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创业故事
创办养殖企业,除了动物疫情、疾病风险、技术水平和硬件设备之外,很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养殖创业的瓶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养殖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养殖创业故事1
琼海小伙谢善阳:坚持最初创业路 规模养殖豪猪致富
家住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红色村三乐塘村小组的谢善阳在技校毕业后,他曾在海口、广州等地打过工,摆过地摊,卖过烧腊,开过文具店……虽然没取得多大成就,最后,他仍然坚持最初的创业梦,返回家乡海南琼海,率先规模养殖豪猪成功,并且向村民及全省多地农民输送豪猪苗和养殖技术,带领越来越多村民致富。
琼海小伙迷上豪猪 辗转几年重归养豪猪创业
谢善阳在2007年从海口的某技校毕业后,他现在海口一家公司实习,接着又到广州学习电动工具维修,后来又到了某企业当业务员。正是在广州的学习、打工中,谢善阳偶然发现市场上有卖豪猪刺,好奇下,他了解得知,安徽有豪猪养殖基地,2008年就到安徽考察。
“最早我是在电视上的健康栏目了解豪猪刺用途广泛,而且还发现市场很少有卖豪猪刺的。”2009年,谢善阳回乡决定养殖豪猪创业。
谢善阳把想法和父母交流后,父母没有同意,而是投资10万元让他到海口桂林洋大学城经营文具店,但最终以亏本告终。后来几年在父母的支持下,谢善阳先后在海口、广州等地打过工,摆过地摊,卖过烧腊,开过文具店,虽然未能坚持,但“业虽败、心还在”用谢善阳的话说“就算交了学费”。
2011年谢善阳在海口当酒类业务员,这时他认识了如今的妻子,当时妻子在海口某公司当会计。受母亲启发,谢善阳决定先开始销售豪猪刺,于是他摆起了地摊,有时候一天最高销售1000元。
“如果把豪猪肉一起卖,生意肯定会更好。”2012年,谢善阳重新回到养殖豪猪的创业初衷,并得到妻子的支持,他瞒着父母家人,辞去海口当时月薪5000多元的稳定工作,夫妻两人回阳江乡村养豪猪创业。
像娘家借钱引进豪猪养殖 努力克服“四道关”
经历多次创业失败,还先后花去父母几十万元的储蓄,但谢善阳志更坚、心不灭,2012年下半年他向娘家借5万元作为本金,到安徽学习并引进15头共5组(每组1公2母),每头3700元。
当时由于没有经验,所引进的豪猪因安徽、海南两地气候条件差异,水土不服,导致一下子死了6头。谢善阳没有消极更没有后悔,他积极向市、镇畜牧兽医部门技术员请教,还与当地养殖专业户交流探讨,针对豪猪生长问题,利用食盐防治,同时改善生长环境,在饲料中添加本地沙黄土等,经过半年摸索实践,终于控制疾病,母猪也开始产仔。
第一道“水土适应关”过了,又来了“母咬仔”难题。2013年豪猪共产仔18头,其中有10头被母猪咬死。谢善阳经过学习得知,一旦母猪受到惊吓,它们为保护仔猪不受侵犯,最好的办法就是咬死仔猪。
原因找到后,2014年谢善阳再次借了6万元到安徽引进30头(10组),重新改造修建猪舍,达到母、仔隔离饲养、改良生长环境。
第三道关是“防病治病关”,豪猪常见病为猪脚瘫痪、感冒、痢疾等,谢善阳经常向当地专家行家学习请教,逐渐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为豪猪养殖的行家里手。
面对最后“销路关”,由于豪猪肉质生性有一股膻味,推出市场一时难以接受,谢善阳研究发现,豪猪臀部生长着一种自我防护的特殊器脏,遇到攻击时,发放膻味以防护。只要在屠宰时除掉,膻味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多方学习养殖豪猪 年出栏商品豪猪200多头
创业之路的跌跌撞撞,使谢善阳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他意识到创业不能单凭一股热情,要尊重科学,掌握相关技术技能。
在豪猪养殖过程中,谢善阳将海南与内地的温度、湿度作比较,做好猪舍通风透气,安装电灯、风扇等防暑防寒的装置,确保豪猪有健康成长的'环境。
谢善阳还根据野生动物的特性,向当地中草药医生请教,了解“双黄连”、板兰根等中草药的作用,用于豪猪的防病治病。以黄豆、玉米作为主料,到河边和山野中,采摘本地植物的叶茎根来搭配饲料,并按豪猪的大小,体质强弱的配比进行饲养。
