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本农村创业养殖故事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农村小本创业养殖故事
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展现在社会发展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的展现在创新和创业发展的基础上。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的农村小本创业养殖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胶州胶东街道办事处朱家寨村的孙立国夫妇,在偶然的机会发现养鸽商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每年10多万只鸽子销售到岛城市场。由于养殖的鸽子供不应求,每年的利润达到百万元。眼下,致富后的孙立国有了更大想法,除了扩大规模增加蛋鸽养殖数量外,还将对鸽子进行深加工,对于爱好养鸽的村民,他愿意免费传授鸽子养殖技术,带动更多人致富。
夫妻俩改行养殖鸽子
记者在朱家寨村的国霞养鸽场看到,一只只白色的鸽子在笼子里悠闲地吃着饲料。据孙立国介绍,他原先从事过很多行业,开过半挂车,开过收割机,经营过饭店,养鸽子之前还贩卖辣椒。
2001年初,他到威海收购辣椒,偶然间看到有家大型规模化养鸽子企业,当时就萌发养殖鸽子的念头。刚开始父母觉得风险大并不支持他的想法,但妻子却非常支持他,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购回600对“美国白羽王”和“泰森”种苗,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养殖的鸽子生病了不少,好在及时请教专家,到了年底一算账,鸽子数量增加了不少,还小赚了一笔,让他对养鸽信心倍增。
一年出笼10万只乳鸽
“养殖鸽子有很多学问,刚开始我不懂,都是一步一步琢磨出来。”孙立国告诉记者,鸽子喂原粮,只要把小麦、玉米、高粱、豌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就行,不需要加工,再配以中沙、贝壳粉、骨粉、鱼粉和红土等矿物质,让种鸽多产健康蛋、促进乳鸽快速增长。他还安装了自动饮水器,全自动喂料机,既节省了人力,又减少了饲料的浪费,降低了鸽子的喂养成本。现在每月至少出栏上万只乳鸽,由于鸽子不适合长途运输,他养殖的鸽子主要销售到岛城市场和周边的高密、诸城等地,一年下来至少能出栏10多万只。
“今年的饲料比往年便宜,鸽子的利润自然增加了不少,每只鸽子的利润在7元左右。”孙立国说,自己养殖鸽子的品种是“美国白羽王”,因繁殖率高,宰杀褪毛后皮色和肉色好,非常受客户的青睐,每年向他购买种鸽的养殖户也有很多,每对种鸽的售价在120元左右,每年的利润近百万元。
“下步我打算再扩大规模,对鸽子进行深加工,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说起今后的养殖规划,孙立国信心满满地说,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将养鸽场发展成为山东省内最大的鸽子养殖基地和种苗基地。现在他已经成立养鸽专业合作社,他愿意免费传授养殖技术,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农村小本创业养殖故事(二)
2001年,中专毕业的李军,年仅19岁。他率先回村自学养殖特种鱼,成为当地水产行业最年轻的千万富翁。此外,他还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带领200多户村民一起致富。他预计,3000多亩的养殖规模,今年年产值过亿元。
弃保安工作回家养鱼
2001年,中专毕业后的李军找不到理想工作,在一个居民小区当起了保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到餐馆吃饭,要了一盘鳜鱼,价格100多元,“其实,这种鱼在我们村很常见,没想到这么贵?”这年,他辞掉工作,在华南海鲜市场做调查,并翻阅了一些养殖鳜鱼的书籍。
19岁的李军有了创业冲动。他决定回家养殖鳜鱼。事实上,他家乡的荷包湖农场水源充足,鱼塘多,具备鳜鱼养殖条件。他把想法跟父母和盘托出,“我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军的哥哥李允表示支持。父母无奈,只得同意兄弟俩,并拿出了11万元积蓄予以支持。
第一年亏得血本无归
挖鱼塘,盖棚屋,找鱼苗,置增氧机,李军信心满满。2002年,他用16亩鱼塘养殖鳜鱼,并花了2个月时间,到汉江边找渔民收集了万余条小鳜鱼苗。曾养过鳜鱼的蔡师傅告诫他:“鳜鱼要吃小活鱼,死鱼不吃,饿了就互相残杀,且对水质要求很高,缺氧就死。”
李军从广东引进了300万条小麦鲮鱼作为活饵料养殖。但给鳜鱼喂多大的饵料鱼,又是一门学问,太大吃不下去,太小则增加了鳜鱼的捕食活动量,影响生长速度。7月的`一天,离鳜鱼上市仅3个月。天气闷热无比,耐氧能力差的鳜鱼,纷纷浮出水面。浮头就意味着死亡,当李军开始抽水、转塘时,一切为时已晚,整塘鳜鱼瞬间全军覆没,损失达10万元,血本无归。
债主紧逼险些卖掉鱼塘
李军的失败,引来了村民们的嘲讽。“你搞这行不行,完全是瞎掰。”当时,在村民汪文学看来,李军成不了大事。
经朋友介绍,2003年,李军赴黄冈罗田县找郎正全师傅学技术,并一呆就是3个月。“你年纪这么小,有这个闯劲,让我佩服。”郎师傅将自己的鳜鱼育苗孵化、养殖技术,全部教给了李军。
