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时间:2024-07-08 08:35:46 古代诗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二、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多角度、多感觉、移步换景、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象、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曲笔、似褒实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复唱、铺垫、伏笔、照应、以乐景(哀景)写哀情(乐情)

  三、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首先指出运用什么技巧;

  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

  3.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等等

  [典例分析]

  例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的生机。

  例2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

  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例3.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何当:怎么能够(安上)。

  (1)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的关系。

  答案一二句写景,用比喻手法描绘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为三四句的骑马勇士登场作铺垫

  (2)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借物(马)喻人,表现作者热切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例4.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

  清江引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案: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作者先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例5.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所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

  ①表达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

  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答案

  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

  ③“潮退水平春色暮”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 ③潮退了,春深了,思乡而不得归期,景色描写为思乡涂抹了凄迷的色彩。

  例6.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晚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案六朝繁华如梦远逝,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朝代兴亡,却依旧逢春早发,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时事的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同意。

  诗人身处晚唐,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诗人凭吊台城六朝遗迹,自然联想到唐王朝的命运,怀古伤今

  例7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三、四句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悲愁、孤寂和思亲之情。

  赏析尾联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带上主观色彩。

  寂居异乡,少有人来,阶前长满青苔,更显冷寂。红树,为暮秋景。青苔、红树,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下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

  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

  [随堂练习]

  1.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案:

  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

  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

  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考点突破]

  1、虚实结合

  分析下面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答: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答: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2、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表达更为含蓄。

  比如,诗人常赋予松、竹、梅、菊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再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分析下面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答:这两句诗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3、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形象。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谓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名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细描

  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分析下面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把对友人的绵绵思念融入对孤帆、滚滚的江水的描写当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甫《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答: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答: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5、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答:作者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之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恬静美丽。

  再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6、借古讽今: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答:作者借写南朝佛教盛行,来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相关文章:

古代诗歌鉴赏03-01

古代诗歌鉴赏12-09

古代诗歌鉴赏12-09

古代经典诗歌鉴赏12-09

古代诗歌鉴赏步骤12-09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11-03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技巧12-09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01-29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12-09

古代诗歌鉴赏的备考建议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