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篇1
多多未必善,过多则一定不善。“中国式课堂”普遍教的多,我也经常是认为多讲点更好,万一考到了,我还没提过,就是“我”的失职,所以很多时候,会犯贪多求全的错误。冯卫东老师指出,“明师”教学,内容多少则要合宜、得体。多到什么范围,少到什么地步,不能一概而论,要考量多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恰当判断,进而有效预设,妥善实施。
正如冯老师所说:“教得过多,必然是出多入少,予多而得少,学多而化少,学多而终少,因多而致少;还会冲淡乃至湮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啊,教学若是如蜻蜓点水,学生不入心的学习也就没有知识的真正生成。因而,教学就更加需要艺术性和科学性,也更需要教师以少胜多地教。冯老师给我们的有力指导便是“少是浓缩的少,少是有力的少,少是“引人”的少,教师要学会做“减法”,教学也要努力让学生“精于道”,“精于道”者必能习少悟多,实现“聚划算”,教其实不是交给,而是引出,就像过去农村抽水泵灌溉,先往水泵里倒一桶水,是为了引出一川水。一桶水很少,一川水很多,理想的教学亦如此。”
为学而教,为真学而教,为真学而真教。我们一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二要放慢脚步,三要学会做减法,为学而教,这是教学行为的原点,是教学哲学的真义。回到这里,假教就将遁形,假学也将匿迹,质朴的教风和学风就会弥散开来,传导开去。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篇2
读完冯卫东院长的《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思考很多:作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没有思想的变革就没有其他变革。
一、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从儿童的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教师要不时回到儿童时代,用那时的心与理来“度”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习体验,不能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学生也该懂。做到回归“童我”,以己“度”人。
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
听、看得来的知识虽然来得快,但通过“做”、思考、感悟才会久远的影响、润泽孩子的心智成长和精神发育。重视教育质量才是真正的实效教育,重视教育质量也必然派生出真正的教育效率。
三、是真学,依据一定标准和学生“获得”来衡量
衡量教师教学的标准最主要的三标即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课堂评价标准。而学生的“获得”则指学生的增值,这个增值不仅仅指知识,还包括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增长,学习到的方法,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意义收获。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有“真学”理念的提出,必有“假学”情形的存在——带得走的错教有存在合理性吗?“多多”就能“益善”吗?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立竿见影能有续航力吗?行云流水能打开思维的通道吗?圆满真是一种教学功德吗?
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反问或检讨过自我,甚至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追求:追求在最短时间里给学生最多知识,追求最高正确率,追求课堂零缺陷、零遗憾、零阻碍……冯老师带领我们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儿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辨析多与少、好与坏、快与慢、流畅与阻碍、圆满与缺憾……
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其间的一个执着信念:不剥夺儿童真实学习的权利,还儿童完整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挑战中获得思维的发展,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而所谓立竿见影、行云流水的`课堂,正背离了这样的初衷——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以一种思维运作代替另一种思维运作,以外在的显学代替思维的潜学,以“机显”代替“人思”,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于是,儿童缺席了,真学离场了。
让学习真正发生
书的下篇提出九种“改课”举措:激发情意,充满想学的能量;培植自觉,共建会学的良方;引导倾听,凝聚静学的内力;发生经历,展开“让学”的旅程;改造问题,渐入深学的幽境;设置障碍,撩拨“强学”的欲望;用好错误,鼓舞敢学的信心;变组结构,放大活学的功效;卷入“玩—动”,走向乐学的胜地。涵盖了学习动机、教与学策略、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高视点地勾勒出“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愿景。
在这篇里,“挑战”“难度”“深度”“错误”等是“出镜率”较高的词,它们组成真学课堂的共同特征:课程规定要讲的不直接讲,学生已会的不重复讲,学生能自知的不抢先讲,学生力有不逮、无法独立发现或解决的不着急讲;让学生充分试错和暴露错误,适当地让他们碰壁、胶着、纠结和摸索;当有学生发现了自我的错误,只轻轻一点,又把临门一脚的机会还给学生,更多由他们自力破门。引导学生悟理明道,将有质量的时间更多花在长效的核心知识上
读到这里,你是否会联想起那则著名的寓言?好心人不忍心看着毛毛虫在蛹中苦苦挣扎,帮它破茧而出,结果这只早出的蝴蝶永远失去飞翔的力量。
