事的结尾,生活中离奇的事情就越多。原来苏菲只是书中的人物,是希德爸爸给希德写的哲学书中的人物。苏菲是,艾伯特也是,苏菲生活中的一切都不过是被人创造出来的。可是他们不甘心,想要反抗。书中的人物该如何反抗创造他们的作者?就好像人类如何违抗上帝一样。世界就像一个同心圆,层层叠叠。我们被创造于此,也可以创造世界。被我们创造的世界中的人们也可以创造属于他们的世界。苏菲和艾伯特,他们最终引开了作者的注意力,逃到了永恒之乡。对于这一段我并不十分理解,或者说,无法用我现有的知识作出合理解释。真的有永恒之乡吗?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命运的反抗真是无处不在。

  作为对父亲戏弄书中人物的小小惩罚,希德埋下各种线人,假装父亲正在被监视。父亲“监视”着书中人物,希德“监视”着父亲,层层叠叠。

  即使苏菲只是书中的人物,但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已经渐渐独立出自己的人格,甚至逃离出来。那么仿佛是真实存在于世界的我们,是否也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

  工作后,时常觉得失去了读书时代好行空幻想、好溯源刨根的秉性,变得安于现状,显得枯老呆板,顺应了循规蹈矩的工作,对人生的思索越来越狭隘,对自身的追求越来越单一。此时,《苏菲的世界》走入我的精神世界,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感觉像是专为我们这些人而写,这一代已经对生活越来越麻木,要不就开始野心膨胀,物质欲排山倒海,但内心最深处依然有不小的位置藏着对生活的本真。而苏菲,小说的主人公唤醒了我学生时代的真实。

  看人类的哲学史其实就象有一个小孩子对世界态度的变化,虽然我们绝对不会那么去钻牛角尖分门别类建造体系,但书里很多出现的问题肯定是伴随过我们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想,甚至很入神的观察我自己的意识。时而迷惘,觉得我只不过是掌控这个躯体,我并不是我!可是这不就是我的意识在观察吗?那我怎么观察意识?我不是我那我又是谁?时而自大,觉得我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为我而造,大家绕着我转,所有人事都存在我意识之间,认为自己以后是大人物流芳百世人间传奇。虽然在中学政治课上系统学习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知道我只是浩瀚宇宙中一个像沙砾一般的小小星球上的一个偶然的生命,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当时的我依然固执,不甘心自己如此地无足轻重,不愿我来到这世间的使命只是“载着基因的船,流向下一代”。相信这也是学生时代,敦促我奋进向前,不甘人后的精神动力。

  工作后,认为人生目标已经实现,前进的渴望已被暂时的满足所取代,种种的不甘心已然不复。虽偶尔触动心扉,也只是蜻蜓点水,失去了进步固执的'追求。但感谢苏菲,感谢她在唤醒我本真的同时,激励我再次扬帆起航。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但是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工作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活着才是最好,知道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教学是承载我的人生船只,不能再随波逐流,需要用不懈的追求精神驾驭他。就如哲学家所说的,坚持怀疑、反对传统、保持好奇才是看待世界的方法。我想,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拥有的品格。我们要实时顺应多变的社会情况,耐住寂寞和孤独,守住清贫和繁苦。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4

  近几个月来,不知为何,对哲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说,拜读了一下哲学大师“乔斯坦贾德”的巨作——《苏菲的世界》与《纸牌的秘密》当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还是《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位十四岁的少女苏菲,不断地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她开始思索——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最终,通过导师的指引与讲解,解开了一切谜团。然而,苏菲却惊恐的发现,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象得更怪异——她,还有她的导师艾伯特,只是一个父亲为他女儿写的书中的.人物罢了……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苏菲的》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的乐章。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社会。如何去打开心锁,认知事物,就如:“面包师傅可能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吗?,为什么所有马都一模一样?”这些问题看似是十分可笑的,愚蠢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却高不可测。就拿姜饼人来说。如果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就用一个模子就可以了。那么一模一样的马呢?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马,就像没有一模一样的DNA一样。但是,为什么你一看到一匹马,你就能说出它是马?而不是鹿呢?因为所有马都有共同的特点。这写特点,就构成了我们心中理型的马。也就是说,不管这匹马是被砍了几条腿,被带上个面具,你也能认出是马。再回想姜饼人,他们都一样吗?没有可能。也许有的肚子稍稍鼓起,有的会薄一些,有的有裂缝,有的没有。即使外表完全一样,你又怎能保证,它们是由相同数量的原子(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组成的吗?所以说,没有两个姜饼人会一样,为什么看起来会一样的,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理型姜饼人。由此可知,世界万物都是奇妙的,只有善于思考,才可得到真理。

