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导言怎么写呢

时间:2022-11-23 05:32:13 实践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践报告导言怎么写呢

  一、导言

实践报告导言怎么写呢

  “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推行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是促进农村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自从20xx年3月施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涉及此领域。随着此项制度的不断推广、成熟,农村土地流转这一制度的制度效能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关注的重点,更是在于农民在此项制度下的真实意愿,农民是否真正能够从该制度中受益。在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往往不是一项制度的制定,而是制度在施行后的执行力、公信力、保障力。对于制度效能的真实评价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制度的受众,关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制度效能,就必须考察农民在此项制度之下的真实意愿状况。中国的大部分人口都分布在农村,而广大农民尽管地位重要,却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真正的意愿是怎样的,在看似完备的制度之下,农民是否真正受益?这是我们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从现有资料看,国内有关土地流转下农民意愿状况的研究尚不多,社会对于这方面的了解也还不够系统和具体。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为了使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更具意义,我们一行六人组成“脚踏荆楚地,心怀公管情”赴湖北襄樊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10年8月在湖北省襄樊市进行了一项有关推行土地流转制度时农民意愿状况的社会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希望了解农民在土地流转制度下的真实意愿,分析其特点,并以此来考察这一制度在执行中的制度效能,同时更是为了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学习和成长。

  二、方法

  本次社会实践更偏重学术性,因而调查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们的调查方法、调查的各种具体操作步骤的介绍,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客观地评价我们的研究是否具有科学性、我们的结果是否有价值。

  1.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结构式访问调查。我们于2010年8月14号和15号在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庙滩镇的万家营村和高台铺村进行了这次调查。我们社会实践队共有五个人,在做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分成了两组,分头行动。在进行调查的前一晚,全队所有人聚在一起,最后一次熟悉整个问卷的内容及提问的流程,并再一次温习作问卷时的注意事项,为本次问卷调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襄樊市谷城县庙滩镇两个村所有拥有土地的农民为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先综合了简单随机抽样法和我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择取了庙滩镇为主要调查地点。接着以庙滩镇下辖的44个村的名单为抽样框,随机抽取了高台铺和万家营两个村。在每个抽取的村中,又结合当地的情况,各随机抽取了25户农户。这样,共抽取了2个村,共25户农户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虽然由于能力有限,我们调查的地点较少,调查的农户数也不多,但我们统计出的数据还是有一定的客观性的。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的资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通过联系人与当地政府沟通,从有关部门那里得到了很多官方的资料和统计数据。二是采取了结构式访问问卷。考虑到样本的择取比较小,同时又是实地调查,我们采取的是结构式访问调查,在发放、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同时也进行了对村民们的结构式访谈,尤其是那些比较典型的农户。该问卷包括22道问题,以封闭式问题为主,有两道开放式问题。主要询问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情况、参与后的收益情况、农民的意愿状况等方面的问题。被调查农户的抽取和问卷的发放、回收,以及访谈的录音、整理,均由实践队成员深入各村实施和完成。在真正进行调查之前,因客

  观条件限制,我们没有进行试调查。实际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70%。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n(%)

  4.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资料由队员检查整理后进行编码、存档。由于本次社会实践的问卷量并不大,我们最终决定采用人工方式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处理。本次问卷分析在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分析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入的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以期能从可以直观量化的东西入手,了解到农民意愿状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此次问卷主要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

