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1
一、 活动主题的提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即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民间日子——→民俗日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认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将民族节日的文化延续下去。
二、活动目标的定位
1、知识目标:
1) 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它是我国众多民间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在上面的几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进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统计的知识,
2)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 了解清明的习俗、节气现象和特有食谱、英雄先烈的故事,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科学的看待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多层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态度: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发现问题和其中的文化,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缅怀先烈的情感,激发爱国主意的思想。
3、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将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动与言行,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族节日,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增进团队合作。
三、活动的内容:
1、提出问题, 在“清明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www.ZK168.cOM.Cn)”、“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认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中选择合适的主题;
2、论证研究问题的合理性;
3、制订调查、研究、总结方案;
4、查找资料:学生调查、研究、比较,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
5、实践活动:资料搜集、社会调查、整理素材,发现分析问题;
6、交流汇报:交流、讨论分析原因、完成活动总结;
7、进一步实践:实际操作——制作小白花;
8、活动延伸:总结完善报告单。
四、涉及学科:
科学、健康教育、语文、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品德与生活
五、教学方法:
谈话交流法、引导法、调查比较法、观察法、生生评价法、展示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重点运用谈话交流法、调查比较法、观察法
六、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课时:选题分组
认识了解清明节
一 ㈠课前任务:
1、做调查:调查采访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清明时,家中会有哪些做法和习惯;清明节是怎么回事?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观察:这一天来到前后,人们都会做些什么
3、要求:自己真实的调查所得。
4、记录自己调查、观察的结果;(调查要写出时间及具体的事例,可列表呈现)
㈡、引入主题: 春风里的清明节
㈢、互相介绍: 把自己的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学生学会互相学习。
㈣、提出问题,集体交流。
二 学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见,“我所知道的清明节”
1利用交流的时间逐渐调整整理自己调查结果与见闻;
2学生先对自己和大家的结果进行对比,后请学生在汇报中深入思考,人们的行为是否有意义,哪些活动是积极有益的,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3清明节我们学校的祭扫活动有怎样的意义?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谁。
4讲一讲你所知的英雄事迹,归纳出要学的精神与品质。
三 寻找、确定研究话题
1 教师先将本次主题活动训连目标明确的提出使学生的活动目的性更强。
训练大家的观察能力——清明时生活的变化
训练大家的交际能力——对市场进行调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费情况
看看、问问邻居或长辈是否消费,趋向是怎样的
训练大家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清明时分各地的各种习俗和传说、食物、有什么意义查找英雄事迹、将观察采访调查的结果做一个统计,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设计其他的总结方式。
训练大家的资料分析能力——针对统计的结果,你会有怎样的发现,因此又有怎样的想法产生。
2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训练目标,来选择自己的研究采集主题。
四 指导学生设计活动进行计划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汇报与延展
“今天的清明时节”
一 ㈠总结前课任务:
1、整理沟通个人调查:小组内沟通,调查自己家、亲戚家,观察邻居、市场、街头等地过清明时的种种情况。
2、小组整理要求:将自己小组真实的调查所得,整理起来。
3、比较小组成员调查的结果;(调查要写出具体的金额或累计金额,可列表进行对比)发现共性问题
㈡、引入主题: “今天的清明时节”
㈢、互相介绍: 把自己在清明前后的发现和资料,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小主学会互相学习,总结汇报的方式。
㈣、小组整理调查结果,练习汇报。
二 小组汇报 学生评价(训练评价能力)
1主题明确
2小组成员都有参与
3任务完成好(采访纪实、统计结果)
4有自己小组的思考或认识(针对不良现象,有真确看法)
三 评出小组活动胜利完成的小组
四 朵朵白花寄托哀思:教学生制作小白花(面巾纸、细线、剪刀、别针或细铁丝、固体胶、半透明纸)
a 面巾纸白花 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发现制作的方法
b 花心式白花 教师在疑难处予以解答
五 学生在报告中将自己的想法交流结果总结补充完整。
延伸:请父母参与设想或提出意见 ,使民间节日过得更有意。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学生
评价人评价类别等级备注
自评是否是自己搜集的资料
整理记录
学生组内、组外互评评价发言情况
倾听情况
教师评价参与情况
查找信息
资料的整理
制定的计划
实践情况
收获与总结
家长评价查找信息
实践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2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最期盼的日子,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从形式上的过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认识春节的由来、礼节及相关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方式搜集材料,还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过年的热闹与快乐。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继承与发扬意识。
三、重点难点
