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影评
作为李安导演“家庭三部曲”系列之一的电影《推手》,奠定李安导演的处女作,同时也奠定了其在台湾新生代导演的地位。虽出品于1991年,但至今仍受到热情关注和高度赞扬,散发着巨大的艺术作品热量。
《推手》是一部家庭题材的喜剧,围绕着一个移居美国家庭发生的故事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的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东西方之间在文化和生活之间的矛盾,在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发人深省,令人们不禁地赞叹影片拍得是相当成功。
影片主要是围绕“矛盾”展开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导演选材的角度非常之独特,他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中西方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中西方的差异本身涉及到各个领域,而他把人们的视线牵引到一个“中西合璧”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家庭中,以点动带动面,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用小镜头、小事情来反映大问题,让矛盾贯穿影片的始终,深入人心,让我们感受到将文化差异浓缩到那么小的一个情景之中时符合中国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
影片是在无声的十分钟对比展开的,一位散发着中国纯朴、传统古韵的朱老先生在一间昏暗的房子里缓缓地摆手抬足,心无旁骛地练着太极,而在他的身后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年轻儿媳作家,正对着电脑烦躁的敲打着;在这没有多余声音的十分钟内展现出的是一幅幅对比的画面:老人的“油腻”食物与儿媳的“清淡”食物;老人的笔墨纸砚与儿媳的电脑;老人的室内太极与儿媳的户外晨跑??这是一组组极不协调的画面,严重反映出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视而不见,没有了言语的打搅,一切细节都变得那么意味深长。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是一个思想开放,生活味道都充满年轻活力味道的国度,这些年轻人怀揣着属于他们自己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在这片“黄金土地”上寻找自己的财富,而那些富裕的物质也许只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内心的空虚会陪伴他们走进自己的灰色坟墓。片中精通中国文化的太极宗师朱老先生在退休后来到留学在美国的电脑博士生儿子家中,希望能够安度晚年,因为不懂英文而与儿媳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让本应该是两个世界里的人生活在一间小小的房屋里,他们之间难免经常会引发家庭冲突,老人也曾主动去学习那种对他而言简直要命的“另类语言”,由于年龄的缘故让他在失败后没有再继续坚持学习下去;作为作家的儿媳需要一个极其安静的环境来创作,因为公公的到来扰乱了她原本静谧的生活,让她无法静心地去创作,而又迫于社会的压力,让她对公公产生了厌恶的感觉。在有一次儿媳胃痛时,老人本想帮忙却不想弄巧成拙导致儿媳胃出血,从而加剧了二人之间的矛盾,直至她萌生了想搬到一个更大、更好的大房子里,就这样他们陷入了各自的沉思中去??
矛盾最激烈时的场景是在餐桌上的那一幕:父亲与妻子同时与晓生谈话,当父亲与他交谈时他讲汉语,而妻子与他沟通时他就讲英文,好似一道天然屏障将父亲与妻子隔开,他们互相沉浸在自己与晓生的言语对话中,谈论着敏感的话题。作为矛盾根源的父亲与妻子和矛盾承载体的晓生与孙子,晓生用善意的谎言来扭曲的表达对方的意思。对于父亲他用“菜凉了”的理由来阻止父亲,而对于妻子他则直接要求其停止,明显的他倾向于自己的父亲,因为在他的教养里一个人关心父母就应该像父母关心自己一样,父亲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懂得如何去关心自己的父亲,他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慢慢地去接受这位老人,事实上她也试图去接受。
一天晚上,朱老实在是在家里闷得慌,想出去散散心,他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将自己的意思传递给儿媳,而她也似懂非懂地答应他了。然而不幸再一次降临在朱老身上,他竟然迷路了,一直都没有回来,而在家的儿媳对公公是否在家却毫无感觉,直到晓生回来后才发现父亲不见了,他终于开始着急了,到处去寻找自己的父亲,此时图片一直在晓生与妻子之间切换,她似乎也感受到了自己的错误,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自己的父亲,愤怒的晓生回到家后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用摔碗破坏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怒火,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次他终于选择了爆发;随后他又出去了,他选择用酒来麻痹自己,留下伤心的妻子在家中,也许此刻她正在后悔中。朱老最终被警察送回来了,当他看到家中一团糟的时候他明白了,他与儿媳将家里整理好等待晓生回来。等晓生回来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副醉态的样子,在询问父亲后,他竟走进卫生间去撞墙发泄并对杰米说:“还是儿子好,比妈咪和爷爷都会照顾爹地”他用这种软弱和无力来表明他难以处理好这个家庭关系。那晚他终于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将父亲送去老人公寓,因为他别无选择!