所以,要“抵抗住告诉学生任何应该知道的东西的冲动”(澳大利亚课程专家约翰特纳语),因为“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这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一种罪恶”(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语)。至此,“真学”课堂的蓝图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它开放、多元,富于变化和启迪,充满挑战与成长,有时则是学生“批判思维的温床,质疑精神的沃土”。
为真学而教,说难也易,那就是要做到尊重学习:尊重儿童的学习愿望,并将其引领到核心价值、核心素养的方向;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干预和指导;尊重儿童的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
我们需要真学的理念,真正好的理念会转化成教育的动力,提升教育行为,但好的理念更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展示和表现出来,化思想为行动力!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篇3
每每作课之后,总希望有人能给自己的课以指导,给出评价也指出优缺点。犹如良医与疾病,虽不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但起码确定了方向,而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即使病去如抽丝,毕竟在前进,在走向健康,绝比闷头行走而不知所为、不知所进好。教育教学工作也一样。
读了冯卫东的《为“真学”而教》就有一种得到指导,得到开化的感觉,而这些都是从未被觉察到的,很佩服,有一种顿悟,也有一种耳目一新,但更多的是对教学也有了一种更清朗的认识。
我很接受冯老师所说的“真学”与“假学”的评说和界定,否则,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授课老师,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却收获甚小,这里除却先天因素而外,定是真学利于成长和发展,而假学既不利智也不增能。特别是冯老师把“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这一问题的视角切换到“教”,切换到“教师是如何引导和促成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的?”尤其感兴趣。由此共鸣,便牵引着我非常感兴趣地去“悦”读他的十八条建议。
由此忽而警觉,阅读也有真阅读和假阅读罢,因此沉下心来慢慢看,细细地品。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同理,因数量有限,这本《为“真学”而教》老师们需要分批次阅读,我属前期拿到书的,因而有了阅读的紧迫感。每天几十页,边读边记笔记。原想只按学校要求,只做五次笔记便可,但读着读着有很多东西都感觉很新颖,对自己非常有点醒和提示作用,因而忘记了笔记的次数,只管记下,唯恐书不在手边时,那些好的东西被忘却。
粗略读完,合上书本的'时候,有些东西确乎是被忘记了,但也有很多东西沉淀下来,不必记忆,已然留存于心了。因为这些才是最宝贵的。也许是“曾经”被提起,是过往被点醒,是问题被矫正,更是突然的给予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和完全不同的方向感,使我猛然顿悟:是哈,确实是这样的。于是这种收获和共鸣便成了顺畅阅读的动力。下面随手采撷记忆之果,算是对阅读的一种梳理吧!
一、要效率更要讲质量
冯老师在“建议二”中说,效率和质量不是一回事,这真是行家里手的见地,于我有一种被点醒的作用,有些想法渐渐从朦胧与迷糊中清晰起来。使我感觉到,教学中我们往往追求高效的课堂,高效的活动,常常奔着数量、速度的目标使劲了,但是质量如何就没太在关注之中。比如,常常催着赶画一幅画,赶制一个手工作品,总想着当堂完成比较好,结果只能粗枝大叶匆匆收尾。而很多艺术创作更可能需要的是慢工出细活,需要慢慢地去琢磨去建构。
二、“多多”并非“益善”
一度很崇尚触类旁通,多多益善,以为课堂中给学生的越多越好。以为,给了,学生便能得到,实则是不然。于今,在这个信息迅捷的时代,讯息的取得已经变得唾手可得,而选择才变得更加重要。如果教学还沉浸在贪多求全中,课堂时间就会被淹没在过多相似的联接中,使知识体系碎片化,使教学总在像急急地赶路,而忘了赶路的目的是细细地、慢慢地看一路的风景,而不是匆匆到达下一个再下一个驿站。这样,何异于小猴子掰玉米,再见到下一个好吃的,手中的便马上丢弃了。忙了半天,其实所握少得可怜。正如冯老师所说:“教得过多,必然是出多入少,予多而得少,学多而化少,学多而终少,因多而致少;还会冲淡乃至湮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啊,教学只能如蜻蜓点水,学生不入心学习也就没有知识的真正生成。因而,教学就更加需要艺术性和科学性,也更需要教师以少胜多地教。冯老师给我们的有力指导便是“少是浓缩的少,少是有力的少,少是引人的少,教其实不是交给,而是引出,就像过去农村抽水泵灌溉,先往水泵里倒一桶水,是为了引出一川水。一桶水很少,一川水很多,理想的教学亦如此。”
三、“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学
以前,很羡慕和欣赏“行云流水”般的课堂,课上得顺,学生学得顺,没有冷场,没有滞涩,顺风顺水,师生皆轻松快乐。但冯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课堂很可能是多次预演的伪课堂,很有可能是教师一己才情的尽情展现,更可能是只有部分优秀学生展示的课堂,而大多数孩子是被忽略了的。想一想还真是。记得某次市里的老师送教到县,几位女教师都上得顺风顺水,可圈可点。只有一名男教师的课上得像拔河,时不时地需要师生费些力气才能“过关”,这样,课堂节奏当然就有停滞现象,在思考、等待和点拨中才得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有磕绊,有停顿,原以为是预设失误,是课堂不顺,但现在想一想,这样的课不正是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正能给学生以帮助的课堂吗?!那些一提出问题,学生都能答得上来,一做练习都会的课,可不就被比照得成为了复习课了呗!这样想来,跳一跳才能够得到果子,吃起来其品质和味道一定更好吧!