本主题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年文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难点是进行调查访问,了解过年习俗。
四、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年”来历,风俗习惯等的资料。
2.搜集对联,窗花等素材,并分类加以整理。
五、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3课时)
(一)了解具体目标,确定自己要研究的课题,规划方案《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1.出示一些过年的场面,激发学生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研究新年,认识春节的由来、礼节及相关习俗的意愿。
2.课件展示象征着新年的一些物品,促使学生有进一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从中培养学生书写对联、制作灯笼、剪窗花等实践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彼此间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继承与发扬意识。
(二)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后,自由结组,并确定活动内容。
(三)制定计划,完成计划表。
小组名称 指导教师 组长 小组成员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等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3课时)
(一)各小组按计划展开调查
小组分工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结合自己的特长,展开调查。
1.春节由来与传说组。
春节由来与传说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计划开展活动,有的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春节的由来与传说;有的通过调查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最后进行加工整理。
2.春节习俗组。
该组成员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春节前后最受人们欢迎的春节饰品,如中国结、红灯笼、对联、窗花、大红“福”字、鞭炮,在调查中,同学们还学会了剪窗花、制作灯笼,培养了动手能力。
3.民族习俗组。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春节期间其他民族的风俗
4.大拜年组。
同学们进入社会,调查人们拜年的习俗,搜集拜年的吉祥用语,给大家展示送上全组同学对大家新年诚挚的祝福。
(二)交流调查信息
填写表格。
小组长将组员搜集到的资料汇总,填写表格。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记载表
( )组调查资料统计表
小组任务:
具体任务调查所得资料 资料来源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人等。
第三阶段 汇报交流(2课时)
一、小组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汇报,大胆创新,内容力求新颖别致。
1.春节由来与传说组。
形式如编写小报,讲述传说,曲艺形式等。
2.春节习俗组。
交流资料,制作中国结、对联、窗花等。
3.民族习俗组。
介绍春节期间其他民族的风俗
4大拜年组。
拜年的吉祥用语。给大家展示精彩的对联。送上全组同学对大家新年诚挚的.祝福。
二、全班交流感受。
第四阶段:活动评价(1课时)
1、学生是否通过活动更多地了解了有关过年的知识。
2、是否形成了一定的访问、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是否能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以新颖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示。
4、社交能力及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通过活动,是否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别人协作的乐趣、团结合作意识是否得到了增强。
六、拓展与延伸
指导学生讨论过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3
一、活动目的`:1、通过暖场活动,促进来电来访量,增加营销中心人气;
2、参与充满趣味的DIY活动,让新老客户一起体验自己动手的浪漫和激情;
3、拓展圈层,促进销售;
二、活动时间:3.29—3.30日
三、活动地点:xxx展示中心
四、活动主题:多彩生活,我行我塑
五、活动对象:xxx老业主、来电来访意向客户
六、活动形式:由专业烘焙师指导,客户自己亲自动手制作自己心爱的软陶,软
陶工艺采用无毒软陶,可以用就行保存,不会变形,变色
七、活动流程:
八、活动物料:
注:具体费用以实际费用为准
九、活动包装:
1、DIY软陶相关制作材料准备
2、陶艺师为参与活动业主现场讲解、演示怎么样DIY软陶产品
3、软陶老师现场指导客户自己动手制作DIY软陶
4、制作完成,现场烘焙
5、现场展示自己作品,评分,颁奖
xxx营销策划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4
设计思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陶艺课作为一门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的手工艺课程,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们对这门课有着强烈兴趣,让学生自行构思,不拘时空地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们在兴致勃勃地“玩泥”中,缓解了平日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单调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烦恼,借制陶玩泥来陶冶自己,营造乐园,丰富生活。他们在制陶中“玩”出名堂,“玩”出花样,使小陶迷们在艺教实践活动中磨练了意志,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具有稚嫩与纯朴之美,浓缩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常有一部分学生在陶艺课程结束后,还想留下来继续“玩泥”,可见艺术美却能陶冶人的性情。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而陶艺这一活动能让学生陶艺教育实践的内涵丰富,涉及文化、艺术、历史、化学、物理、数学和设计等多种学科知识,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劳动技能、训练创造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方法,同时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开展活动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在河北峰峰,陶瓷制作已经是花开遍地,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民间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从古老的磁山文化源起,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磁州窑瓷器的装饰,典雅朴实、苍劲雄厚,白釉黑花独树一帜。今天,峰峰的陶瓷艺人把古老的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开发出了象牙瓷、青花瓷、骨质瓷等数十种新产品,创造了手彩、雕金、窑变花釉等各种艺术技法,磁州窑陶瓷艺品享誉世界。在中国·峰峰首届磁州窑文化节上,来自国内外的磁州窑专家和陶瓷艺术、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从陶瓷艺术、旅游产业、国际传媒等方面展开学术交流、研讨。
一、实施过程:
1.组织落实:教导处发动初一、初二学生报名;并落实时间。
2.确立陶艺学习内容、形式