  三、结果与分析

  1.湖北省襄樊市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总体概况

  截至2008年9月,襄樊市10个县(市、区)、94个乡镇、2429个村、15338个组中,农户共流转土地131430 亩,占农村承包地总面积544.49万亩的2.41%,土地流转涉及27404户、98129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356.57万人的2.75%。流转土地按流转形式划分:转包59271亩,占45.10%;出租41667亩,占31.70%;转让22458亩,占17.09%;互换7586亩,占5.77%;入股448亩,仅占0.34%。按流转的年限划分:5-10年的95784亩, 占72.89%;10-20年的17115亩,占13.02%;20年以上的18531亩, 占14.09%。按承接的对象划分:外地单位承接6047 亩、外地个人承接23989亩、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接101394亩。按流转后的用途划分:用于种粮的78094亩、种蔬菜的18122亩、植树的9855亩、种植林果的13576亩、从事水产养殖的11783亩。按流转经营的面积划分:50亩以下的84380亩、50-100亩的15819亩、100-300亩的00332亩、300-500亩的11344亩、500-1000亩的2348亩、1000亩以上的6207亩。发生在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租金每亩每年一般在200元左右;城郊、交通便利的村组,适合规模性土地流转,租金每亩每年一般在500-600元。

  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体呈现出地域扩大化、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格局:

  从流转的形式看,农村土地流转以转包、出租两种方式为主,转让、互换、入股三种形式为辅。转包和出租之所以成为农民流转土地的优先选择,主要是其在稳定经营权、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的同时,还能够让农民得到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这两种形式操作也简便,因此容易被农民接受和认同。

  从承接的对象看,土地流转一般发生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外单位、个人承接的相对较少。 从流转的时限看,短期流转居多,中长期流转相对较少。短期流转主要在农户与农户之间承租土地时发生,中长期流转主要在外单位和个人承租土地时发生。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流转时限一般在5年以下,一部分甚至是季节性流转。

  从流转的规模看,100亩以下的中小规模流转居多,500亩以上的大规模流转相对较少。 从流转的区域看,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的土地流转规模和速度不同。经济较为发达、农户商品意识较浓的村组,土地流转行为相对活跃。临近交通干道、集镇和城郊的村组土地流转率相对较高,而地处偏远的村庄土地流转率相对较低。

  从流转的用途看,面向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规模流转居多。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农业板块基地的建设完善,一些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由于经济效益好

  ,市场前景广,带动能力强,其土地流转租金较高,农民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农户不仅获得了较高的租金收入,而且就近为承租老板打工还获可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从土地流转的趋势和规律看,呈现五种规模经营模式:

  一是龙头企业带头型。既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公司+基地”模式发展规模经营。如襄阳区双沟镇引进乾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原深圳益升农业有限公司)投入2500多万元,以生产精细出口蔬菜生产基地为核心,集产、加、销一体化。

  该公司2006年9月与双沟镇陶王岗、赵寨村(涉及10个组、792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租赁农民土地4000亩,租期10年,每亩每年租金500元;襄阳区聚龙山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在樊城区牛首镇熊营村、大李营村(涉及9个组、658户)租地1078亩,租期15年,每亩每年租金500元;襄樊市农兴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6月在樊城区牛首镇庞营村、张王岗村、春防营村租地500亩,租期15年,每亩每年租金500元。

  二是主导产业带动型。既以主导产业为龙头、结合区域优势,建设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如:襄阳区东津镇、老河口市仙人渡镇、襄城区卧龙镇以龙虾养殖为主导产业,租用农民土地近2000亩,建立龙虾养殖基地;襄城区、樊城区、襄阳区以蔬菜、花卉生产为主导产业,租用农民土地近万亩,建立蔬菜、花卉基地

  三是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既通过建设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民土地入股,实行股份制经营或实行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销售,变分散经营为组织化、集约化经营,或者以专业合作社名义租赁农民土地统一开发、统一经营。如襄城区卧龙镇万田养虾专业合作社、老河口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都是以专业合作社名义租赁农民土地,从事养殖业的。南漳县农友发蔬菜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的土地入股进行蔬菜生产经营。

  四是社会资本带动型。既积极引导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致富能人回乡创业,通过他们的资本投入和号召力带动当地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合并土地,创办农业公司。如襄阳区东津镇原国旗护卫队护旗手陈杰等联合原襄樊市钟表厂职工王彦平2007年2月创办楚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租用农民土地600亩,从事小龙虾繁育、生产,具有年繁育、生产15万公斤小龙虾能力,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

