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1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xx年11月份,本人对所在地的村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座谈的形式,对村民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 户,其中:纯农业户 户;半农半商的 户。其中,xx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 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 户;调查显示:当前,我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此次调查的20户中,总人口103人,其中,除老人和学生以后有劳动力50人,在所调查的劳动力中,外出务工15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的生产模式,以种玉米等原始农作物为主,二是近年来主要发展和扶持的经济作物,如芭焦玉、烤烟等,三是外出务工。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原始的生产模式的收入较少,来源于经济作物的收入较多,其次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较好,如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等也在给一般家庭进行了贴补。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所在村的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经济作物收入,从调查出的在家劳动人数占总劳力人数近70%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虽然被调查的20农户中,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近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受传统的生产模式所左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无法更新生产观念。就如一个新的玉米种子到来都有人以为没有自已一直种的老品种增产,二是受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的'限制,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80%左右, 无法提高生产技术;
(3)城乡差距加大。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 同时还有储多方面: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服务滞后;三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现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加快交通干线的建设工程,彻底改变我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现状;
2、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区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2
调查时间:2011年8月6日——8月15日
调查地点:西城办冉庄村
调查内容:现代农村发展道路
调查方式:询问,采访,亲身体验
利用这个暑假,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对西城办冉庄村50余户家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颇有收获和体会。品味到了纯情朴实的农村生活,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我们了解到了冉庄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
据介绍,冉庄村位于西城街道办事处南部,总面积1467亩,人口2173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农业、建筑机械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树木成林鸟语花香,古村踩水车、学推磨、坐花轿等游乐项目,另外,还有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还在建设之中。
旅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时尚选择。旅游业的开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还能推进环境治理,营造文明向上氛围,挖掘能供游览的景观特色,不断塑造区域绚丽多姿的美感,吸引游客观光。前卫生态农业旅游区农家旅游项目,正是在社会化旅游大格局不断形成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的。本着政府搭台,农户唱戏,为民办事,大众参与,协调管理的原则,旨在绿化、净化、美化村庄,加大生态农业全球500佳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小区市级文明功能优势,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致富百姓,展示前卫精神文明建设风采的宗旨。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旅委、镇党委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金秋十月隆重推出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享农家乐”活动一炮打响,赢得了声誉,取得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开发农家游旅游特色项目,深得都市游人的欢迎,其开发市场广阔,前景无限美好。据有关人员介绍,计划3年内通过不断建设和自我完善,使前卫生态村农家游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新景点。
在采访了有关的领导之后得知,“农家游”在上海地区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在考察总结四川成都“农家游”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前卫生态“农家游”经营机制。准备组建“农家游”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其职责主要是与大西洋旅行社合作,对外宣传促销,组织团队,对内做好服务接待工作,并成立旅游接待处和综合服务队。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准。“农家游”虽不象宾馆那样正规,但在服务接待上,严格按照宾馆的服务体系,贯穿于整个接待的始终。一是服务上体现优质化。加强对接待人员和农户的培训,提高其综合接待素质。在接待过程中既要体现农家的热情好客,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在操作上形成规范化。游客统一在旅游接待处登记,选择所食宿的农家。对团队游客,导游(讲解)员按照接待程序组织游览和各项参与性娱乐活动,对散客,由接待员负责做好旅游向导;三是在管理上形成制度化。成立“农家游”督查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负责接待的农户、警务室、“农家游”招待所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整个接待过程安全、合理、卫生;四是在菜肴上形成特色化。推出酱瓜白扁豆、煮豆节等崇明农家特色时令菜肴。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实践使我对前卫村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意义颇大。相信随着崇明的大开发、大开放,前卫村的前景也将更加灿烂,期待的同时我也祝愿这个美丽的地方。
蔡丽华
20xx.2.3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3
农民是核心,农村是基础,农业是关键。农民、农村、农业这一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效益比较低下,农民收入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农村经济的总体实力不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差。部分学校还存在脏乱差现象,一些中小学校舍简陋,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二是卫生基础设施落后。乡镇政府所在中心医院的医疗卫生设施相对较好,但大多数农村仅有一两家个体性质的私人诊所,,技术落后,只能治疗头疼感冒之类小病。三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现代文化设施如公共图书馆、公共娱乐室、网络建设等均非常稀缺。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目前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是在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兴建的,因此多数设施呈现老化状态。许多水利设施因为缺乏维修和保养,功能逐渐退化,使得农业抗灾能力下降,大量的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农业抗灾能力弱。
