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房创业故事

时间:2022-12-09 19:47:57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面包房创业故事

    创业,餐饮行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小吃店创业更佳。小吃店创业上手快、成本低、回报高。小吃店的创业貌似不错,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面包房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面包房创业故事

  创造武汉热干面传奇的人(一)

  “不服周” 立志要让方便热干面“武汉造”

  刘海元骨子里有武汉人“不服周”的气质。

  1997年之前,刘海元还是武汉一家主营食品流通的国有贸易公司的经理,正赶上国有企业改革,他便和三位老同事辞职下海创业。凭着国企积累的人脉,他们取得了“南方黑芝麻糊”、“必是饮料”等8个产品的销售代理资格,创建了武汉冠利达必是有限公司。2001年公司销售额过千万元,但是,利润有限。

  2003年,武汉本地媒体报道了河南一家企业率先生产方便热干面,半年在汉销售了2000万。作为地道的武汉人,看见了这个报道,刘海元心里非常不是滋味。“热干面是武汉特有小吃,多少代武汉人都对热干面有着很深的情结,作为热干面的发源地,武汉人没有自己品牌的方便热干面,却被河南人在市场抢了先。”刘海元说,那一刻,他就下定了决心,把方便热干面作为自己的`项目,一定要做出特色地道的武汉方便热干面,与河南热干面一较高下。

  不服输 资金链断掉时贱卖住房和门面

  千年以来,热干面都是手工制造,如何变成方便面?刘海元邀请了武汉三所大学的多名食品专业教授进行项目研究。研发耗时两年半,其中,6个月仅面粉损失就超过了百万元,购买的多款设备都因无法生产被当作废铁卖掉小吃创业故事小吃创业故事。

  当技术终于取得突破时,资金链也完全断掉了,员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工资都无法发放,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

  为了尽快聚集资金购买设备,刘海元把自己的住房和商业门面房低价卖了。当时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劝诫他,商业门面房以后拆迁会升值绝对不要卖。刘海元说:“如果有办法我根本不愿意卖房子,既然选择了方便热干面项目,我不服输,产品要工业化生产,设备必须上马,没钱怎么办,只有卖房子了。”

  2005年1月,刘海元将非油炸风味方便面及其制作方法研制成功,并申报了发明专利。通过此专利技术,向厂方订制了专门的生产设备,此款自制设备终于让热干面在生产线上复原成功,拌上芝麻酱等佐料后,无论色香味还是入口的那股韧性就跟手工做出来的味道不相上下。

  不满足 把汉产热干面销往近40个国家

  “大汉口”方便热干面面世了,销售又成了难题。想进超市卖场,当时刘海元根本拿不出进场费。为此,他就在写字楼楼梯旁摆摊卖,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通过分析,大学生是方便面主要消费对象,刘海元便到学校销售,没想到武汉高校来自四面八方上百万的大学生,通过品尝他们的产品,逐渐成为了忠实的消费者,同时也无形中成为了“大汉口”热干面品牌的传播者。

  2006年,刘海元的“大汉口”热干面初次在食博会上露面,引起了很多商家极大的兴趣,产品随后在国内多个城市落地开花。3年前,他盯上了海外市场,把大汉口热干面卖到了美国“第五大道”。目前,公司已在3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热干面销往美国、墨西哥、日本、新加坡等近40个国家。

  张雅青的旺顺阁鱼头泡饼

  专注——“一招鲜,吃遍天”

  “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应该是在每个行业都适用的普世大法,在餐饮这个行业尤其如是。一道菜,器具硕大,有肉也有主食,三两个人、七八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一道菜都可以搞定,适合家庭聚餐也适合商务宴请,这样的菜品并不多见,鱼头泡饼算是其中最出彩的一道小吃创业故事投资创业

  对于鱼头泡饼创始人张雅青来说,早在创立鱼头泡饼这道菜品之时,她就懂得专注的力量,她坚信少即是多,大道至简。于是她全身心的投入,把鱼头泡饼这道菜精心打造成旺顺阁绝对的尖刀产品,包括菜单和运营在内,全部针对鱼头泡饼量身打造,菜品从口味到荤素搭配,也全部围绕这把尖刀来打造。

