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是入伏吗
小暑节气就是入伏吗?今年7月7日就是小暑节气,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到来,那么小暑就是入伏吗?“夏至三庚数头伏”,三伏天一般在小暑前后。到底小暑是不是入伏呢?小暑和入伏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小暑是不是入伏?小暑节气是入伏吗?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小暑节气开始。2015年小暑是公历2015年7月7日。
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中国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离夏至16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而2015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小暑期间是雷暴、雨水最多的季节,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后还有一周时间就将“入伏”,进入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今年的伏天有40天,比去年多出了10天。
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小编提醒,小暑与入伏不同,小暑不是入伏,但小暑和入伏期间均是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
小暑如何养生?
小暑节气,流传最广的是吃炒面之俗,史书记载,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下赐炒面,可见这种风俗已经渗入皇宫。在江南一带流行吃莲藕、黄鳝,并有谚语云“小暑黄鳝赛人参”。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前后多吃淡水鱼、海带等对身体也有益处。
此时节,要合理作息,晚睡早起,穿浅色衣服,随身带防暑降温用品,如防晒霜、清凉油、仁丹、藿香正气水,多喝水、尤其是加盐的凉白开水。在饮食调理上,少油腻,多清淡,可适当多吃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清泄暑热,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
另外,小暑养生重点应突出“心静”。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7月7日"小暑",7月12日入伏 "三伏"防暑,更要"养心"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7日5时51分迎来“小暑”节气。保健专家提示说,小暑期间,迎来三伏天,“桑拿天”来袭,闷热当头,公众要注意防暑和养心。
每年阳历的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小暑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闷热季节。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7月7日至7月21日为小暑,其间正逢“三伏天”的“初伏”。今年7月12日入伏。“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会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
针对即将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劳动保障部门提醒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摄氏度以上(包括35摄氏度)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不包括33摄氏度)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凡是工作时间在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引起的高温中暑,都属于工伤,经认定后,应享受工伤待遇。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面对即将袭来的“桑拿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高温时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饮食调理应以清热解暑为主,并可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丝瓜、绿豆等;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的心情变得烦躁不安,李艳玲进一步提示说,此时养生应以“养心”为宜,要多吃养心、护心的食物,如大枣、葡萄、蓝莓、红小豆、莲子等。另外,还要注意克制情绪,调整心态,戒躁戒怒,心情舒畅,心态平和。
【小暑节气是入伏吗】相关文章:
6.小暑节气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