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
4.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农村基层运转困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没有后劲,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
5.劳务输出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
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农民工收入偏低,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权益难保障,应对风险能力较弱。由于文化素质的欠缺,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竞争力不够,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
6.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发布渠道不畅,信息内容与现实脱节、针对性不强;农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人员紧缺;农民了解农业新品种、种植养殖技术、农业病虫害处理等方面信息来源渠道过于狭窄,过于依靠农民自身的经验和途径,政府未能提供相应的'辅导培训和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农民生产没有总体性的指导。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道路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路网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交通环境。二是农田设施。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河流沟渠治理,配套田间水利设施,加快发展节水灌溉,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确保基础水利设施安全有效运行。三是电力通讯。大力开展信息入村入户工程,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电话、宽带网络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村信息渠道。
2.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
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品生产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进行加工、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供产销产业化链条。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作强,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搞好农产品深加工。
4.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确保粮食、蔬菜等丰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市场。四是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
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5.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选好村领导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实行村领导班子年轻化,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热爱家乡,扎根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大力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发挥好远程教育的作用,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从而带动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6.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农村面貌。二是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四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4
调查时间:
20xx.xx.xx
调查地点:
xx镇xx村
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
调查对象:
村老党员、普通群众、贫困户
调查人员:
xxxxx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学生
调查过程:
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围绕主题,选择方向,开展调查。
1、冯xx组:调查村干部,了解村里的经济发展概况。
调查记录:
xx村总人口2692人,近三年人均GDP持续增长,农民经济收入越来越高,主要依靠等产业。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占大部分年收入不低于12万,手艺人在城镇干活的收入较高,每天可有300元左右,壮年妇女打小工每天也近100元,在城镇里做生意的收入更不一般。80%的人家有了小汽车,家家户户安装上了电视和互联网。
调查分析:xx村农民的收入、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2、李xx组:调查农民,了解农村适龄儿童的教育问题。
调查记录:
调查从农村幼儿、适龄儿童入学情况,以及接送孩子上学等方面开展。现在农村中适龄儿童都进幼儿园、小学、中学,没有辍学的。
调查分析: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家长也懂得孩子的教育责任。目前农村幼儿、小学生接送孩子还只是每个家庭接送,村里没有接送孩子的车辆。接送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大问题,尤其是有的家庭用电瓶车接送的,遇天刮风下雨情况尤其要考虑的安全问题。
3、叶xx组:调查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所医生,了解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调查记录:
村里建起村合作医疗卫生所,一般性感冒、慢性病等,用药、挂水都不要出村。95%以上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
低保户、特困家庭患者医疗都有较好的保障。村里如何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村里规划扩建村卫生所,加大投入,提高村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调查分析:
农村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农民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4、杨xx、潘xx组:观察村庄环境,采访村干部,了解村庄环境情况。
观察采访记录:
村庄大路的环境整洁,卫生清洁,没有杂物堆放,垃圾入桶。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
村庄环境卫生主要负责人是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有固定清洁工负责村庄环境卫生,每家每户都配有一个小垃圾桶,村民也不乱扔乱弃,环保意识在增强。
农民对农作物秸杆做柴火,做饭烧土灶。也有弃在田里的。对有一些农民把农作物秸杆直接烧掉的现象,村里要进行环境教育。
调查分析:
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农民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还有一些家前屋后垃圾未能及时处理,极少数外地承包土地的农民,有乱烧秸杆的情况。
5、苏xx同学组:就农村的特产进行了调查。
调查记录:
农村除正常的农作物水稻、大豆、棉花之外,还种植大葱、玉米等经济作物,有不少家庭在家前屋后养羊养兔等,提高家庭提高家庭收入;
七(2)班学生杨xx、吴xx等同学还对老党员邵某进行了专访:
学生:近些年来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农村去盖房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的,为何现在有这么多人都选择回去农村盖房子住呢?