  正是这种专注,使得张雅青的鱼头泡饼成为了餐饮业中一种特色鲜明的商业模式——一道主菜叫客、桌桌必点,只一道菜一年就卖了2个亿。在其他高端餐饮纷纷下滑的同时,旺顺阁正是凭着这种商业模式成功转型,并在2014年拉开了逆势扩张的序幕。一道菜,横跨15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IT码农哥辞职卖凉皮 (二)

  十年码农自述:我为何辞职创业卖凉皮

  我出生在陕西西安农村家庭,从小学习也一般,记得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学生们都背着家里给自己用布缝制的书包,教室的窗口是用农村的白色蛇皮袋子,到了冬天北风呼啸,教室里因为没有桌子板凳而风从窗口呼啸。

  从小学开始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学习特好的同学,羡慕他们快速的解题速度,每次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都拼命非常努力,但是总是成绩平平,所以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做题,解题,高分数,你每天都得跟别人比,渐渐让我感觉从此你的人生就只能平庸,学习好的学生上好的学习,找好的工作,挣高的工资,尤其在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高考,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我们脑子里只记得高考被赋予了一考定终身的固定思维。

  很不幸,虽然我也每天晚上开夜班车,高考仍然落榜,整个暑假最怕的就是出门,就连偶尔出去都觉得身后有声音问你高考多少分。

  十年前和其他的人一样我踏上了北漂的求学生活,我们那个学校占地300多亩,最有特色是我们学校的南门是仿清华西门,北门是仿照北大西门而建,没有国办大学宽敞的宿舍,没有豁亮的图书馆,我们去也只是为拿到一个学历文凭,当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不知道学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否毕业找到工作。

  当我和其他同学为自己以后就业迷茫之中,每次暑假回家,都听到同村发小说起他们宿舍多么宽敞,那个学院有什么样专业,我听着心里总觉得很羡慕。有人问我,我说了下我们的专业,其他人四眼互对,表示惊讶,有这个专业名称吗

  2005年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师兄毕业自己创业,做网站外包,那时我们知道一个叫做php编写网站的服务器脚本语言,他的语法类似大学计算机编程的c语言,2006年暑假师兄公司办公点离开此地之后,我们班学生集体把师兄租用的.地方租下来,那是个老四合院的房子,没用暖气,上网用铁通1M,30多个人一起用小吃店创业故事小吃店创业故事。

  我当时因为家里困难,表哥把他一台当时赛扬cpu主频只有800mhz的电脑借给我去学习php, 我们集体在一个面积狭小的屋子里共同学习编程,冬天冷了只有自制煤炉取暖,遇到编程问题我们首先问度娘,谷歌。

  所有学习场所,所有编程问题都是我们必须努力克服的,虽然条件不如国办大学的学生但是我们自由思考,自己学习,自己克服各种编程问题。

  跟所有北漂生存一样,我们就业问题,因为自学了这门网站编程语言,也较早学会了互联网思维,所以有找工作都是在网上投递,然后面试。记得07年当时做网站的互联网公司很多,而因为当时国办大学没有开通php编程课程,我们学校当时学习这们编程语言学生。

  所以因为这个我们学校在当时一些互联网公司变得有名,去面试互联网公司职位,我们发现面试官问更多是你对于这个编程语言的问题和经验,而并不关心你是什么学历,什么学校背景, 听面试的同学回去说了之后,让我惊讶的是居然企业招人基本没有怎么问你学历你的学校背景。

  我当时找工作也比较艰辛,学校自学的毕竟没有实战经验,别人看到你没有实战经验,会经常拒绝你,当时我们把能进入新浪网,百度,搜狐等作为人生的梦想,当时因为运气好进入当时是个小公司,现在现在行业很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那就那个大家现在经常四处打仗的360,自此就进入了码农(IT编程农民工)的生活。