当他准备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时,发现父亲竟然生病了,他在枕下发现自己母亲的照片,原来父亲心中一直想念着母亲,让他们不禁回忆起那些陈年往事:红卫兵抄家时,父亲顾得了儿子却顾不了自己的妻子,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在乱棍中被打死,用妻子的性命换来了儿子的生命,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妻子,只对得起晓生??这些事情让他暂时打消了把父亲送往老年公寓,而想好好地去赡养自己的父亲,让他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尽他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看到这些难免让我们感到有些心酸,难道只有看到父亲的落破才能感受到自己身上存有的那份责任吗?为什么就不能多点理解、宽容和沟通呢?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学会去珍惜,因为机会其实并不多?
也许在这空间里只有与他有相似人生经历的陈老太太才最能够理解他,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话题,相似的情感。陈老太太来自台湾,因为两任丈夫逝世的缘故,让她来到身在美国的女儿身边生活,当他们都踏上这片土地上时,陪伴他们的是寂寞与孤独,他们也就成了各自的心里寄托了,让观众在悲伤与感慨之余带来一丝的希望,给予他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和享受。
当他在陈老太太的口中得知真相后,朱老选择独自离开儿女们,留下了一封让人刻骨铭心的信:他感谢儿子良苦用心地搓合他与陈老太太,常言道“共患难容易,共安乐难”想不到这句话却应验在他们父子身上,从前在国内多少个苦日子都能够相亲相爱地守在一起,美国这么好的物质生活,家里却容不下他,两地相比,使他不由地怀恋起晓生小时候的种种可爱之处,希望儿子不要去找他,安心过好他们幸福的生活。“天下之大,岂无藏身之所,赁一小屋,了此残生。世事如过眼云烟,原本不该心有挂碍”此时的父亲已经接近绝望了,让故事的情节达到真正的深度和高潮,让人心有戚戚??
朱老先生来到了一个更加陌生的'环境,他找到了一份在中国餐厅洗碗的工作,而随后麻烦接二连三的到来,摧残着这位老人。因为洗碗速度慢导致老板想裁掉他,最后竟引发为打架,在打倒员工、流氓、警察后,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极具震撼力的新闻。晓生在新闻中发现了父亲,于是便来到牢中探望自己的父亲,此刻的晓生不由得眼泪流了下来,并恳求父亲回去跟他们一起生活,他们已经搬了新房,可最终还是被父亲拒绝了,父亲希望他把自己送到中国
城附近的公寓里,只要他们幸福就好,如果有空就带着孩子来看看他。朱老最后住进了那个公寓,在与陈老太太的交谈中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只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幕幕的细节描写含蓄而内敛,耐人寻味,引人发思!
在对《推手》高度赞扬之余,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变现手法稍显稚嫩,矛盾一开始就被引发出来了,如果大的基调一定就容易出现刻意安排一些矛盾场面并加以激烈化。但作为一个年轻的导演能将剧情演绎的如此高超,让他的影迷更加期待他日后的作品,我们也都知道李安在日后导演之路上一发而不可收??
“推手”是指练习保持自己的平衡同时让对方失去平衡,本质是以柔克刚,是利用对方的力量来克制对方,是一种力量的转化。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犹如推手般找定互相的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契合,达到最后和谐中用的局面,这也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根本精神概念之一-所谓寻求而非独大、绝对和纯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社会变化如此急速的当代,两个人在习惯、思想、追求都有着太多不同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宽容,尽管宽容不是每个人的特长,犹如推手,两个人你来我往、进退均衡、攻守兼备,应达到圆转如意的效果。而文化的差异和观念的冲突也应像推手一般交互转化,顺势而行;中西文化鸿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对,要有交流容纳之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有利于我们的发展。你争我夺,就是推手,在别人想要推到你的同时掌握别人的中心将别人推倒!
【《推手》影评】相关文章:
1.《阿凡提》影评
2.《天道》影评
3.《英雄》影评
4.海洋影评
5.《曼德拉》影评
6.《游客》影评
7.经营婚姻影评
8.《鸟人》精彩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