邵xx:其实说到这件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现在的城市房价太高了,很多人手中的余钱都不够在大城市里买房子住,还是回到农村盖房的好。而有些人在农村里是有地的,这样一来又省去了买地皮的钱,只需要把钱都用来建房子就行了。而且在农村建房子又不贵,几十万块钱都可以建上一栋小别墅来居住了。
除此之外,现在的国家政策中也有些是致力于农村发展的。再加上现今的.农村生活水平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的提高及完善,除了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之外,该有的东西农村里都有了。而且农村的空气质量及环境相较于大城市来说,那也是相当的好。再加上这里是自己的家乡,左邻右舍的都是熟悉的人,在心理上面也会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所以因为这些原因,近些年来很多人都会回到农村里去建房。再加上现今的大城市生活压力也很大,很多人在赚了一些钱后,也是想着回去家乡建房子然后再找一些小生意做算了。
调查结论:
近年来xx镇xx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党中央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指引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上,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紧紧围绕提高农村经济、农村生产力,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村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淳朴、文明,农民厚道、热情。农民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调查建议:
1、村党支部、村委会要继续加大村庄道路建设,维修改善现有的水泥路面。
2、把适龄儿童上学车辆接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每个儿童在上学路上的安全。
3、继续加强环境教育,对一些仍然在焚烧秸杆的村民给予必要教育和处罚,确保农村天更蓝,水更绿。
4、加大食品源头的监管,对一些蔬菜种植大户过度滥用农药的情况,加强管理和监督。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5
xx县xx村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抓手,以集体经济增长、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探索了以“土地合作经营”为核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xx模式”。
一主要做法
1、成立土地合作社。为确保土地合作经营顺利推进,村支两委在村民会议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引导成立了xx村土地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定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以组为单位与土地合作社签订协议书,将全村4205亩农田经营权集中到土地合作社,再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合作期限为11年,与“二轮延包”时限一致。土地合作社收益分配采取“保底分红+二次分红”的方式,保底分红实行按人口分配,其中按“二轮延包”以来“有田有人”的300元/亩·年,“有人无田”和“有田无人”的按150元/亩·年,保底分红之外的部分,再按土地承包权入股比例进行“二次分红”。土地合作社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所有者紧密联结起来,为三者利益有效表达和矛盾协商解决提供了平台,较好地实现了“三权分置”后的责、权、利关系。
2、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xx村集体、土地合作社和本村村民出资成立的水稻、农机、蔬菜、花卉苗木、养猪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股成立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股份结构为xx村集体以土地所有权、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折股为30%,土地合作社以全村土地经营权折股为20%,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筹资500万元,占比50%。全村4205亩农田通过土地合作社以300元/亩·年的价格转租给营健公司,公司通过土地分租,提供农业综合性服务,兴办粮食加工、水稻秸秆加工等,延伸发展二、三产业获取利润。公司的.利润按5:3:2的方式进行分配,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50%的收益,村集体获得30%的收益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内公益事业,土地合作社获得20%的收益,用于土地入股农户的“二次分红”。
3、竞价分租给职业农民。营健公司将农田按50—100亩划分为联片区块,统一编号,明确范围,按照公司对产业的统一规划和要求转租给本村的职业农民。公司与职业农民签订合同,职业农民按年度向公司交纳土地租金和100元/亩的保证金。20年土地租金为300元/亩,20xx年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通过村民大会表决后,改为竞价择优流转。拥有竞拍权的对象限本村户籍,且参加了专业培训的职业农民,起拍价为500元/亩·年,目前有意向承包报名的超过1万亩。
4、建立农业市场化服务体系。为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后的生产管理问题,营健公司以专业化分工、市场化经营方式,着力构建农业生产技术技能服务、全程农机化服务、农资服务、烘干仓储加工服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等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已投资建成了xx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聘请湖南农大8位专家组成生态农业专家工作站,向职业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二xx村集体经济盈利模式
通过股份合作经营,村集体可以从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得30%利润。
1、服务体系盈利。职业农民承包土地的同时,购买营健公司所辖合作社的农资、农技、农机和烘干仓储等服务,既有效降低耕种成本,合作社又能取得盈利。20xx年,服务体系盈利近50万元,村集体获得利润分配15万元。
2、经济实体盈利。营健公司已经取得“农民田间学校”申办资格,预计职业农民培训经费每年上千万元,利润相当可观,还将围绕“农民田间学校”发展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20xx年还启动了峨山大坝农庄建设,村集体以自然资源占股20%;成立了xx建筑公司,村集体持股20%,形成源源不断的利润增长点。
3、产业延伸盈利。xx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和旅游农业,20xx年全力建设水稻+龙虾、蛙、鳖、鱼1000亩生态种养基地和500亩水果采摘基地,实现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的xx品牌,进而依托xx品牌发展农业观光、民俗旅游、水上娱乐等休闲旅游项目,以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农产品由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负责加工、品牌打造和营销,旅游项目由公司进行业务培训,整合接待资源,制定服务标准,最大限度发掘“xx模式”潜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增收。
三取得成效
1、粮食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开展土地合作经营之前,xx村人地矛盾突出,一方面是“有人无田种”,全村849人未分到田地,占总人口的20。3%;一方面是“有田无人种”,90多亩田地“抛荒”,双季稻不到种植面积的20%。土地合作经营有效解决了“有人无田”和“有田无人”的矛盾,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激发了种田的积极性。20xx年,全村4205亩耕地全部实现双种双收(稻稻、稻油),双季稻种植面积从800亩增至2800亩,水稻平均亩产达920公斤,粮食产量3500余吨,较合作经营前多生产1400吨,增幅达66。7%。
2、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市场化水平提升。现有60户新型职业农民生产面积都在50—130亩,集中连片种植,实行统一标准,全面应用良种、良法、良技,享受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从农资农技到加工销售的全程市场化服务,水稻亩均生产成本降低359元,双季稻亩均效益近1000元,“水稻+龙虾”基地每亩效益达20xx—5000元不等,高效、生态农业正在加快发展。