能给我以点醒和指导的如上述三点的例子还有很多,书中冯老师的教育理论是在他的实践与思考中升华,现在,又复走进阅读者、实践者的心中和行动中,这便是冯老师的成功,便成为我悦读的快乐,因为欣悦于有收获。比如:上述几点,比如自己还没有提到的“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 “大成若缺” “碎问”、“倾听”、“‘玩——动’走向乐学”……等等,它们随着键盘的敲打很自然地从头脑中流出,只是“变”成了我自己的“颜色”和“味道”,变成了我自己的感觉和感悟。那么,它便必将会流存在我教学的理念与行动中。欣慰此收获,期望后有践行。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篇4
四月份的第三周,在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在线学习了《为真学而教》这本书,这本书是冯卫东教授的新作,听完之后感触很深。
一、回归“童我”,以己“度”人
加拿大学者马克思.范梅南说,不了解儿童时代的成人是不能理孩子的。冯卫东老师认为光了解还不够,还要尊重自己的“了解”,从此出发“想验”(想象性体验)儿童心理,才能在他们“山不过来”之时,自觉自愿的做到“我就过去”。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自己刚工作的时候,还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想的更多的是今天教学内容是什么,却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只是一味的给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提醒自己,不时的回到儿童时代,启用自己作为学生时的经验,以己“度”人。就像冯老师所说的适当稚化自我,才能立于智化儿童,有利于儿童的智化。
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孩子提前的`预习明天的课程,提前找出不会的难点,这样当老师在讲新授课的时候就能把速度提快,就孩子的疑难点多多指点,剩余的时间让孩子来巩固知识点以及练习题。读到冯卫东老师的建议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教学中我们往往追求高效的课堂,高效的活动,常常奔着数量,速度使劲了。但是质量如何呢?
冯老师反对过快的教学,质量优先的前提下,再讲效率。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进度而忽略效率,是不采取的。
三、“多多”就能“益善”吗
多多未必善,过多则一定不善,掌握的结果一塌糊涂。在我们的平时上课中,有好多老师则认为多讲点就好,不是,而是少讲多练,以一些优质的题让孩子来掌握知识。
教育是美的,而“美是难的”,难就难在学生是否“真学”,而老师又是否“真教”。这两者是否真正的存在和谐的发生。首先,要明白何为真学,真学即让学习真正的发生,真学要有真学的理念,一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真学要明白儿童是学习的主体,那就要求我们从儿童的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思考学习,不能以我去想儿童,而是回归“童我”,以已“度”人。真正的站到儿童的那方思考学习本身。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它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儿童的兴趣,当儿童“要满足一种冲动去火星,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而努力则会有克服。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不应只是出于自己课堂教学的考虑,对学生进行强硬的灌输,也不能只是为了满足成绩的提高,一味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应更多的关注学生,或者把自己当成长大的儿童,多从儿童的立场去考虑,去教学。困难,熟悉教材,运用创造力,耐心,坚持和机智的意义,它必然包含着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的能力——以及要有知识”,儿童的兴趣得到了满足,其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才会增强。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篇5
冯院长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从儿童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教师要不时回到儿童时代,用那时的心与理来“度”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习体验,不能以为自己懂的东西学生也该懂。做到回归“童我”,以己“度”人。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反问或检讨过自我,甚至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追求:追求在最短时间里给学生最多知识,追求最高正确率,追求课堂零缺陷、零遗憾、零阻碍……
此刻,头脑中浮现出那则著名的寓言:好心人不忍心看着毛毛虫在蛹中苦苦挣扎,帮它破茧而出,结果这只早出的蝴蝶永远失去了飞翔的力量。想来不禁一身冷汗,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是否也在急功近利地摧残着学生们的未来?平日里那些所谓立竿见影、行云流水的课堂,是否也在背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需做真人的.初衷呢?