  五是种养能手带动型。既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租赁承包地或荒地,凭借自己的技术以一种产品为主实现规模或集约经营,如襄阳区双沟镇肖坡村青年农民岳毅2008年6月租赁农民土地500亩搞大棚蔬菜,该镇食品所马强等7名下岗职工发挥懂养殖家禽技术、并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优势,在尚庄村租地300亩,兴建棚养蛋鸭基地,年收入130万元以上,并带动周边车王庄、郭岗、双北等村办起15个鸭场,每个鸭场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2.谷城县土地流转制度推行的现状

  2.1 主要做法

  在对谷城县石花镇财政所、庙滩镇国土资源所、庙滩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谷城县自2009年6月起在石花镇进行土地流转制度的试点工作,于2009年8月在全县范围内借鉴试点经验,推广土地流转制度。虽然土地流转制度距离国家农业部门颁布已有五年之久,但是谷城县真正大规模地推广此项制度的时间却并不长。

  2.1.1 精心制定方案,切实加强领导。在农村发展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引导农民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召开县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农经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结合谷城实际,参照外地经验,精心制订谷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在石花镇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并成立谷城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石花镇、县农办、县农经局、县国土局、县信访局、县劳动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司法局等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经局。石花镇也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石办发[2009]18号文件下发,县、镇、村三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为试点成功举办提供了组织保证。

  2.1.2 开展政策宣传,营造工作氛围。一是召开会议。石花镇委、镇政府于2009年7月召开全镇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动员会。会上作了动员报告,宣读了镇两办文件,对土地流

  转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村也分别召开了村支两委会、村民代表会、户主大会,传达精神,宣讲政策,统一思想。二是举办培训班,镇动员会后,石花镇举办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镇、村、财政所干部110多人参加了培训。县农经局安排分管领导讲解土地流转有关政策、法规,讲解各种表格填写方法,对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利用多种形式宣讲政策。通过刷写标语,悬挂过街横幅、在电视台开辟土地流转专栏和向农户发放政策宣传单等形式,重点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和鄂政函[2009]18号文件精神,使广大干群对土地流转的原则、形式、程序以及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任务有深入的了解,引导农民群众在土地流转中自觉依法办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试点工作中来,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1.3 成立服务机构,搭建服务平台。首先组建服务网络。镇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由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及小组土地流转信息员三位一体组成。镇以财政所为依托投资

  6.5万元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与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招投标中心合署办公,下设一室二部,即办公室、信息部、市场部,挂牌运作。整修交易大厅64平方米,工作制度、服务流程上墙公布一目了然,并配了电脑、办公桌椅和档案柜。其工作人员由镇财政所内部调剂。村级组建土地流转服务站实行挂牌办公,落实了办公地点,办公用品,办公设施,做到《村级服务站职能和信息员职能》、《土地流转服务流程图》、《土地流转原则和要求》、《土地流转主要方式和型式》、《服务站和信息员名单》等五上墙。村主任兼站长,村文书(报帐会计)具体负责。小组设土地流转信息员,由包组村干部或村民小组长担任。镇对村级服务站工作人员和小组信息员,发文予以明确,对274名小组信息员进行登记造册,备案管理。

  其次明确服务职责。镇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小组信息员在业务上形成层级式的隶属关系。小组信息员主要负责本小组土地流转信息的采集和上报。村级服务站主要负责核实、上报、发布村内土地流转信息,引导农户进行小规模土地流转,确认流转地块四至边界,督促指导农户签订流转合同,调解土地纠纷,建立流转台账,指导小组信息员依法开展活动等服务项目。镇流转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政策法规宣传,业务咨询,汇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指导流转交易,调处纠纷,规范登记,做好流转合同鉴证,底价指导,初审受让方、出让方的准入资格,管理和监督农村土地流转全过程,建立流转台帐档案等。

  第三是划分服务范围。为方便群众,降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吸引更多业主前来投资,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对口”协商机制,即在农户流出地信息收集、储备、发布之后,对土地流转交易根据面积大小,实行分级对口协商。流转土地在30亩以上的在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指导下,流转双方进行洽谈;流转土地在30亩以下的,在村服务站指导下,由流转双方直接洽谈。所有流转业务洽谈完成后,均由镇服务中心审核并签订流转合同,根据流转双方的意愿依法报镇财政所进行鉴证。总之流转双方是协商主体,服务站负责中间协调,服务中心负责流转监管。