3、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获得感直线提升。在“xx模式”下,不仅探索了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而且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了农民增收,20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1860元。同时,通过股份合作、民主决策的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促进了村民民主自治进程,群众对村支两委的信任、对村级事务的关注、对产业发展的热情持续增长,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为xx今后的快速发展构筑了坚实基础。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6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到xx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提取世行贷款2300万美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10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 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
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
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 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
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 、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 -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XX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XX县、XX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
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1999、xx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xx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
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 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
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1998年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平均还贷400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50万,最少还20万,且一般都涉及6、7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2、 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
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习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 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造林,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国际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造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政府信誉和林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现有幼林拍卖转包等有效措施,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2、 严格管理,保证质量。我省世行二期林业项目将于xx
年底进行竣工验收总结,三期项目正在执行当中,四期项目在今秋启动。世行贷款造林是负债经营,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造林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要对已建、在建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要根据幼林摸底调查情况,在进行竣
工总结的同时,今秋明春要对二、三类林再进行一次补植补造,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三期项目要以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为重点,在全面保证造林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以弥补前两年因干旱放慢进度造成的损失;关于四期项目的启动实施问题,现在就要着手作出安排,一是筹备好项目启动会议,二是着手造林作业的施工设计,三是搞好包括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实施细则、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报帐提款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的编制、制定以及相应的培训工作,确保四期项目的高起点、高质量,使之成为新世纪高效林业的精品工程、林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
3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根据新时期林业发展形势,国家把林业建设项目整合为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我省木材供需缺口较大,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和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量的增加,这一矛盾将逐步加剧。为此,只有大面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才是治本之策。当前,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既是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为此,各级林业部门必须与财政、计委、农工部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规划和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并把世行项目“报帐制”等成功经验融入其中,使我省商品林业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7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即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二层次就是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主要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等。第三层次就是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主要是指良种的培育、引进、推广等等。xx县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xx县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现状
我县从县情出发,在调整结构上做了许多努力。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目前已发展乡镇企业1.4万家,总产值达30多亿元,使我县工商企业得到一定发展。第二,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引进高优项目,推广新成果。政府提出“县有区域,乡有特色,村有专业”的发展要求,使高优项目得以快速发展。第三,实施海水养殖“内转外”战略,调整海水养殖结构。海水养殖结构,不单是养殖品种的数量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海洋养殖生态平衡问题。于是,政府采取措施,在调整养殖结构上做了许多工作。大力扶持发展紫菜、大黄鱼养殖,大力扶持名特优水产养殖。禁止无序的海洋养殖。尤其是在东吾洋养殖超负荷的情况下,采取“内转外”的养殖发展战略,使海水养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四,引进示范,推广高优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我县在沙江龙湾设立了“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对高优品种进行试验,然后推广。自87年成立至今,已引进粮食、经作、蔬菜、瓜果等600多个品种,能适应的有300多个,大面积推广的达20多个,并向社会提供良种。十多年来,供种累计面积达20多万亩,为我县引进良种,尤其是台湾良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xx县经济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