同时他起早贪黑,专注母猪发情期所需的营养、温度、湿度,落实防病防疫的举措,守在生育期母猪的身旁,配好饲料里蛋白质与青饲料的比例,抓好复配繁殖,加快豪猪的繁殖。
由于科学管理饲养得当,后来引进的豪猪安然无羔、生长正常,因为在当地喂了盐水,回来又喂盐水又控制食量,让豪猪逐渐适应水土;豪猪生长过程,决不喂含激素的饲料,而是以当地玉米等为主料;防疫则主要使用中药不使用抗生素……谢善阳终于成功了!
目前,谢善阳家的豪猪存栏量达到了600头,其中母豪猪110多头。豪猪生长期一般10个月至1年,1头商品豪猪20至25斤,市场价每斤95元左右。年出栏商品豪猪200多头,赢利20余万元。
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谢善阳还报名参加海南电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积极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参加团省委举办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暨农村合作组织负责人培训,还积极参加省、市创业致富大赛,并以《野生豪猪驯养繁殖养殖基地》项目获省创业大赛初创企业组优秀奖,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创业创富能力。
牵头成立三乐豪猪合作社 开发豪猪产业链
谢善阳在海南率先规模养殖豪猪成功。为使产业不断做强做大,让人们接受,扩大市场效应,他邀请村内外对豪猪饲养感兴趣的村民前来参观,接受村民们咨询,并向他们提供种苗与技术。
2014年底,谢善阳牵头成立了阳江镇“三乐豪猪合作社”,向来访者提供资料信息,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共同进步。所有社员的豪猪苗、养殖技术和防病防疫技术由他负责,待豪猪出栏时,他又以市场价格将其收购,实现社员、顾客和自己共赢。
除了周边乡亲,三亚、儋州、白沙等地农民纷纷慕名而来购买豪猪苗和学习养殖技术。合作社与岛内外52户养殖户合作,年出栏豪猪3000头以上,发展势头良好。
如今,谢善阳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正在自家承包地中增建二幢豪猪场,还筹划合资100万元,在村外建设存栏1000头的豪猪基地。
谢善阳希望经过扩大养殖规模向深加工进军,他还加紧引进技术及人才,开发豪猪药用及工艺品项目,使豪猪养殖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养殖创业故事2
大学生返乡创业养鹅 养殖成功却愁销路
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想着到城里工作,然而他们两人却放弃城里的好待遇,“一根筋”似的回到农村搞养殖。对于蔡造亮、唐功强两个年轻人的做法,多数村民无法理解。蔡造亮的父母也十分纳闷:千辛万苦供孩子上大学,就是希望他将来有个好前程,而他却放弃城里的好工作,回到农村创业从事养殖。
俩小伙放弃城里待遇,返乡创业搞养殖
“这些鹅都很大了,可是我们卖不出去。如果继续养的话,每天要好几百元的花销。”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蔡造亮看着自己养殖的成群白鹅喜忧掺半:喜的是,他们的养殖获得了成功;忧的是,这么好的鹅却找不到销路。
蔡造亮和唐功强都是海南儋州人,蔡造亮2009年毕业于某某的一所高校,专业为生物制药;唐功强毕业于海口的`一所中专学校,学的是临床学。“我们原来并不认识,后来同在一家制药厂工作时成了好朋友。”唐功强透露,在这家制药厂,他们都属于技术类的工种,待遇很好。
工作几年后,蔡造亮与唐功强都有了一些积蓄。他们经过商量,做出了一个让村民及家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返乡创业。蔡造亮说,当时村民们对他的做法都无法理解,父母对他的做法也感到很惊讶,难以接受。
随后,蔡造亮和唐功强在海南省儋州市三都镇文昌村租下了一个场地,决意从事养殖业。
坚守荒郊野外,养鹅获得成功
看到他们在农村的干劲,家人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逐渐支持他们,同意他们在农村尝试创业。
