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编制招生计划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的论文

时间:2022-11-22 22:34:57 招生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方高校编制招生计划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的论文

  论文摘要:地方高校制订招生计划要充分认清自身优势,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要着眼教育质量,注重社会效益。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相结合,并以内涵发展为主,促进地方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地方高校编制招生计划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 招生计划 社会需求 质量意识 社会效益

  高校招生计划的编制是高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招生计划的编制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符合社会需求,直接关系着学校招生计划的完成,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教学目的的实现;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着学校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而最终则影响学校的发展与社会信誉。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得到进一步落实,高校招生计划基本上已由高校自主编制,这使得高校的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影响高校的自身发展。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些地方高校在招生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倾向,影响了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探研。

  一、地方特色和“综合效应”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的发展成了时代的潮流之一。一些单科性、多科性的地方院校通过合并,组建成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在学科覆盖面、资源配置、办学发展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优势。某些学科专业较为集中的地方高校,也通过教学条件的“挖潜”和人才的“引进”,增设了许多新的学科和新的专业,出现了逐渐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然而,这些综合大学“效应”也伴生出“副效应”,即学校原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专业设置的这些倾向使学校资源投人减少,原先有着“地方色彩”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愈加处于弱势地位,体现在招生计划的编制中,则是招生数量的相应减少。

  地方高校的地方性专业是历史形成的,其教学的条件与质量,经过时间的累积与市场的考验,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因此,它们相当程度地体现为地方高校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应当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坚持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是地方高校办学的基本策略与首脑选的宗旨。地方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思路应该在地方性上做足文章,应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办学目标,量体裁衣;立足地方,依托地方优势,才能办出地方高校的特色。因此,在编制招生计划时,“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千丝万缕的关系,积极主动地搜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参与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和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等方面,都要与地方的业务主管厅局和用人单位作积极主动的磋商,努力使学校的招生计划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二、人才市场需求和办学条件的关系

  招生计划通常由职能部门制订而后由领导决策。职能部门必须清醒认识到,制定计划的依据不仅仅是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在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实践证明,高校在制订招生计划时若缺少周密的市场调研环节,缺少一个由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综合平衡的过程,则将造成领导决策的盲目与被动。

  市场经济决定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决定人才需求,人才需求决定人才培养。可以说,人才需求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有着调节人才和劳动力的品种、规格、数量的功能,有着调剂人才余缺,影响总体规模的功能。无论什么类型的高等学校都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调整、完善、改革与发展,这对地方高校说来,则尤显重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毕业生自主择业体系的成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自主择业对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编制工作的影响权重愈来愈大。”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建立,人才市场的需求变数甚多。高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3项改革,本质上应当直接反映出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招生计划”编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高校职能部门只有通过这些全方位、多视角的人才市场调研,精心编制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和招生区域布局的计划,连同有理有据的科学分析,一起呈报学校领导,由领导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审慎的决策。这样,地方高校才能实现招生、教育、就业的良性循环。

  三、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关系

  一些地方高校在编制招生计划时,或片面强调教育的内在规律,或过分夸大市场的客观规律,从而忽视探求符合本校实际状貌的两者间的最佳结合点,未能编制出科学的适中的招生计划。片面强调教学内在规律,在招生计划的编制中表现出一定的惰性,在改造基础学科专业、创建交叉型专业、发展应用性专业和建设区域优势专业等方面反应迟钝,不能适应飞跃发展的社会的需要。而过分强调市场的适应性,则盲目开设本校不具备教学条件的“紧俏专业”、大幅度增加“紧销专业”的招生人数,使得本就有限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更趋紧张,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地方高校的招生固然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要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教育又尤其要遵循自身的规律,既要有计划的超前性,也要有实施中的相对的稳定性。制定招生计划时就应当处理好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关系,促进两者间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必须深人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按社会的需求制订招生计划;另一方面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进人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这才是促进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形成学校创新运行机制的关键。