1、第二、三产业落后。霞浦县xxxx年农村三产结构比例为46.3:43.3:10.4,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工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加工业落后,导致三产落后。同时,使得产业链断裂,农业仍然处于卖原料的“低价值”阶段,农业的反哺能力弱,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霞浦是“海洋县”,渔业产值占整个大农业的63%,就海洋渔业中,产业结构也不够合理。种植业无法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没有规模生产,产业化局面很难形成,最终依旧拖着小农经济的步伐。
海水养殖业是霞浦的主导产业。但因产业链的中断,使得发展极不稳定,反反复复。海带的发展,似乎到了极限。相关的问题齐发,海区布局、虫害、销售,多种收费,致使海带养殖户难以承受。对虾养殖、淡水鳗养殖以及大黄鱼,似乎在走着重复的老路:开发→快速发展→衰败。
优势产业是什么?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是什么?最能稳定发展的产业是什么?比较盲然。
3、优质农产品不上规模。优质、名牌农产品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我县农产品无法打开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品质问题。就目前已发展至9万箱,投入数个亿的大黄鱼养殖而言,人工繁育的大黄鱼品质开始退化。天然大黄鱼每斤在100多元以上,而养殖大黄鱼每斤只在10元左右。
就大米而言,本县居民也要买外地产的“珍珠米”之类,不愿买本地大米,就因为品质比不上外地大米。我县全国最晚熟优质水果涵江荔枝,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而打开市场。
总之,由于许多因素,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还不尽人意。
二、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和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xx结构调整面临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调整空间有限。霞浦土地面积为27万亩,粮耕面积要保证在37万亩以上。因此,在种植业的调整上受到空间的.制约,政府不敢引导农民放弃粮食而去种植经济作物和水果之类。况且,由于劳力外流严重,导致抛荒现象严重存在。
2、结构调整宏观调控乏力。政府无法直接管理农业生产,种什么不种什么,全凭农民自主。对主导产业和主要品种的扶植,政府只能采取间接的调控方法。目前主要手段是税费优惠和投资倾斜扶持,等等。
税费优惠难以到位。政府所作的承诺,条条(部门)根据自身利益不作退让,他们照章行事,无法“灵活”处理,更谈不上放水养鱼。
投资倾斜也只是空头支票。县政府没有自己的银行和财政实力,有限的农业周转金多沉淀于下。国家农业投入相当有限。就全县而言,96至98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为1810万元,其中中央为338万,省为78万,市为81万,其余为县乡投入和集资,而后面的投入多为“虚拟”。农业的投入少得可怜。银行贷款更是无法落到农户户头,因此,政府的投资倾斜大多是空头支票。
3、社会服务滞后。
社会服务滞后主要指市场信息服务“缺位”,生产技术服务跟不上,农产品销售服务无法满足农户的需要。
农户该种什么,不种什么,十分盲目,只得随大流,或是主观臆断。这是造成农民增收不增效的原因之一。市场信息服务几乎是“空白”,县供销信息中心也搞农产品信息,是“零星”的,没有多少指导价值,社会这种服务空缺,而政府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到位。
其次是生产技术服务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户渴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在哪?大黄鱼养殖生产急剧扩大,有的养殖户用总产值10%以上的高新聘用技术员,不管生产利润如何,这些“技术员”都要抽成10%以上。反季节西瓜的技术指导也是一样,农业的利润是相当有限,而技术这一关都把许多农户掐死。农业技术站、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都成“过眼云烟”。
农产品的销售,更是农村的突出问题,农户们面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苦苦寻求“出路”。大宗水产品海带的销售是最典型不过了。海带销售“税费”率高达产值的30%以上,而相关的问题,政府只有研究研究再研究,许多问题十分棘手。这里还没有论及那些“菜霸”之类的霸道了。
(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粮食是特殊商品,战略物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从许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平,从而既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又腾出耕地,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因此,不能将粮田盲目减少,改作经济作物,更不能轻易抛荒,而去经商,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
2、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市场发生波动,龙头企业将损害农民的利益,产业化也就无法得以健康发展,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关系。结构调整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起点、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又将给我们农业带来极大压力。我们与台湾一水之隔,要加快闽台农业合作步伐,发挥两岸实验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以降低农业风险。
三、xx农业结构调整思考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新措施。xx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为保持农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功夫。政府要根据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强化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具体对策如下:
1、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已成为共识。如果没有订单,农业是不是待岗了?农民是不是休闲了?无论如何,农民还得种地。这就面临一个市场开拓问题。立足资源优势而生产,本身不是坏事,问题是如何善于开拓市场。
最近,有许多乡镇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想借此开拓市场。思路很好,收获甚微。如果全县形成一种合力,情况就可能不一样。如果利用网络,有一个信息专门机构,情况可能得以改善。
2、成立农业协会,加强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的支持,这是大家所共同意识到的。居于此,我县也成立了许多“农业协会”,比如榨菜协会、海带协会、大黄鱼协会等等。然而,这些协会并没有在产业扶持、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与国外的农业协会相比,功能相差甚远。从发达地区协会创建发展经验看,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①扶持引导,逐步建设。专业性协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能人牵头、技术服务、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自办科技服务组织;中级阶段——以科技为先导,产供销一体化的群众科技经济组织;高级阶段——科技为先导,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为载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群众组织。
②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其次,做到管理上的科学化、制度化。在权益上将产业化的经营中介、服务组织与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而不是有利才服务,无利就撒手。要制订“农业协会组织章程”。其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要保证全体会员不断取得经济利益,逐步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党政也要由过去的抓行业变为抓产业,由抓管理变为抓服务——这是政府功能的再次改良。
3、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指导;二是税费优惠;三是投入倾科。①强化结构性布局规划指导,避免农业结构雷同,保证特色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导规模生产,推广农业产业化。②实施税费改革,保证优惠政策到位。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体现了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扶助。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保证政府对扶助产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到位,以真正达到扶持之目的。③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保证结构性调整投入到位。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资金是关键。因此要突破体制等束缚,尤其要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4、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挥霞浦农业的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开放,这是大势所趋,如果没有“品质”,就很难打开市场,很难应对市场。我们的优质晚熟荔枝,要打出牌子。海洋养殖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大黄鱼养殖是我们的强项,要改善其品质,首先得解决人工养殖品种退化问题,另外要加强经营职业道德教育,把好质量关。