3.活动材料、工具、场地的规划及组织落实
4.陶艺成果的存放与展示
二、教育目标:
1.要求学生通过陶艺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成型的方法,并通过以后几课时的学习,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方法,能根据陶艺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各地民情风俗、传统节日与生活的关联性,使其更能用心用情关怀乡土的习俗、信仰,进而知
3、学科领域
艺术与人文、社会、语文及综合活动
4、授课时数
6节/45分钟
5、学习对象:五六年级学生。
通过对传统艺术的认知与学习,了解传统艺术所包涵的内容及其历史背景与用处,藉此引发对传统艺术学习的热爱。从捏塑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双手的细部动作,感受接触大地之土,藉以了解手脑并用的乐趣。以陶艺立体表现的方法呈现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能了解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差异点,以艺术为生活服务的观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6、分段目标: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学生能收集到陶艺的文字、图片或网络资料。
学生能收集到各种简易制作陶艺的工具。
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
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历史和价值,理解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能够愉快玩泥土。
学生能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的制作方法。
学生能欣赏并理解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艺术作品,明确其实用价值。
学生能利用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等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学生能了解陶艺的装饰技巧。
学生能欣赏同学的陶艺作品。
学生能了解利用陶土工具镂空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能了解阴干、素烧与釉烧的意义。
学生能正确使用水粉工具。
学生能利用广告颜料上色,能调配出浓度高水份少的颜色。
学生能于陶艺作品表面均匀上色。
能力目标:
*艺术与人文
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了解他人的作品,培养自我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构思表现的主题与内容,选择的材料与表现技法,完成有感情、经验与思想的作品。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自己的特才,并自我评析。
在艺术活动中,表现积极合作态度,并表达自己的才艺与潜能。
通过艺术集体创作的方式,表达对社会、自然环境的尊重、关怀与爱护。 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的方式,辨认自然物、人造物与艺术品的美感特征与视觉要素。
认识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反思环境对艺术表现的影响。
参与艺术活动,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以正确的观念与态度,欣赏各类的艺术展演活动。
参与艺术活动,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特质。
*社会
了解各地陶艺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意义。
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渊源。
描述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陶艺的形式,并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利用各种艺术
形式,进行美感的欣赏、沟通与表达。察觉并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事物和表达的方式,并能欣赏文化的多样性。
*语文
能培养良好的聆听态度和习惯。
能确实把握聆听的方法。·
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能表现良好的言谈。
综合活动
举例说明自己分享在团体中与他人相处的经验。
认识不同的文化,并分享自己对多元文化的体验。
了解自己在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7、教学资源
陶艺网络资源
陶土两包
陶艺工具
广告颜料
水粉用具(水粉笔、调色盘)
油漆
釉彩(参考)
电窑(参考)
8、教学设计:
学生上网查找陶艺网站:
陶艺网站分为——主页、陶艺概况、陶艺教室和陶艺博物馆四部分。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地降低了,创作已经不是陶艺家的专利。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小到一只随意捏制的碗、动物塑像,大到装水的大瓮、陶艺壁画,只要赏心悦目,无不视为一件陶艺的艺术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玩泥”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在这么简单的活动却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如果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引导,开拓他们的眼界,他们的路会走得更好。正鉴于此,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开发网络教学的资源,旨在通过“设疑一搜索一讨论一引导一应用”的“网络五段式”操作程序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在素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到陶艺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科技、工艺艺术、艺术创作和人文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中小学地理、历史、自然、语文、美术欣赏教学中也可使用本网站,体现了专题站学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1)设疑
陶艺网站从陶艺是什么、陶艺与文化这两点展开。主要依据大纲要求,学习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领略神秘的原始陶器、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三彩、高贵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丰富的彩绘瓷和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作品。版面设计美观、典雅、合理,重点突出,使学生感知到了陶艺的艺术美和实用美,体会到陶艺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生通过相关首页的提问进行浏览和学习,可以掌握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推荐一个资料丰富、设计美观的有关网页,培养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2)搜索