经过反复考虑,两个年轻人就选择了养鹅。一方面是养鹅的技术容易掌握,另外当时鹅肉的市场行情不错。去年10月份,蔡造亮和唐功强在一片质疑声中,脱下了在城里穿的时髦服装,换上了皱巴巴干农活的衣服,戴上草帽,挽起裤腿,扛起锄头,在租来的地上开荒、平整土地。为了节约资金,大多数的活都是他们自己干,自己铺路、砌鹅舍、建瓦房。足足干了一个多月,一个养殖场终于初具雏形,大学生返乡创业也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接着,两人购买回鹅苗,看着这些白绒绒的小东西,他们笑着说:“毛茸茸的,很可爱。”从那时起,他们就当起了全职的“鹅爸爸”,白天喂它们吃东西,晚上轮流看着它们睡觉。“小东西喜欢挨着压着睡觉,要是不把它们分开,第二天就会有小鹅被压死。”蔡造亮回忆起当初照顾鹅苗的经历。
为了养好这些鹅,两人买来专业养殖书籍,并从网上查阅相关养殖技术资料。“我们学的专业对养鹅有一定的帮助。有一次,一只鹅突然生病死了,我就拿来解剖,查看是什么病因,原来是支气管发炎,幸好不是传染病,不然就麻烦了。”唐功强笑着说。
在荒郊野外,两个年轻人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驱走寂寞和孤单,养殖获得了成功。
遇尴尬,辛苦养大的鹅卖不掉
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 两个年轻人历尽千辛万苦,养鹅最终获得成功。当初那群“毛茸茸很可爱”的小鹅如今变成了漂亮的“白天鹅”,每只体重达到8至10斤,马上就可以出售了。由于这些“白天鹅”是以放养为主,鹅肉结实肥美。两人对鹅的销路充满了信心。
但是,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一帆风顺。由于对市场不太熟悉,400多只肉鹅尽管一天一个样,但却找不到销路,白鹅面临销售难的问题。
春节临近,他们信心满满地以为可以卖个好价钱,现实却给他们当头一棒。摆到市场上的鹅无人问津,不是嫌贵就是说鹅的个子太大了,不想买。他们只能到澄迈、临高、万宁、海口等市县四处联系买家,跑了大半个海南,买家给的价钱都比成本价低很多。
眼看着含辛茹苦养大的鹅体重一天天下降,一天卖不出就要多花费几百元的花销。这一尴尬境况,让两个年轻人束手无策。“第一次创业,我们不想亏得太惨,只求能把鹅卖出去,收回点成本,才能开始第二阶段的创业。”蔡造亮说。
“下次养殖,我们一会先做好市场调查,找好销路,未雨绸缪。”唐功强一边抚摸这些白鹅,脸上写满了无限的惆怅。
养殖创业故事3
规模养殖三黄鸡 “80后”小伙返乡创业带富乡亲
2016年黄海宇辞掉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创业期间遭遇过挫折,最后他凭着一股韧劲,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让自己创业成功。如今,他的生态养殖基地年产三黄胡须鸡6万多只,去年年销售额达600多万元。
“互联网+”打造养鸡致富路
来到了康盈农业合作社养鸡基地。放眼望去,数以万计只鸡在山地里自由啄食。谈起最初萌生回家创业的想法,黄海宇说,三黄胡须鸡以肉嫩骨细、肉质特佳及具有三黄胡须的独特外貌而声名远扬。在紫金有“不吃三黄胡须鸡,枉入好义镇”的说法,所以在2014年他将目光投在了父辈们从事的养鸡事业上,并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农场+农户+互联网的发展道路。
黄海宇大学时念的是建筑专业,在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和妻子在深圳有着高薪、体面的工作,但是每天的应酬,让他非常厌倦,使得他产生了创业的念头,在2013年与家人商量后,夫妻俩决定返乡开展蔬菜种植创业。随后,他租赁了100多亩的田地,搭设了30多亩的蔬菜大棚,开启了自己的创业旅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蔬菜基地建设刚起步时,没想就遭遇了台风灾害,加上对蔬菜市场价格预判不准,使得他当年就亏损了70多万元,首次创业就以失败告终。
首次创业失败后,黄海宇没有灰心,后来创办的康盈农业合作社年产三黄胡须鸡达到了6万多只,年销售额600多万元,拥有18家“康盈农业·好义三黄胡须鸡”专卖店,与23家中高档酒店、饭店有稳定的合作关系,业务遍布河源、惠州、深圳、东莞,还成立了“好鸡有”独立电商平台,专门卖合作社养出来的好义三黄胡须鸡。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义镇独特的土质及地理环境,甘甜的水质和千百年传承的鸡品种,让好义三黄胡须鸡肉不带腥味,嘴黄、肉黄、脚黄,肉质坚、韧性足,香中带甜,鸡味十足,三黄胡须鸡也成为了该镇的一张农业名片,该镇成功申报三黄胡须鸡养殖专业名镇。