5、建议施行农业保险制度。农业在我县相当脆弱,主要是受市场干扰太大;另方面是受技术服务的制约。种植业优良品种的“变异”,养殖业病害的发作,都可能致使农业“覆没”,谁来调剂这种风险?没有。必须实施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是赔本的生意,政府必须贴补。
另外,要实施粮食保护价制度,这也是一种“农业保险”。农民苦苦经营,如果没有利润,再加赔本,第二年如何生产。
6、搞好农业的“三个服务”。“三个服务”指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服务要走社会化之路。当今,政府必须设法推进这个进程,以解决农业生产中这个空档。从而避免盲目生产,病害侵蚀和增产不增收现象的出现。
总之,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必须根据县情抓好宏观调控,搞好服务。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8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用心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到达4881元,同比增长15.7%,个性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应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潜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构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构成必须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潜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状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xx%以上,个性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此刻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群众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群众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必须范围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群众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状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群众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必须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到达54820万元,实际加工潜力到达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到达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潜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必须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构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必须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此刻产前对市场的预测潜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9
农村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水平,是关于一个地方社会水平能够到何种程度最基本的一个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一直都不够,缺乏政策引领和项目支撑的农村逐渐被社会所忘记,那里的人们渴望的不再是自己家乡的发展,而是能够逃离人烟逐渐稀少的村落。
近三年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步伐逐渐放缓,人们这才开始将眼光放在农村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之中,然而,此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而是一片极度缺乏发展的落后村落。
就笔者而言,近年来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有些许的思考和调查,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主要表述的是对农村发展的一种期望。
一、农村社会现状。
农村的社会现状,笔者将之划分为人文、经济以及社会三种模式。
(1)人文模式。
如今的农村大部分都秉承着两个极端,一个是节气即春节、清明等节日人流量较大,随处可见的是赶回家过节气的青壮年,另一个极端就是每年元宵之后,冬至之前,用村落人稀来形容都不算过分,这就造成了很多生活隐患。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留在家中,这就造成了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就笔者所见所闻,近些年以来,因农村一老一少居家而产生的一系列医疗问题、教育问题都非常严峻。如医疗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体的情况仅仅是简单的通过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活来判定,而缺乏医疗器械的辅助,所以造成了一些家庭老人突然遭遇血压升高中风等情况发生。
而在农村,当遭遇到了医疗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家庭在经济和亲情的承受力在这一刻将面临重大考验;教育方面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忽视,一方面是由于老人对知识这一块的认知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对子女是否接受较好教育的欲望的降低,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适龄儿童教育问题。
(2)经济模式。
现在的农村经济很简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农耕经济,主要依靠土地来产生价值,近些年来,人们对土地产生价值最大的期望是满足于口粮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付出的汗水和得到的回报不匹配。
第二个是新型种植经济,随着新龙村等一批依靠苗木种植、果农经济的逐渐壮大,农村逐渐形成了另外的一种经济模式,那就是依靠苗木市场和水果市场来发展的种植经济。
第三个是养殖经济,近年来,随着温室养猪、**养鸭以及**养牛等产业进驻**,而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参与到养殖行业之中。
第四个是打工经济,主要是建筑业,抹灰工是整个**农村青壮年选择最多的一个行当,也是**对外的一个特色职业。
的确,每年外出抹灰的青壮年为**带回大量的现金,一方面促进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本土经济的发展和盘活,抹灰产业也可以说是**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最后一个是政策经济,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各种推进农村发展的规划和项目也接踵而至,这个政策项目都需要人去实施,这也促使了一部分农民参与到其中收货财富。
(3)社会模式。
在农村我们遭遇最多的就是对比,我有你没有,我就比你牛;你有我没有,我就瞎嫉妒。这不是歧视,而是实实在在所存在的社会想象。当
然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好转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在个人收获财富方面还能够理智对待和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提升自己收获财富的方法和速度。
但是一旦涉及到政府出面、政府出钱的事情就会出现很激烈的对比,我将之称之为争桃心理,比如,20xx年底,我们组织了一次对枣林村36户贫困户的一次慰问活动,就遭遇到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闹事,有些村民甚至耍泼阻止我们活动的进行。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第二种是10%和90%原理,举两个实例,一个是户户通水泥路硬化项目,我们遭遇了这样的责难,一位老乡责备我们说:“路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弄成水泥路,我家牛的脚都磨破了,再说我们也习惯了泥巴路了,弄成水泥路就是方便那些当官的开小车回来,是不是?”
