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支教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08 09:27:01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短期支教的调查报告范文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蓬勃发展。于此同时质疑声也频频出现。本文通过实地采访,发放问卷等调研方式,针对当下人们的疑问,批评和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调研,解决了大学生暑期支教意义何在,是否具有必要性,如何改善暑期支教等此类方面的关键问题。报告就当今情况,暑期支教发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人们的质疑以及调查后的回答,暑期支教意义分析,新旧形式对比等几个方面做主要阐述。在文尾,附上支教队伍实践后的宝贵经验供大学生参考。较其他相关方面调查报告,此调研的对象丰富,方向独特,调研结果实用,进一步揭示了暑期支教的真实情况,希望对今后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开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短期支教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暑期支教 时间 效果 实践经验

  一、调研背景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民俗观念等限制,许多身处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现状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团体正投入到支教这一公益事业之中去。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短期支教成为大学生支教的主要形式之一,即主要利用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一两个月开展支教活动。支教期间,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大学生支教的目的动机,支教的时间和效果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近两年对暑期支教的调查逐渐出现,但除清华大学对暑期支教整体情况的调研外,其他调研情况,分别存在着未能真正到达山区体会艰辛,调查地区少,采访对象单一,案例不典型等问题。此次调研,通过走访海南海口,文昌,琼海等地,我们小队以第三方的角度实地采访了支教者,孩子,小学领导,村中居民,城市居民,当地团委,慈善爱心人士。 支教队伍调查地点及时间:

  队伍名称支教地点调查时间

  海南文昌美在心灵支教队 文昌市蓬莱中心小学7.23~8.24

  海南大学三农协会 文昌市锦山镇双溪小学8.3

  二、调研发现的情况及其意义分析

  (一)调查过程

  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本次实践调查活动中所收集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得出更为真实的结论,我们小组从支教团队、被支教方(包括当地学校的学生与家长)、社会大众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得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于支教团队的问卷,我们主要通过网络发放的形式开展,共发放问卷 5份,收回5份 ,回收率100%。对于被支教方的问卷发放则主要是在海南文昌“美在心灵”支教队支教地完成,共发放问卷30 份,收回有效问卷27 份,回收率90% 。对于社会大众的问卷则是以上两种形式皆有,并将范围扩大至调查小组成员家乡,共发放纸质打印和电子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75% 。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虽然十分活跃,益处明显,但是也存在问题不少。下面是对其中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1、支教者动机问题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大多数大学生支教者都将奉献爱心,为支教地儿童带去希望作为自己参与支教活动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为了丰富自身的阅历,完善自我。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功利性正在不断加强,这一问题在短期支教中尤为突出。许多学校社团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大学生参与支教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在简历上多添一笔。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使得社会对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开始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图表截取自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看法的调查)

  2、支教时间问题

  支教时间短、选取时间段尴尬是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也

  发现,大学生短期支教多将时间安排在寒暑假,周期多为10至20天。在时间点上,被支教地学校已处在放假状态,如若要求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所以说能接受到教育的孩子其实数量有限且不固定。另一方面,支教周期过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支教者可以得到的知识以及技能上的提升微乎其微,支教者所能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输入新的观念,但其影响毕竟有限。

  3、支教活动延续性问题

  大多数短期支教活动在结束后即与被支教地失去了联系,不再有后续的交流,这使得活动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为大学生对支教地孩子的影响有限,如果不能使之保持长时间的交流与接触,譬如简单的书信往来,那么那些曾经接受过支教帮助的孩子很难在今后的成长中接受良好的引导。 4、支教者的素质及技能问题 大学生支教者在知识储备上已完全胜任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技能上,大多数的支教者都缺乏经验,所以极易出现课堂混乱,学生难以管理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的得不到保证。同时,支教组织者在课程安排上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也会导致支教效果的不佳。另一方面则是个别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低下,在支教当地留 下不好的印象,使得被支教地产生反感情绪。

  4、支教资源分配问题

  由于资金、地域等限制,许多大学生支教团队在选择支教地时并不是将最需要支教的地点放在第一位,而是选择愿意接受支教,又便于自身开展支教活动的地点开展活动。这样一来,就极易造成支教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往往是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得不到支教帮助,一些并不需要支教的地方却成为支教团组织者积极联系的对象。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上面所提到的支教功利性目的也存在一定关系。 您认为哪些地方适合支教 (可多选)

  5.支教必要性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受支教地对于支教团体的到来都表示欢迎,尤其是有些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必要接受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支教的态度比较淡漠。

  (二)情况分析

  1接受支教的学生

  (1).极少数学生心中存在清晰的“大学”概念。

  (2)有部分学生属于单亲家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主要特点是害羞内向,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差。

  (3).孩子关心暑期课堂的收费问题。暑期支教不存在收费状况。但伙食费或夏令营形式要按照需要收取,价格未超过100元。

  (4).学生认为支教者课堂有吸引力,自己会更认真,对支教表示很渴望。

  2支教者

  (1).农村打印不方便,支教们在布置作业时需要采用手抄的形式。

  (2).备课内容常要改变,备课时间长。

  (3).上课的时间把握不足,缺乏自信。

  3校长等校领导

  (1).一致承认有暑期支教的需求。

  (2).对支教者有一定的要求:

  1).课程设计要精心准备,考虑校方,学生,家长三方需要。

  2.)指导老师全程陪伴。

  3)需要负责任。

  4周边居民

  (1).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认为可以给孩子们带来点见识。

  (2).村里老年人居多。

  (3)希望大学生能来辅导作业。

  (4).夏令营的概念模糊,还是补习班的概念。

  (5).文化水平低。

  5城市居民

  (1)76.1%支持暑期支教,认为是双赢平台。

  (2)53.7%认为如果参与暑期支教,愿意承担支教费用。

  (3)37.0%自认对暑期支教并不了解。

  (4)37.5%觉得国家应该提供资金支持。

  (5)51.2%认为暑期支教能关爱落后地区,给孩子带去希望。

  6当地部门

  (1)对支教队伍表示欢迎。

  (2)并不了解大学生支教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们的需要。

  (3)如果知道当地有支教活动存在,需要负担一定的责任。

  (4)认为山区农村需要大学生来暑期支教。

  7学校老师

  (1)认为志愿者的到来,能填补学生暑期的空虚和寂寞。学生家里只有老人,所以渴望关爱,比较粘人,大学生能给孩子带来陪伴,是可取的。

【短期支教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短期支教感悟:在尊重的基础上改变04-03

短期学习计划06-05

大学生知心支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5-01

大学生暑假小学义务支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4-23

大学支教生支教的工作报告05-10

优秀支教社暑假支教培训计划05-11

短期实习自我鉴定04-05

关于大学短期学习计划05-03

支教组总结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