  四、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的关系

  一些地方高校在编制招生计划时,往往只关注学校能容纳多少学生、有哪些专业可以安排招生、在哪些省招生、要扩招多少学生等宏观调控数据,却忽视了招生计划在学校内部微观搞活方面的导向功能,即学校如何通过按系部或科类的招生人数来确定办学投人,确定系部的“高职比”,“专任教师比”、“专业数”、“学科数”等,在以“定编、定岗、定职”为前提,以“多劳多得、按劳取酬”为目标的制度改革中,使招生计划的调整成为影响人员编制和利益分配的主要因素,成为调整和调动学校系部办学积极性的指挥棒。因此,在编制招生计划时,既要强调宏观调控,实行总量控制;又要注意微观搞活,充分利用学校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系部的办学条件,积极调整生源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合理确定各专业招生数量,科学配置毕业生资源,努力提高系部的办学积极性。在招生计划的编制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关,充分发挥招生计划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导向作用。

  五、招生数量和培养质量的关系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教育的规模快速发展,许多地方建立了大学城、大学园区。这些新区的建设资金除了依靠政府有限的拨款及银行贷款以外,较大部分则通过扩大招生收取学费的渠道而自筹。因此,地方高校为了筹集发展基金,想方设法扩大招生规模。年复一年的扩招后,许多学校已无潜力可挖,但为了经济效益,仍不顾具体的办学条件,一再增加招生数量,以致人满为患。上课总是“济济一堂”,大班课已是常事,实验实践教学缩水;学生生活条件欠佳,教师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影响了教学质量。人数激增与有限的教育投人的矛盾使生均教育资源迅速减少,这样就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在编制招生计划时,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质量是市场需求与竞争力的保证。没有质量的数量是虚假的数量,没有数量的质量是低效益的质量。“高等学校如果不顾客观办学条件,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单纯追求数量,必然带来一系列复杂问题,严重影响质量;在办学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不主动挖掘学校潜力,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就会降低办学经济效益。这就是质量、数量、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只有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去了,才能实现地力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职能部门制订招生计划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既能满足数量增长,又能保证质量提高,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稳重求进,健康发展。

  六、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学校急需发展而政府投人不足、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一些地方高校通过扩大招生收取学费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于是,制订招生计划时首先考虑经济效益,从而出现了“短、平、快”等不正常的现象。一些设置民办二级学院的地方高校,认为经济利益最大化就是效益,办热门专业,生源充足就是效益;通过压缩公办招生计划而扩大民办招生计划,用挤占公办教育资源、降低录取标准等方法达到多招民办生、多收费的目的。笔者认为,对教育事业来讲,办学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提高办学效益应当是以同等的投人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把办学的经济效益混同于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把学校办成社会上所称为“学店”的做法是不健康的办学行为,是对效益的狭隘理解。作为同时具有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应用职能的高等学校,应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七、本省招生和跨省招生的关系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主要面向本地招生,招生的地域一般限制在本省。这一方面是因为地方高校办学的目标主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也主要由地方财政拨款,招生的地域限制可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大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今天,地方高校跨省招生已基本上不再影响地方财政的投资效益,因此地方高校应在为地方培养人才、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地方性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跨省招生的比例。这将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的竞争力,有利于丰富高校文化,有利于高校选才和学生择校,也有利于调整地区之间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乃至加速国内高校间的交流互补。地方高校在编制招生计划时,应在稳定生源主渠道的基础上,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拓展生源市场,调整生源结构,大胆地稳步地实施跨省招生。

  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要坚持按需要定发展,以条件定规模,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速度与结构的关系,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相结合,并以内涵发展为主,促进地方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地方高校编制招生计划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的论文】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复习时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2-09

数学高考复习时要处理好的关系12-09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范文12-09

高考复习需处理好3个关系12-09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论文12-09

高校自主招生的面试技巧12-09

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技巧12-09

职场人要懂的几个职场生存法则02-17

广西大学2017年高校专项计划 (农村单独招生)招生简章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