康盈农业合作社养鸡基地位于紫金县好义镇小古村附近,该村为省定贫困村,有39户贫困户,其中27户为可开发贫困户,由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挂扶。在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的努力下,好义镇充分发挥 “好义三黄胡须鸡”专业镇的优势,依托康盈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的新路子。一方面通过帮扶单位出资入股合作社,采取分红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合作社将提供鸡苗、技术等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协议保价收购,这样既规避了风险,又保障了村民权益。通过这些扶贫措施,增加了村民收入,夯实了发展基础,带动27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让三黄鸡成为“战斗鸡”
康盈农业合作社在喂养三黄胡须鸡过程中,拒绝激素,拒绝速成,喂养五谷杂粮,每一只鸡都养足半年,和家鸡一模一样的养法,确保所喂养的鸡品质好、味道佳、韧劲足,以适应中高端消费市场。
放眼未来,黄海宇表示,他将会不断地壮大基地和农户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不断做大专卖店、酒店、电商业务,筹建自己的饲料加工厂,往第三产业延伸,以“鸡”为主题,创办自己的`餐饮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带领好义三黄胡须鸡越走越远”。
在紫金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紫金县委也提出了着力打造茶叶产业、蔬菜生产、紫金春甜桔、红肉蜜柚、生猪养殖、三黄胡须鸡养殖等“六大基地”。紫金好义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三黄胡须鸡养殖基地作为紫金县着力打造的“六大基地”之一,紫金县相关职能部门和好义镇党委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依托资源优势,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三黄胡须鸡养殖,进一步打响三黄胡须鸡养殖专业名镇这个品牌,打造成好义的特色产业名片,实现“以特富农”。
黄海宇表示,今后,他将会紧紧依托好义镇三黄胡须鸡养殖专业名镇这张名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做强做大自己的合作社,通过自身努力带动更多农民去养好鸡,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要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人吃上安全放心的鸡。
看过“养殖创业故事”的人还看了:
1.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2.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案例六则
3.真实农村小伙创业故事
4.成功商人的创业故事
5.80后成功名人创业故事
【养殖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养殖创业故事05-10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05-10
养殖成功的创业故事05-10
农村小本创业养殖故事05-10
小本农村创业养殖故事11-18
大学生养殖创业故事05-10
农村养殖的创业05-12
农业养殖创业项目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