这部分的内容是陶艺教学内容的延续和补充,也是陶艺相关扩展知识资源展示,主要从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它既包含了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艺造型的基本技巧,又补充了陶艺相关的制作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和学习各个展室,以对陶艺的制作有系统的了解。陶艺佳作厅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作业的创作,还为学生想了解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器的知识进行知识扩展和作品欣赏。如果想更进一步地多了解一些陶艺的知识和动态,陶艺资源厅提供了丰富的网上资源以满足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上的陶艺作品佳作,就相关首页的提问进行网上搜索,寻求答案,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和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
这部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以中学美术大纲中必须使学生掌握的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制法这三大陶艺的造型方法的相关知识和图片,包括目标要求、预习指导、内容讲解、作业练习四块内容。学生在欣赏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的同时,并可跳转至陶艺博物馆的佳作厅浏览各类造型方法制作的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在这里可以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就同一作品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4)引导
学生的利用网络学习时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多元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浏览网站上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得出认识上的共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应用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在经过“设疑——搜索——讨论——引导”的阶段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后,教师应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的作品中,使学生要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练习陶艺作品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能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到自己的练习和创作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5
一、设计主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优雅的生活环境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追求。学生是未来的主宰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应该从小培养健康意识、环保意识和审美能力,这一任务无疑就落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身上。我们开展“养护花草,健康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在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养护花草,动脑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掌握关于花花草草的知识,来美化自己的健康生活,提高动手动脑、交流共享、辩论沟通的各方面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花草、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亲自养护花草,让学生掌握了解更多的花草知识,知道养护不同花草益弊,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健康美化生活的能力。
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确立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通过观察、咨询,了解自己家中或亲友家中自己感兴趣的花草的相关知识,并在小组交流;
3、设计自己家庭各功能房间需要达到的健康美化标准,网上查阅或访问专家,了解相关功能花草的知识;
4、小组交流,评选最佳组员代表小组在全班中进行交流;
5、根据自己需要和代表推介情况,认养自己喜欢的花草,并写好观察日记。
三、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关注并了解花草的相关知识,能选择合理的方法查阅编辑资料,访问时要掌握交谈技巧,有礼貌地倾听被访者谈话并注意做好记录,掌握养护花草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装扮美化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班级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在家庭或社会访问主要以本人、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法、研究法、调查访问法、实践法等开展各项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关花草知识的了解和人们生活标准提升的认识,让学生懂得种花养草已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花草是人类的朋友,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寄托人们的感情,美化、净化、健康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花草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到养花护花、美化健康生活中来。
四、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花草知识,包括花草的生活习性及养护要点、室内应用等。
2、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了解花草的生态习性及养护要点、对环境的益弊等,培养养护花草的能力和美化健康环境的意识及审美设计意识等。
难点:
1、查阅、摘抄有关花草后,进行归类汇集整理或绘制手抄报。
2、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
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1----3周。
第1周:课堂常规教育。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简单指导。
第2周:确定活动主题。经过教师提议,全体同学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第3周:制定活动计划。在全班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活动计划,侧重于研究方法和活动流程的讨论。
第二阶段:
根据活动主题,查阅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4----8周。
第4周:组内交流:自己家种养的花草的相关知识,从而总结出搜集整理花草知识从哪几方面入手。全班进行完善。
第5周:网上查阅自己喜欢的花草资料,提前联系微机教师安排时间及地点。
第6周:到图书室查阅自己喜欢的花草资料,提前联系图书管理员。
第7周:根据查阅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第8周:展评手抄报。
第三阶段:
实地参观或访谈专家,了解种养花草的相关知识。9——12周
第9周:实地参观花卉基地,观察各种花草树木,做好观察记录。
第10周:访谈专家,了解种养花草的相关知识。提前联系韩汶栩家长或王其华老师对象。
第11周:整理观察记录和调查报告。