  进入码农的生活一晃就是7年, 在我身边一起工作不乏各个名校毕业的同事,有清华,北大等

  自从离开校园进入工作环境感觉相对自由, 每天更多的是朝九晚五的编程生活,为了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经常逛一些著名的编程网站,在网络跟很多技术大牛相互交流, 需要一些编程资料可以随着在网上找到, 而随着网络普及,大大开拓自己的视野和编程能力,也让我渐渐感觉到网络学习的自由和传统大学之间的巨大差别小吃店创业故事投资创业。

  在网络上大家没有学历和名校的芥蒂, 每个人平等自由的交流问题, 遇到不懂得问题可以在一些问答社区去搜索一些技术大牛分享的知识,因为网络自由分享让我也从此在优秀人身上学习知识,让自己也不断变得有自信,相信学历和高考不能决定你的一生。

  10年有幸去了最后一家互联网公司,也是我最喜欢的,这时我也喜欢上了用技术在业余时间做用户体验好的产品,因为互联网直面用户,而用户离开一个网站成本很低,所以在互联网行业内,产品第一,用户至上。

  2011年看了《乔布斯传》,让我惊醒,原来做产品可以不用做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从而完全颠覆我们对于传统行业产品的思维方式。因为自己业余时间在公司可以用技术做产品创新,同时利用微博可以看到互联网大佬经常分享的书籍,自己业余时间在地铁里每天看行业大佬推荐的电子书,例如创新者窘境知道了颠覆一个行业要从另外一个不同的市场和渠道。

  小面馆创业故事 (三)

  在面馆运营一年多以后,2012年初,宋哥看店铺已经上了正轨,于是做起来甩手掌柜,承包给了面馆的大师傅,每月固定拿3万元的承包费。

  如果用职场的薪酬体系衡量,月入三万的可能是一家金融机构的小主管、一个事业单位的技术高工,或者是某个媒体的高层一个月的工资,无论职位高低,同为打工仔,月入三万往往意味着三个字——“不轻松”。已近不惑之年的宋哥也是每月净入三万一族,只不过这是他的工资之外的稳定收入,轻松之至,原因无他,八小时之外的宋哥有个赚钱的小生意。

  “甩手掌柜”宋哥拥有一家150多平米的山西面馆,只18张桌子,最贵的牛肉面卖8块,在把面馆送上正轨之后,宋哥把店盘给了手艺精湛的大师傅,每个月上缴现金3万。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满溢着人类最原始的口腹之欲,餐饮行业充满了烟火气、麻烦、捆人,但不妨碍它是读者调查中最热门的生意。

  一种面有百样吃,如果非要对“面条”来个考证,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东汉称之为“煮饼”,南北朝叫“水引”,也是唐朝的“冷淘”。“早在13世纪,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把面条从山西带到了意大利”,宋哥是山西人,对面食滔滔不绝。跟大多数人的直觉一致,宋哥也是“不熟不做”。宋哥坐在自家小馆“晋商老号”的桌子旁接受《钱经》采访,正是下午四五点的旺点。在朝阳区双井桥附近的这个超过二十年的老社区里,宋哥接手这片铺位之前这里也是饭馆,开过N家店铺,只是都没开长久,附近一位居民笑着说“家家关门家家短”。采访当日,有位食客叫了一份小碗猪肉刀削面,6块,分量不小,客人对棒骨熬出来的面汤倒是很满意。指着那碗刀削面,宋哥跟记者交底:“每碗面的纯利润在20%左右,每月差不多能赚到4到5万元。”

  撑够半年,餐馆赚钱才有戏

  根据2011年度的城市生活消费统计,仅在北京地区的餐厅数量就达到7万家。餐馆,看着容易,赚钱不易小面馆创业故事小面馆创业故事。这是《钱经》采访十多位餐馆老板后得到的结论——餐馆半年内还没有起色最好关掉。

  这是不是你经常看到的场景:几天不见,楼下的川菜馆默默地改成了火锅店,三个月不到,大兴土木装修出来的西餐馆,老板又因为现金流难以为继,贴出转让标志。但是在周围餐馆“变脸大比拼”中,总有那么几家餐馆“屹立不倒”,每天的客流量让周围的餐馆老板们想要集体进去抽那位老板一顿。

  宋哥既经历了想要进去抽别的老板一顿,也有被别的老板YY狂抽的经历。

  2009年,同样的原班人马打造出的“晋商老号”让宋哥积累了失败教训。“当时我在做项目,空闲时间挺多,就想着工作之余投资点小生意,自己是山西人,特别爱吃面,考察了一番市场,回老家又请了几位师傅后,那一年在北京海淀区上地附近开起了山西面馆,”宋哥回忆当时说干就干的状态,只是没猜到一年之内十几万就打了水漂。

  “写字楼下,没人吃面?”

