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张忠谋的创业故事
据台湾媒体报道,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股东常会今日完成董事全面改选,董事长张忠谋将正式退休,卸下一切职务,离开打拼30年的台积电。
从1987年创办台积电,张忠谋已经带领台积电走过了31个年头,而他也被称作是“半导体教父”。30年间,台积电从默默无闻、不被看好的公司,跃居为全球半导体领域大咖,总市值一度创台湾证券史上最高市值纪录,更曾超越半导体巨人英特尔,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半导体企业。在台湾《天下》杂志的标杆企业奖评选中,台积电连续11年独占鳌头。CNN评价张忠谋是台湾经济崛起的象征,也是台湾经济至今尚未破产的最重要原因。
20xx年10月,张忠谋宣布将于今年六月股东会后“裸退”,不再担任台积电任何职务。他在宣布退休时,表示要将余年留给自己和家庭,还谈到了退休后的第一个愿望:要写完自传的下册。张忠谋在接受作家陈文茜的访问时表示,他年轻时候的第一个梦想是当作家,但他的父亲说“你当作家会饿死”。之后,他便放弃了这个作家梦,但下定决心,这一生一定要有自己的作品,还要亲手执笔写。
“写的过程,不只是文字,不只是书写,甚至不只是回忆,我想把很多部分连结起来,丝丝入扣,也算不负此生。”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南开中学的八字校训影响一生
张忠谋出生于1931年,是浙江宁波人。大时代下,他也免不了地度过了颠沛流离的童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张忠谋一家人为避战乱辗转迁徙于南京、广州、重庆、上海、香港,张忠谋的童年时光大部分在香港度过。然而战火不断南下,一家人经历过艰难险阻前往重庆,十一岁的张忠谋结束了“快乐童年”。1941年,张忠谋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就读。
那段经历里,张忠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重庆“大后方”的南开中学,它的八字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影响了他一生,以至于他到现在都还会背。
在陈文茜的访问中,张忠谋谈起了童年与少年经历对他性格的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是在小时候,那种经历现在可以用‘颠沛流离’带过去了。但其实头18年,是我价值观、性格的形成。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价值是‘国家大于个人,社会大于个人,团队大于个人’,也因此催生了爱国与无私。虽然身处苦难的时期,但我们都很乐观,尤其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总觉得光明就要来临。”
内战爆发后,张忠谋的父亲带着全家移民到了美国,18岁的张忠谋进入哈佛大学,全校1000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国人。他的父亲到美国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念了MBA,毕业时已经47岁,只能找到美国乡下的工作机会,他对妻子说:“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已经没了,如果再到乡下去,孩子的机会也会没了。”为了让孩子看到世界,接受最好的教育,张忠谋的父母留在了纽约,在纽约42街开了一家杂货店。
在哈佛大学念了一年后,根据当时华人在美的就业发展情况,张忠谋转学去了麻省理工学机械工程。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对搞机械这件事情,张忠谋始终兴趣缺缺,在硕士毕业申请博士时,他两次落榜,再无申请麻省理工博士的机会。
这次打击也让张忠谋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也做出了后来决定他一生的选择。
没有考上博士后,张忠谋有两条择业路线:一个是福特汽车公司,另一个是半导体公司希凡尼亚(Sylva-nia)。当时的汽车行业在美国盛极一时,但张忠谋却选择了后者,他的叔叔告诉他半导体发展很快,是未来,再加上想到“日新月异”的校训,张忠谋毫不犹豫去了半导体公司。
虽然张忠谋形容这个决定有30%意气用事的成分,但他当时的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是他改变世界的开端。
疯狂的决定