第12周:先组内后全班交流观察记录和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
小组交流,资源共享,每位同学掌握更多的花草知识。13——15周
第13周:整理前段时间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在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花草的相关资料。
第14周: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内交流,注重方法和形式的运用。
第15周:图片展:我最亲爱的朋友——生活中的花花草草
第五阶段:
“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16——19周
第16周:准备“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资料。
第17周:筹备“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推选成立评委会,同时成立工作小组。
第18周:“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学生根据推介情况认养自己喜欢的花草,并评选最佳推介员。
第19周:评选班花班草,认养自己喜欢的花草。
第六阶段:
成果展示,活动总结。20——21周
第20周:成果展示,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小明星。
第21周:活动总结。形成书面报告。
成果呈现形式:活动计划、搜集整理的打印或手写资料、手抄报、调查报告、观察记录、活动过程的照片集锦或影像资料、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6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访问、问卷调查等了解当地秸秆和落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焚烧秸秆和落叶的危害。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整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科学探索能力。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5、通过展示、采访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7、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0xx年6月
三、活动设计
1、组建小课题研究的四个活动小组:信息组,调查组,采访组,实验组。
2、明确各组职责。
信息组:上网或图书馆查寻焚烧落叶和秸秆危害的资料和再利用的方法。
调查组: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走访一些能够有效处理秸秆或落叶的机构,了解处理秸秆和落叶的常用方法。
实验组:开展实验,探索更加有效的处理秸秆和落叶的`方法或措施。
3、实地观察:学生到收割后的农田去看一看,走一走,了解农民处理稻草的办法,为活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4、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万一人家不接受你的采访,我们一定要有理有礼;要注意人身安全等。
5、与街道和居委会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四、研究方法
1、查资料(上网、问长辈)
2、调查、研究(实地调查为主)方法:
五、活动形式
个人或小组,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
六、活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了解当地秸秆和落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分析焚烧秸秆和落叶的危害。
可通过实地的调查、问长辈、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完成。
七、活动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活动最终成果以小论文、手抄报、调查报告、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
八、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根据主题,制定活动内容和步骤。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收集资料阶段。
第三阶段:整理材料,总结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7
活动背景:
植物生长都有其规律,春华秋实,周而复始。上学期,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秋风扫落叶”,通过活动,同学们认识到,秋天时,随着气温不断降低,花草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来,到了冬季,绝大部分叶子基本都落光了,除了常绿植物。但是一道春天,气温回升,花草树木又会发出新芽,长出新叶,恢复生机。这就是自然规律。本学期我们确定主题为“春风吹又生”是上学期活动的延续。两个学期是一个周期,客观的反应了植物一岁一枯荣的循环往复。
活动目标:
“春风吹又生”综合实践活动预期达到的.目标有如下几方面。
一、 引导学生进行跟踪观察,了解记录花草树木从发芽到长叶的完整过程。
二、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思考,寻找美,发现美。
三、 培养学生分工协作,探索研究,共同提高的习惯。
四、 指导各活动小组记录好观察日记,遇到不懂的问题,自己寻找答案,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五、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一草一木皆有生命,它给人类带来美得享受,我们更要爱护它。
活动准备:
第一:成立活动小组,根据座位顺序组成活动小组,或者根据家庭住址,住的近的同学成立活动小组,方便活动时集中。各组选出小组长,观察员,记录员,小记者,分工明确,图案及协作,完成好活动的各项任务。
第二:设计观察记录表,共各小组观记录察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的收获。
附:“春风吹又生”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植物名称
外形变化
其他变化
第三: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花草树木,分别安排不同小组进行观察,避免雷同,力争全面。
第四: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颜色的树叶,发挥想象力,利用各种树叶制作精美的树叶贴画。
活动步骤:
第一:老师介绍活动背景,活动意义,以及这次活动的总体原则,总体要求。
第二:组成活动小组,进行分工,明确责任,任务到人。
第三:各活动小组进行观察,并完整记录观察的过程。
第四:各活动小组对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或者请教父母,老师,也可上网搜索,或者向右经验的花农,园艺师采访,做好记录。留下照片等资料。
第五:对学生的观察日记进行评比,表彰。
第六:收集各种描写春天和树叶的诗句,组织学生诵读。
第七:开展好活动评价,并对活动进行总结,表彰。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8
一、活动目标
1、阅读、查找与"秋天的叶子"有关的资料、在此过程中获得与秋叶有关的文学及科学知识、激发观察秋叶的兴趣、产生探究南北秋叶的欲望.
2、策划观察、探究秋叶的小组活动方案、走进校园、小区、公园或山野、开展观察探究活动、了解叶子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等情况、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引发进一步的拓展阅读.
3、通过主题材料的阅读和观察实践的感触、学习用习作抒发对秋天叶子的热爱之情、拓宽习作内容、提高习作水平;通过制作叶子标本、叶贴画等手工艺品、锻炼动手实践的能力、提升劳技才能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思维.