  宋哥考察了上地附近的客流量,以及附近的居民情况后,租下了一间300多平米的店准备开面馆,和房东协商后,房租半年缴纳一次,经过不到1个月的时间进行装修,花费15万左右的装修费——“这家店面之前没开过餐馆,要改动的地方很多”,宋哥解释。煤气管道等都需要重新设置,如果是接手其他餐馆的转让,装修费用会低一些。

  开店之前,宋哥信心满满,店面附近就是写字楼,又有居住社区,人流量大,本以为“生意不会差到哪里去的”,但自从面馆开张,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勉强撑了不到1年时间,宋哥就将其以2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算上后来拿到的转让费,多少也赔了一点。“

  后来宋哥这么反思:

  “上地附近写字楼、软件园聚集,居住的社区也是近几年的新社区。在上地附近工作出入,以及居住的人以年轻人居多。饮食习惯上以快餐、中式套餐为主,对面食类感兴趣的人不多。所以开馆最最重要的'就是选址。”

  机缘巧合,让宋哥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地址,一家成熟居民聚集地的烧烤店出兑,店主在这里开了半年生意差强人意,宋哥和这家烧烤店的老板谈妥之后,以十几万的转让费接手了这家店面开起自己的面馆。

  后来听说这个烧烤店老板在东四环四惠桥附近寻到一个店面后,将自己的烧烤店改名“国贸烤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然,这是后话。

  宋哥提示这8个细节

  1.后厨的成本控制是大头,如果你做甩手掌柜的,可能你的利润都被后厨的员工赚到自己的荷包里了,很残酷但很现实。

  2.如果是中小型餐馆,就不要选在有护栏、隔离带的主干道上。可以走双向车、无护栏的二级街道是不错的选择。

  3.准备半年的现金流很重要,新餐馆半年内还没有起色可以关掉了,但是半年内,还要培养客户的。

  4.如果不是只针对白领的时尚餐厅,还是不要选在高层楼房(写字楼)上吧(非街面一层)。

  5.过于依赖厨师,自己只做甩手掌柜,这样的老板,我只能说“呵呵”。

  6.无论是新店址,还是接受别人的转让店铺,一定要装修换门脸小面馆创业故事投资创业。

  7.多找几个年轻的女孩子做服务员吧,这钱别省!为了减少成本用自家亲戚,还是算了吧。

  8.开餐馆完全依赖师傅的手艺,局限性太大,如果做到口味都标准化了,可以开很多家连锁店的话,那才是赚钱的

  宋哥的开店账本大公开

  目前宋哥的“晋商老号”内约有18张桌子,每碗面的售价在6~7元之间,最贵的牛肉面售价在8元。按常理算,餐饮业的毛利润在60%左右,一碗面宋哥可以赚到4~5元。

  “客流量基本很稳定,无论是就餐时间,还是非就餐时间,基本上总会有客人就餐”,宋哥比较满意这个地段的客流。

  根据记者的实地考察发现,在就餐时间,几乎满座,非就餐时间,也有平均40%的上座率。事实上,在面馆运营一年多以后,2012年初,宋哥看店铺已经上了正轨,于是做起了甩手掌柜,承包给了面馆的大师傅,每月固定拿3万元的承包费。

【面包房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创业的故事11-03

创业与年龄无关创业故事05-12

励志的创业故事04-04

创业励志故事精选04-06

成功创业故事04-07

农业创业故事05-10

女性创业故事05-10

小本创业故事05-10

农村创业故事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