李军不想放弃,回家后再借3万元钱,购了8000条鳜鱼苗。但这么多鳜鱼的“吃饭”难题,又让他栽了跟头。“饵料供应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鳜鱼自相残杀。”
3年的时间,李军先后亏损20万元,债主无数。2004年春,李军家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恰巧在这一年,哥哥李允患了肾病综合征,需要大量的钱治病。一些债主眼看李家无钱还债,甚至抱走他家的电视等值钱物件。
母亲哀求李军,“你把鱼塘卖掉吧。”那一刻,他哭了,“搞了几年的养殖,眼看就要成功了,要放弃我心有不甘。”在他困难时刻,李允的岳父出手,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亩产2500斤鳜鱼创养殖神话
2005年5月,连败三年的李军,放手一搏。他找亲戚、朋友再凑了5万元,购置了自动测氧机。实际上,此时的李军,其鳜鱼养殖技术,已是十分成熟,“何时下饵料,每亩下多少,何时换水、消毒,这一切我了然于胸。”
为了解决活饵料鱼供应问题,他将麦鲮养殖交给其他村民,然后以合适的价格收购。2005年,他承包的50亩鱼塘,收获了8000斤鳜鱼。当时,鳜鱼价30多元一斤,这年,他的毛收入近30万元,纯利润达15万元。2006年,李军扩大了养殖面积,承包的鱼塘面积达100亩,他拿出70亩养殖鳜鱼,此外,还用30亩养殖新品种黄颡鱼,实现多元化养殖,分担风险。“黄颡鱼可高密度养殖,耐低氧,抗病能力强,产量易保证,风险系数相对较小。”这一年,他的毛收入有200多万元,纯利润就有100多万元,鳜鱼养殖亩产达到2500斤。2009年,李军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截至2011年4月,该社社员发展至200多人,养殖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年产值过亿元。
如今,李军扩大了养殖品种和规模,并承包了300多亩水域,养殖鸭嘴鲟、鲈鱼。目前,他正在通过中间商联系销售渠道。
农村小本创业养殖故事(三)
今年35岁的潘远香是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村民,她3岁时因病致双下肢瘫痪,系肢体二级残疾人,只能用手爬行,大家都喊她“爬行女子”。她曾自卑和哀怨过,但擦干眼泪后,凭着身残志坚的毅力,她艰难求学和创业,创建了一个养殖场,还要带动村民致富。她闯出了残疾人奋发向上的心声,闯出了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自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不幸,但依然要选择坚强。”潘远香说。
近日,记者来到屏山县大乘镇正直村,实地采访了这位自强不息的“爬行女强人”和她的养殖场。
祸从天降 小女孩学会坚强
潘远香的犇犇肉牛养殖场位于大乘镇正直村石明组,地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记者赶到这里时,潘远香和工人正在切割草料喂牛。尽管之前当地有关部门作了介绍,但初见潘远香还是带给了记者强烈的震撼:她的下肢严重萎缩,只有上半身能够活动,要挪动身躯必须靠双手爬行。她此时正坐在地上,费力地用刀宰草。宰好的草料放在背篼里后,她又使用双手挪一步再把背篼往前拖一下。进入养殖场内后,她像招呼自己的孩子一样,和场内的西门塔尔牛说话,并一一为它们喂草料。
就是这样一个潘远香,却建起年产值超4百万元肉牛养殖场。
3岁时,潘远香因高烧不止被送到一家私人诊所,经医生抢救命保住了但却不能直立行走。后经检查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慎打坏坐骨神经。从此,潘远香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从5岁起,只有上半身能正常行动的她,便在家厨房负责烧火煮猪食。至此再没单独“行动”过的她,在一次“意外”中学会了爬行。“在一次烧火中,多加了些柴火,火焰猛喷出来,把旁边一堆柴火点燃了,把我吓着了就摔了个跟头,然后我下意识的往外头爬。”
学会爬行的潘远香很兴奋,她终于觉得自己不是废人。从此,她开始试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尽力学会自己做家务。为了读书,她坚持爬行上学。“夏天地面很烫,手掌心几乎全是泡,冬天两只手全是冻疮,红一块、紫一块的肿得像泡粑。”潘远香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用稻草编手套,由于技术不过关还没到校就磨破了。“那时候家里穷,下雨天手上沾满了泥,只能到校前两手搓搓就算了。”
10岁才勉强上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对于潘远香而言,都比常人艰难许多。别人做一遍就完成,她却要付出数十倍的努力。艰难念完小学和初中,她的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三,但继续上学却成了难事,无法正常行走的她被学校拒之校外。但潘远香并不服输,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高场职中的一位招生老师答应让她入学,还为她争取到了特殊照顾。当年,潘远香的事情经媒体报道,迎来不少好心捐助,为她省去了三年的学费。
生活磨砺 “爬行女”乐观面对