如今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有时一堂课中的教师讲得口若悬河,会被认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口若悬河,往往又被认为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浮躁而缺乏深度。因此,每一堂课后,教者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静心思索,课的遗憾有没有“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以“机显”代替“人思”,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的原因呢?于是,学生缺席了,真学离场了。
甘地曾经说过:“要想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为真学而教,说难也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会尊重儿童的学习愿望,将其引领到核心价值、核心素养的方向;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干预和指导;尊重儿童的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调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他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冯老师带领我们回到教育原点,回到儿童,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辨析多与少、好与坏、快与慢、流畅与阻碍、圆满与缺憾。让我们静心追忆,与童年对话,找寻真学的影子。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篇6
真学是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在课堂生活领域里,在教师较为适切的引导,帮助以及必要或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下,并受惠于其他个体良xx互动和群体给予的有益影响而根本上则由学生主体自能完成并进而引发他们知识增加,能力增强,经验增长,情智xx发展的行为。下面是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真学而教》这本书是冯卫东教授的新著,我很庆幸自己能第一时间读到这本书,这本书中关于教学的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习无处不在,像呼吸一样自然,学校或教室里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特例,本书主要围绕课堂上的真学展开,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了确立三个重要真学理念。中篇主要讨论了六种典型的假学情形。下篇提出了九种有效的改课措施。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在质量与效率的xx共生中发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获得来衡量。它们分别是真学的起点问题、真学的发生生态或过程问题、真学的效果及其评价问题,有着从起点到终点的鲜明脉络。告诉了我们学生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从教的视角看它,看教师如何促成学习的真正发生,并用实际课例来研究真学方法,有利于一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进行思考与改变。
授人以渔,不如助人自渔,学科知识是有温度的,教师要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情感,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奥秘,所以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
我很幸运听过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她讲的是平均数,她从一开始上课就用聊天的方式,先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给出学生一个比较开放xx的问题你心目中的平均数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开始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然后就有学生说到了全班的考试成绩,全班同学就围绕着考试成绩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的每一个人的观点都能让吴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再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学习,学生完全沉浸在课堂中,都没有注意到下课时间,真学就这样发生了。
正好我教的是四年级数学,当我讲平均数这一节是,我就模仿吴正宪老师的课,由于个人原因,课堂效果没有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效果那么好,但是我能感觉到要比我以前的课堂效果好。曾经我只是在教知识,而现在我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学生会学习。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冯卫东教授所说的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才会有真学。学生如果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事实是,学生能学到很多很好的东西,除了得益于来自教师的渔,也肯定得益于自悟自得的渔。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在哪里和怎样获取它。方法作为一种知识也是如此,教师常常不必告诉学生哪里和怎样,而要鼓励他们去发现与建构。
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想。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学会用孩子的方法教孩子,用孩子的方法教方法,那就不仅仅是在教方法而是教思想了。这就需要教师要尊重儿童,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儿童的心灵做教学!从儿童立场出发,才能了解儿童,才会有真教,有了真教才会有真学。
现在,每当我准备上课时,都要想想冯卫东老师所说的六种假学情景,观察自己课上是否有真学发生,只有有了真教才会有真学。真学是衡量教师真教的标准。我要为真教而努力。本书让我在教师的成长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作为一名教师,读冯卫东院长的这本《为真学而教》,真是内心惭愧很多也思考很多。教育是美的,而美是难的,难就难在学生是否真学,而老师又是否真教。这两者是否真正的存在xx的发生。
首先,要明白何为真学,真学即让学习真正的发生,真学要有真学的理念,一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真学要明白儿童是学习的主体,那就要求我们从儿童的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学习,思考学习,不能以我去想儿童,而是回归童我,以已度人。真正的站到儿童的那方思考学习本身。
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xx共生中发生;在当下的教育现实中,很多教师不得不面对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问题。教育不仅仅在于灌输给孩子知识,唯恐知识量的不足,这样的后果必然导致教育质量的短缺,在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两者之间,应以质量为先,以质量为重。重视教育质量才是真正的实效教育,重视教育质量也必然派生出真正的教育效率。
三是真学,依据一定标准和学生获得来衡量。如何真正促进学生有效的,优质的学习,如何去衡量我们的课堂和教学有没有真正的发生,教师教学所遵循的一定标准和学生的获得会给我们参照和考量。教师教学的衡量标准就是最主要的三标即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课堂评价标准。而学生的获得则指学生的增值,这个增值不仅仅指知识,还包括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增长,学习到的方法,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意义收获。这些都会告诉我们是否是真学和真教。
我们需要真学的理念,真正好的理念会转化成教育的动力,提升教育行为,但好的理念更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展示和表现出来,化思想为行动力!