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张忠谋来说,半导体行业完全是陌生的,为了适应这个新的行业,他只好白天上班,晚上读书,日以继夜地加快学习。
他找到晶体管发明人之一,诺贝尔奖得主威廉肖克利的经典著作——《半导体之电子与洞》来研读。这是他在半导体的第一本教材,他说:“这有如读荷马古诗一样的困难,但还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读,读了又想,想了又读。”
在半导体行业渐入佳境后,27岁的张忠谋决定离开希凡尼亚公司,去当时最好的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希凡尼亚公司存在行销方面的问题,而德州仪器是当时最好的半导体公司。做了这个决定后,很多人觉得我疯了,毕竟希凡尼亚位于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是公认的文化最高的区,而德州在乡下。”
张忠谋的人生中,有两件事被旁观者认为是“疯了”,一件是离开了波士顿去了当时的“乡下”德州,一件是离开美国去台湾发展。
德州仪器的经营理念是从基层做起,从研发到找市场,都亲力亲为,扎实地一步一步走。后来张忠谋的经营理念也是受到了德州仪器的影响。
在德仪,张忠谋真正感受到了美国科技公司的创新力量:“‘疲倦’简直是听不到的形容词。加班是不成文的规定,而且全都是自愿,也没有什么加班费。‘失败’从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甚至同情。但受挫折者必须振作重来,如再有挫折,再重来,直到成功为止,大家一起赌,一起输,一起赢,一起往前拼。”
27岁,张忠谋获得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管理职位:锗开发部门经理。主导了半导体产业诸多技术革命的张忠谋,到今天依然算不上技术专家,他走的是领导技术专家,驱动技术变革的路子。这个小经理则是重要的开始。
41岁那年,张忠谋登上了新高峰。他成了德仪统领3万多员工和全球半导体业务的副总裁,也是这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三号人物,以及美国大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
张忠谋执掌德仪时的半导体市场,群雄四起,硝烟弥漫,站在最高处的他,为了保住德仪的绝对优势,还颠覆性地革命掉了高科技不能讨价还价的老规矩,主动发起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打得产业同行们一听德仪就一脑门子的汗,甚至主动认败。靠着技术、价格上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执掌德仪半导体业务的将近10年里,世界半导体市场上,只要是张忠谋主打的战争,除了他自己,没有别人可以凯旋。德仪在半导体领域的“世界第一”也始终被他紧紧握在手里。业内权威媒体则将张忠谋形容为:“掀起全球半导体大战,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1985年,54岁的张忠谋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去到中国台湾,受台湾方面邀请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当时的台湾落后于美国至少二十年,甚少有华裔愿意离开美国,但张忠谋说当时的台湾是有潜力的,他希望把工业技术研究院变成一个可以推动台湾产业的单位,“这是一个挑战,但我想把工业技术研究院做到世界级的研究机构”。
敢赌,所以能称霸全球
张忠谋担任工研院院长后对工业技术研究院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这些改革让张忠谋在工研院受到排斥与反感,曾任台积电技术长、现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教授的胡正明如此描述:“张忠谋是一个不能容忍愚笨的人,所有人对张忠谋是又敬又怕。”
后来经济学家李国鼎找到张忠谋,希望他创办一家半导体公司——台积电。张忠谋说,这就是在赌,赌我剩下的年华。但他却没有退缩。他以电影《教父》形容自己,“给你的,你不能选择”。他表示,若当下说不,可能显示他没有野心,台湾半导体产业可能一路黯淡。
因为当时的台湾不但技术落后美国两代,还缺乏设计、行销等各方面的人才,唯一有的就是制造人才。如果在台湾开新公司还照搬美国公司的模式,那完全没办法跟他们竞争,所以张忠谋选择了专业代工的模式,当时的困难是可挖掘的市场太小,很难接到订单。