潘远香2003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又去学习了电脑和会计知识。2005年开始和人一起做家装,她主要从事设计工作。“我们是典型的‘游击队’,做熟人的活以及他们介绍的家装,几年下来还是攒了一点钱。”
潘远香说,她2006年尝试养鸭,辛苦了一年最终血本无归。“亏了几万元,都是借的,压力太大了。”正当她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她当年成家了。原本应该沉浸在婚姻的喜庆之中,丈夫却在她怀孕期间离家出走,至今没有消息。谈到这里时,潘远香神情显得非常凝重。“儿子现在9岁了,送在我妹妹那里读书。家庭的事情都过去了,我现在全部的精力是搞好养殖场。”潘远香对于家庭的变故不愿多谈。“儿子出生后过得十分艰苦,我的身体情况不好,连背他都困难。在家人的帮助下,孩子慢慢长大,也十分健康,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但孩子慢慢长大了,我这个残疾妈妈给他带来了自卑情绪。我必须学会坚强和乐观,以此感染孩子。我也必须搞好自己的养殖场,让孩子今后以妈妈为骄傲。”潘远香说话间透露出坚毅。
艰难创业 残疾身躯撑起一片天
儿子2岁时,潘远香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几年时间里,潘远香搞装修、养鸡鸭,事业上最终都没有起色,还负了债。“受到打击,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我想不通,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还是失败呢?上天已经对我不公平了,我不能就此消沉,每天还是要乐观面对生活的重担。”潘远香说,她又重回原点,脚踏实地重新从事自己的装修行业,其它的就不要去乱想了。
2012年,她开始四处了解和学习肉牛养殖,还专门请教了畜牧部门专家。说干就干,在亲朋好友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养殖场2013年在她老家动工建设。“现在已投入了200多万,除了养殖场建设外,肉牛的本钱很大。”潘远香说,养殖场目前有42头肉牛,还有75头分给了屏山的农户喂养。
据潘远香介绍,养殖场今年的计划是出栏200头肉牛,产值400万左右。今后,她还将建一个肉牛屠宰场,形成一条产业链,直接面向市场。“预计6月就有一批肉牛上市,前来预购的很多,目前供不应求。”
潘远香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带动附近村民特别是残疾人共同致富。“养殖场今后繁殖的小牛将送给乡亲们喂养,我提供技术和饲料支持,并全部回收肉牛。牛的生长期在8—10月之间,乡亲们每头牛能赚5000元左右。”潘远香告诉记者,?如今,肉牛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他们走上了养殖场加养殖户互惠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市场前景良好。
潘远香的想法赢得了乡邻们的尊重。58岁的村民潘洪清说,潘远香虽然残疾,但干事有魄力,深得大家信任。“她建养殖场的时候,我和其他村民经常来帮忙,我还借了2万元给她。我今后也准备养几头牛,这样既能照顾家里,每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不必出门打工了。”
学驾驶开车梦今年能实现
在潘远香的家中,她购置了一台安装在汽车上的残疾人操作设备。“开车也是我的梦想”,潘远香说。
其实潘远香从小读书、在家人的不理解下非要读高场职中。按照当地人的说法,等她长大了,随便摆个摊摊,找个人家嫁了。但是在潘远香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要努力过上好日子。
潘远香说,从小一个亲戚要经常骑摩托车进城,那个时候他很喜欢进城去,因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虽然她身体残疾,却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也没有感觉到自卑。”潘远香谈到别人用异样眼光看他时候说。潘远香说,她还在上海学习驾校,能够开车也是她的梦想,也许今年就能实现。
据屏山县残联负责人介绍,潘远香的肉牛养殖场带动了23名周边残疾人发展肉牛养殖,残疾人家庭年增收1万元以上。潘远香身残志坚,自强创业,她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同时带动周边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帮助他们共同致富,将自立、自强的道路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延伸。“潘远香是残疾人创业中的典型,市县对她的养殖场都十分重视,并给予了政策支持。目前,省市县残联打算将潘远香的自强创业事迹在全国相关会议上进行交流。同时,我们将联系畜牧等部门,为潘远香的养殖场提供支持和帮助。”该负责人说。
【农村小本创业养殖故事】相关文章:
小本农村创业养殖故事11-18
农村养殖创业故事05-10
小本创业故事05-10
小本创业故事05-10
农村养殖的创业05-12
农村小本暴利创业点子09-28
农村小本创业项目05-10
农村小本创业项目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