其次,真正的认识真学,就必须了解假学,追问假学情形,问为什么,寻找根源,打假归真。
最后为真正的教学而行动,践行有效的改课举措。
教师课堂上应激发情意,充满让学生想学的能量;要在学习过程中培植自觉,在学会中会学;理解倾听和倾听教育;发生经历,展开让学路程即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更多的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改造问题,使学习深入,高质量,富含思维内涵的提问才是对学生素养的智化;用好错误,鼓励再学的信心,鼓励学生认真的犯错,犯值得犯的错;注重玩与动,努力驱动学生玩动,走向乐学胜境。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篇7
当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从假教、假学走向真教、真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冯卫东老师三十余年来沉浸在全国著名教育之乡——江苏省南通市的中小学课堂中,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理性智慧和科研成果。本书是其多年心血结晶,从正反两方面给出十八条“改课”建议,好用易学,教师可以借此上出好课,实现教学转向、课程转型,并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说假学背离为学而教的争议,其实是说假教背离了它。学生不会主动假学,它是教师与教学诱导的结果。即便在假教盛行的地方。真学也存在,没有一个人、一种力量,可以彻底阻止、叫停学生对真学的内在渴求。为学而教,说的是其实是为真学而教,为真学而真教。
然而,许多教师却为教而教,因教蔽学,甚至以教害学。为教而教,秀一把自己;有时教师站位太前,占位过大,使学生每每被学习。导致因教蔽学。至于以要害学,亦可视为由前两者导致的结果,还是众多类似情形的本质所在。由此看来。一方面为学而教是应然的。另一方面也是“难然”的。而倘能做到、做好,静悄悄的革命便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室里真正和切实的发生了。
为学有教,为真学而教,为真学而真教。我们一要努力学习做减法,有时候,做减法比做加法还重要。而有时候,做减法,实际上就是在做加法。二要真诚的向学生借一双慧眼。学生才是教学行为最好尺度,据此量身定制的课才是合适的。三要心甘情愿把身位往后退一退。高德盛曾经说过,真正的母爱是准备随时撤退的。师爱也是如此。教师适度和适当的后退,学生才能赢得必要和更多的时间空间,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有时,为学而教无妨表达为为学而退。四要不惜让学生出彩。学生好才是真的好。教师应不和学生抢镜头。应让追光灯跟着学生走,因为学习的高峰才是课堂的高峰。
为学而教,这是教学行为的原点,是教学哲学的真义。回到这里,假教就将现形,假学也将匿迹,质朴的教风和学风,就会弥散开了,传导开去。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篇8
在拜读了《为真学而教》这本书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做好调查,以学定教。
做到以下三个不教:
学生已经会的不教;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
孩子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教。只有做到了这三个不教,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学习,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多学。
二、把讲授变为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知识。在现在课堂里,教师要通过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摸索、体会去理解新知。因为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牢靠的知识。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摒弃“满堂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索、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和总结深化。
三、学会等待,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要学会等待。往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卡住,这可能正是他们思维效率最高的时刻,这种思维结果会留下最深刻印象,如果老师启发得当,全班同学也会进入一个高度集中的思维过程。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在无意识的情境中给学生创设有意识的思考环境。等待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在学习上,过程和答案同等重要。
四、变教师总结为学生梳理。
以往的课堂,我们只是让学生做好“听”的角色就行了,认为你听好了自然就学会了,但现实与愿望总是有差距,总有那么多的学生看似一个很好的听众,却学不会老师所教的知识。经过“少教多学”的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在做好上面几点的基础上,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梳理学过的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要比老师去总结效果好的多。
因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实现为真学而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学的愉快,让老师教的轻松。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 篇9
“挑战”“难度”“深度”“错误”是组成真学课堂的共同特征:课程规定要讲的不直接讲,学生已会的不重复讲,学生能自知的不抢先讲,学生力有不足、无法独立发现或解决的不着急讲;让学生充分试错和暴露错误,适当地让他们碰壁、纠结和摸索;当有学生发现了自我的错误,只轻轻一点,又把临门一脚的机会还给学生,更多由他们自力破门,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努力意志,主动去强学,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而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悟理明道,将有质量的时间更多花在长效的.核心知识上。
留机会给学生犯错,不随意截断学生犯错的思维“进程”。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去纠正错误,研究错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从而真正了解知识点的含义,进一步十分明确地去补救错误,避免错误发生。
【为真学而教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读后感04-13
教弟弟学英语作文05-06
教奶奶学绕口令05-07
我教老爸学英语作文03-19
我教爸爸学英语作文03-19
我教奶奶学英语作文03-25
以我真后悔为题的作文04-07
我真高兴为题作文04-21
玩得真高兴为题作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