  《苏菲的世界》也不时的散发,挥洒着人性的光辉——例如苏格拉底,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言论。一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品质。一种良心上,一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塑造了苏格拉底宁死不屈的形象品质。还有苏菲,一种对真理,去积极探索,不断思索,不断感悟的一个虚拟的人物,她表现了人类勇于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就像居里夫人。

  《苏菲的世界》也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学习思索。思索便是学习,没有思索的学习,只可称作背诵罢了。

  品哲学之精,悟人生之道。

  明世间真理,知万千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

  作为一个哲学科普书,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反倒不是那些哲学知识,当然了,如果内容真的是单纯的哲学史科普,它也不会这么出名。

  哲学入门不在知识,在于启发。要知道,启发人对哲学的兴趣和告诉别人哲学知识,这两者的差距是很大的。当然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另有大好处——就是它的神奇架构。在于它从开始就设好的那个最底层最大的圈套,读者稀里糊涂就入了套。

  在前期,每次出现席德两个字我的心就抽搐一下,忍不住要想,忍不住就要去猜测。这一猜测,就有点侦探小说的意味了,就有趣了。

  这本书好就好在有趣。丛林里不时跑出来的童话人物,身边隐隐存在的无形的.上帝,仿佛有只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你的生活,来源不明的信件,身份可疑的老师,魔幻色彩的木屋。作者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苏菲所在世界是不真实的。我们为她着急,跟着她一步一步揭露这个世界的真相,扑朔迷离的剧情经过半本书的缓缓铺垫,高潮终于在中段席德的出场一下拉开了帷幕。

  现实世界里的少校文字句句惊人,将之前所有的藏着掖着的东西全部揭发出来。可是故事没完啊,而且要命的是,老师告诉苏菲,我们要逃出这个世界!这个有点科幻小说的意思了吧,虽然老实说作者的遣词造句不怎么样,但是情节取胜啊!两线剧情双管齐下,书里书外,虚拟与现实,节奏越来越紧,气氛越来越危险。随着哲学课逼近现代,苏菲遇到的奇幻经历越来越多,直到生日的那天。跟戏剧一样,所有的人全部出场,观众们也能通过书页的厚度推算出来这一幕有好戏看了。这就是夹着腿憋着尿都不能错过的部分。

  生日到了,桌子铺好,碟子摆好,衣服穿上,来宾们光彩照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是不是好戏要开始了?告诉你,不行。为什么?男主角还在路上呢。

  我们可能在窃笑:这帮人不知道男主角来了之后要乱套。孩子的事,就从孩子开始。突然间乔安站起来,毅然决然地走到杰瑞米身边,在他的唇上大声亲了一下。BGM响起了!大人们此时十分反常,俩孩子亲吻,双方家长无动于衷。乱了,鸡骨头乱扔,在院子里随便放炮,飞机也来了,人们陷入了狂欢。于是男主宣布,我们都存在于被少校创造的世界。恍若惊雷!

  最后男女主角确实是逃出去了,以一种虚无的方式存活在现实世界里,像一个幽灵。算是一个美好的结束。

  可故事结束了,我们的故事还没完。你梦里的人会不会逃出来站在你身边?

  你会不会只是某个人的幻想之物?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我们会醒来吗?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点点疑惑,哪怕不构成苦恼,不让你疯狂,不让你伤悲,只要你的内心被这些轻轻触动了。那么作者可能就会在世界另一头露出由衷的笑。

  这就是《苏菲的世界》,值得一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菲的世界好词好句12-09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范例12-08

关于《苏菲的世界》的好词好句好段12-09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2-01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8-14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1-27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9-09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1-07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1-24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