4、学习宣传成果的方法、收集数据、制作成果并进行交流、形成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开展展示活动的能力.
5、借助鸢尾花博客平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及与异地同学相互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安排
整体时间:20xx年10月12日-11月30日、为期8周、每周1节课.
三、活动设计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形式
评价指标
第一周
1、在博客上发布"秋天的叶子"主题实践活动启示、激发学生搜寻资料、开展观察探究活动的兴趣.
2、指导学生完成"秋天的叶子"综合实践试验组发出的调查问卷(前测).
1、在网络上搜寻与"秋天的叶子"有关的图文资料、和老师一起同构阅读材料.
2、填写调查问卷.
网络阅读
上交资料
阅读问卷、作答
网络搜集信息及
处理信息的能力
完成调查问卷的
态度和答题分析
第二、三周
1、利用《树木到了秋天为什么会落叶》等阅读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
2、动员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1、自主阅读文章、交流读文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共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2、继续在网络查找有关"秋天的叶子"的资料、相互交流.
自主阅读
课堂讨论
小组合作
阅读能力(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
沟通、交往的能力(包括网络)
第四周
1、指导学生设计调查活动方案、制作有关表格.观察学生表现、适时指导、提供支架.
2、在鸢尾花网站观察学生的`阅读回复情况、指导深入交流.
1、小组策划"观察探究"行动方案.
2、继续完成拓展材料的阅读、把阅读答案以回复的形式发到鸢尾花和大家交流.
小组讨论
合作设计
小组交流
小组评价
交往与协调的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第五周
1、发放"秋天的叶子"观察活动记录表.
2、对学生进行观察、探究活动之前的相关指导.
3、引导学生关注跨地域合作学校的实践情况和进展.
1、分组按调查方案活动、到校园、小区、公园、植物园等地方观察、探究榕树叶子.
2、网上、网下交流观察、探究结果.
3、关注跨地域合作学校的实践情况和进展.
实地调查
小组课堂合作
小组网络评价
跨地域网络交流
运用感官、数学计算、科学概念等方法、解决活动中的冲突、在活动中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能力
网络文明及交互状况
第六、七周
1、网上、网下反馈观察、探究活动情况.
2、利用各种资源、培训学生制作幻灯片及叶子标本、叶贴画等手工艺品.
3、出示"展示交流"指引、指导学生用习作、手抄报、电子版报、ppt等形式呈现整个实践成果.
4、引导开展跨地域交流活动.
1、交流观察、探究活动情况.
2、学习制作幻灯片及叶子标本、叶贴画等手工艺品.
3、按"展示交流"指引、各小组用习作、手抄报、电子版报、ppt等形式呈现整个实践成果.
4、进行网上(浏览江阴同学的成果)、网下跨地域交流活动(互寄"叶"子礼物).
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
小组网络交流
整理各种成果
跨地域网上、网下交流
参与活动程度
交往与协调的能力
运用文字语言、信息技术、自然科学、劳技知识等方法、解决活动中的冲突、在活动中构建新知、形成实践能力
网络文明及交互状况
第八周
1、简单回顾主题活动过程.
2、指导小组成员汇报活动成果(网上网下).
3、发放评价表、指导开展自评和互评.
1、派代表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2、欣赏小组及江阴要塞试验小学的活动成果.
3、开展评价、反思活动.