1988年,张忠谋迎来了第一个大胜利:他拿下了英特尔的订单!当时,他竭力说服老对手刚上任的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到台湾参观台积电。彼时,格鲁夫正大刀砍掉储存器业务,向电脑处理器(CPU)业务转型,张忠谋吃准了格鲁夫要转型就必然集中火力搞研发设计的心思,努力说服他,让台积电去帮助英特尔搞制造,英特尔可以集中精力搞CPU。格鲁夫知道张忠谋看穿了他,但更认同其想法。随后,英特尔对台积电的制造进行了认证。再随后,台积电通过认证,拿到了英特尔的订单。
在英特尔这张世界通行证的助力下,台积电开始了高歌猛进的发展,连连成为台湾最赚钱的公司,直到成为全球最赚钱,也是市值最大的半导体企业。
台积电的成功,最重要是选对了路子。
任何产业大到一定程度,都会有一个继续分工与细化的过程,并培育出新的行业龙头。张忠谋不但以前瞻和远见,抓住半导体产业分工细化的机会,而且是亲自缔造了这个机会。
一出手就做到世界最极致,然后持续研发、技术投入并规模扩张,建立起外人望洋兴叹的护城河,则是台积电持续领先的核心原因。
张忠谋一开始就在按世界顶尖科技水准操作台积电。当年,英特尔认证时一口气提出了200多个刁钻的问题,台积电24小时不眠不休地克难攻关,所以才把单子搞定。2016年,台积电的研发费用超过22亿美元,这么大的投入,只为制造技术这一件事。
2011年,张忠谋得到了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荣誉奖章,原因是在美国人看来,张忠谋的代工思维是破坏性创新,破坏了原来的市场秩序,破坏了 Intel、TI 这些大公司高枕无忧的垄断状态。这种破坏性创新确实改变了半导体业的游戏规则,但却是一个正面的改变——半导体行业从此百花齐放,百家齐鸣。
80岁高龄仍在一线:台积电和我都不能休息
张忠谋曾退休过一次,2005年6月,他将权杖交予其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蔡力行。蔡力行就职后,张忠谋只作为台积电的“精神领袖”而存在,除了定期与高层主管碰头,他把更多时间花在了演讲、读书以及自己喜爱的古典音乐和文化上。
但接班后,台积电几乎停止发展。于是,2009年6月,在辞去台积电CEO职务四年之后,张忠谋以78岁高龄,重新担任公司CEO,同时兼任董事长职位。再度执掌台积电,张忠谋立即从台北搬到新竹,开始重新做一线业务员的工作,直接跟客户谈生意,飞去美国见乔布斯,即使当时没有拿下苹果的订单,但一个即将80岁的老人依旧用年轻人的干劲儿在拼搏。
张忠谋形容自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想自己上前线,也许可以把台积电的成长加快。”他重新执掌台积电后,三年的时间里,台积电成长了差不多40%。
“未来几年,我绝对不会休息,台积电也不会休息。只要我的健康允许,我就会一直继续。”
结语
冒险贯穿了张忠谋的一生,无论是刚开始选择半导体这个行业,还是回到台湾创业,每一次的决定都是一次冒险。而他也鼓励年轻人要敢于冒险。2012年青年论坛上,主持人陈文茜问张忠谋怎样看待想要创业的年轻人,并且提到郭台铭会质问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我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把电话簿当做枕头,你有这个决心吗?”
张忠谋回答说:“我想我不会跟郭台铭这样跟年轻人说,创业固然需要非常努力、勤奋,可是创业了三十年还要一天到晚每天做十六个小时,不见得需要。我也创业,但我从第一天起就没有工作十六小时。勤奋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但也要有胆子、肯冒险,也就是肯赌!”张忠谋的人生就是不断挑战不断赌,而他也赌对了。
张忠谋骨子是一个浪漫的人,热爱桥牌、古典音乐、阅读,也会跟妻子一起去看画展。作家陈文茜形容他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每天都要阅读,少则三个小时,多则六七个小时。
而现在,退休了的张忠谋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写自传、打桥牌、读书和旅游上,就像他说的“要把余年保留给自己和家庭。”
参考资料:
《张忠谋拿下半导体诺贝尔奖》,IEEE专刊“IEEE Spectrum”
《张忠谋:如何在台湾小岛以破坏性创新永远改变了世界半导体业》,文茜大姐大
《我害怕成功》,陈文茜
《这个86岁的中国人一跺脚,全球科技业会地震》,华商韬略
【张忠谋的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袁谋福的创业故事05-11
潘贵忠的创业故事05-11
张晓的创业励志故事05-12
张春光的创业励志故事05-11
张伯宏创业故事05-11
五张桌子起家的创业故事04-30
讲述少年CEO张伯宏的创业故事05-11
惠施之谋的成语故事07-03
关于张小生包子铺创始人张亚甫的创业故事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