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一位古稀老人的武术情缘

时间:2018-09-13 20:07:32 杂谈 我要投稿

生活杂谈-一位古稀老人的武术情缘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有一位叫做刘海峰的武术界老前辈。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仅武艺超群、工作出色,而且在面对病痛的折磨时,他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更令人敬佩。从一个身姿敏捷的武术行家,到不幸瘫痪卧床的患病老人,再到战胜病魔,并用武术精神帮助他人,其一生与武术结下了不解情缘。

  因天资聪颖、武术根基较好,对武术又十分痴迷,年轻的时候,别人要学一年的拳法套路,刘海峰几个月就能练好。而且他练习武术十分用功,不仅把所学的拳法融会贯通,还练习了刀、枪、剑、棍、鞭等兵器。“凡是长期习武之人,都懂得兵器是拳法的延伸,只要拳法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后,练习兵器自然就会得心应手。”老人如是说。

  经过多年的辛苦磨炼,刘海峰终于学有所成。1959年,他获得了内蒙古昭乌达武术比赛的第一名。而在随后的岁月里,老人四十年练武不辍,并积极参与赤峰地区的各类武术活动,1984年任内蒙古自治区武术比赛裁判员和赤峰市武术比赛裁判长,1997年被赤峰市红山区委、区政府评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先进个人。同时,他的工作也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的奖励。

  刘海峰老人不仅教自己的儿子、孙子习武,而且徒弟很多,几乎遍布于各个行业之中。“我们那个时候都是义务授徒,不像现在。而且我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修武德,然后是学武术,并且基本功、练动作都必须长时间锻炼,一点也不可偷工,不管多苦,都必须坚持。这一点,可能是受了自己老师的影响。”在他看来,习武之人,最注重的就应该是武德了。因为一个练习武术的人,必须要清楚学武的目的——除了强身健体外,关键时刻要出手救人。如果一个心术不正的人练武,就算他的武功再高,也是一个失败的人。

  都说一样通样样通,在武术方面颇有成就的刘海峰,滑冰、游泳等运动也是样样精通,而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工作也一样的勤恳努力,做得有声有色。退休前的他,是赤峰市工业局副处级调研员、工会主席,50多岁时还能参加比赛。但遗憾的是,1997年,也就是老人57岁那一年,正准备参加赤峰市老年滑冰比赛之前,因为剧烈的运动,老人突患“脑栓塞”,病情非常严重,致使左半身运动机能几乎完全丧失。医生称,“病得像他这样严重,很难恢复”。

  一个曾每日腾挪跳跃着练武术、身轻矫健地做运动的人,突然就瘫痪在床了,还被医生下了可能永久躺在床上的断言,其痛苦绝望的'心情可想而知。“那个时候,每日躺在床上,总是想起那些习武的日子,那把燕青双钩,那把断门枪;还有六、七十年代,因为文体活动极少,逢年过节的,我和师傅、师弟们去公园表演的日子……一幕一幕,总是不停地在我眼前晃。难道自己真的就这样一直在床上躺下去了吗?”当他对自己的病情陷入绝望之际,突然想到了自己钟爱、痴迷的武术,那种不屈不挠的武术精神在他心中突然升腾起来:“我要站起来,我要用武术精神来抗击病魔。”他不断地这样告诫自己。

  自从逐渐有了点知觉开始,握拳、练习抬胳膊就成了刘海峰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当这时候,他就会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在院子里练武的情景,好像又回到了少年时代,奔着一个简单的目标,从头练起。

  一晃一年多过去了,在老伴周桂芝的搀扶带领下,他竟然能一点一点地走几步了。于是,每天的训练内容就更多了,一天里有五六个小时,他都是在练习中度过,每次练下来,身上已是大汗淋淋。“老伴是八中的退休教师,退休前照顾学校的孩子们,退休后照顾我这个病人,就没好好的休息过,真是多亏她了。”老人告诉记者,最让他宽慰的,是儿女们都非常孝顺、省心,而且个个学有所成。

  如今,已是老人得病后的第十五个年头,就是靠着一个武术人的坚强意志和自身的优秀品质,这个曾被“判定”将会终身在床的老人,终于创造了奇迹,驱走了病魔。同时,他通过自己的经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康复训练方法,按照自己的这套方法进行训练,不但身体机能恢复得很好,还能身体力行的做些运动,比如放风筝、骑三轮车、练气功等。现在的刘海峰老人,虽然不能像过去那样拿起双钩,却已经完全能够自理了。

  “病得这样严重,目前还没听说有恢复得这么好的。但是我父亲做到了。康复后的父亲,坚持每天练气功,并把气功传授给他人,也把他研究出的康复训练方法教给别人。”老人的女儿刘春燕说。

【生活杂谈-一位古稀老人的武术情缘】相关文章:

1.人狗情缘-生活杂谈

2.杂谈情缘经典古诗

3.热爱的生活-生活杂谈

4.简单的生活-生活杂谈

5.聆听生活-生活杂谈

6.生活杂谈-生活多彩

7.感悟生活-生活杂谈

8.生活街头-生活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