交流成果(网上网下)
观看相关录像
活动评价及反思
语言表达能力
参与合作表现
成果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9
一、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正确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吨的进率关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体验和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乐趣,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安排
1.活动地点:教室、操场
2.活动对象:三年级师生
3.活动用具:尺子、盒尺
三、活动过程
1.毫米的测量
通过对数学课本长、宽、厚进行估计的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判断学生们估计的是否准确,引起同学们进行精确测量的欲望。是同学们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即课本的厚度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从而引出毫米,体会毫米产生的意义。使学生明确,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
注: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毫米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测量1毫米的厚度是几张纸。
2.分米的测量
利用同学们手中的尺子,告诉同学们1分米=10厘米,之后组织借助直尺同学们用手势来展示1分米的长度。由于同学们手比较小,一般拇指和食指贴在一起,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分开,分开的距离大概就是1分米。所以两指一分就是
一分米。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去进行估计。估计一下测量课桌的长度、宽、高,再精确测量。
注: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可以让同学们测量多少本作业本摞在一起是1分米。测量课桌的长度、宽、高。
3.米的测量
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中同学们接触过米这一长度单位,组织学生合作用米尺量出1米的`步子。之后大家分组测量前后黑板还有门窗的高度。巩固加深对米的认识。
4.千米的测量
为了使同学们对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需要组织同学们去熟悉的操场感受1千米有多长,安排实际走100米。推测1千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
5.千克与吨的认识
两人一组背对背相互背一背,体会一下对方的重量。一般同学们的平均重量应该是25千克。同学们通过背同学所体会到的重量大概就是25千克。那么 40个人合在一起的重量大概就是1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实践内容:(略)
五、活动方式: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在小学阶段,特别提倡家长支持和参与孩子的探究活动,但家长不要包办代替。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班级集体探究需要全班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搜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入探究。此后,可以进入第二轮研讨,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组研究、班级研究或其他各种合作研究形式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避兔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同时,也要防止学生之间的不合作现象。个人研究并不排斥交流与合作,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分享资源。
六、工作措施:
(一) 课程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为3-4年级每周2课时,5-6年级每周3课时。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弹性课时制度。
(二) 制度制订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三) 师资建设
1.全面参加培训,促使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培训要求:①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固定;②培训时间要保证有教师系统学习;③培训的内容系统全面,专题设计合理,有助于骨干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同时掌握实践经验;④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实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本校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分享相结合,学校整体现场观摩与个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结合。
(四) 课程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2)建设实践基地,如语文学科基地,英语学科基地等;
(3)建立人才资源库,加强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
(4)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竞赛、大课间操、班干部轮换等。
七、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建议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成长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4.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5.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6.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奖励措施:
每学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论文撰写活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一次学生研究小论文评比。每学期末,学校拟表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
八、操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每周每班的信息课、劳技课、研究性学习课安排。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理论培训,了解其内涵理念、目标、操作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和设计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开展校内培训,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好家长会,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支持。联系社区,与周边居委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
4、做好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后勤管理,落实责任制,并制订好安全工作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障活动全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三步走,第一阶段为模仿阶段,模仿其他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我校的教师感悟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为摸索创新阶段根据前阶段的模仿感悟,结合我校的特点提出切合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并予以实施;第三阶段为总结模式,根据操作的结果确定符合我校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11
【活动背景】
从这几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设计与制作的活动主题尤为喜欢。结合近年来手工diy渐成时尚,我们以“纸浆贴画”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纸浆画的制作花费少,只需在家利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加点创意,就可以作出一幅独具风味的作品了,既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又可以让学生心灵手巧。因此我们围绕“纸浆贴画”,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有机整合其他三个领域,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设计、操作、交流、实验、表达等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总目标】
1、通过调制合适的纸浆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活动,增强上网查阅、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亲自设计方案、制作纸浆画、成果展示等活动,掌握制作纸浆画的技巧和方法,学会较严密、全面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动脑等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4、通过纸浆贴画的制作,激发学生全员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审美、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预计19课时