还有一个是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案例,一位老婆婆找到我们说门口自从按了路灯之后,她每晚都睡不着,让我们把路段换一个地方重新装,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一个事情我们只要能让90%的人满意,那么就能走,就可行。
二、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
对于目前的农村而言,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教育问题。
教育方面最严峻的是一种模式和一种价值观。一种模式就是留守儿童模式,农村80%以上的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读书的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最关键的时刻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爱,一方面让他们在学业方面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父母正确的的引导,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的留守儿童最后演变成只管向父母要钱,其他一概不让父母管的偏激性格。
一种价值观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黄灯教授关于丰三村的文章中提到,大部门农村家庭对于子女教育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基本不抱希望,反而对于他们迅速长大能够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需要更迫切,而最后的那根稻草是那些年建筑业的火爆和从事建筑业那丰厚的收入。
(2)灾病问题。
对于现在的农村而言,解决温饱问题基本上都不存在问题,一些稍微灵活些懂些技术的人甚至能够走在致富的前列,但是不管如何,当他们突然遭遇灾病的时候,这个家庭便轰然倒塌,迅速返贫。
在这里举三个实例,一个是花西乡的一位青年,因为懂些泥瓦工的.本事,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媳妇也娶了,但是在一次帮村里人做房子的时候被一根意外倒下的一根横梁砸断了腰椎,一个个好好的劳力,瞬间变成了一生都需要人照顾的瘫痪病人,而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目前,他的生活全然靠父母以及几个兄弟姐妹接济照顾。
第二个是邹岗镇周兴村的一个青年,在广州一家企业上班,各方面待遇也不错,谈了朋友在老家也摆了喜酒,因为年龄的原因没有领取结婚证,但一次在上班途上的车祸断送原本为他准备好了的幸福,因企业推脱责任,最重只能享受到每月4000元的生活补助,然而这4000元还不够他每个月的医药费用,更不谈为了抢救生活而欠下的数十万债务,没领结婚证的朋友撇下了他,家里的老母亲也因为孩子的不幸而哭瞎了眼睛。
第三个是邹岗枣林村的一户人家,不到三十岁的年龄,突然疾病去世了,而她的妻子为了坚守与他曾经许下的诺言,独自一个人艰辛的抚养着他们的儿子,现在其子就读于**一中读高二。
(3)社会问题。
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依然存在的恶劣伤人事件,近些年虽然有些缓和,但是依然存在着,而且时有发生。
另外一个就是信访户的存在,这里的信访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信访,他们的确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了区别对待,对于他们的诉求理应受到公正的处理,另外一类则是专业户,他们以此为生活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用缠访、闹访来换取一些部门为缓解矛盾而答应他们一些金钱甚至是政策方面的倾斜。
(4)农村发展的问题。
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村集体收入来源问题,就笔者亲历的近20个村而言,基本上都没有村集体收入来源,无来源再想发展存在难点。
第二个是债务问题,因各种原因,每个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遗留债务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第三个是村级整体发展规划,村级发展缺乏清晰的路子,没有明确的思路和规划,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村落长远发展的建筑或产业的布局。
第四个村干部来源渠道少,收入偏低,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探索农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1)鼓励创业经济、合作化、入股分红发展模式。
近两年,逐渐出现一批愿意回乡创业发展的大户,但苦于土地限制和一些政策认识的不清。村级发展可以尝试与这些大户进行合作,引导村民拿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宜可入股,以合作社的模式运行,同时也可以鼓励合作社在用人工方面倾斜于入股农户,让愿意投资的大户获得利润的同时,让村民享受得到实惠。
(2)发展集中化寄宿式教育。
一方面实行幼儿教育集体会,片区为单位兴建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逐渐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将学生更多的时间交给学校和值勤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3)妥善处理信访案件。
在市信访局局长的一次讲座中让笔者最有感触的是信访要依法,依法处理信访事件。对待每一次信访事件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来,而不是一味的向下一集机关压任务、丢包袱,让真正需要信访的农户得到公正解决,让以信访为职业的那一拨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4)鼓励村民回乡就业。
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和建筑业的逐渐萎缩,新型农民需要逐渐思考未来的发展,开始着手于行业转型,一方面他们可以参与到本县一些建设项目之中获得财富,如在近几年国家拨付力度较大的小农水项目、农村整村推进项目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本县青壮劳力参与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逐渐崛起,如**电器、**药业、**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也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就业选择。
(5)明确村级管理者待遇、权益以及义务。
目前,**县已经明确实施了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待遇问题,同时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即实行工作日坐班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村主职干部用于村级工作的时间。但村副职干部的待遇依然没有能够落实,虽然已经有初步方案,但是距离实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副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6)有阶段性的解决村级债务,为村集体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
对村级债务应该进行一次较清晰的认定,该有集体负担的不能推诿,明确一个清晰的债务偿还时间表,让村集体轻装上阵谋发展。以乡镇片区为单位,为每个村设计一个村集体产业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逐渐发展,也要有清晰的时间表,按季度设置任务目标,以完全情况打分确定村级发展的考核情况。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1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孝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盛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矗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11
摘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 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20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 (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 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 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12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平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名牌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政府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近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政府科学指导协调,最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习,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平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习借鉴三县经历,最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领先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13
前言