  2.1.4 开展清查整改,规范土地流转。一是调查摸底,为了解决土地流转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灵的问题,我们制订下发了《土地流转入户调查表》、《土地流转入户调查汇总表》、《土地流转信息登记表》、《土地流转委托书》等表格文书,通过入户调查重点摸清3个底子:即已发生土地流转行为的底子、土地拟流出底子、土地拟流入底子。二是签订合同。对已发生的土地流转行为进行了清理审查,对土地流转期限在一年以上,不规范的进行了规范,违法的进行纠正,对没有签流转合同的,督促指导流转双方在注重历史的前提下,重新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三是建立台帐,对规范后的土地流转行为,逐户登记、建立台帐,实行分片、微机管理。四是收集发布信息。通过各小组信息员逐户走访最大限度收集农户流转土地的供需信息,建立信息库,在镇村发布,寻求供求对接,对有流转意向的在镇服务中心和村服务

  站指导下,双方洽谈,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对流转双方需要进行合同鉴证的,由镇财政所进行鉴证。

  2.1.5 健全规章制度,确保规范运行。为了规范土地流转服务行为,确保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运行,谷城县主要建立了四个方面的制度。

  一是制订完善管理服务制度。谷城县国土资源局指导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制定了《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制度》、《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制度》、《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制度》、《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职能定位》和《服务站工作人员守则》、《服务站服务承诺》以及三个流程图,并制作两块大牌子公布上墙,各村服务站也做到了《村级服务站职能》等五上墙,从而有效保障三级服务机构高效运作。

  二是建立信息定期公告制。镇服务中心和村服务站都在显眼的位置制作了土地流转信息公示牌,每月发布一次流转信息,重要信息随时发布,使土地流转双方能够及时做好对接。 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月报制和季报制。各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工作人员每月将小组流转信息收集后及时上报镇服务中心,由镇服务中心汇总后预以发布。每季度各村服务站将土地流转台帐和土地流转情况汇总表上报镇服务中心汇总存档。

  四是建立督查制。县农经局汇同各镇委政府定期不定期对镇村服务组织运行情况进行督查。督促镇服务中心和村服务站按照各自职能做好服务,确保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正常运行。

  2.2 初步成效

  谷城县通过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产业化发展步伐,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是畅通了土地流转渠道,加快了流转步伐。许多在外打工经商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转包和出租给种粮大户和经营能手,如:大峪桥的陈坤祥将集体林场30多亩土地从他人手中转包过来种植粮食,水星台外出打工农户将25亩闲置土地出租给谷城的胡静用于龙虾养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二是促进了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板块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有了较大发展。全县已初步形成以苗木花卉、良种繁育、水产养殖和畜禽生产四大农业板块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体系。三是规范了土地流转行为,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各镇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以来,引导农民补签规范流转协议,纠正违法流转行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土地纠纷,土地流转进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良性规道。四是加快了城镇化发展步伐。据统计,在转让的786户农户中有 327 户迁入了城镇就业,占 42%,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发展进程。五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多元化。以前的土地流转大部分是无偿流转,有的甚至是“倒贴”,通过流转政策的宣传,新发生的土地流转基本上是有偿的。同时,土地流转实现了供求双方的互利共赢,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转出土地的农民不仅每年每亩可获得一定收益,更多的农民通过进城打工、经商,获得工资性、经营性收入,迅速发家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积聚了财力。

【实践报告导言怎么写呢】相关文章:

支教的实践报告怎么写12-03

实践报告结尾怎么写12-09

cad实践报告怎么写12-09

文秘实践报告怎么写12-07

高一实践报告怎么写12-09

实践报告2000字怎么写12-09

政治实践报告该怎么写12-09

雾霾实践报告怎么写12-09

学生实践报告册怎么写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