【活动主要内容】
本活动主题共分为两个活动专题:
活动专题一:调制合适的纸浆
活动专题二:制作纸浆贴画
【活动准备】
学生方面:纸、浆糊等
教师方面:油画、剪贴画、纸浆画等作品、制作纸浆画的材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专题一:调制合适的纸浆
一、主题生成阶段(1课时)
(本次研讨活动内容,详案请见P10-1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纸浆画作品,学会观察的技巧。
2、通过自主调制纸浆,培养观察、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展示纸浆,反思自己在调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身的不足之处,积极与老师、同学探讨问题解决的或改进自身不足之处的办法。
4、清晰、简洁地表达个人观点,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学生主要活动
1、通过观察纸浆画作品,激发探究兴趣,确定活动主题。
2、根据活动主题,生成探究的问题。
3、学生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4、布置作业:学生继续寻求最合适的纸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师指导要点
1、激发活动兴趣,指导确定活动主题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技巧
3、指导学生用观察、猜测、验证等方法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对调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二、展示、反思、小结阶段(2课时+课外)
学生主要活动
1、学生把观察的结果在班上进行交流。
2、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在调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身的不足之处。
3、帮助学生形成调制合适纸浆的最佳方法 ,继续实验。
4、学生对自己的阶段活动进行小结,写一篇活动感言并交流。
教师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对观察过程进行记录。
2、指导学生对活动阶段进行小结,如活动感言具体要从“自己的收获”、“自己的不足”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等方面来叙述。
活动专题二:制作纸浆贴画
活动专题二目标:
1、通过交流收集的信息,培养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能初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增强规划的意识。
3、通过交流、评议方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根据他人建议修改设计方案,完善方案,培养善于吸纳他人的优点和建议的良好品质。
5、通过动手制作纸浆贴画,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意识。
6、通过成果展示与交流,培养评价能力。
7、通过畅谈活动收获及反思,促进语言表达、反思、总结能力的提高。
一、设计纸浆画方案阶段
设计方案阶段1 (1课时)
——活动方案中制作纸浆画的步骤与方法
活动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的过程,学会整理、归纳、利用信息并进行发布。
2、学生在探究设计方案基本要素的过程中,感悟活动前进行合理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在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中,形成尊重他人的观点、欣赏他人成果,勇于接受他人批评建议,客观检讨自己的不足,不断追求进步的良好品质。
学生主要活动: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纸浆画制作的步骤,形成活动前必须先有规划的意识。
2、小组合作制作纸浆画 ,自主探究合理的制作方法。
3、各小组展示本组的作品,并说明本组设计制作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4、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纸浆贴画制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5、布置课后任务。
教师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了解制作纸浆画的步骤与方法是设计方案中最重要的要素。
2、指导学生对制作纸浆画的过程与方法是否合理进行反思。
3、指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评价,发现和反思各自在制作纸浆贴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策。设计方案阶段2(2课时)
活动目标
1、明白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中的各项目内容和要求
2、能初步独立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合理的设计方案,增强规划的意识
学生主要活动
1、全班交流,明白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应具有哪些具体项目,各项目具体填写的内容和要求
2、学生初步制定设计方案
3、布置课后任务
教师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制定制作方案从以下的几个要素来考虑:制作项目、目标、材料、步骤与方法、预期结果、草图。
2、指导学生明确各项目填写的具体要求:如步骤与方法填写要具体合理等。
汇报交流、改进方案阶段(2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评议制作方案,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他人建议修改设计方案,完善方案,培养善于吸纳他人的优点和建议的良好品质。
学生主要活动:
1、全班一起交流方案,互相质疑、提出修改意见。
2、学生进一步完善修改自己的制作方案。
3、布置下阶段任务。
教师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考虑构图的整体结构、考虑设计的图案是否适合制作纸浆贴画。
2、 指导学生考虑颜色的合理搭配,是否突出图面的视觉效果:色彩鲜艳、明快。
3、指导学生图案设计要有创意。
二、按照方案、自主制作贴画阶段(6课时+课外)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制作纸浆贴画,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
2、对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采用实验、质疑等方法进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主要活动
1、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制作。
2、制作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采用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
3、通过对比实验、观察现象等方法,寻找最适合制作纸浆画的颜料、黏合剂、底版。
4、根据多次实验得出的经验,再一次创作一幅纸浆画。
教师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按设计方案进行制作,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采用对比实验、观察等方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技巧,形成经验。如(1)、注意色彩的搭配,冷暖色和明暗色的处理。(2)用镊子夹的纸浆不要过多,粘时不要过厚。(3)纸浆要覆盖整个画面。
三、交流评价 梳理总结阶段(3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成果展示与交流,培养反思、评价能力。
2、通过畅谈活动收获及反思,促进语言表达、反思、总结能力的提高。
学生主要活动
1、全班交流,制定评价方案。
2、分组评选,选出各小组里面做的最好的作品。
3、各组派代表展示选出的作品。
4、小组各派出一名小评委,上台评选全班的两个最佳(最佳手工奖和最佳创意奖)。
5、获奖同学介绍经验。
6、全班学生一起回顾制作纸浆画的过程,交流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写一份活动感言。
教师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制定评价方案,如从最佳手工奖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2、指导学生从“我的不足”、“自我满意的地方” 、“我的收获”、“以后需努力的方向”等方面进行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举办作品展览会阶段(2课时+课外)
活动目标
1、通过举办作品展览,培养策划活动的能力。
2、 通过作品展览,增加家长对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的了解,争取更多的支持。
学生主要活动
1、布置展览会场。
2、邀请家长参与活动。
教师指导要点
1、指导学生商讨有关作品展览会的事宜。
2、指导学生布置会场:如作品放置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是挂在墙壁上还是平放在桌上。
3、指导学生邀请家长参与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规划方案设计05-1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01-02
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设计05-02
综合实践科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4-08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5-01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5-07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5-24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7-22
毛概实践活动方案设计05-02