经济是生活的基础,不论在哪,好的经济可以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但是,一个国家要富强,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只有农村真正达到小康,国家才能够真正达到小康。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好农村经济发展,为其发展铺路搭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生产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富起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当前经济情况及生产方式,以便更好的带领农民走致富之路,我所参加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建阳市麻沙镇“农村齐致富”寒假实践队对此展开了以“农村经济问题”为主题的主题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xx年1月23日24日25日26日,实践队的五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对麻沙镇江坝村、扁溪村、水南村,部分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8家,随机调查12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麻沙镇的经济较为一般,当地特色农产品较多,99%的人表示农产品没有统一的销路,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当地的交通也不大便利,75%的农民缺乏较好的农业生产技术,认为政府对当地农产品经济不够重视,没有可靠的计划措施,86%的农户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幸福感不强烈!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生产技术缺乏
当地农民缺乏生产技术,不懂得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依然用较为传统的方法
进行耕作,文化低,致使农产品产量低,导致收入低,步入小康水平的步伐缓慢。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还在于村里的有文化的青壮男子都外出打工,导致村里缺乏青年一代的新的生产理念。技术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没有技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味的耕作只能是事倍功半。
2农产品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
散乱的产品销售,致使产品销售量低,知名度不高。调查显示在农村,大多数农民的销售地点在于乡镇农贸市场,采取的销售方式在于自己将农产品带往市场零售。这样的销售方式其销路远远不如收购的速度快,其销量远小于收购的方式,未建成一体化经营体制,导致产业链条松散。
就当地的特产山药发展现状来看,山药的生产经营仍然是以分散的农户为主,规模经营不足,农户们各自为政,仅仅是各自进行一种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山药销售链条没有形成,生产和销售环节松散,既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散乱的种植未得到统一的管理,造成病虫害四处传播,在各家各户不停地上演。这样散乱的种植与销售造成山药种植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便蒙受巨大损失,造成农民群众对大面积种植山药心存疑虑,严重影响了山药产业化的发展。
3交通不够便利
古人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直关系到产品的销量,当地的交通不够便利,使得麻沙这个偏远的小镇被大山包围,不为人广知。而许多人却尚未意识到这一点,没有采取措施开山凿路,镇上的许多村民只能通过崎岖的小路通往镇上,有些村虽然有便利的道路,但路狭窄,无法容纳大型车辆通过,导致农产品的运输受到阻碍。日子久了,山还是山,依然耸立着;镇依然是镇,没有改头换面;村子依然是那么的破旧,没有几丝改变。
三,解决对策
(一)增长农民的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
产品的品质决定着其销量,所以要从根源抓起,扩展农民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实现科技化耕作,为此,可以实现以下措施:
(1)政府下派科技特派员,集中农民为他们传教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下地实地指导。
科技特派员能够与农民需求对接,双向选择,把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放在首位,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养殖小区、手把手传教、现场指导、集中培训、建立示范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科技知识,发展农村经济。农民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生产实际中存在什么问题,就解
决什么问题,想方设法让农民增收,带领农民一起致富。
(2)低价为农民提供高科技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机化程度的直接标志,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很难找到年轻人,因为都外出打工了。妇女、小孩、老人成为留守者,农村成了标准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壮年劳力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家里的耕作,而丢荒又不可取,勉力为之,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农民的金钱是有限的,要想农村耕种尽快机械化,就必须低价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设备,比如,可以采取补贴等措施。
(3)在乡镇上设立农民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刊物,以便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的相关消息,增长农业生产知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都较低,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不但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知识,还给大家制造了全新的交流机会,增进村民的感情
(二)招商引资,将特色产品产业化
农产品的种类过多,会使特色产品突出不集中,所以为改变农产品散乱的状况,使其产业化,需要政府,百姓等多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做到
(1)引导农民规划好片区,重点种植特色农产品。例如,麻沙镇江坝村盛产山药,政府可以鼓励引导农民,扩大山药的种植面积,把精力集中在山药的种植上,使其产业化。
(2)在当地建立一个较大的农产品交易产所,以便交易正常有序的进行。
(3)采取可行性的机会和政策,以便吸引外商,创立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并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就上述所提到的山药的产业化,政府一方面可以为外商提供五年无偿土地用于建厂房,进行山药的深加工,为山药的产业化做准备;一方面应高举山药营养丰富、种植过程受农药污染少,属于无公害保健食品的旗帜,以此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消费者对山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树立当地山药在消费者心里的美好形象,从而打造自己的名牌。
百姓应该做到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提高产品质量,集中扩大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齐心奔小康。
(三)凿山开路,走出大山
为了使生产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世界各地,就必须使道路畅通,为此政府应努力使买卖双方人员来去自如,使产品运输能够达到快速、方便。
产品产业化能为产品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易平台,这样不但可以引来更多的商家,强大的销售基地也使得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仅能使产品产业化,更能使产品品牌化。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商品粮基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公路路网建设和改造,改善粮食等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改进和完善农村公路的绿化,对不切实际的做法进行纠正。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实行通行便利措施。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的基础建设较好,但还有待提高,虽然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共处,但要想达到真正的小康水平,还需要党和人民的积极努力。经济是生活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业,农业经济也十分的重要。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我们必须把握好我们自己的经济命脉,掌握我们自己的生死大权,所以要落实好国家各基层的经济状况,做到举国共进!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2-07
县农村经济季度工作总结范文10-12
201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工作报告12-07
调查报告之自行车调查报告12-09
企业调查报告范文-公司调查报告范文12-09
调查报告的分类及如何写调查报告11-30
购物调查报告05-22
外卖调查报告01-22
小区调查报告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